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序言乔贤位于广西上林县东北约20公里,为一北西向含煤盆地,向斜中三迭纪地层至为完全。过去在那里调查地质的人很多。陈旭、吴燕生在考察大明山地质时曾对该向斜之三迭系作了描述。笔者虽未看到此项报告,但从李四光及张文佑等所引述的资料来看,有所谓晚三迭世瑞替克期的黄马青系和早三迭世青龙灰岩存在。在赵金科、张文佑所编制的广西地质图中,则以一片下三迭统罗楼层概括了整个三迭系。1957年笔者曾在  相似文献   

2.
闽浙赣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系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广泛搜集闽浙赣地区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系同位素年龄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系的层序及其广泛分布全区的标志性地层(碳酸岩层)、旋迴划分和对比,建立了三省区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系的综合性拼接剖面,阐明中生代陆相火山活动的历史,得出了中生代火山岩浆具有逆向演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非连续裂隙网络水流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湖北某地区为例,对工作区二迭及三迭系地层的基岩裂隙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其裂隙网络及水流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利用非连续介质方法就非连续裂隙网络的连通性、裂隙长度对网络导水能力的影响、裂隙网络的方向导水系数、网络内水头分布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三迭纪(Trias)的命名,最早为德国人对欧洲阿尔卑斯(Alps)山的三迭纪地层作了研究以后,发现它可以明显地分为三部分,于是便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三迭".1834年中,阿尔别尔齐(?)确定了三迭系,1840年费利浦斯确立了中生界.1900年第八届国际地质会议承认了三迭系.欧洲三迭系标准分层是根据菊石类化石的分带划分的.我国三迭纪地层,早在二十至三十年代,曾有黄汲清对贵州大定县玉龙山石灰岩和王钰对贵州遵义狮子山石灰岩进行调查研究.解放以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对三迭系分布最广的祁连山南部、青海湖以及南秦岭和川西  相似文献   

5.
腐植型有机物在成煤作用过程中形成大量的天然气,在其低、中级变质阶段还产生一定数量的石油。腐植型有机物既包括煤层的,也包括分散在煤系与亚烟煤系地层中的。我国含煤地层分布极其广泛,许多煤系地层中发现油气显示,并在四川、陕甘宁、台湾等地找到和三迭系须家河组(香溪群)、石炭二迭系以及上第三系有关的气藏及少量石油。   相似文献   

6.
<正> 托盘沟地区上三迭统主要分布于吉林省汪清县天桥岭—托盘沟一带,是一套受轻微变质的中酸性火山岩及陆相碎屑沉积岩组成,有人认为属古生代,也有人认为属中生代。1963年,吉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队在天桥岭东南部马鹿沟黑色板岩中,曾采到Neocalami-tes、Pachypteris?等化石;后来又在复兴村南部一带采到Todites denticulata(Brongn.)Krasser、Taeniopteris cf.richthofeni(Schenk)Sze等化石,认为时代有属晚三迭世至早侏罗世的可能。1966年,第四地质队将该套地层命名托盘沟组,分上、下两段(下段为中性  相似文献   

7.
邓永高 《地质论评》1965,23(6):502-509
一、四川东南部区域地质特征本区属西南地台四川台向斜的川东拗褶带及威远龙女寺隆起的南部和叙永拗陷。下古生界因构造关系零星出露于华萦山及峨眉山等地,二迭系和三迭系多组成背斜构造,侏罗系、白垩系常组成向斜。印支运动对本区有影响,使中上三迭统成不同程度的缺失。四川运动形成北东和近东  相似文献   

8.
我国陆相火山岩系的时空分布相当广泛.但其中金矿找矿问题尚来有实质性突破,陆相火山岩系中赋存的金矿床在全国金矿总储量中所占比例很低。目前,需要对这种类型金矿床加深认识,剖析其特点,以便对找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本次研究把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完成的辽宁1∶5万大甸子、下肥地和上年马洲幅区调报告中所建立的震旦系殷屯组3个岩性段,即底部砾岩段、中部砂岩段和上部板岩、页岩段,分别厘定为新元古界北方系(南华系)殷屯组、陈千户组和汎河组。并确认出殷屯组为辽宁北方系(南华系)第一次陆相冰碛作用的产物;陈千户组为陆相间冰期沉积的产物;汎河组为辽宁第二次陆相冰湖相堆积的产物。上述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的厘定,首次在辽宁北部地区划分出2次冰水堆积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北方陆相第四系抱粉和介形类的研究, 主要叙述此京、河北阳原盆地、山西大同盆地、陕西蓝田地区、河南三门峡地区以及青海湖区和青海共和盆地等的第四系饱粉和介形类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新疆东部的中天山东段,库鲁克塔格及新、甘交界的北山等地区,在太古界之上广泛分布着两套前寒武纪地层(下图)。其下为变质杂岩系,该岩系下部为变质程度不一的碎屑岩、泥岩,上部为硅镁质大理岩、白云岩,含迭层石等,同我国北方震旦系可以对比。其上库鲁克塔格群为冰碛岩系,同我国南方“震旦系”(或谓“三峡系”)可以对比。上述两套地层在本区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对解决我国东部北方震旦系和南方震旦系的层序问题,提供直接的地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线永绵 《地质论评》1966,24(3):165-170
一、绪言本文涉及范围南起河南省安阳市以西水冶附近,北至河北临城魏村丰盈一带。该区石炭-二迭纪煤系上覆有一套红色地层(包括顶部100余米黄色地层),向来称为石千峰统,分三组。作者通过综合研究对比认为本区石千峰组可分三段,完全可与山西宁武一带的标准剖面对比。并发现有晚于石千峰世的沉积——三迭系流泉群。  相似文献   

13.
从岩相古地理、沉积建造和成膏物质来源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地区三迭系石膏矿床属浅海相蒸发沉积矿床.这种矿床时空分布规律明显,强烈受构造控制.在时间上本区石膏矿床主要分布于早三迭世晚期和中三迭世早期,共有七个成膏区.自东向西成膏区增多,成膏区变新.在空间上,石膏矿床往往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多为大型矿床,如南京硬石膏矿床和黄石硬石膏矿床.在大区域内其分布有局限性,不是到处都有矿,最有利的部位是泻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九年,在唐古拉山系西部山区,大体在青藏交界一线西部的西藏管辖区内,从赤布张湖西岸至洞错东岸、北岸一带,向北西方向延伸至洋姜湖东西两侧,发现分布着三迭系海相地层。这是继一九七六年中国科学院在双湖发现中、下三迭统之后,在相临的东区又一次新发现。这里,不仅见到中、下三迭统海相地层,而且见到上三迭统的更广的海相层。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南方海相二迭—三迭系的界线问题和接触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二迭一三迭系的界线问题和接触关系,近十几年来引起了许多地质及古生物学者的注意,(如Kummel,B.1972;Kummel,B.及C.Teichert,1970;Logan,A.及L.V.Hills,1973;Nakazawa等,1970,1975;Newell,N.D.1973,1978;Stepanov,D.L.等,1969,赵金科等,1978;陈楚震,1978;廖卓庭,1979;范嘉松等,1980.)其原因有二:1.长期认为二迭系和三迭系之间有间断,是一次重要的构造运动;但由于过渡生物群的发现,需要重新探讨传统的地质观点.2.目前界线层型的建立是地层学中的主要课题,地层连续是界线层型的必要条件,所以寻找连续地层剖面成为地层学家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三迭纪含牙形刺地层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珠峰地区是我们研究最早的地区之一,以后相继在陕西汉中,湖北、云南东部、四川、广西西部,贵州、安徽和江苏等地络续发现。其中尤以西藏、云南和四川三省牙形刺最丰富,自下三迭统到一上三迭统有出露;贵州省主要分布在下、中三迭统中,而其他各地均仅见于下三迭统地层中。综合上述各地的牙形刺,我国目前可建立21个化石带,其中下统有十三个,中统有四个,上统有四个。三迭纪的  相似文献   

17.
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老一辈地质学家就曾对四川华蓥山地区作过一些地质调查,其中比较系统的研究是在1948年,黄汲清先生等对二迭系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同时对上二迭统的上、下界线也曾提出假整合接触的论点。解放后,随着煤田、石油等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对二迭—三迭系接触关系提出两种不同看法:其一,认为二迭—三迭系的接触关系是连续沉积的整合接触;其二,坚持二迭—三迭系两者之间为平行不整  相似文献   

18.
对安徽巢县青龙群时代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正> 安徽省巢县一带是苏、皖长江沿岸海相三迭系发育较好的地区之一。因与江苏宁镇山脉同期地层沉积相似,故已往多将这一地层与宁镇山脉青龙群对比,时代定为早三迭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安徽省地质局有关地质队及华东地质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在宁镇山脉及安徽铜陵、怀宁、贵池等地的三迭系做过许多工作,由于采到当时认为是中三迭世安尼锡期的菊石,从而将其时代改定为早、中三迭世,并进一步分为若干组。  相似文献   

19.
一、大地构造研究在煤田地质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如所周知,普查找煤的地质依据,一般说来,有四个方面,(一)成煤时代不论从世界范围或是从我国全国来看,在地史中有四个主要成煤期,即石炭纪、二迭纪、三迭一侏罗纪和第三纪。在我国境内,举其主要的来说,晚石炭一早二迭世煤系广泛分布于北部;晚二迭世煤系普遍分布于南部。晚三迭一早侏罗世煤系呈小片状散布在华南各地;早、中侏罗世煤系主要散布在华北及西北(天山、祁连山等处)。晚侏罗  相似文献   

20.
湖北当阳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生恐龙的绝灭是白垩系-古近系界线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陆相地层是恐龙绝灭等事件信息的重要载体。全球白垩纪、古近纪陆相地层发育、分布广泛,单一的白垩系-古近系全球界线层型(GSSP)不能满足建立一个明确而可操作的界线标准的需要,建立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很有必要,其意义和重要性实际上不亚于建立GSSP。中国的白垩系、古近系绝大多数为陆相沉积,且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而中国目前正在做陆相地层建阶和完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工作,不解决好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问题,中国古近系最下面的一个阶便建不好,"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将不完善,所以建立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对于中国更加迫切并具实际价值。全球白垩纪-古近纪过渡时期(特别是古新世早期)的连续陆相生物地层记录十分匮乏,寻找合适的剖面建立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非常困难。从轮藻角度出发,湖北当阳跑马岗组露头剖面拥有全球迄今所知最连续丰富多样的白垩纪-古近纪过渡时期特别是古新世早期的陆相生物地层记录。界线层段的介形类生物地层记录也非常连续且丰富多样,并具建立界线层型的其他许多条件。它是中国至今所知惟一具有潜力成为全球(或大区性、或中国)的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也即中生界-新生界界线层型的候选剖面(露头剖面),从而也可能是中国古近系、也即新生界最下面一个阶的最合适的建阶剖面或层型剖面。为此,湖北当阳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问题无疑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