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喜马拉雅山在梵语中意为“冰雪之乡”。它横空出世,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超过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6座,最高蜂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被人们誉为“地球第三极”。它东西蜿蜒2500千米,宽约150~400千米,像一堵高墙屹立于青藏高原的南缘。在南坡白云甥绕的群峰中.有三十高山王国一尼泊尔,不丹和锡金。千百年来.它们与大山同在.形成了自己的宗教和文化。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正成为旅游胜地,以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前来探秘猎奇的游客。  相似文献   

2.
尼泊尔王国这个依偎于喜玛拉雅山脉雄伟身躯下的国家,从地图上看,很像坐落于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一条卧蚕。它地势高峻,14.7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四分之三为山地,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240多座。更令人惊叹的是,全世界海拔超过8000米的十四大高峰有八座汇聚于此,故尼泊尔享有“高山之国”的美誉。  相似文献   

3.
<正>雅鲁藏布江像一条银色的巨龙,从海拔53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冰雪山岭发源,自西向东奔流于号称撌澜缥菁箶的青藏高原南部,最后于巴昔卡  相似文献   

4.
名字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神阿特拉斯 全长源起摩洛哥海港镶嵌在广阔地平线上2,000公里 海拔源自图卜卡勒峰最高为4167米阿特拉斯山脉(Atlas Mountains)非洲北部山脉。阿特拉斯山脉形成马格里布(阿拉伯世界的西区)国家的主脉,这些国家是摩洛哥、阿尔及利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其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相当大的面积在海拔5.000米以上,并有一系列的山峰高于6.000米。青藏高原又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带多年冻土厚度最大、分布面积较广、温度最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青藏公路沿线的多年冻土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其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相当大的面积在海拔5.000米以上,并有一系列的山峰高于6.000米。青藏高原又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带多年冻土厚度最大、分布面积较广、温度最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被人们誉为“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不仅面积广阔(南北跨10个纬度,东西跨20个经度,面积达120万平方公里),海拔高(平均在4000米以上,还有相当一部分面积在5000米以上),而且高低差异大(海拔由1000余米到8000米以上)。  相似文献   

8.
在天山穿行     
天山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三大山脉之一,是南疆与北疆的重要分界线。山脉东高西低,海拔一般在3000米至5000米之间,3300米以上的高峰终年积雪,3000米以下的山脉,森林错落、绿草茵茵。“不到新疆,不知中国有多大!”我们沿天山穿行了三日,还未行程一半,今天我们从那拉提草原乘车去库车,走  相似文献   

9.
莲花山脉位于粤东南,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200多千米,分布在梅州、汕头和惠州3市。莲花山脉中心为五华盆地;周围峰峦重迭,古树参天,竹林如海。群峰之中,著名的有莲花山、文笔峰、鸿图峰等,海拔都在1200米以上,最高峰铜鼓峰,海拔1560米。紫金县南岭地区有文武王峰,文笔峰如文笔插空,高耸人云,乃紫金八景之二;武顿嶂如巨人横空;巍峨屹立;气势雄伟,当地民谣曰“武顿嶂巨岩,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解鞍。”古往今来这里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宋端宗从福建龙岩、漳州等地沿莲花山…  相似文献   

10.
雅鲁藏布江。西藏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有“极地天河”美誉。它发源于喜玛拉雅山北麓海拔5590米的杰马央宗冰川,在海拔155米的墨脱县巴昔卡村出境流入印度,全长205公里。 雅鲁藏布江从墨脱县的派村开始,由西折向偏东北方奔流而去,开阔的河谷急骤收缩,形成36度的大拐弯,构成了世界第一大峡谷举世闻名的马蹄形的大河弯段。这里的江面海拔不足2800米,而内侧的南迦巴瓦峰海拔竟高达7782米,形成了高差近5000米的巨大岩石崖壁,它可与世界著名的三大壁:古特兰焦拉斯北壁、埃格尔峰北壁和玛达霍隆峰北壁相媲美。  相似文献   

11.
库拉岗日峰(简称库峰)屹立在东喜马拉雅山中段,中国西藏洛扎县境内,海拔7554米(照片1)。它是一座不久前(1986年4月21日)才被人们征服的海拔7500米以上的山峰。1986年中国首次向日本神户大学西藏学术登山队开放该峰。同年3月日本方面对其开展了攀登活动;与此同时,中日两国科学工作者在库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现披露若干地貌考察结果,提供一些这个在科学上尚属空白区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2.
南迦巴瓦峰(以下简称南峰)地处我国西藏东南部。这里是东西向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向的横断山脉和北西西向的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汇聚地带。雅鲁藏布江下游围绕南峰作急转弯后南流,这便是举世闻名的大拐弯峡谷(附图)。耸立于群山之上的南峰海拔为7756米(照片1),而大拐弯峡谷海拔低于2000米,甚至只有数百米(照片2);山高谷深,高差达5000—7000米。因此南峰地区是世界上地形对照最为强烈,河流急拐,水流最为湍急之处,当地地形复杂,山川壮丽,自然条件独特,资源丰富,凡此种种皆为世上所罕见。  相似文献   

13.
王仲骅 《地理教学》2019,(6):I0001-I0002,65
①南山牧场是乌鲁木齐南郊著名的避暑游览胜地,其中的西白杨沟地处天山分支喀拉乌成山北麓中山与低山的过渡地带,海拔约2200米,在绿野和云杉的映衬下,毡房点点,小楼座座,风光如画。②慕士塔格峰是一座浑圆的断块山,海拔7509米,终年以固体降水为主,因此非常有利于冰川的发育,素有“冰川之父”之美誉。围绕峰顶呈放射状分布着128条现代冰川,从峰顶一直覆盖到海拔约5100米的高度,成为少见的峡谷式溢出山谷冰川。  相似文献   

14.
老奇台位于博格达山北坡开垦河冲、洪积扇中部。山麓地区黄土呈带状广泛分布,平行于山脉走向,东西绵延约200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覆盖于不同时代地层之上。厚度从2—30米不等,一般为土黄色粉砂质粘土,细而均匀,富含碳酸盐类。黄土分布的上限往往与云杉林分布的下限相一致,海拔为1700米左右。当地1700米—2700米的中山带现广布雪岭云杉林,海拔1500米—1700米的山地河谷内是桦、山杨、榆等阔叶落叶树与云杉形成的混交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夏季夜雨率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了1961-2007年青藏高原海拔2000m以上76个气象站夏季(6-9月)逐日地面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夏季夜雨率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夜雨率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在西藏中西部夜雨率呈“纬向型”分布,而西藏东部、川西高原至滇北夜雨率则表现为“西北-东南”走向;夜雨率高值中心出现在雅鲁藏布江中段(日喀则地区东北部至拉萨市一带),达到75%以上,同时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可能是夜雨率>70%的另一个高值区域;夜雨率最低值在青海省西北部,仅为33%;2.高原夜雨率具有明显的海拔效应,夜雨率与海拔呈显著的反相关,即海拔越高夜雨率越低,反之亦然;3.高原夜雨率随夏季日期推后呈增大趋势,而年际变化上则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初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4.高原夜雨率与日降水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当日降水量<1 mm时夜雨率仅为48.8%,此后夜雨率随着日降水量增加而明显增大,特别是降水量在20 mm以下时,夜雨率上升速度最快,上升幅度超过20%;当日降水量为23~40 mm时,夜雨率稳定在70%~76%间,随后又略有波动下降;当日降水量为33 mm时,夜雨率达到极大值,为75.1%.青藏高原夜雨率的空间变化可能受大地形的影响.高原夜雨对农牧业生产有利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诸多自然灾害.因此,深入探讨夜雨率是制定有效防御气象灾害对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桐柏水帘洞以西有一山脉,似人形南北仰卧,此山海拔990米,首足长6600余米。那就是天下第一人祖大神盘古,古称盘古山。据专家考证,早在一万年前的图画字时期就有盘古的名号。“盘古”二字形成文字在西周时期,早于九千年或七千年前的西方上帝、耶和华、耶稣还有亚当、夏娃,还有希腊神话中的诸神。早在三国时期,吴人徐整考察了桐柏山民间流传的盘古神话,见到了这座盘古山下流着淮水。当时,淮水在红潮时期,便写下了《五运历年纪》,文章写出“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  相似文献   

17.
她的长度“堪与长城相媲美”,她穿越的海拔高度比此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秘鲁跨越安第斯山脉的铁路要高200多米,她跨越昆仑山、唐古拉山,通过550公里的多年冻土层和大片“生命禁区",打破了前人关于昆仑山脉不可逾越的断言。为了寻找世界最纯洁的地点,我们登上了“天梯”,开始了全长1142公里,最高点海拔达到了5072米的青藏铁路(东路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的体验之旅。  相似文献   

18.
珠穆朗玛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4米,是地球上第一高峰,位于东经 86.9°,北纬27.9°,地处中尼边界东段。北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的定日县境内,南坡在尼泊尔王国境内,藏语称“珠穆朗玛”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编绘的《皇舆全览图》中作“朱母朗马阿林”,意为“神女第三”。  相似文献   

19.
昆仑山高原面上的风沙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拔4000m~5000m以上的昆仑山高原面上, 有风沙土分布。高原风沙土的特点表现在: 形成历史久, 分布广, 类型多, 植被恢复缓慢.高原面上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大风频繁, 构成了风沙土形成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秦岭自西向东横亘于我国中部,可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称西秦岭,其地质构造属秦岭褶皱的西延部分;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带,西部向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跨嘉陵江与秦岭中段和汉中盆地连接。西秦岭的海拔一般在2 000~4 000 m,主要山脉有太皇山(海拔3 113 m)、陇南山地(最高峰雄黄山,海拔4 187 m)、鸟鼠山(海拔2 609 m)、迭山(海拔4 920 m)等;山脉走向以东西向为主,陇南山地的走向大致呈西北到东南。西秦岭山岭波状起伏,有许多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