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霜出现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成因和规律分析,确定出产生霜冰的天气学条件和影响系统关键区,在对各条件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利用ECMWF和T106数值预报产品,建立起一相对稳定的霜冻中、短期预报系统,制作霜冻预报。  相似文献   

2.
广西霜冻气候预测的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定广西霜日序列和重霜冻年表的基础上 ,分析了广西霜冻、霜日总数与 5 0 0 h Pa高度场和太平洋温度场的关系 ,应用点聚图确定“概念指标”,初步建立了广西霜冻和霜日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利用热力学方程对粤西北一次全区性较长的连续7d左右的霜冻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持续性霜冰冻开始出现在较强冷空气影响粤西北时锋面过境后,较强冷平流使地面气温降得较低,等压线变得稀疏,使地面风速减小;(2)持续性霜冰冻过程中,地面一直受冷高压控制,持续较长过程中有冷空气不断补充影响使冷高压维持;(3)持续性霜冰冻发生过程中,粤西北中低层02时相对湿度较小,并持续几天,一般处于高空槽后.不易成云,利于地面辐射降温成霜冰.  相似文献   

4.
凌华 《气象》1975,1(10):19-19
霜和霜冻的区别 人们往往把霜和霜冻看成一回事,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 霜和露、冰、雪等一样,是一种天气现象。当近地面的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疏松的冰晶,叫做霜。霜和露的形成原因一样,都是由于气温下降,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而在地面或地面物体  相似文献   

5.
解冻速率对作物霜冻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人工霜箱研究霜冻危害.霜箱温度控制在-1—1℃,分别模拟解冻速率为0.3℃/10min和1.6℃/10min时的辐射霜夜缓慢降温过程.结果表明霜冻危害程度受作物种类、冻结温度、结冰进程和解冻速率的影响。在某些条件下,缓慢解冻可能使受冻组织恢复,但在另一些条件下则不能.对于不同耐霜性的作物,防霜的着眼点应该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以矮抗58为研究对象,在冬小麦拔节期设置灌溉与未灌溉两种水分处理,通过对无霜冻年份(2012年)和晚霜冻年份(2013年)的对比试验,分析晚霜冻害对冬小麦群体密度、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探讨拔节期灌溉的防霜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孕穗-抽穗期发生晚霜冻害可使冬小麦群体密度下降、产量显著降低。2012年的产量整体高于2013年的,且2012年未灌溉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2013年灌溉处理的(P0.05);受霜冻影响,2013年灌溉与未灌溉的成熟期密度分别比抽穗期下降11.8%和14.8%,地上部分总干物质重先显著下降而后逐渐恢复,和抽穗期相比其下降幅度分别为18.5%(灌溉)和33.7%(未灌溉)。2013年成熟期叶片干重占地上部分总干物质重比例为43.5%(灌溉)和41.0%(未灌溉),显著高于2012年的16.3%(灌溉)和4.1%(未灌溉)。2)无论是否有霜冻害发生,拔节期灌溉均可显著提高产量,灌溉处理产量分别比未灌溉处理的偏高16.3%(2012年)和24.5%(2013年)。霜冻年份拔节期灌溉处理可显著降低穗粒数损失和抽穗期以后叶面积指数的衰减速度。3)2013年灌溉处理较2012年灌溉处理减产23.6%,未灌溉处理较2012年未灌溉处理减产32.9%。拔节期灌溉能够有效减少霜冻造成的产量损失,但这主要是由水分增加所引起,抽穗期的冬小麦抗霜能力并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侯振威 《气象》1979,5(9):39-39
为了防御霜冻灾害,保障农业丰收,实现防霜自动化,特研制了WX—1型遥控防霜机,样机已在今春防霜中试用,效果良好。 WX—1型遥控防霜机是应用无线电遥控原理设计制作的。整个设备分为四个部分:(1)发送装置;  相似文献   

8.
对在自然和模拟的霜冻下喷水防霜引起苹果芽的实测温度变化与从热传输理论所预报的温度变化进行了比较。防霜早期阶段许多果芽被部分淋湿,从而造成积冰,它改变芽的尺寸和热传输系数,对这些因素做了全面考虑后,两者的一致程度更有改善。由考虑这些因子后所推导的热平衡方程,可以精确计算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喷灌的需水量。  相似文献   

9.
广西霜冻与北太平洋海温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月平均北太平洋海温资料集,应用相关、回归和逐步判别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对广西霜日、霜冻的影响,建立了海温对广西霜日及霜冻的影响模型.  相似文献   

10.
霜的形成原因与露相似 ,其主要区别是露为水珠 ,而霜为冰晶。因此 ,有霜时的贴地空气温度必须低于 0℃。植物体的温度降到 0℃以下时 ,其细胞会冻死或会降低其生理机能。东北区的气象台把日最低气温低于 2℃、0℃、-2℃作为轻霜冻、中等霜冻和严重霜冻的指标。初冬的无霜日数和春末终霜日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是气象为农、林、牧、副、渔服务的重要指标之一。日常 ,人们将轻霜冻称为霜 ,而将中等以上强度的霜称为霜冻 ,但在记录中 ,均记为天气现象“ ]”。据统计 ,不少年份我国东北各省遭受霜冻灾害的农田均在几十万公顷以上。如 1 …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used the 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 Single-Column Model(GRAPES_SCM)to simulate monsoon precipitation with deep convective cloud and associated cirrus during the Tropical Warm Pool International Cloud Experiment(TWP-ICE), especially during the active and suppressed monsoon periods. Four cases with different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parameterizations were simulated by using the ensemble method. All simulations clearly separated the active and suppressed monsoon periods, and they reproduced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monsoonal cloud such as the total cloud hydrometeor mixing ratio distribution,and precipitation and radiation proper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concentration production rate of different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parameterizations varied substantially under the given temperature and water vapor mixing ratio. However, ice formation and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monsoon period were affected only slightly by the different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parameterizations. This study also captured clear competition between different ice forma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2.
播撒碘化银粒子进行人工防雹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6,自引:13,他引:16  
黄燕  徐华英 《大气科学》1994,18(5):612-621
本文在二维完全弹性冰雹云数值模式中,引入冰晶浓度和播撒物质AgI粒子的守恒方程,建立了一个二维催化模式,考虑了人工冰核的三种成核机制,即凝华核化(包含凝结—冻结核化)及与云、雨滴的接触冻结核化,模拟了几种不同冰雹云、不同催化方案下的人工防雹催化效果,指出了防雹的最佳催化方案和适宜催化作业的冰雹云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呼伦贝尔市大气能见度、低能见度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揭示"冰晶雾"天气成因,利用呼伦贝尔市大气能见度资料及地面气象要素资料对4个代表站的能见度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一次典型低能见度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整个地区大气能见度的气候特征在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变上均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牧区能见度优于农区;(2)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和气压呈负相关,与气温和风速以正相关为主;(3)大气低能见度出现的集中时段是冬季,伴随最多的天气现象为结冰、积雪和霜;(4)2 m温度低于零下36℃,对于浓雾的产生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霜冻天气分区客观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山东省霜冻气候概况,把全省分成6个预报区,每个区选取有代表性的测站,应用探空、地面观测资料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测站的日最低气温和日最低地温的短期预报方程;把HLAFS数值预报资料代替高空资料代入预报方程,进行最低气温和地温的预报;根据霜冻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及分区预报霜冻的标准,判别预报区内有无霜冻。建立了山东省霜冻天气短期分区预报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南极大陆沿岸中山站2008-2013年的地面臭氧连续观测数据和相关资料,对地面臭氧损耗事件(ODE)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春季南极中山站常发生臭氧损耗事件。在该事件发生期间,气象要素有明显的突变过程,包括气温明显下降,风向由偏东风转变为偏北风,风速随之下降。来自海冰区的偏北风增多,风速很小,使臭氧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地面臭氧损耗事件主要与南极沿岸海冰区的活性溴(BrO)浓度有关。春季南极大陆沿岸海冰冻融过程中形成的冰间水道和冰间湖,在低温的作用下会再次冻结,形成薄冰和霜花。卫星资料能够观测到薄冰区释放的活化海盐溴高浓度区,活性溴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地面臭氧损耗事件。臭氧损耗现象是在未受到人为影响的自然状态下发生的,与中高纬度地区光化学反应导致臭氧消耗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A ground-based seeding experiment using carbon dioxide and propane sprayed from pressurized bottles was carried out under supercooled cloud conditions on a small spatial and short time scale. Water vapor deposition on the artificially generated dry ice and propane ice germs as the main ice formation process (nucleation and growt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fter nucleation, diffusional growth of the ice particles, partly at the expense of evaporating small droplets, was identified during the mixing of the seeding line with the ambient supercooled cloud. Within the seeding plume, ice water contents up to 80% of the total condensed water are observed, although the size of the formed ice particles did not exceed 25 μm. From the changes of the ice and supercooled liquid phase with time under mixed-phase conditions, liquid water content (LWC) evaporation, ice water content (IWC) formation, and ice crystal growth rates are estimated, which are not affected by the artificial nucleation process. Thus, these rates are assessed to be applicable for a growing ice phase of small ice particles in a young mixed-phase cloud, where other growth mechanisms, like riming or aggregation, are negligible.  相似文献   

17.
冰晶核化对雷暴云微物理过程和起电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已有的二维对流云模式中采用了一种与气溶胶有关的冰晶核化方案替代原有的冰晶核化经验公式, 并选取个例, 分别就两种方案进行了模拟对比试验。模拟结果表明:(1)新方案所得冰晶比含水量主要分布在-0.1~-7.6℃温区之间, 高于原方案所得的-50.1~-24.2℃温区;在整个雷暴云的发展过程中新方案冰晶的分布高度、温度区间以及最大浓度值均大于原方案。(2)在新方案中, 温度相对较高的过冷区产生大量冰晶, 其争食云中水汽抑制了云滴、雨滴的增长。此外, 与原方案相比, 霰增长受雨滴大幅减小的影响进一步得到限制, 导致生成的霰小于原方案, 且空间分布具有较大区别。(3)两方案在雷暴云初期形成的电荷结构不同;在发展旺盛与消散阶段新方案中电荷空间分布区域和电荷量均大于原方案, 此外, 在不同时刻主正电荷区和主负电荷区的中心高度存在差异。本文对云微物理过程及起电的分析为后继探讨气溶胶与雷暴云起放电过程、电荷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低温条件下,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变化直接影响水工混凝土的性能。本文以不同含水条件的水泥基材料为研究对象,在-60℃极端低温条件下,对水泥基材料的质量损失、相对动弹模变化、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冻胀变形、孔隙率和平均孔径等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0℃极端低温冻融作用使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轴向冻胀率变大、孔隙率增大、平均孔径变大。并揭示了受冻前后水泥基材料含水条件对其抗冻性、力学性能、冻胀变形和微观孔结构等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9.
越冬冻害是猕猴桃的主要气象灾害,为探讨低温对猕猴桃的伤害机理,建立猕猴桃越冬冻害指标体系,2020年12月—2021年2月利用MSX-2F霜箱系统模拟越冬期低温过程,采用组织褐变率、细胞伤害率等参数对结果母枝冻害特征进行定量描述,通过冻害指数与低温的Logistic关系模型,研究6个主栽品种结果母枝冻害特征。结果表明:结果母枝主芽半致死温度以海沃德最低,为-16.5 ℃,瑞玉、徐香、金福居中,分别为-14.8 ℃,-14.9 ℃和-14.2 ℃,翠香、红阳较高,分别为-13.4 ℃,-13.8 ℃。-16 ℃~-10 ℃低温主要影响结果母枝主芽活性,-16 ℃为主芽受冻向副芽受冻的转折点,低于-18 ℃对主、副芽活性均有伤害,-20 ℃以下低温可造成结果母枝大量死亡。品种间抗冻性能,以海沃德最强,瑞玉、金福、徐香居中,翠香、红阳最弱。以结果母枝芽冻害指数为主要参数,构建6个主产品种猕猴桃结果母枝5级低温冻害指标,对应类型和温度阈值如下:1级为轻度减产型,-11.0 ℃~-10.5 ℃;2级为中度减产型,-14.5 ℃~-10.5 ℃;3级为重度减产型,-16.5 ℃~-12.0 ℃;4级为绝收型,-20.0 ℃~-13.5 ℃;5级为致死型,-20.0 ℃~-15.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