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Landsat MSS/TM、SPOT5、World View-1卫星数据,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经几何纠正、配准、彩色合成、融合图像处理等方法,分析研究泉州湾海岸岸相特征,通过提取相应时期海岸线,研究泉州湾海岸23年(1988~2011年)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泉州湾海岸线变迁主要受人为活动影响,海岸线变迁最大的是泥质海岸带,砂质和基岩等海岸带的变化较小,集中于湾内西北岸,南北两岸则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特殊地带,也是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资源环境矛盾最突出的区域。国内外学者利用遥感技术开展海岸线变迁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本文从海岸带概念、遥感卫星基本知识、遥感数据获取、遥感解译方法和遥感技术在海岸带地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论述了已经取得的成果和进展,并对今后基于遥感的海岸带地质环境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何金  傅成来  束立勇  等 《江苏地质》2021,45(2):189-196
海岸线是陆地与海洋的分界线,海岸侵蚀淤积变化对海岸带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实地调查资料,结合以往调查数据,从典型岸滩剖面、遥感解译等不同角度分析了近30年来盐城海岸侵蚀淤积变化特征,发现盐城海岸侵蚀范围不断南移,明显处于北蚀南淤的动态变化过程。初步探讨了盐城岸线侵蚀淤积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4.
三沙湾海岸线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带是海陆之间的过渡区域,是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地区。海岸线时空演变研究对海岸带资源开发与保护有重要意义,但国内外对三沙湾海岸线时空演变研究较少。本文基于25 a的卫星遥感资料,解译出4个时相的三沙湾海岸线,定量分析海岸线变化趋势,并研究海岸线演变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25 a的三沙湾海岸线总体长度呈增长趋势:1988-1996年岸线总长度变化不大;2003年较1996年增加约6 947 m、增长约11.5%;2003-2013年岸线总长度增加较为明显,2013年较2003年增加约24 128 m、增长约39.6%,其增速约为1996-2003的3.4倍。砂质岸线长度基本稳定,基岩和泥质岸线长度有所减少,人工岸线在逐年增加,这主要是滩地围垦、港口建设和海岸人工改造等人为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应用遥感技术,从海岸线长度和曲度两个方面分析辽东湾北部海岸线变化,研究区域海岸线变化规律和趋势.选用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的MSS、TM、ETM+系列数据,法国SPOT/4-5系列数据和国产陆地卫星ZY-1 02C数据等多源遥感数据,通过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信息自动提取结合的方法,监测了自1973~2012年辽东湾北部海岸线变化情况.研究表明,辽东湾北部海岸线长度和曲度均呈增加趋势,尤其是1997年以后,为快速增加时期,其中中段岸线增速最快,西段岸线次之,东段岸线居尾.人为因素是辽东湾北部海岸线变化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张芳  陆殿梅 《江苏地质》2010,34(2):187-191
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1979年,1989年,2000年及2007年的TM/ETM影像)和1995年地形图为数据基础,对江苏的海岸线、滩涂进行了遥感解译,对沿海滩涂资源近30年来的演变特点和趋势作了定量分析,对岸线的稳定性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沿海滩涂变迁的主要因素,为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滩涂资源及后期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提供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海岸线是陆地与水体交界的重要标识,海岸线的位置和类型是海岸带生态环境修复的基础数据。本文以天津市海岸线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解译与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对天津市海岸线位置和分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天津市海岸线长度约366.92 km,其中港口和围海造陆岸线281.78 km、围海养殖岸线22.92 km、海堤岸线25.77 km和人工河口岸线36.45 km,自然岸线数值趋近为零,围海造陆及港口岸线所占比例达到了76.80%。由于围填海等人类活动,岸线较2000年增加了143%。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海岸线变迁及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福建省海岸线地质地貌特征为依据,划分了: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淤泥海岸三大海岸类型,又根据海岸变化的特点划分了。蚀退岸、淤涨岸和稳定岸,并详细地论述了它们的主要特征。作者研究了福建省第四纪以来气候交化及新构造运动引起的福建海面颊繁变化和海岸线变迁情况,认为全新世以来虽是一次海侵,但存在多次海面波动和海岸线变迁的过程,而不是直线式上升,在某些河口地区仍属海面上升,即基准面上升,使河流坡降变缓,搬运能力减弱,从上游携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堆积,其速度大于海面上升的速度。第四纪以来海面变化,海岸线变迁形成的地质地貌特征,对沿海港口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水产、航运等都会产生,并将继续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建设沿海城市、港口和经济开发区规划时,必须加强海岸线变迁的研究,进一步掌握海岸线变迁规律,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图像的海岸线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秀琴 《福建地质》2012,31(1):60-66
海岸线是划分海洋与陆地管理区域的基准线,不同地貌的海岸线划分依据不尽相同,在卫星图像上的解译标志与提取方法也存在差异。根据我国东南沿海海岸地貌特征,研究其海岸线在ETM+、ALOS及SAR卫星图像中的解译特征标志,借助数字卫星图像处理技术,对试验区范围内不同类型海岸线图像进行提取。  相似文献   

10.
高光谱遥感以其超高的光谱维数据优势,使对地物的精细识别和区分能力较传统多光谱遥感数据有质的提升.以HyMap高光谱数据和高分五号高光谱数据为数据源,选择中国西部基岩区区域开展了高光谱遥感岩性-构造解译工作.通过图像增强处理后,对研究区地层单元、岩体/脉、构造等进行了遥感地质解译.对比已有的地质调查结果,发现高光谱遥感数...  相似文献   

11.
陈曦  倪金  邴智武  赵旭 《地质与资源》2011,20(5):354-357
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多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地形图、历史海图,定量分析了辽宁省海岸线近百年变迁特征.结果表明,自1909年以来,辽宁省海岸线的构型和长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陆地面积也相应增加.在全省范围内,从时序变化看,1909~1932年期间,海岸线变化最大,陆地面积增加最多,年增加速率也较快,1950~1980年期间,海岸线变化速率最小.从空间上看,各地段的岸线变化极不均衡,主要变化区域是辽东湾北部淤泥质海岸,大连附近的基岩岸段变化最小,最大的变化区段是双台子河段、复州湾和大洋河附近.  相似文献   

12.
新疆乌什北山填图试点项目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先导作用,探索1:50000高山峡谷区填图方法。不同分辨率遥感数据在岩性、构造解译等方面的差异表明多源遥感数据综合解译能有效提高解译程度。研究认为同一遥感数据最佳波段组合图像、Landsat-8和Worldview-2数据协同图像增强了对岩性和构造识别的能力。高光谱遥感矿物填图和岩性分类、基于ASTER热红外遥感数据的岩石化学成分填图等是高山峡谷区填图有效技术方法。利用ETM和ASTER数据开展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结果表明ASTER较ETM数据在铁染异常、羟基异常等提取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分析认为多元信息综合预测是区域找矿的重要途径。根据乌什北山地质地貌特征,选择其中有效技术方法或技术方法组合开展1:50000地质填图,结果显示在减少剖面测制和路线地质调查数量的同时,达到了填图精度,并取得了若干重要研究成果,为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分析总结提供了资料支撑。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矿山遥感监测主要成果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四川省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开展了矿山遥感监测工作,构建了“遥感数据源选取—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信息提取—野外验证—图件制作”相对完整且较为成熟的矿山开发遥感监测技术方法体系。以卫星光学遥感数据为主、航空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数据为辅,并采用无人机遥感图像; 在正射纠正、几何配准、数据融合等图像预处理基础上,结合有关资料建立矿山开采面、矿山建筑、排土场、尾矿库、选矿厂、滑坡和泥石流的遥感解译标志; 采取以目视解译为主、计算机自动提取与目视解译相结合、辅以野外验证的方法进行遥感解译; 建立以遥感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GIS定量评价方法,实现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采用矿山遥感监测与传统地质环境调查技术相结合方法,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区划研究。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包括: ①首次建立了省域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本底数据库,为实现矿山开发环境动态监测和国土资源空间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②监测成果已在矿产卫片执法、矿山环境治理和矿产资源规划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四川省矿政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③开展了矿山遥感监测技术方法研究与探索,形成了适应川西南山区的矿山遥感监测技术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SPOT-5和GF-2影像数据,对海南岛西北部地区海口市南渡江—东方市2005年和2016年2个时期的海岸线进行人机交互解译,并对其10 a来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0 a间,海南岛西北部海岸线时空变化显著,主要影响因素为人工开发建设; 人工海岸线增幅达到113%,其占比由2005年的24.3%上升至2016年的51.6%; 除部分淤泥质海岸线和砂质海岸线转化为人工海岸线外,自然海岸线以侵蚀为主,局部地区有少量淤积。不同地区海岸线变化特点不同: 儋州市和澄迈县海岸线资源丰富,开发力度较大; 临高县和昌江黎族自治县自然海岸线以侵蚀为主,淤积少; 东方市和澄迈县海岸线侵蚀较少,较易淤积。分析结果可为海南岛西北部海岸线调查、开发和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滨海新区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多期遥感数据,监测天津滨海新区近10年来海岸线的冲淤变化及潮滩利用,结合历史海岸线资料,对其变迁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该地区海岸线总体快速向海推进,特别是在2007年以后推进速率明显增大,最大规模推进集中在海滨浴场至永定新河河口岸段,约13.7 km。围海造陆、港口建设等人为活动是其快速推进的主导因素。海岸侵蚀作用多发生在歧口河至青静黄排水渠岸段和大神堂村至涧河口岸段,且大神堂村至涧河口岸段比较显著,平均侵蚀速率约10m/a,需要密切关注和重点防范。  相似文献   

16.
运用RS、GIS技术,以1986,1994,2002,2010年4个不同时相遥感影像和1970年比例尺1∶10000地形图为数据源,采用平均高潮线法提取闽江口5个时段的海岸线,并对各时段海岸线变迁进行综合比对分析,认为变化较大的有罗源湾、漳港湾、福清湾和兴化湾4个岸段的海岸线,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闽江口海岸线40年变迁演化因素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围垦养殖或填海造地导致海岸线时空变迁,其中泥质岸线和人工岸线变化较大,砂质岸线和基岩岸线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7.
遥感在滑坡灾害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石菊松  吴树仁  石玲 《地质论评》2008,54(4):505-514
在对常用的光学遥感卫星影像、InSAR,LiDAR等遥感技术方法介绍的基础上,综述了这些方法在滑坡研究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从滑坡风险评估中的基础地形数据获取、滑坡编录与制图、监测、滑坡因素制图、承灾体制图等5个方面阐述遥感技术在滑坡风险中的支撑技术作用与应用前景。从遥感影像在滑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解译能力、影响解译的因素、精度评价和遥感数据源选择等角度阐述了常用遥感技术在滑坡风险评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 ① 遥感技术在滑坡风险评估中的主要作用为数据、信息的获取与更新;② 滑坡的遥感影像解译能力取决于影像空间分辨率与待识别滑坡大小的相对关系,影像的时间分辨率、滑坡与其周边环境的对比度、立体影像的获取能力是利用遥感影像开展滑坡探测、识别与制图的关键要素;解译方法和解译员的专业素质是滑坡遥感解译的重要影响因素;③ 遥感影像与GIS空间分析、3D可视化的综合可有效增强滑坡识别与制图的效率和精度;④ 对于遥感解译滑坡的精度评价应针对具体影像的可解译性从有效解译,错误解译和遗漏解译三个方面予以客观评价;⑤ 滑坡风险评估应针对具体应用,从成本效益比的角度,本着“够用为止”原则合理选用遥感数据源。  相似文献   

18.
陈哲锋 《福建地质》2014,(2):134-141
基于多期次遥感影像数据,应用图像差值法、光谱特征差异法、波段替换法对闽江南北港进行冲淤变迁遥感动态监测,综合分析冲淤变迁剧烈程度可划分为3个区间,依次是南港上段,变迁最大,其次是南港下段和北港,系人为因素引起。运用遥感解译分析其变迁情况,具有高效、准确等动态监测优势,为闽江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俄昌公仁地区开展地质构造解译,分析了传统遥感影像数据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的特点,在地质构造解译过程中对两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地质构造解译中的优势,将遥感解译成果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地质含义,同时,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较好地解析了工作区内的线性断裂构造分布格局,解译成果经野外验证正确率高,对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中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遥感技术在曹妃甸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曹妃甸野外调查与研究中,通过综合使用8种卫星10种类型的遥感数据源,分析不同类型数据的图像特征,结合野外验证,对地表环境现状及变化、海洋悬浮泥沙分布与变化、地面沉降变化速率、潮间带特征等展开研究,取得了预期成果。研究发现,Landsat卫星数据良好的历史延续性和光谱特性使其可以有效应用于地表环境变化、海岸线变迁、悬浮泥沙和潮间带特征等多项研究中;综合使用多源数据可以填补监测周期,提高地面沉降、海岸线特征等调查的精度;加强利用遥感技术开展潮间带特征的应用研究对开展潮间带调查工作具有积极意义。该项研究为利用遥感技术开展海岸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