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蒲广亮 《广东气象》2002,(Z2):30-31
随着高速公路网迅速发展,收费站、应急电话系统的防雷工作尤为突出.深圳机荷高速公路是连接深圳宝安机场与惠深高速公路的东西向交通干道之一.该路段穿山过水,地形复杂,处于强雷电多发区沿线易受直击雷侵袭.尤其是高速公路旁的应急报警电话亭防雷工程施工难度较大,在技术措施方面亦曾走过一段弯路.本文是机荷高速公路防雷工程的经验总结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高速公路道路结冰预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斯  熊守权  陈英英  何明琼  袁正腾  鲁静  崔杨  唐俊 《气象》2019,45(11):1589-1599
利用2013年以来建立的湖北省高速公路沿线的87个交通气象观测站每10分钟一次的气温及路面温度等实况资料,对各个高速路段的路面结冰频率随气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发现均满足Logistic回归模型,但不同高速路段结冰对应的环境气温有差异。通过研究各个高速路段道路结冰的气温条件概率,计算得到湖北高速各个路段拐点气温,再结合路段降水情况,可以对湖北省高速公路结冰进行预警,从而为高速公路是否开展消冰措施、何时开展消冰措施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0—2014年G98海南环岛高速公路降水资料及公安交管部门提供的交通事故资料,分析海南环岛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布特征,发现强降雨是诱发交通事故最多的灾害性天气。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针对降雨引发的交通事故进行评估分析,通过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3项评估指标得到40次典型个例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以年累计降雨日数、最大日降雨量、最大小时降雨量作为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标;以环岛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得到的强降雨致灾隐患路段、单向车流量作为承灾体脆弱性指标;以因降雨造成的交通事故发生频次和事故灰色关联度最大值作为承灾体易损性指标,构建环岛高速强降雨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指数模型,计算11个高速公路管理站的风险区划指数,得到海南环岛高速公路强降雨气象灾害的客观风险空间分布,发现定安—万宁路段是强降雨高风险路段,在交通气象服务中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浙江省高速公路暴雨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2017年浙江省气象站点的降水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考虑高速公路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从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3个方面出发,建立高速公路暴雨灾害风险评估指标集。通过Arc GIS技术,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暴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形成浙江省高速公路暴雨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浙东南沿海地区及西部山区境内的高速路段风险等级较高,浙北北部地区和中部盆地境内的高速路段风险较低。高风险路段主要分布在长深高速富阳段、京台高速开化段、诸永高速永嘉段、温丽高速温州段、温州绕城高速、甬台温高速台州段以及瑞安到苍南段、常台高速天台东段等路段。  相似文献   

5.
大雾是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与运营效率的最主要的灾害天气之一。基于2004—2013年浙江省68个气象站大雾观测资料、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及高速公路历史灾情数据,开展浙江省高速公路大雾灾害风险区划研究。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构建高速公路大雾灾害风险区划指标体系,以浙江省大雾出现的频次和持续时间作为大雾灾害的危险性评价指标;以因大雾导致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率、高速公路封路频次和持续时间作为脆弱性评价指标;以高速公路客运量和货运量作为暴露性评价指标。在ArcGIS的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高速公路大雾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最终完成浙江省高速公路大雾灾害风险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高风险区路段占全省路段总长的15.13%,主要分布在申嘉湖高速南浔段以及嘉善段、杭州湾环线高速萧山至越城段、杭州绕城西线高速、常台高速上虞至嵊州段、诸永高速诸暨至磐安段、沪昆高速诸暨段以及柯城段。  相似文献   

6.
<正>交通气象服务向精细化和风险预警转变,跟踪服务公众出行。研发改进高速公路交通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指导产品对试点省份、试点高速公路运行一天两次的精细化路段预报。开发并应用全国公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基于地面交通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利用3D-GIS构建国家级交通气象监测预警信息实时显示平台,应用于导航、物流在内的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吴杨  孔照林  刘丹妮 《气象科技》2017,45(4):596-601
根据灾害性天气的特点及其对高速公路的影响,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气象因子对高速公路影响的权重,并用模糊熵对权重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将高速公路受灾害性天气影响的程度进行排序,从而应用于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站的选址布局。对杭金衢高速公路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综合评价模型简单易用,可有效判断出不同路段受灾害性天气影响的差异性,得到的评价结果和高速封道的信息大体一致,可为交通气象监测站的建设和布局提供科学的量化参考依据,制定合理的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雷电防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随着近年来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雷电灾害已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称为“电子化时代的一大公害”。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特点是点多、面广、线长,既有强电设备,又有大量的监控、通信、传感等弱电设备,外场设备遍布全路段,收费站一般多位于郊外,周围地处空旷,其建筑物常常为附  相似文献   

9.
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规律及局地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索高速公路团雾天气的发生规律和局地性特征,根据布设于中国沪宁高速公路沿线的AWMS系统实测资料,对2006—2009年期间该公路上发生的团雾和大雾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团雾发生的气象和地形、地貌条件,并对临湖环境的公路东部路段和临江环境的中西部路段的团雾特征作了比较。研究表明:(1)沪宁高速公路上团雾和大雾的季节变化有着相似的季节分布,都是秋、冬、春季发生频率高,夏季发生频率低。(2)团雾和大雾因路段和站点不同而差异较大,大雾的分布是东少西多,团雾的分布趋势则是东部的临湖路段中有4个站点发生频率高,其余站点低,西部的临江路段则发生频率普遍高。(3)一般,团雾发生的气象条件是温度在-4~30℃,相对湿度在85%~95%,风速在3 m·s-1以内;团雾的主要发生时段在00—06时之间,通常在生成后的4 h内消散。(4)东部路段中的临湖环境,提供了团雾形成的有利条件,中西部的临江路段,则由于丘陵地形作用和水汽及气溶胶输送通道而成为团雾高发的区域。(5)在夏季大气对流运动频繁,城市近地层污染物易于扩散,雾和霾都不易形成;而冬季近地层大气对流不活跃,常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这使得城市雾和霾的容易形成且不易消散。  相似文献   

10.
根据遵义市高速公路各路段相近气象台站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影响遵义市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恶劣气象因子特征,结果表明各路段的主要不利气象条件存在一定异同。相同点:各路段年平均夜间雨日比白天雨日多32d左右,上午雨日比下午雨日多15d左右;大雾天气以秋冬季节较多,雾主要发生在夜间到早晨;凝冻时段主要出现在12月下旬到2月上旬;大风天气总体不多;≥30℃高温天气主要出现7月至9月初,高温时段主要发生在12-17时;≤0℃低温天气主要出现12月至翌年2月,低温时段主要发生在夜间到早上。不同点:年平均雨日数西部路段多于东部路段;年平均大雾日数东部路段比西部路段多10d左右;凝冻影响比较严重的区域在习水周边,赤水河谷沿线极少发生凝冻;赤水至习水公路沿途的气温起伏大。讨论了恶劣气象条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2年12月-2006年12月沿天山高速公路因恶劣天气导致交通管制统计记录,结合相应时间段高速公路沿线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高速公路冰雪灾害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冰雪灾害的危害程度依次是道路结冰、风吹雪、强降雪。路面结冰主要影响路段在吐乌大高速公路、乌奎高速公路和乌鲁木齐机场高速公路;风吹雪集中出现在达坂城到乌鲁木齐一线;除了吐乌大高速达坂城到吐鲁番段没有因强降雪影响交通的记录外,沿天山其它各段均有发生。归纳了高速公路冰雪灾害气象要素预报指标,建立了预报模型,制定出冰雪灾害的气象指数等级、安全行车预防措施,为交通运输气象服务提供具体可操作的预报产品。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9—2019年吉林省27条主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资料,结合高速路段事故发生点对应的国家级气象站观测资料,运用SPSS算法中的k-均值聚类分析法、数据标准化处理、主成分分析法以及事故比等数理方法,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交通事故与气象要素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是事故高发季节,夏季次之,春、秋两季...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高速公路不良气象条件分析及服务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5—2008年辽宁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资料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辽宁省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由天气原因及其所引起的不良路况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占20.4%,5—8月和11—翌年1月是此类交通事故的两个多发期。在各类天气现象中,因雾引起的交通事故所占比例最高,为41.0%,雨次之为31.3%。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做好高速公路气象服务提出四点措施:划分灾害性天气服务关键性路段和关键期,制定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气象灾害防御地方标准,在高速公路沿线布设密度适宜的气象监测站,加强气象对高速公路影响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2年12月-2006年12月沿天山高速公路因恶劣天气导致交通管制统计记录,结合相应时间段高速公路沿线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高速公路冰雪灾害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冰雪灾害的危害程度依次是道路结冰、风吹雪、强降雪,路面结冰主要影响路段在吐乌大高速公路、乌奎高速公路和乌鲁木齐机场高速公路,风吹雪集中出现在达坂城到乌鲁木齐一线,除了吐乌大高速达坂城到吐鲁番段没有因强降雪影响交通的记录外,沿天山其它各段均有发生;归纳了高速公路冰雪灾害气象要素预报指标,建立了预报模型,制定出了冰雪灾害的气象指数等级、安全行车预防措施,为交通运输气象服务提供具体可操作的预报产品。  相似文献   

15.
热谱地图是利用道路的热谱指纹反映不同天气类型冬季夜间道路路面温度空间变化的模式。本文采用热谱地图技术对包茂高速公路桃花源至黑水路段的道路路面状况和2015年冬季(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夜间路面温度数据进行处理,构建了桃花源至黑水路段3种天气类型热谱指纹空间变化的模式,并重点分析3种典型天气类型热谱指纹的特征及其相关性、相似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2015年冬季包茂高速公路桃花源至黑水路段不同天气类型的夜间热谱指纹变化幅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路面温度标准差可作为热谱指纹类型划分的重要指标;不同天气类型热谱指纹的相似度较高(0.78—0.92),且各天气类型的热谱指纹高度相关(显著性水平达0.01);相同天气类型热谱指纹的相似度和相关度均高于不同天气类型的热谱指纹。热谱指纹空间变化模式可有效的描述区域路网冬季夜间路面温度的变化,可为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站的规划和冬季道路的管护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冰冻灾害是京津冀地区冬季高速公路主要的气象灾害,对冰冻灾害进行风险区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1981—2015年京津冀地区173个气象站的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结合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和AHP层次分析法,对京津冀地区高速公路冰冻灾害进行风险区划。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冰冻灾害敏感性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冰冻灾害风险最高的区域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境内的张北草原一带,冰冻灾害高敏感度区域面积比例达29.2%;北京地区和承德西北部山区为冰冻灾害中等至较高敏感度区域,面积比例分别为61.3%和64.0%。结合路网数据可知,张石高速、张承高速张家口市区以北路段为冰冻灾害的高风险路段,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相关管理部门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恶劣天气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诱因。为了解气象条件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影响程度,基于2006—2008年汉宜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据,统计分析了该路段交通事故的月际和日变化特征,利用事故率和日交通事故指数区分定义了交通事故频次和灾害严重程度,采用多项式曲线拟合了气象条件与事故指数的关系,确定了事故突发增长的临界气象指标。结果表明:汛期5—9月是汉宜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高发时期,冬季其次,春季3—4月及秋季10—11月事故发生较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存在明显日变化特征,03—04时和14—17时为事故高发时段。汉宜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频率主要受中到大雨和夏季高温天气的影响,事故灾害严重程度主要受强降水和冬季低温天气的影响。大风强降水天气条件下的事故率要高于一般强降水条件下的事故率,夏季潮湿、闷热天气条件下的事故率要高于一般高温天气条件下的事故率。当高速公路沿线平均日雨量达到中到大雨时,事故率达到高峰;当沿线平均雨量超过20 mm时,事故灾害突发严重。当公路沿线平均高温超过33℃时,事故率突发增长;0~3℃的低温对事故灾害程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乌鞘岭高速公路路段多发交通事故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甘肃省乌鞘岭路段高速公路发生的一般、重大、特大公路交通事故个例和同期乌鞘岭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天气现象和气象要素与公路交通事故的关系。乌鞘岭路段的交通事故一年中3月、7月、9月发生的几率较大,这与季节交替时气象要素变化显著、雨带北移、降水日数增多有直接关系。乌鞘岭路段公路交通事故,由不良气象条件引发的占总事故数的81%。发生交通事故中不良天气的排序依次为结冰、降雨、降雪、积雪、大雾。普查气象要素与交通事故相关性,发现最低温度、地面最低温度、相对湿度、能见度、日降水量、极大风速与公路交通事故具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河北省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和服务需求,为加强和改善公路交通气象服务提供参考。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专家评估和对比分析法对高速公路的隐患路段和主要灾害天气进行普查。发现影响黄石、京藏高速公路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大雾、强降水、路面结冰和路面湿滑,影响时间主要是秋冬季节;大雾、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定时定点定量预报是交通管理部门需要的,服务内容要易于理解,服务方式要增加手机客户端、高速电子情报板、手机短信即时服务等。同时还发现黄石、京藏高速公路低能见度临界值为700、800 m,京藏高速路面积水的临界值为12 h降雨量为9 mm,路面湿滑的临界值为12 h累积降雨量3.0 mm。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61—2007年长达47a高速、高等级公路沿线气象站的资料,重点研究北疆高速、高等级公路沿线冬季影响车辆安全行驶的气象要素的气候特征,分析该路段降雪、积雪、结冰、冻雨等气象要素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并依据气候分布特点从气候的角度将北疆高速、高等级公路沿线路段按降雪、积雪、结冰、冻雨等对行车安全影响程度划分为极易打滑路段、较易打滑路段、易打滑路段和不易打滑路段,为公路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合理的防御和减少冬季交通事故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