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广东嵩溪银——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嵩溪银-锑矿床属中低温浅成热液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银-锑矿床赋存于下侏罗统金鸡群上段下部(Jc-1)以炭质页岩为主的碎屑岩建造中,空间中上锑下银;燕山晚期火山沉积为银,锑矿化提供了物质来源,后期热液使银,锑活化,进一步富集。  相似文献   

2.
杨平  江洪飞  马亚雄 《地球》2012,(10):100-102
通过对金厂金矿控矿因素、成矿规律、矿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徐忠勋 《地球》2012,(9):100-101
本区膨润土矿赋存层位为中生界白垩系义县组,成矿时代为白垩纪,成矿母岩为中性~中酸性凝灰岩、流纹岩,岩相古地理属湖泊相沉积。膨润土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蚀变~沉积型。  相似文献   

4.
新疆阿尔泰金矿断裂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新疆阿尔泰地区金矿床,矿化点分布广泛,前人已该区金矿类型等方面做了多工作,但从断裂构造角度研究金矿床的成矿规律尚少。笔者从该区金矿床与断裂构造的空间关系分析了区内断裂构造及韧性剪切带控矿规律,指出区内金矿床严格受断裂构造及韧带切带控制,而且不同的构造分别控制着矿带、矿田、矿床直到矿体的分布及其形态和产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大浪滩-黑北凹地、察汗斯拉图凹地、昆特依凹地和马海凹地发现的新类型砂砾型深层卤水钾盐矿床进行卤水化学成份和微量元素系统测试和分析、相关同位素测试,经综合分析和研究后认为,砂砾型深层卤水钾盐矿床为溶滤-沉积成因类型,其形成受第四纪砂砾层和古近纪以来古岩盐层的控制.其成矿模式为:盆地西部从始新世至上新世...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瓦房店市炮台镇石灰岩矿赋存于寒武系中统张夏组。矿层总体呈层状分布。矿石类型主要有泥质花纹状泥粉晶灰岩、粒屑灰岩和鲕粒灰岩。矿床成因属浅海相内源沉积碳酸盐岩矿床。  相似文献   

7.
银山里铅锌银多金属矿区在大地构造上隶属于华南褶皱带,地处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带的南部。矿体主要赋存于下侏罗统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与岩浆岩的接触带上。本文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人手,着重研究了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总结了矿化富集规律,提出了找矿标志。作为一个与侵入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本文旨在通过对其成矿地质环境的深入分析,提出矿床的成矿模式,为粤东地区该类矿床的寻找提供理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吉松铅矿床位于喜马拉雅板片拉轨岗日陆隆壳片南部,属拉轨岗日成矿带。三年来的勘查成果显示,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北东向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为主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强蚀变中基性岩脉与炭质板岩的外接触带部位,特别是硅化和绿帘石化地带是矿体有利的富集部位,围岩蚀变强弱与矿化有着密切关系,矿床为硅化破碎带中低温热液交代型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石龙头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皖浙赣地体边界汇聚带与浙西断褶带交界部位的下庄-石柱断裂带中,严格受该断裂带控制。笔者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和研究,提出该矿床是浙江省第一例卡林-类卡林型复合式金矿床,并认为含矿构造带深部仍有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白石嶂钼矿区归属于环太平洋钼成矿带华南褶皱系钨-铜-钼成矿省,成矿于中生代燕山期。矿床赋存于燕山二期细粒二云母花岗岩株南东端西侧与上三叠-下侏罗统地层的接触带,白石嶂断裂(F19)与杨塘断裂的交汇部位。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入手,着重研究了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并对矿床的成矿专属性作了初步探讨。文章对围岩及其蚀变特征与矿体/矿石赋存特征、矿体规模之间的关系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并在分析成矿物质来源、总结矿化富集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粤东地区钼矿成矿特征,总结出本区控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为粤东地区该类矿床的寻找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白云鄂博赋矿白云石大理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地质产状将其分为两类:粗粒和细粒白云石大理岩.它们的氧、碳和锶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然有别于分布在宽沟背斜以北典型的沉积石灰岩和白云岩,而和幢源火成碳酸岩十分相似.与矿床进行对比研究说明,成矿流体和矿质主要起源于碳酸岩浆的分异作用,其放射性成因同位素和微量元素保持了地但指纹,而氧和碳同位素组成却向壳源方向漂移,证实碳酸岩浆侵位过程中受大陆地壳的混染作用非常微弱,但是由碳酸岩浆活动所引起的成矿热液体系中却有一定的地表水混人认为白云鄂博REE-Nb-Fe超大型矿床的成因应归属于火成碳酸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准格尔黑岱沟6号主采煤层为一超大型煤-镓矿床,镓的主要载体为勃姆石.煤相的研究可为该镓矿床镓及其特殊载体勃姆石的富集提供成因信息.通过对该煤层煤岩学和矿物学的研究,发现准格尔黑岱沟6号主采煤层的显微组分明显富集惰质组,显微煤岩类型以微亮暗煤为主,显微组分的形态特征及其组合关系反映出该煤层的主采分层是干燥沉积条件下或潜水面高低交替变化使泥炭表面周期性干燥环境下形成的.该煤层中镓及其特殊载体勃姆石的最佳富集条件处于4个过渡带:(ⅰ)山麓沉积和下三角洲平原过渡带的上三角洲平原沉积;(ⅱ)微环境属于干燥森林沼泽和潮湿森林沼泽的过渡带,但偏向于干燥森林沼泽;(ⅲ)森林密度处于由大变小的过渡带;(ⅳ)在泥炭周期性堆积中,居于2个高位泥炭沼泽转折处的低位泥炭沼泽.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准格尔黑岱沟6号主采煤层为一超大型煤-镓矿床,镓的主要载体为勃姆石.煤相的研究可为该镓矿床镓及其特殊载体勃姆石的富集提供成因信息.通过对该煤层煤岩学和矿物学的研究,发现准格尔黑岱沟6号主采煤层的显微组分明显富集惰质组,显微煤岩类型以微亮暗煤为主,显微组分的形态特征及其组合关系反映出该煤层的主采分层是干燥沉积条件下或潜水面高低交替变化使泥炭表面周期性干燥环境下形成的.该煤层中镓及其特殊载体勃姆石的最佳富集条件处于4个过渡带(i)山麓沉积和下三角洲平原过渡带的上三角洲平原沉积;(ii)微环境属于干燥森林沼泽和潮湿森林沼泽的过渡带,但偏向于干燥森林沼泽;(iii)森林密度处于由大变小的过渡带;(iv)在泥炭周期性堆积中,居于2个高位泥炭沼泽转折处的低位泥炭沼泽.  相似文献   

14.
广东潮安四望坪铜矿以岩浆期后热液交代充填成矿为特征,在其三位一体(岩浆岩、断裂/层间滑动破碎带、围岩)的控矿组合中,以流纹斑岩、晶屑凝灰岩的层间滑动破碎带为最佳。本文从矿区资料的综合研究入手,深入剖析了岩浆岩、断裂、围岩圈闭条件与矿体规模、富集程度的关系;旨在通过对矿区地质环境与矿床成因的深入分析,建立火山期后热液矿床的断裂控矿模式,为粤东火山岩地区该类矿床的发现提供理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马尔康阿拉伯锂辉石矿矿区地质特征、矿石(体)特征和矿床成因的探讨,提出了伟晶岩型锂辉石矿矿床的找矿标志,以期对该地区寻找类似矿床提供参考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点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本文在讨论陈坊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研究陈坊地区石炭纪地层中受接触带构造控制的矽卡岩型和二叠纪地层中主要为受层问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体的分布特征,探讨该区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分析,表明陈坊矿区成矿潜力巨大,并提出该区下一步找矿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矿产资源勘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发现了数百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形成16个重要成矿带.这些找矿重大发现为系统开展矿床成因研究、构建矿床模式、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和创新成矿理论提供了重要条件.中国的矿床学研究和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初至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末,以及21世纪之初到现在.论文首先概述了上述三个历史时期中国矿床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研究进展.早期的矿床学研究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重点关注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分类.这一时期虽然研究条件落后,但学术思想活跃,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学术观点,建立了多个有重要影响的矿床模式,同时开始将成矿实验引入矿床形成机理的探讨.第二个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各种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矿床学的研究,大大促进了对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机制的理解,并在分散元素成矿理论和超大型矿床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同时将板块构造引入各类矿床成矿环境和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第三个阶段是中国矿床学与世界矿床学全面接轨并实现成矿理论系统创新的时期.这一时期各种先进的实验分析技术有力支撑了矿床成因的研究,深刻揭示了地幔柱活动、克拉通化、克拉通破坏、大陆裂谷作用、多块体拼合、大陆碰撞等重大地质事件与大规模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并在大陆碰撞成矿、大面积低温成矿作用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原创性成果,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论文概述了16类重要矿床类型的代表性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大塘坡式锰矿、大冶式铁矿、铜陵狮子山式铜矿、玢岩型铁矿、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和石英脉型钨矿的成矿模式,分析了若干重大地质事件的成矿效应,总结了元素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流体包裹体分析、成矿实验、矿田构造等研究方法对推动中国矿床学发展所起的作用.文章最后简要分析了今后中国矿床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重要研究方向,认为深部成矿作用规律、关键金属元素富集机理、非常规矿产资源、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超大型矿床等是今后矿床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提出要创新矿床学研究方法,加强跨学科交叉研究,使中国的矿床学能逐渐引领世界矿床学的研究,服务矿产资源国家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18.
林方成  潘桂棠 《中国科学D辑》2006,36(11):998-1008
在四川大渡河谷震旦纪灯影期热水沉积大型层状铅锌矿床中, 作者发现了较典型的震积岩序, 包括震裂角砾岩、震塌角砾岩(矿)、震褶岩(矿)、震积角砾岩(矿)、震积不整合、层内断层等震积岩及震积构造,估计震裂岩的分布面积达1000 km2以上. 震积岩与热水沉积黑色硅岩及铅锌矿层呈同期、同位产出, 它们之间存在内在的成因联系. 作者经研究认为, 大渡河谷地区在晚震旦世末期曾发生一次强烈的海底地震及多幕相对较弱的余震, 海底地震可能是诱发深部含矿流体向汉源-峨眉北东东向同沉积凹陷轴部的断裂带汇集、运移并喷溢出海底形成大规模层状铅锌矿床的动力学机制. 铅锌矿床中震积岩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研究地震灾变事件与有色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实例.  相似文献   

19.
董文伟  陈均  崔猛  张星培 《地球》2013,(12):102-105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近年来中边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金资源量达超大型矿床规模,通过新的勘查工作成果,对北衙矿床的成矿规律和蚀变分带研究表明:矿床受岩浆岩、构造、地层及岩性的控制,矿床具有红色带、绿色带、白色带的蚀变分带特征,矿床成因类型为矽卡岩中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矿床成矿空间有利,深部及外围仍具有寻找金多金属矿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0.
华南巨型锑矿带的特征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南巨型锑矿带位于中国南方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接合过渡地段,锑矿床都产在沉积地层中,具有显著的层控性,常有整合的层状矿体出现,赋矿地层都显示异常高的锑丰度,充分显示了与沉积盆地演化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矿石的硫同位素受赋矿地层层位和沉积相的控制,碳同位素特征反映了深部因素与浅部过程的耦合,铅同位素则暗示研究区地层及其中锑矿化的亲缘关系和统一演化历史.锑是一个趋于在地壳浅部富集的中低温热液成矿元素,因此成熟度越高的地壳块段锑的丰度越高,锑矿产出概率也越大.华南巨型锑矿带的形成乃是扬子陆块南缘沉积盆地长期演化的结果,可能与这一岩石圈块段长期以来强烈的物质分异和再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