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峰北部大井多金属矿床为裂隙充填型脉状矿床,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用岩组分析方法首次从微观角度对矿床成矿前及成矿期构造裂隙性质进行研究,阐明了矿床内各矿脉的控矿构造特征,此外,对矿床内断裂系统进行应力分析,提出了成矿裂隙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位于桂东北姑婆山复式岩体西南接触带的水岩坝锡钨矿田,其主要矿床在控矿因素上具有以构造控矿为主导因素的特点,本文通过对矿田内主干断裂的岩组运动学、动力学及变形岩石有限应变分析。对本区自地洼区阶段以来,燕山期花岗岩体的侵入所造成的矿田构造格局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然后.根据烂头山黑钨石英脉型矿床的特征,按脆-韧性剪切的原理,从递进变形的角度指出本区脉型矿床的成矿规律.模式和找矿方向,并提出该矿床为构控型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3.
韩润生  赵冻 《地学前缘》2022,29(5):420-437
热液矿床深部控岩控矿构造展布格局与深部矿床(体)空间定位格局等关键问题一直是制约深部勘查部署和实现找矿突破的焦点和难点。在阐述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矿田(床)控岩控矿构造深延格局主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成矿构造体系控制多金属成矿系统、物化探异常信息系统映射多金属成矿系统的研究思路,以湘南地区黄沙坪—宝山铜锡多金属矿田(简称坪宝矿田)为例,构建了控岩控矿构造深延格局、指示控矿构造深延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研究的方法框架。据此,通过坪宝矿田控岩控矿构造解析与斑岩型热液成矿系统矿化蚀变分带等综合研究,提出了矿田内黄沙坪、宝山两个典型矿床控岩控矿构造深延格局及深部找矿有利构造部位,为该矿田(床)深部勘查部署和找矿预测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该方法无疑对深化其他热液成矿系统构造控岩控矿理论及有效开展深部找矿勘查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口山矿田矿床定位模式及找矿远景区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从水口山矿田所处大地构造背景及矿田构造岩浆作用分析入手,阐明了矿田内两大成岩成矿系列:Ⅰ与燕山中期中酸性侵入类有关的中温热液接触交代(夕卡岩)型铅锌铜银硫矿床,Ⅱ与燕山晚期英安质次火山-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铅锌金银矿床.讨论了两者间的时空关系,分析了控矿因素,总结了矿床定位模式,并结合地物化遥资料进行了矿田内找矿远景区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地质科学》1985,(3):311-312
曾庆丰所著《论热液成矿条件》一书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对热液成矿的物质条件和构造条件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书中有不少新观点、新见解。在构造矿床学、热液成矿多元论、矿液运移、矿田构造应变史和发展规律、脉体充填的力学机制、同期构造与成矿脉动性、多期构造与成矿的叠加性、矿田构造的岩组分析等方面,在国内作者是第一次提出和首先开展工作的。  相似文献   

6.
矿田是强调时间、空间、建造和构造成因上相紧密联系的一组矿床。矿田建造、构造和成矿作用标志及成矿动力学过程相关的综合研究是矿田地质研究的核心。前人对岩浆热力构造、类型划分和深部找矿预测的研究较少。岩浆热应力构造是指受岩浆热力作用影响或控制,与成矿期岩浆侵入或火山喷发活动有时空联系,形成于岩浆岩体中或围岩地层中或远程热力作用影响区的一系列与成矿有关的热力和热应力构造类型。文章在矿田地质学指导下,划分出五类岩浆热力构造类型,力图建立以岩浆热力构造为基础的构造研究、类型划分和深部找矿预测新方法。以近年实际调研工作为基础,选择青海祁漫塔格矿带景忍—虎头崖多金属矿田为例,建立印支期岩浆侵入成矿模式,厘定了岩浆热力构造的识别标志。在矿田建造与构造调研及构造岩相填图基础上,填制了该矿田岩浆热力构造类型分布图,以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花岗斑岩、夕卡岩带、大理岩带、古生代和新元古代碳酸盐岩有利岩性岩相层位和侵入接触带、断裂破碎带叠加热液蚀变带等构造发育地段为标志,圈定了该区成矿富集中心。研究剖析了该区花岗斑岩和夕卡岩型两类矿床特征,认为不同方向断裂控矿特征不同,近东西向和北西西向断裂控矿显著,晚三叠世岩浆侵入作用是该区多金属大规模成矿的主要内因,印支期岩浆侵入作用与各时代碳酸盐岩接触带形成了岩浆热液交代型矿田。目前海拔高度以夕卡岩型和热液型多金属矿床为主。中深部寻找斑岩型多金属矿床的潜力较大。此对该带矿田地质研究与找矿突破有引导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苏联矿田和矿床构造研究的某些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苏联近年来在矿田和矿床构造研究上的某些新动向。如强调用构造分析来查明矿化富集条件和探讨矿床成因;显微构造分析用于定性评价控矿构造形成的温压条件和划分矿田断裂动力影响区和动力变质带;利用测定岩、矿石传播弹性波速度的方法来研究控矿构造,恢复成矿构造应力场和查明岩浆岩的形成深度;通过测定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计算岩石综合物理系数,从而近似定量评价岩石在成矿过程中的性质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北方上古生界油气勘探新领域(代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抗 《地质通报》2011,30(6):803-810
矿田构造是指在矿田范围内,控制矿床的形成和分布的地质构造因素的总和。在矿田构造和矿床构造的含义中,既包括构造形迹和岩石组构特征,又包括控矿构造的形成机制和发展历史。近10几年来的矿田矿床研究不仅强调构造对于矿体的形态、分布和组合的控制作用,也深入于构造作用对成岩成矿过程的研究。综合分析了矿田构造研究的研究历史、研究内容、研究现状与问题,对矿田构造与找矿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构造矿床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庆丰 《地质科学》1984,(4):461-463
矿床地质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矿床本身的研究;其二是矿田构造的研究。前者是探讨成矿的内因,而后者着重于成矿的外部条件(外因)。矿床工作者一般不能顾及矿田构造,而从事矿田构造者则往往对矿床成因很少加以探索。 笔者提出的构造矿床学,其用意在于把成矿的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以期全面地阐明矿产的形成机理和赋存规律。构造矿床学包括了矿床学和矿田构造学两方面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0.
矿田构造的研究历史、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淦国  吕承训 《地质通报》2011,30(4):461-468
矿田构造是指在矿田范围内,控制矿床的形成和分布的地质构造因素的总和。在矿田构造和矿床构造的含义中,既包括构造形迹和岩石组构特征,又包括控矿构造的形成机制和发展历史。近10几年来的矿田矿床研究不仅强调构造对于矿体的形态、分布和组合的控制作用,也深入于构造作用对成岩成矿过程的研究。综合分析了矿田构造研究的研究历史、研究内容、研究现状与问题,对矿田构造与找矿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一矿田构造学是介于构造地质学和矿床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从构造分析出发,把地质构造和成矿作用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研究矿产的形成条件.矿田构造在理论上和实际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受到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在全国性的地质学术会议及有关专业讨论会上,都对矿田构造给以应有的注意.武汉地质学院及其他地质院校都先后开设了矿田构造课程.矿田构造学是建立在构造地质学和矿床成因学的基础上.大地构造和区域构造是控制成矿的重要先决条件,它决定矿带、矿田  相似文献   

12.
泗顶铅锌矿田地下水成矿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术根 《矿床地质》1990,9(1):26-34
泗顶矿田的铅锌硫化物矿床以碳酸盐岩为主岩,成矿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无关。目前一般认为属于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然而许多宏观和微观地质事实都说明该矿田的铅锌硫化物矿化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地下水含水系统的含矿地下水沿印支期断裂破碎带排泄混合成矿的产物。作者认为属于地下水再造矿床。以该矿田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方式、地层、构造、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等综合控矿因素和矿化就位机制为重点,建立了其地下水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3.
安溪青洋石墨矿矿源层为该区二叠系童子岩组第三段煤层,受成矿期后断裂构造以及岩脉侵入的影响,属后期热液接触变质层控矿床.通过对该区成矿构造条件及热液变质作用的关系的研究分析,探讨了石墨矿床的成因以及控矿条件,为周边地区找矿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黄柏 《湖南地质》1990,9(3):13-19
在矿床地质研究程度极高的郴县东坡矿田,近几年相继发现了野鸡尾石英斑岩型锡矿床和红旗岭锡矿床等,这表明该矿田仍有找矿潜力。根据我们对东坡矿田构造层次与成矿关系等的研究发现,东坡矿田的内生多金属矿床均产出在构造层次发生梯变地带(段),从而提出从构造层次的角度预测隐伏内生矿床的四条基本原则,并在东坡矿田提出了东坡山、横山岭、龙头岭三个隐伏矿床预测区。因此矿田构造层次的研究是矿田控岩控矿构造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对成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矿田构造的解析是研究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的重要手段 ,也是遂昌银 -金矿田研究的一个较薄弱的环节 .将地质力学的体系分析与板块理论相结合 ,首先对矿田成矿地质特征作了简要描述 ,提出矿田内存在早、晚两期矿化作用 ,即 :吕梁期 (Ag -Au)和燕山期(Pb·Zn -FeS2 ,Au -Ag) ,并在此基础上 ,确立了矿田控矿构造体系为陡倾折面体系、格状叠改体系以及川字型断裂破矿体系 .然后 ,通过鉴定不同成矿期矿田所处板块环境 ,确立了控制矿田的区域应力场 ,进而分析了不同期控矿构造体系的板块驱动机制 .  相似文献   

16.
王思源  肖骑兵 《地球科学》2000,25(4):410-415
矿田构造的解析是研究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的重要手段, 也是遂昌银-金矿田研究的一个较薄弱的环节.将地质力学的体系分析与板块理论相结合, 首先对矿田成矿地质特征作了简要描述, 提出矿田内存在早、晚两期矿化作用, 即: 吕梁期(Ag-Au) 和燕山期(Pb·Zn-FeS2, Au-Ag), 并在此基础上, 确立了矿田控矿构造体系为陡倾折面体系、格状叠改体系以及川字型断裂破矿体系.然后, 通过鉴定不同成矿期矿田所处板块环境, 确立了控制矿田的区域应力场, 进而分析了不同期控矿构造体系的板块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湘西花垣铅锌矿田的成矿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湘西花垣铅锌矿田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石结构构造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花垣矿田成矿构造特征,包括成矿前构造、成矿期构造和成矿后构造。通过矿田地质调查,认为铅锌成矿作用与液压角砾岩关系密切,而液压角砾岩为成矿期构造;根据成矿后断裂的主要特征,结合擦痕产状,反演出花垣矿田成矿后共受到3期构造应力作用;根据成矿期构造的空间分布规律(成矿期构造受花垣—张家界断裂左行走滑形成的张性空间控制)和原始礁灰岩台地的分布规律,预测了远景勘查区域。  相似文献   

18.
从大地构造背景、含矿建造、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及火山活动、容矿构造与控矿构造、围岩蚀变与矿化特点、矿石类型与品级等6个方面论述了灵山岩体西北缘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初步总结了岩浆热液和构造控岩控矿规律,根据研究区特定的构造成矿专属性划分出四种成矿断裂构造,确定了不同构造地段矿床具有不同矿化元素的分带性,从控岩控矿断裂构造、遥感影像、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已有的矿床、矿点分布情况等方面综合分析,划分了该地区今后找矿的三个远景区和主攻矿种。  相似文献   

19.
河北承德大庙铁矿床地质构造特征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庙斜长岩杂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我国唯一岩体型斜长岩杂岩体,赋存了丰富的Fe-Ti-P矿床.对该杂岩体的岩石学、矿床成因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但是矿田构造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主要从大庙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入手,通过控矿构造分析和成矿期构造应力场的恢复,结合成矿特征分析,建立大庙矿床找矿预测模型,开展找矿预测.在大庙杂岩体内,先后找到了大庙、黑山、马营和罗锅子沟等中—大型矿床,它们都具有典型的岩浆矿床特征,具有岩浆熔离、分异和贯入式成矿特征;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翔实的构造解析表明,大庙杂岩体的侵位受控于EW向隆化-平泉和大庙-红石砬子的断裂构造,杂岩体内NE和NW向两组断裂构造控制了杂岩体内铁-铁磷矿带的发育,NS向断裂则主要为成矿后构造,往往错断了铁矿体.在黑山矿区,野外观测发现含矿苏长岩利用了固结斜长岩中发育的节理,呈脉状贯入,在节理交汇部位铁矿体变大变富;通过节理和矿脉走向的详细测量和吴氏网统计分析,推测大庙矿区成矿期含矿苏长岩的侵位受控于区域上近似NS向的挤压应力作用.根据大庙杂岩体的岩浆侵位时代、岩相-矿体的接触关系、控矿构造和成矿特征,复原了大庙杂岩体的成矿-构造演化过程:最早期区域构造活动控制了斜长岩的侵位,没有发生矿化;苏长岩的侵位,伴随发生了早期的结晶分凝式矿化;块状苏长岩的侵位导致了晚期的熔离-贯入式矿化的形成;成矿期后,大庙杂岩体还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变动、抬升和剥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庙铁矿床的找矿预测模型,并系统分析了大庙矿田不同矿区的深部和外围的找矿潜力,认为黑山和大庙矿区的深部、黑山矿区东侧和北侧、大庙杂岩体的东部边缘可能被中生界覆盖的区域等地段都具有很好的找矿空间,大庙矿区铁矿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祁漫塔格矿带虎头崖矿田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虎头崖矿田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成矿亚带和整装勘查区内。笔者在矿田构造调研和室内多元信息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矿田构造角度探讨了该区矽卡岩成矿地质条件。通过对矿田内主要的构造特征进行总结,认为区内构造活动演化具有多期性,从华力西期—燕山期至少有5次构造运动。对矿田内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北西西向和近南北向构造对成岩成矿的影响及控制作用作了详细分析,并初步分析了区内各级构造对成矿的控制和影响。认为:①近东西向断裂、褶皱和北东东向及北西西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布矿)构造,属成矿期构造,控制了各个矿床的空间分布;②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和北西西向次级断裂以及接触带构造,属成矿期的容矿(储矿)构造,控制了矿体的分布;③在矿田内近南北向断裂对岩石和矿体产生了改造作用,认为是成矿后构造;④自印支期以来,主要有两阶段的成矿作用,主要为矽卡岩矿床;⑤找矿构造标志:矿体受侵入岩接触带和近东西向及北东东向构造控制明显,在断裂构造复合部位、不同岩性接触部位,均是成矿有利部位。这些认识将进一步指导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部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