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地图可综合反映地理信息、人文信息 ,通过地图可以看到自然变迁、社会发展、政区变化、城市化进程等丰富的内容。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地图及其功能的认识也越来越多 ,地图收藏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地图作为记录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 ,它是与人类历史共同前进的。我国古代“图书”一词的“图”就是指“地图”或“舆图”。古人做学问 ,提倡“左图右史” ,也就是地图与文字资料相互参正 ,便于理解。近年的地图收藏热正是地图文化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明证。但要搞好地图收藏 ,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 ,包括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2.
蓝天 《测绘学报》2022,51(9):1982-1982
示意化网络地图是对线状网络进行简化表达的方式。在示意化地图中,线状网络的真实几何被扭曲,而拓扑关系被保留。Harry Beck在20世纪30年代设计的伦敦地铁图是最著名的示意化地图之一,该地图具有三大特征:拥挤区域被扩大;线条被归化至水平、垂直和斜对角线方向;拓扑关系被保留。这些设计提升了原始网络的清晰度和可读性,使得人们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路线规划和定位任务。示意化地图已经被广泛用于各种空间网络(如地铁网络和地下管线网络)与非空间网络(如项目计划网络)的可视化表达中。  相似文献   

3.
地图不只是描绘地理空间的工具,也可以为艺术家带来创作与发挥的空间.“无中生有”与“独具匠心”是艺术家和制图者在地图创作中的差别.在某种程度上,地图是是一门呈现空间信息的视觉艺术.地图首先呈现给大家的是视觉上的冲击,然后是空间地理信息.对艺术家而言,地图是开放的.点、线、面与色彩等地图语言和符号为视觉创造和表达提供了多种可能,艺术家不必囿于制图的规则,超然于地图而不脱离地图,是艺术家以地图为题材进行创作时的一种境界.这种创作往往能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惊喜.上图是一幅激光雕刻的“北美五大湖地形图”,它利用波罗的海桦木板材的厚度,深深浅浅地展现了五大湖的地形.细腻、均匀的桦木纹理作为地图底色,天然无雕饰,堪称一幅精确且精致的地图艺术佳品.  相似文献   

4.
娄维思 《北京测绘》2021,35(9):1146-1150
手绘地图作为一种视觉图像的呈现,注重地图的文化和审美,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近年来,有关旅游手绘地图的产品中仍缺少相关的技术流程和工艺技巧.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手绘导览地图制图的技术流程,制作一张融入独特文化主题、历史文化信息、专题元素的手绘地图,从思考地图的意义开始,到制定总体技术路线、前期准备、地图设计、编绘排版、校正修正、出图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历史文化街区大栅栏为研究对象,绘制出手绘导览地图,探究大数据应用与手绘地图的新表达形式,创新地理信息应用新模式,为探究地图的文化内涵做了尝试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地图》1991,(3)
我国具有悠久的地图绘制历史,自古就有许多优秀地图作品。可惜因古地图摹绘和保存的不易,许多已散失。所以自宋代起,人们设法把地图绘制在石碑上以传世,是谓地图刻石(或称地图石刻图)。文化古城苏州拥有许多珍贵的地图刻石,如闻名遐迩的《平江图》、《墬(地)理图》、《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等。这是因为:一,姑苏向为人文荟萃之地,自古留下许多绘图精品;二,苏州地区一带云集许多镌刻高手,刻技娴熟,尤以镂刻细腻、端方见长;三,苏州西南濒临太湖,太湖特产的太湖青石,堪称嘉石良材,“碑石黝黑如漆,特殊坚固”,“石皆黝碧光亮可鉴,扣之清越作磬声。”这些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使苏州的地图刻石得以勃兴而驰名。值得一提的是苏州还有一块鲜为人知而又颇具价值的石刻图——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人利玛窦编绘的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图》。  相似文献   

6.
地图视觉化——现代地图学的核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江斌  胡毓钜 《地图》1995,(2):3-7
地衅视沈化是目前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现代地图学的研究热点,作者对地衅视学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指出地图视觉化是为视觉思维而进行的图形表示过程,它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动态性、交互探究性和超媒体结构。文章着重分析了地图社同觉化的上述三个御吸三个基本的技术层次。最后作者认为建立地图视觉化的理论框架,开发相应的地图视觉化工具是目前这一领域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7.
何彬 《中国测绘》2005,(3):72-73
民俗地图,指从民俗学记录及研究的角度出发,运用各种符号标示民俗事项的类型、数量、形态以及某种民俗的特性、变迁规律等信息及研究内容的地图。民俗地图是自然地理学与民俗学方法论链接的结果,是地理学方法在民俗学科的延伸。在今日的民俗研究论文或田野作业报告里,常常可以见到运用各种表格、照片、示意图等对文字表述进行辅助性提示。运用这些辅助方法可以使民俗记述视觉化、条理化。表格与照片、示意图类可统称之为“民俗图表”,地图、分布图、变迁图等则一般归入“民俗地图”类。“民俗图表”、“民俗地图”都是民俗论文经常使用的辅助性论述方法,它不仅仅是帮助读者清晰地理解理论论述或民俗记述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民俗图表和民俗地图首先是辅助研究者整理、分析民俗资料,构建民俗理论的重要工具、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地图的起源和发展有着悠久历史。在《左传》中已有关于夏代《九鼎图》的记述。我国迄今最早的实物地图是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地图,这些绘制在松木板上的地图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所属的行政区域、地理概貌和经济概况。由此可见,地图除表达地理知识和空间信息以外,还能传递历史文化信息。地图不仅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更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文化特色的文化符号。当前,人们对地图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地图不仅深深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调查获得的土地利用图在服务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国土规划管理应用中,面临着多级数据库建设与地图综合缩编的任务需求.土地利用图中狭长图斑的中轴化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操作之一.针对土地利用数据全覆盖、无重叠、无缝隙及语义上多层次的特点,本文提出一种密集覆盖多边形数据的中轴化处理与拓扑关系维护的方法,用“剖分”与“归并”的思想模拟邻域多边形的扩张过程.本文算法实现建立在Delaunay三角网数据结构上,兼顾了语义相似关系的影响,经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成果的检验,本文所述中轴化及拓扑维护方法能够满足土地利用图综合实际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正>从丝艺地图、布艺地图到唐卡地图、青花瓷地图、剪纸地图……地图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令人惊叹:从地图书签到地图鞋帽、地图围巾、地图背包……地图与日用品的巧妙融合让人耳目一新。地图是一种文化,更是一门艺术。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致力于地图文化产品研发十余载,以地图文化为设计元素,生产的地图文化产品突破了传统地图的概念,将各类有益的文化形态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开创了地图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1.
谢宝康 《地图》1999,(1):24-26
本文将明确回答什么是超信息以及为什么和怎样使超信息与GIS集成等这样一些问题。迄今为止,主要有三种在计算机中实现的“超’哟概念:超文本,用来处理元素之间带链的文本信息块;超数据,与可对览的超媒体中数据表示的非线性结构化有关;超媒体,~种包括多媒体在内的信息检索网络。一、超后患的概意我们可以把超信息当作普通的概念,而把超文本、超级数据、超级媒体和超级地图作为超信息的特别实例(图1)。超文本、超数据、超媒体、超地图是超信息的实例图1超信息的各种形式因此,超信息意味着信息的组织和各种电子文件的获取,这样…  相似文献   

12.
《地图》1998,(4)
由中国地图出版社主办的地图世界读者俱乐部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已正式成立并落户京城,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吸收会员。地图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是描述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信息载体。著名地学家、中科院院士陈述彭先生说:“地图作为一种文化工具,在人类的知识宝库中将与语言、艺术并存而永生”。地图世界读者俱乐部将成为广大地图爱好者的家园。地图世界读者俱乐部是我国第一家以地图为专业的读者俱乐部。它的宗旨是;广泛联系读者,为读者找好图,为好图找读者,到读者中去,忠诚地为他们服务。通过激发读图兴趣,培养读图习惯,来…  相似文献   

13.
基于视觉传达设计原则的多媒体地图界面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各种多媒体电子地图界面设计中的视觉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结合人们在浏览平面媒体信息时的视觉习惯以及对多媒体电子地图界面设计的视觉审美需求,讨论了视觉传达设计理念融于多媒体电子地图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依据这些基本原则和方法设计试验,并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14.
期刊博览     
《中国测绘》2011,(4):88-88
互联网地图搜索引擎的模糊评价与可视化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步入“服务”时代,地图不再是单纯反映地理环境的图形表达,而转为向公众提供位置信息等相关服务的视觉载体。其中,互联网地图搜索引擎整合了网络搜索引擎技术和在线地图平台,可按用户需求提供所匹配的兴趣点的方位、周边设施、实地景观以及交通路线路况等。  相似文献   

15.
刘寅年 《地图》2004,(2):80-80
地图,是不同于“造型艺术”门类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图种。地图是按一定科学法则,显示地表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图”。其作用在于概括地反映它们的地理分布、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实用性极强。而“造型艺术”包含的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美术作品,重在供人们欣赏。尽管地图与图画在内容、性能和用途上是不能等量齐观的,但从“图”的共性技法方面看,图画,无非是运用各式各样的点点线线和形形色色  相似文献   

16.
李薇 《中国测绘》2009,(3):58-58
最近出差,在火车上的过期杂志上,看到一条已不是新闻的消息。上海出版了一种《上海出行方便地图》,这张图的外观有点像交通旅游图,特别之处是上面详细标注了市内各处公共厕所的位置,人们想方便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按图索厕”,这种图俗称“厕所地图”。据说“厕所地图”,是上海的的哥们经过两年半的努力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地图与文化是相伴而生的.更有意思的是,地图作为一种比对的对象,在对文化定义的描述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鲁克洪指出:“人类学家对文化的描述可以和地图作个比较.地图显然不是一片具体的块,而是特殊地域的抽象表示.地图如果绘制得精确,人们看了它就不会迷失途径.文化如果得到正确的描述,人们就会认识到存在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生活方式,认识这些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说地图与文化相伴而生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18.
基于PDA的移动导航系统的动态标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岩  文江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6,23(5):384-386,390
动态标注是移动导航系统传达导航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PDA移动导航系统的特点,围绕如何在导航过程中正确、高效地进行地图动态标注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于点状地物,提出了一种基于格网整体规划,分块注记的方法;对于线状地物,提出了拆分注记文本、投影标注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避免注记压盖和信息缺损等现象,同时还能保证在PDA导航过程中实时、高效地进行动态标注.保证了地图显示的可读性和美观程度,同时也保持了地图浏览的流畅性.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上海市影像地图集》的设计思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影像图集的编制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社会各界对其需求日渐增多。影像信息丰富,如何既能完整保留影像信息,又能叠加较多的人文信息,是编图工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提出“突出影像、辅以地图”的设计思想,利用地图科学与航天遥感、航空摄影、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影像与地图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图中日月长     
雷颐 《中国测绘》2003,(2):40-42
地图是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并非完全被动、简单复制,而是充满了我们的选择,实际也是我们如何“看世界”的反映。恰如丹尼斯·伍德所说:“地图并非与文化分离,相反地,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因为我们作为沉浸在地图中的族类,地图的历史就是我们的历史。”在中国传统的“世界观”中,中国是位于天下之中的“天朝上国”,其余都是位居边缘的蛮夷之邦。明清之际,曾有传教士将现代世界地图介绍进来,但由于不合“天朝”图式,未被接受;而相信并宣传此图的徐光启等,则长期受到诽谤。鸦片战争后,在战争中曾与“英夷”交战、后又与西人交往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