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前言1979年开始,投资数千万元,数十万人参加了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现除青海部份地区未完成、西藏地名普查尚未开始外,全国大规模的地名普查已经基本结束。获得了几百万条十分宝贵的地名普查资料。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资料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一些地区和单位已经建立了一些初等的地名数据库,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经验。随着国民经济开展的需要以及计算机硬、软件价格的下降,办公室自动化逐渐普及,将会有更多的地区和单位开展建立地名数据库的工作。为此,当前急需着手制定建立地名数据库的国家规范。其目的在于有效地利用资金和人力,使全国范围内建立的地名数据库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从而便于资料共享和技术转让,便于广大用户使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地名数据库,并为今后建立计算机网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方面,国际上有不少经验教训。例如,美国林务局从六十年代开  相似文献   

2.
为规范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保证地名普查成果质量,北京市对地名普查全过程进行了监理。本文基于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监理实践,对地名普查监理的目的、流程、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陈玉萍  张秀 《测绘通报》2015,(6):103-107
地名是人们赋予各个不同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址是对地名信息方位、地理位置的文字描述,地名地址是基础地理信息。地名地址普查与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交流交往,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参与的地名地址普查项目的经验,对地名地址普查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就地名地址数据库设计、外业普查对象与数据采集方法作了简要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已经进入成果转化利用阶段。根据民政部要求,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北京市地普办基于地名普查成果进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满足普查成果的信息化共享。本文基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建库与管理软件设计规范,研究了北京市区划地名信息社会服务平台系统的数据库建设流程,以及相关的数据体系和规范标准,为地名普查成果转化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数据库建设思路,实现了成果转化利用。  相似文献   

5.
张冲  刘永轩 《北京测绘》2020,(4):462-466
为实现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目的,利用普查成果数据,基于WebGIS、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方法,开发了北京市区划地名信息社会服务系统。介绍了系统建设背景及其必要性,详细阐述了系统设计方案、总体架构及其关键技术,深入挖掘地名特色和文化内涵,以讲地名故事、检索地名信息及空间位置、统计地名图表等多种形式,满足社会公众获取权威地名信息的需求。本文以北京市区划地名信息社会服务系统建设为主线,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北京市地名普查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城乡规划工作和民政工作的市领导任组长、26个委办局为成员的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地名普查的总体组织协调、督导检查、指导质监、技术咨询等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委,具体承担本市地名普查组织实施的日常工作。各区政府也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本区的地名普查工作。2014年以来,陆续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背景,详细阐述了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范围、任务、内容,着重从调研和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技术路线和作业方法,并总结提出了普查的关键环节和创新点。  相似文献   

8.
吴飞 《北京测绘》2021,35(2):178-182
地名是重要的地理信息和社会公共资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地名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情感。为摸清地名家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时期,我国开展了两次全国性地名普查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地名和测绘的渊源,阐述了跨越30年的北京市两次地名普查的时代背景和要求。通过测绘技术在两次地名普查实施中的应用,折射出30年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由传统模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信息化测绘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自2014年7月启动以来,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简称北京院)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列为院级重点工作,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小组,人员由全院范围内抽调的管理、技术、质量及宣传等方面的业务骨干组成。截止2016年2月,北京院投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人员120余人,投入各种计算机及采集终端160台套,累计参与普查工作量达1140人月。在做好北京院中  相似文献   

10.
通用地名信息管理软件GNDB的设计翁校忠(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全国范围的地名普查、地名补查工作已全面完成,全国各地都相应建立了内容详实的地名档案。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计算机的普及及价格的大幅度下降,用电子计算机来存贮、管理、维护地名档案,为社会各界服务...  相似文献   

11.
ArcGIS软件是针对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属性数据等进行编辑处理的一款GIS软件,目前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开发整理等各方面,都能看到ArcGIS软件的身影。由于地名具有空间、属性信息,ArcGIS软件在地名普查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主要介绍ArcGIS软件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将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用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技术方案。从地名普查的角度分析了技术方案的选择、资料收集、不同资料的优缺点,并详细阐述了提取、整合、建立数据库,制作工作图等相关技术流程。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充分应用于地名普查,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数据成果的质量和应用价值,是测绘新技术和成果服务于国家、社会和经济建设各领域的案例。  相似文献   

13.
地名凝结了区域文化及历史过程,蕴涵丰富的文化信息。如何挖掘地名文化信息是一个有趣又重要的问题。结合文本知识、专业知识、先验知识、专家知识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通过建立知识库及提取规则,采用数据制图、模型制图、知识制图等制图方法实现中国大陆方言地名、地名通名制图。结果表明,制图结果可以得到相关地名的空间分布范围,揭示区域地名通名的高频词汇特征,可以为区域地名管理、规划、保护与利用提供知识支撑。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区名称的命名更名研究经过近30年的研究实践,虽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很多问题仍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加之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已经开始,因此科学规范的政区命名对策,对于全国政区名称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当前行政区划命名中存在的问题,叙述了汉语专名命名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和汉语地名命名的五忌等;并根据以上特点,探讨了行政区划命名更名的原则,分析制定了政区名称的命名构想.  相似文献   

15.
向煜 《北京测绘》2016,(4):62-65,5
针对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中现有技术路线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移动GIS的数字化调查解决方案。结合地名普查的实际要求,详细介绍了数字化调查系统的系统构架、数据组织、系统功能等,并探讨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系统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各地名普查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洪钧 《测绘通报》2016,(5):126-129
通过介绍杭州市萧山区编制的6大类226幅地名地图,提出了4条地名地图编制思路:围绕标准地名,利用门牌数据,宣传地名文化、综合运用多种地图表现形式,旨在为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转化中地名地图的编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名是地理信息的基本要素,地名普查是国土部门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本文基于长期地名调查工作,对该项工作流程、内容以及各环节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对地名普查及更新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介绍和讨论。文章通过上述介绍,能够增加业界对地名普查工作的认知,推进该项工作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同时承担地理国情普查和地名普查的部分测绘部门工作效率不高的现状,该文论述了地理国情普查与地名普查的特点、目的与内容,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都具有空间性和时态性,普查对象相同,成果形式也有一定共性。地理国情普查与地名普查内容有一定程度交叉,但两者在目的、周期、所用底图、内容、技术及分类和成果形式上具有差异性。建议两者取得成果数据应相互核对、利用、借鉴,达到集成创新,实现测绘地理信息事业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地名档案管理方式的查询不便、成果单一、不能进行可视化操作等缺点,将纸件资料扫描整理,结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历史地形图、现状地形图、最新影像图、路网规划图等多源数据,运用ArcGIS Engine组件开发技术和Visual Studio.NET开发平台,实现地名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本文介绍系统的总体设计、关键技术、功能实现等,以期给同类系统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上海市地名信息化工作中GIS的各类应用场景做了全景式描述,首先分析了上海市地名普查、普查成果管理、地名行政审批、地名政务服务、地名公众服务等方面对地名信息化的需求;然后详细介绍了为满足这些需求的GIS综合应用,如地名普查采集系统、成果处理软件、地名数据库、市区两级地名管理系统、地名便民网站等;最后阐述了应用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