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沟断裂带及其对东秦岭北坡构造演化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沟断裂带是东秦岭北部分隔秦岭地槽与华北地台的边界断裂。本文围绕黑沟断裂带,阐述了黑沟断裂带的地质特征,对比了黑沟断裂两侧的形成环境、变形特征及变质环境。由黑沟断裂南侧到北侧,存在以下几个变化极向性:形成环境由秦岭大洋环境到华北地台南缘改造大陆边缘环境,改造大陆边缘可进一步划分为洛南—栾川岛弧环境,熊耳山弧后盆地环境;变形由强烈的塑性变形到弱变形,变质由角闪岩相到低绿片岩相及低于低绿片岩相。在宽坪群内部存在一由南往北的递增变质带,由低绿片岩相→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宽坪群以及黑沟断裂带中存在高压相系。由此,作者从板块构造思想出发,认为黑沟断裂带是以板块结合带存在、发展并控制着东秦岭北坡构造环境的发展演化,其发展演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中元古代俯冲阶段,(2)晚元古代推覆剪切阶段,(3)早古生代伸展阶段,(4)早古生代末挤压阶段。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商洛市潘河钼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潘河钼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拼接消减带的北秦岭东西向洛源-石门-马超营断裂与铁炉子-黑沟-栾川断裂带之间,南西距蟒岭岩体约10 km.它属于元古界长城系宽坪群上段绿片岩系掩盖下的似层状、层状矿体,产于元古界长城系宽坪群下段一套浅变质绿片岩与(矽卡岩化)大理岩的不同岩性层间接触界面间.区内岩浆活动、矿体产出形态、...  相似文献   

3.
垭都—蟒洞铅锌成矿带是川滇黔矿集区内重要铅锌成矿带,近年来随着猪拱塘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发现,逐渐成为地质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综合分析前期累积各类地质矿产勘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找矿勘查和研究成果,通过对比区内铅锌矿体的产出特征及其就位空间,总结其铅锌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为区内铅锌地质勘探深入提供实际依据。结果表明,区内铅锌矿体产于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之下的碳酸盐岩地层中,铅锌矿床(点)沿垭都—蟒洞主干断裂带成群成带分布,多数铅锌矿(化)体与主控断裂平面距离小于1 km,主干断裂(垭都—蟒洞断层F1)和前峰"冲-褶"体系及次级断裂带为铅锌富集成矿有利地段,其中"褶皱+轴向断层"构造体系、"主干断裂+同向次级断裂"体系、"层间断裂、破碎带、溶洞"等控制了铅锌矿体的产出。此外,区内铅锌矿体主要产于主断裂破碎带内及其下盘,受硅钙界面控制明显,主要赋存于靠碳酸盐岩一侧,而与地层层位无关,仅部分为层间断裂控矿,其中,"高碳泥质挤压蚀变带"和"铁锰碳酸盐化"是区内铅锌矿体主要的近—中近矿围岩蚀变。该区已知矿床的深部一定构造岩性组合空间内找矿潜力较大,如垭都、筲箕湾和亮岩等铅锌矿深部,以及F1南段半边街一带等。  相似文献   

4.
西秦岭西城铅锌矿田秦岭型铅锌矿床产于中泥盆统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系中,经热液沉积或热液沉积改造而成.厂坝—李家沟特大型铅锌矿床附近安家岔组地层受区域变质和接触热变质作用的影响,变质程度较高的黑云母石英片岩分布广泛.对厂坝—李家沟特大型铅锌矿床赋矿安家岔组黑云母石英片岩开展碎屑锆石U-Pb定年,查明安家岔组地层时代应晚于(...  相似文献   

5.
赵金祥  李玮  康文彬 《地质学报》2021,95(11):3220-3233
勉略构造带是印支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并叠加后期陆内变形作用形成的复杂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勉略构造带的形成演化对全面理解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勉略构造带广泛发育的褶皱、断裂等构造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构造解析和古应力反演,揭示出勉略构造带经历三期构造变形:D1期变形为NW-SE向挤压,以发育轴面直立的紧闭同斜褶皱和高角度逆断层为特征,形成于早—中三叠世华北与扬子两大块体碰撞阶段;D2期变形为NE-SW向挤压,主要发育左行走滑剪切变形,叠加于早期构造形迹之上,构造带内普遍发育东西向近水平拉伸线理,局部发育倾竖褶皱,形成于晚三叠世—中侏罗世,该阶段秦岭造山带由早期的碰撞转为陆内变形,沿东西向断裂带发生大规模左行走滑;D3期变形为N-S向挤压,在晚侏罗世—白垩纪多向汇聚构造体制下,勉略构造带受南北向挤压,形成一系列共轭剪切断裂,该期断裂切割前两期构造变形,区域上表现为北侧的大巴山、西秦岭向南逆冲推覆,扬子北缘沿米仓山一带向北楔入秦岭造山带,形成向南突出的大巴山弧形逆冲推覆构造带、西秦岭武都-舟曲弧形构造带和一系列北东、南西走向的共轭剪切断裂系.  相似文献   

6.
秦岭地区类卡林型金矿成矿特征和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涂怀奎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4):258-263,275
秦岭金矿床产于浅变质沉积岩区,韧-脆性剪切带和大型断裂带控制金矿和成矿带的分布,矿床地质特征与美国卡林金矿类似,故称类卡林型金矿.秦岭地区金矿分为南带和北带,在阐述各带大中型矿床成矿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找矿方向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李生全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373-1382
山阳-柞水矿集区位于商丹断裂和山阳-凤镇断裂之间,区域上归属于中秦岭褶皱带,出露地层属海相粘土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含铁建造,整个岩石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形成浅变质的绿泥石岩相带。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是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柞水大西沟大型菱铁矿、重晶石多金属矿床位于秦岭褶皱系礼县—柞水华力西褶皱带中东段,西芦山—蔡玉窑复向斜西端,交公庙向斜的南翼。以菱铁矿为主的矿体赋存于泥质碎屑岩建造向碳酸盐岩建造过渡的部位。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古海槽底的断裂带的热卤水,部分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火山—次火山。这些成矿物质在海盆中富集、沉积成矿,其后的变质作用使部分菱铁矿变成磁铁矿,有叠加、富集作用。矿床成因主要为热卤水沉积成矿。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铅锌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实 《西北地质》1989,(3):22-30
本文对西秦岭铅锌成矿带中4个铅锌矿田的14个铅锌矿床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重点对其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组成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做了探讨,笔者认为西秦岭铅锌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包括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再造—岩浆期后热液叠加的复杂过程,是受岩相、断裂构造、侵入活动和区域变质作用控制的多元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9.
南秦岭构造带中段晚中生代陆内变形特征与侧向挤出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秦岭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南部,在中生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陆内变形过程。在晚中生代阶段,南秦岭构造带内发育一系列平行造山带的走滑断裂带。目前对于这些走滑断裂带不同构造位置的变形特征、变形叠加关系以及动力学机制等方面的认识并不充分。构造研究显示,南秦岭构造带内的宁陕断裂和安康断裂均发育大量平行于断裂带的A型褶皱群和近水平的拉伸线理,表明南秦岭构造带经历了以走滑剪切变形为主的构造阶段。运动学特征表明,宁陕断裂以左行剪切变形为主,而安康断裂则以右行变形为特征。选择典型岩石样品进行同位素测年来限定断裂活动的时代,其中:宁陕断裂带内同构造花岗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186.0±4.0) Ma;安康断裂带内云母矿物的40Ar-39Ar定年结果为161.2~173.5 Ma。虽然宁陕断裂和安康断裂的运动方向不同,但是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限定了两条断裂发生走滑变形的时间都是早-中侏罗世,从而共同构成了南秦岭构造带中间块体整体向东挤出的构造特征。同时也表明,相互碰撞的大陆在碰撞之后将很快转变为以平行造山带侧向挤出和走滑位移为主的陆内变形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
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北西西向构造带,它由一组近于平行的断裂组成,中部发育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两侧发育向外扩展的多条逆冲断裂,剖面上呈向北偏心的花状构造。自古近纪中晚期以来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成为青藏高原早期的北东边界,其新生代构造活动控制了两侧的新生代盆地沉积演化和构造变形。在构造带南侧滩歌盆地自古近纪中晚期堆积了一套厚度较大的砾岩和砂岩地层,但未见新近纪地层;沿西秦岭北缘构造带中部在中新世形成具有剪切拉张性质的武山—漳县盆地,沉积了厚度超过千米的砾岩、砂岩和泥岩序列;在构造带北侧陇西盆地从古近纪中晚期至中新世晚期一直处于前陆盆地发育阶段,沉积了连续的新生代地层序列。在中新世晚期以后,整个构造带遭受挤压变形,逆冲活动强烈,中部的武山—漳县盆地和北侧的陇西盆地相继消亡,新生代地层发生强烈构造变形,位于构造带南侧的滩歌盆地也同时发生轻微缩短变形。第四纪晚期以来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断裂活动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方式,而逆冲断裂活动则迁移到了北东方向的海原断裂和香山—天景山断裂(又称中卫—同心断裂)等构造带之上,实现了大区域范围内的应变分配。  相似文献   

11.
秦岭造山带内宁陕断裂带构造演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宁陕断裂是秦岭造山带内部发育的一条近东西向区域性断裂。研究表明,宁陕断裂运动学性质为左行走滑,变形早期为韧性变形,晚期叠加脆性变形。早期变形形成的同变形变质矿物的40Ar-39Ar定年结果显示,变形时代为169~162Ma左右,属于秦岭造山带碰撞后陆内变形阶段产物。宁陕左行走滑断裂的存在暗示着在中晚侏罗世之前,现今南秦岭构造带很可能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宁陕断裂北西侧具有古老变质基底,并有大量早中生代花岗岩体侵入;南东侧只发育中上元古宙浅变质火山-沉积组合,发育晚元古宙-早古生代基性侵入岩脉及一些碱性岩脉。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围绕着扬子地块西缘和北缘,发生过左行走滑变形,这可能与扬子地块在这个时期的顺时针旋转相关。  相似文献   

12.
陕西南地区伸展构造与陶湾岩群折劈理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炉子断裂具多期活动特征,其中在北秦岭印支期陆内碰撞造山后期以伸展作用为主。剥离断层由韧性剪切带、角砾岩带和断层泥构成3层式结构。其中韧性剪切带由西向东分别由钙质糜棱岩和花岗质糜棱岩组成。宽坪岩群和蟒岭岩体组成花岗-变质地体。陶湾岩群折劈理是区别于宽坪岩群以及华北地块地层的特征性面理构造,表现为滑落式基本类型,其动力学机制与伸展构造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陕西洛南地区伸展构造与陶湾岩群折劈理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炉子断裂具多期活动特征,其中在北秦岭印支期陆内碰撞造山后期以伸展作用为主。剥离断层由韧性剪切带、角砾岩带和断层泥构成3层式结构。其中韧性剪切带由西向东分别由钙质糜棱岩和花岗质糜棱岩组成。宽坪岩群和蟒岭岩体组成花岗-变质地体。陶湾岩群折劈理是区别于宽坪岩群以及华北地块地层的特征性面理构造,表现为滑落式基本类型,其动力学机制与伸展构造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该矿床位于辉南—桦甸—和龙金(银)成矿带的东段,产于太古界三道沟组中,矿体受北西向韧性剪切带内次级断裂控制,成因类型为变质热液韧性剪切带型(蚀变糜棱岩型)。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垭都-蟒硐铅锌成矿带成矿地质务件,断层控岩、控矿特点.从区域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典型矿床产出特征,总结了垭都-蟒硐断裂带铅锌成矿规律.找矿实践证明,垭都-蟒硐断裂带内铅锌矿体主要呈陡脉状产出,旁侧次级断裂带中则呈层状产出;断层活动强度与铅锌矿化常成正相关关系;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异常特点、铅锌矿化富集特征显示,垭都、筲箕湾、羊角厂矿区深部及外围具备寻找大型铅锌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豫陕省界东秦岭地区主要地层归属及有关构造特征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地处我国南北两大迥然不同构造单元的衔接过渡地带,长期以来在地学界十分引人瞩目。本文讨论范围,西自陕西蟒岭,向东经河南卢氏五里川至西峡县二郎坪、军马河;北自黑沟断裂(陕西称铁炉子断裂),南至商(南)—丹(风)断裂的东秦岭褶皱带(图1)。部分问题涉及到桐柏、大别地区。本区具有特定的地质环境及演化历史,地质构造复杂,岩石多已变质,多数地层缺乏生物依据,因而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少“老大难”问题。诸如: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河北营房铅锌银矿床位于EW向康保—赤峰韧性剪切带以南、尚义—平泉韧性剪切带以北,上黄旗穹断柬与沽源断凹衔接处,NNE向的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纵贯全区,矿床位于该断裂北端的上黄旗—营房韧性剪切带内,属糜棱岩型矿床。玉龙矿等三种金属互化物矿物的发现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该矿床成矿过程曾经历了深层次的韧性剪切糜棱岩化作用。 1.矿床基本地质特征矿体产于下元古界红旗营子群变质岩系与燕山早期粗粒钾长花岗岩构造(侵入)接触带。已有工作证实,成矿物质来自红旗营子群变质岩系,花岗岩的侵入只起到了部分热动力源的作用。矿源层中的有益物质在韧性剪切糜棱岩化过程中,在热动力作用下发生活化、迁移、富集,在构造有利部位沉淀成矿,故矿床属韧性剪切糜棱岩  相似文献   

18.
王昊  徐刚  路坦  刘旭  瞿东旭 《矿产与地质》2007,21(4):429-435
河南省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的发现是在朱阳关—夏馆韧性剪切带北侧的祁子堂-夏馆-板厂-双槐树-官坡Au-Ag-Cu-Pb-Zn-Hg-Sb成矿带内所取得的重大找矿突破。该矿床产于中元古界二郎坪群(Pz1er)内,并受韧性剪切带控制。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物理化学环境及成矿时代等方面的研究,其结果认为,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赋矿地层,成矿热液则是由变质水和岩浆水组成的混合水。首次提出,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华熊地块马超营断裂走滑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华熊地块南部的马超营断裂带的几何样式、组成特征及其变形特点等研究结果表明,马超营断裂带经历了韧性变形和脆性变形期。韧性变形分布于该断裂带的南侧,并发生了绿片岩相的动力变质作用,其中的S-C组构特征所指示的运动方向在其南北两侧,分别为向南和向北逆冲,呈现正花状特点,反映了该断裂带具有走滑逆冲性质的断裂。韧性变形主要发生于前印支期。燕山期,全面陆-陆碰撞期间其主要表现为脆性变形特征。脆性变形主要发育于其北侧,北东向的康山-七里坪断裂、红庄-陶村断裂是其次一级的派生断裂。通过对北东向断裂运动方向和前人的成果分析,以及这些构造的平面分布样式对比认为该断裂为一条左行走滑特征的断裂带。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动力学背景,进而讨论了它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黔西北矿集区亮岩铅锌矿区成矿构造解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亮岩铅锌矿是川滇黔接壤区黔西北铅锌矿集区的典型矿床之一。基于矿田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通过对该矿床三个中段出露的垭都—蟒硐断裂带结构进行精细解析,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和区域构造分析,认为该区至少历经了三期构造成生发展过程,相应的主压应力方向依次变化为北西向→北东向→东西向,其中在成矿期主要受北西—南东向挤压作用,为北东构造带。因该断裂带走向变化,在其不同部位的力学性质相应发生改变,导致矿体赋存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结合黔西北矿集区内其它典型矿床控矿构造的对比研究,发现这些矿床具有相似的构造控矿规律,而且与滇东北矿集区会泽型(HZT)铅锌矿均受到统一的构造应力场控制。不同于垭都—蟒硐成矿带在成矿期受北西构造带构造体系控制的传统观点,该新认识认为燕山期北东—西南向挤压作用所形成的北西构造带构造体系为成矿后构造(破矿构造)。这些认识为该区乃至黔西北矿集区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