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排酸护肾汤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排酸护肾方超微颗粒治疗,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尿酸(U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UNAG)、尿微量白蛋白(UALB)变化情况,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U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UN、Scr、UNAG、UALB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及对照组均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酸护肾汤可有效改善尿酸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可有效降低血UA、Scr、BUN、UNAG、UALB水平,疗效安全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脾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肾炎脾肾气虚证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益气固肾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2%,对照组为74.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尿素氮、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脾肾气虚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益康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Ⅳ期DN患者96例分为2组,每组各48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肾益康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口干咽燥、腰腿酸痛、肢体浮肿、疲倦乏力各项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PG、2hP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UN、Scr及UAE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益康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Ⅳ期DN患者,能进一步改善肾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真武汤合附子理中丸加减方对糖尿病肾病(DKD)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DKD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合附子理中丸加减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胱抑素 C(Cys-C)]及中医证候积分,评定2组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综合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3.33%(50/60)、91.67%(55/60),对照组分别为75.00%(45/60)、78.33%(47/6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后血糖及肾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改善程度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后自行缓解。2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等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武汤合附子理中丸加减方可有效缓解DKD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水平及尿蛋白含量,保护肾脏功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扶正口服液治疗脾肾亏虚型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亏虚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扶正口服液加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单用唑来膦酸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疼痛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5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5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口服液治疗脾肾亏虚型肺癌骨转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水筋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片和依托考昔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水筋针治疗,10d为1个疗程。观察各组血尿酸(UA)、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主要症状体征(关节疼痛、肿胀、活动、皮肤潮红)、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30/30),对照组为80.00%(2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UA、Scr、BUN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皮肤潮红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西药联合水筋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控制症状体征,疗效持久,药物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阳和汤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阳虚寒凝型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 例阳虚寒凝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阳和汤治疗。观察2组的癌痛疗效、生活质量、数字分级法(N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骨代谢指标[血钙、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N末端肽(NTX)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骨转移癌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4%(22/30),对照组为60.0%(18/30);生活质量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26/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2组ALP、NTX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血钙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可以作为阳虚寒凝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利湿化瘀法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及用药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BUN、Scr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药线点灸联合糖肾宁自拟方治疗脾肾气(阳)虚兼湿热型CKD 2~3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 例脾肾气(阳)虚兼湿热型CKD 2~3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 例。治疗组予药线点灸联合糖肾宁自拟方内服治疗,对照组予氯沙坦钾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与证候疗效、肾功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24 h尿蛋白定量(24hpro)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24UMA)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19/20),对照组为25.0%(5/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18/20),对照组为45.0%(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SCr、BUN、24hpro、24UMA和升高GFR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线点灸联合糖肾宁自拟方可以改善脾肾气(阳)虚兼湿热型DN患者的临床证候、肾功能、24hpro及24UMA等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择时艾灸联合保肾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择时艾灸联合保肾汤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Scr)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62%,对照组为9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24h尿蛋白定量、Scr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时艾灸联合保肾汤对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24h尿蛋白与Scr水平、提高治疗效果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终末期肾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102 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 例。2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含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百令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2个月。对比2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钙磷代谢水平[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血磷]、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肾功能水平(血肌酐、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蛋白指标及颈动脉超声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27%(44/51),对照组为76.47%(39/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iPTH、血钙、血磷、TC、TG、LDL-C、FGF23、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小,HDL-C、klotho蛋白指标、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肾功能,减小颈动脉内膜厚度以及斑块面积,降低血清FGF23水平,提高klotho蛋白的表达,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益气和血方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及脾功能(脾长经、脾厚、脾静脉内径)。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7%(32/33),高于对照组的75.76%(25/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CD4+、CD8+、CD4+/CD8+及脾长径、脾厚、脾静脉内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脾长径、脾厚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合益气和血方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可调节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体征、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阙穴敷贴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慢性肾脏病(CKD)伴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6 例MHD CKD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 例)和对照组(42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神阙穴敷贴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GB)水平及生存质量评分量表(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治疗组IL-6、TNF-α、CRP、HGB水平及SF-36、SAS、SD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阙穴敷贴能降低MHD CKD伴焦虑抑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缓解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明目汤对脾肾两虚型大鼠眼视网膜组织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MDA(丙二醛)、NO(一氧化氮)及ET(内皮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60只(21~32个月龄)随机分为3组:蒸馏水组、对照组(石斛夜光丸)、治疗组(益气养阴明目汤),每组20只制备成脾肾两虚型模型,灌胃治疗30d。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SOD、CAT、MDA、NO表达水平及眼眶血中ET的含量。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SOD、CAT含量明显高于蒸馏水组,MDA含量明显低于蒸馏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NO含量明显高于蒸馏水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与蒸馏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ET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明目汤可提高脾肾两虚型大鼠眼视网膜组织中SOD、CAT及NO的含量,降低MDA含量,可调节大鼠血管内皮功能,促使内皮细胞释放舒血管物质,从而达到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胞饮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脾肾阳虚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温胞饮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吲哚美辛栓肛门塞药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6%,对照组为90.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COX总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OX痛经各项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腹泻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胞饮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化湿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 例CHF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2 例给予CHF西医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40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健脾化湿汤治疗,2组均在院治疗7d后出院,在家继续服药至3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血肌酐、B型利钠肽(BNP)、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 d内再入院率及痛风发作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第7天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0%(39/42),对照组为97.62%(41/4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对照组治疗30 d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7、30 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30 d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肌酐、BNP治疗7、30 d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及同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6 min步行距离、LVEF治疗30 d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再入院1 例(2.5%),痛风发作0 例;对照组再入院 1 例(2.38%),痛风发作2 例(4.76%),2组比较,再入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发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化湿汤在改善CHF患者症状、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治疗期间痛风发作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降糖补肾汤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将115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治疗组(62 例)与对照组(53 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糖补肾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综合疗效、肾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及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9%(57/62),高于对照组的75.5%(40/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肾小球滤过率、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4.8%(3/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10/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糖补肾汤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肾功能及中医证候,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化湿醒脾汤治疗伤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伤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化湿醒脾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用药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伤寒沙门菌血培养、血常规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与治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6.88%、78.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52%、3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身热不扬、小便短少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伤寒沙门菌血培养转阴例数自身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及治疗组嗜酸性粒细胞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总数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化湿醒脾汤治疗伤寒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虚肝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厌食症(脾虚肝旺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方调肝理脾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组为8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调肝理脾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虚肝旺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联合奥美沙坦酯片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68 例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 例。对照组予以奥美沙坦酯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六味地黄丸治疗。2组均给予常规健康宣教,以1个月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降压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24h尿蛋白定量(24h-UTP)、24 h尿微量白蛋白(24h-AL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TNF-α、TGF-β的水平。结果: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8%(31/34),对照组为85.29%(29/3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h-UTP、24h-ALB、Scr、BUN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Ccr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奥美沙坦酯片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血清TGF-β、TNF-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