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基于阳气郁积之腹痛病证首倡“升阳散郁”治法,阳升郁散,则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形神合一,然“升阳散郁”内涵并不局限于此。《伤寒论》载少阳病小柴胡汤证“阳微结”之病机,即少阳气机郁结。观其病机,或可从“升阳散郁”治法探析少阳病小柴胡汤证之具体机制,剖析小柴胡汤方证及《伤寒论》“升阳散郁”内涵,为柴胡汤类方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拓展“升阳散郁”治法实践。  相似文献   

2.
介绍王斌副主任医师运用经方小柴胡汤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经验。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小柴胡汤为《伤寒论》中和解少阳的代表方,王师认为在亚甲炎治疗中应抓住“邪郁少阳”这一关键病机,治疗应以和解少阳、清热解毒为主,运用小柴胡汤为主方治疗,并附验案1则,佐以辅证。  相似文献   

3.
总结葛金文教授基于“分经论治”理论运用散偏汤合选奇汤治疗偏头痛的经验。葛教授结合偏头痛部位、性质、证候特点,确定病变所属经络并发现偏头痛责之太阳、少阳、阳明三经,故以“分经论治”理论为指导,因经遣药,经证结合,临床上运用散偏汤合选奇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偏头痛。其巧妙之处有:一则三经分治,重用引经药;二则多用风药,头居高位,风药轻清上扬,辛散之性可达病所,调和气血,通利关窍,开散郁遏之经气;三则随证化裁,根据各种兼证的偏重加减专药,临床上常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介绍王秀娟主任医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经验。其认为本病的病位在皮肤,与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思则气结,湿热蕴蒸,浊毒壅盛。临床以行气开郁、健脾利湿、清热化浊为法,自拟祛毒除癣汤,随症加减治之。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介绍国医大师刘祖贻老从少阳肝胆论治不寐的经验。刘老认为不寐的根本病机在于阴阳失交。而少阳作为阴阳转换之枢纽,肝胆升发互济能助阴阳之交合,少阳不利、肝胆气阳亏虚则会导致阴阳交合出入失常。故其论治不寐多从和解少阳、温通肝胆出发,因调和脾胃能升肝降胆并调和少阳枢机,温通肝胆时又可借滋阴药以阴中求阳、阴长阳生,故常佐以调和脾胃之品及滋养肝肾之药,疗效颇著。  相似文献   

6.
总结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所表达的治疗血证的独特经验。唐氏善用小柴胡汤治疗诸血证,全书单以小柴胡汤为处方治疗血证者即有56处,涉及各个篇章,取柴胡、黄芩和解少阳之义者更广。通读全书发现唐氏之义,可知小柴胡汤不仅为少阳病主方,因其通达三焦阳气故加化瘀之品可散三焦腠理瘀血;因其达木郁故可解郁热、行结气,以清化内郁之相火;因其通上焦津液、展布气机,故加宣发卫气之药,可解血家表证而无伤津动血之患。  相似文献   

7.
介绍施丽婕教授运用开结舒经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施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胃,胃与肝脾关系密切,胃失和降是其基本病机,临床上可出现肝郁脾虚的症状,故以化痰开郁法治之,方用开结舒经汤加减,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介绍刘新祥教授基于“阴火怫郁玄府”理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刘教授认为“阴火内生”乃糖尿病内因,“玄府怫郁”是其重要病机演变,而“阴火怫郁玄府”推动糖尿病向糖尿病肾病发展。因此,其提出补益肾水、潜纳阴火以治内热之糖尿病;健运脾胃、清化湿浊以祛除糖毒,疏通玄府、滋养肾络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并列举临床验案予以佐证,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介绍王志刚教授从六经辨治咳嗽的经验。王教授认为,咳嗽的病因病机从开阖枢角度可分为太阳开机不利,太阴开机不利,少阴枢机不利,少阳枢机不利。其中太阳咳嗽多为太阳开机不利,治当小青龙汤助太阳以祛其邪;少阳咳嗽多因少阳枢机不利,治当小柴胡汤调和枢机;阳明咳嗽多为阳明肃降不及,治当厚朴大黄汤开实破结;太阴咳嗽多因坤土开机不利,治当小建中汤以开太阴,引阳入阴;少阴咳嗽多为肾水不足,肾不纳气,治当附子汤补肾纳气;厥阴咳嗽多为疏泄失职,阳郁于里,治当四逆散以冲和调达内郁之阳。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
介绍黄莺教授运用散结五法治疗顽固性皮肤病的临床经验。黄教授认为津液气血凝滞结聚不化为顽固性皮肤病反复难愈的根本病机,临床上重视疏导气血津液凝滞,散体内之结聚,辨证采用清热散结、化痰散结、化瘀通络散结、温阳散结、解郁散结五法,疗效较好。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仇湘中教授从肝论治肩关节周围炎的经验。仇教授认为肩关节周围炎病位在肩,为本虚标实之疾,其病机主要以肝血不足,肝肾虚损为本,风寒湿邪痹阻经络为标,治以补肝养血、调补肝肾、祛风散寒除湿为法,结合具体病证特点,辨证选用补肝舒筋汤、柔筋壮骨汤、蠲痹汤加减,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2.
介绍杜武勋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缺血性心脏病的经验。杜教授认为“气-形-神”与疾病密切相关,五脏六腑,非气不生,神静则宁,气郁则乱。其指出围绝经期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根于脾肾,变于肝”,气机失调、冲任亏虚是其主要病机,故以平衡气之升降出入、滋补肝肾冲任之亏虚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治则,用药遵循《内经》“木郁达之”“虚者补之”的要旨,以调畅气机法为基础,先顺其条达之性,开其郁遏之气,再针对病程的不同阶段分别以滋补肝肾、调和冲任之法治之,做到形神共调、动静互涵,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介绍栗锦迁主任医师治疗郁证的经验。郁证的发生主要与个人的体质、情志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关。栗师强调对于郁证的治疗应当以中医辨证为主,再辅助结合西医辨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主张按照病情分清郁证之气血痰火食湿郁以何郁为主,多用越鞠丸加减治之。  相似文献   

14.
总结谢军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谢教授认为慢性胃炎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主要病机为中焦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同时有正虚、瘀滞、痰浊、毒郁等兼证,治疗以辛开苦降法为根本大法,根据兼证佐以扶正、化瘀、消痰、解毒之法,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于志强教授从药势论药对的临证经验。于教授临证立足“郁滞”思想,用药以“判药势、组药对”为特色,并从“开郁为先,注重升降”“痰瘀互结,宜消宜散”“正虚郁滞,通补共调”三方面列举其临床常用经验药对,临证治疗各科杂病每多效验。  相似文献   

16.
介绍王树槐教授从郁论治糖尿病汗出异常的经验。王老认为,肝郁和食郁是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而又在郁的基础上发展为气血阴阳失和、营卫失调、腠理开合失司的汗证病机。其确立了疏肝解郁、肝脾同调,解郁和营、通行营卫,滋阴清热、散敛并举的治疗大法,临证将糖尿病汗出异常分为肝旺脾虚、中焦郁结证,营郁卫滞、阴阳失调证,阴虚火旺、虚实兼杂证,分别予逍遥散、柴胡桂枝汤、当归六黄汤为主方加减治之,善以辛味药和活血通络药物入方。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介绍边天羽教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经验。边教授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病因为肝火脾湿郁于内,毒邪乘之诱于外,关键病机在于气血瘀滞;临床治以疏肝清热,理气解郁,活血化瘀,使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解;运用逍遥散化裁的疏肝活血汤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介绍苏新平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苏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多以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热外袭为标,其结合临床经验将本病分为气滞血瘀、寒湿、湿热、痰瘀互结、肝肾亏虚型,治疗上主要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清热除湿、舒筋通络,祛痰化瘀、通络止痛,滋补肝肾、强筋健骨为法,用药注重寒热调节、补行兼施,并善用虫类药物,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介绍李心沁运用综合疗法治疗焦虑症经验。李教授认为素体阳虚为本病发病基础,脾胃虚弱、神失所养、气机失衡乃病机关键所在,病位在心、肝、脾,继而提出“阳为神之母,神为阳之用”“阳不足则鬼神扰之”“治疗当以脾为重”等理论;治疗上遵循扶阳健脾、理气调神的治则,采用针刺调气、安神,运用中药从阳入手,以扶阳之弱、开阳之路、益阳之源,并配合隔药灸脐、督灸等方法综合治疗焦虑症,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火郁发之”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为中医基本治疗原则之一,升降散出自清·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清酒、熟蜜组成。升降散虽是治疗温病之方,但谨守因郁致火之病机,其用药特点以清、透为主,适用于气机升降失调,郁热外出不畅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