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固定术后应用3D打印定制腰围对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佩戴3D打印腰围实施离床期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佩戴普通腰围实施离床期康复护理措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定患者腰椎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固定术后应用3D打印定制腰围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推拿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综合评分(JOA评分)评定2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8.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有助于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改善,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芒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芒针治疗。对比2组综合疗效及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芒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确切,腰部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均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旋扳手法联合机械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机械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旋扳手法治疗。对比分析2组综合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改良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及炎性因子。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8%(33/38),对照组为73.7%(28/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IL-1β、TNF-α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采用旋扳手法联合机械牵引治疗LDH,具有减轻疼痛、恢复功能和消除炎症的效果,安全性及可操作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结合康复护理对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骨折术后发生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实施中药熏蒸并加强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评价2组的康复效果并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疼痛评分(VAS)及关节活动度。结果:康复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00%(42/42),优于对照组的83.33%(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结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肾虚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腰椎活动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56/60),对照组为81.67%(49/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评分、VAS评分、腰椎活动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 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各项评分(单项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总积分)、疼痛强度量化评分表(MPQ)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强度(PPI)评分、疼痛积分(PRIT)]、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内啡肽(β-EP)]。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8%(41/44),高于对照组的77.27(3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ODI各项评分及总积分、MPQ积分、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及关节活动受限症状,缓解疼痛,抑制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督温肾法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通督温肾法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温针灸治疗。2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评分、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通督温肾法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普通温针灸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内热针联合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内热针针刺患侧腰骶部及臀部肌肉加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加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2个月时VAS评分、JOA量表评分和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及治疗后2个月时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JOA量表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2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及治疗后2个月时治愈率、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内热针联合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且优于牵引联合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评估枳壳甘草汤在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6 例,依据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分型分为1型30 例、2型34 例、3型32 例。对患者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第1天及术后1个月、12个月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术前及术后12个月摄腰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评价椎间隙高度及椎体稳定情况。结果:优良率1型为90.0%(27/30),2型为88.2%(30/34),3型为87.5%(28/32),各型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VAS、JOA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1型、2型、3型术后1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后停用中药,术后3、6、12个月,各型腰、腿痛VAS、JOA评分及ODI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行腰椎X线片显示,虽然术后1年椎间隙高度3型较1、2型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枳壳甘草汤对经皮椎间孔镜患者术后近期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有效。椎间盘突出不一、MSU分型有别、中药治疗不一,但术后中期的症状及功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调荣经汤对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处理,对照组给予康复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调荣经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活动范围(ROM)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4周ROM、疼痛评分、关节肿胀与术后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述指标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调荣筋汤对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关节肿胀,改善关节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 例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针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汤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8%(44/49),高于对照组的75.5%(37/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刀配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遗留腰痛症状、腰椎功能恢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痛肾虚血瘀证患者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汤口服及足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腰椎功能进行评定,通过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心理弹性量表(CD-RICS)对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对主要中医证候(腰痛、腿痛、烦躁易怒、倦怠乏力、失眠易醒、五心烦热)进行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VAS、ODI、HAMA评分,以及腰痛、腿痛、烦躁易怒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JOA、CD-RICS评分均升高,另治疗组治疗后的PSQI评分以及倦怠乏力、失眠易醒、五心烦热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中治疗组的JOA、ODI、PSQI、HAMA、CD-RICS评分以及烦躁易怒、倦怠乏力、失眠易醒、五心烦热证候评分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补肾活血汤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存在的腰腿痛、功能障碍、失眠及心理弹性差等症状,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刺血药罐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 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 例)和对照组(32 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刺血药罐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腰椎功能[日本矫形学会(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7%(32/33),对照组为90.63%(29/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配合刺血药罐能够有效改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及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8 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4.87%(37/39),对照组为79.49%(31/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中医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委中穴不同针刺手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石氏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2组主穴取委中、肾俞、大肠俞、阿是穴,配穴取膈俞。2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1周后复诊。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复诊时腰椎功能评分量表(JOA)评分、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评价安全性和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37/40),对照组为77.5%(3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评分、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VAS评分治疗后、复诊时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时间节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氏针刺法针刺委中穴治疗血瘀型LDH急性发作,相对于常规针刺法,在提高腰椎功能、缓解疼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浮针刺法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 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浮针刺法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45/50),对照组为80.00(40/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刺法配合电针治疗LDH临床疗效确切,可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 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0%(72/75),高于对照组的86.67%(6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夹脊穴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 例给予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42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复发率及治疗前后腰椎功能障碍指数(CODI)、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70.59%(2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ODI指数、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33.3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夹脊穴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降低其疼痛程度,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固肾疏经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固肾疏经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口服腰痛片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6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JOA评分、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肾疏经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