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补肺扶正颗粒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脾虚气滞型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予健脾补肺扶正颗粒治疗,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治疗,对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56/60),对照组为68.33%(41/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肺扶正颗粒治疗FD疗效较好,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汤治疗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化浊汤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观察2组的各方面疗效和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肝脏彩超分级、血脂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浊汤治疗冠心病合并脂肪肝脾虚痰瘀证,疗效显著,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40例UC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痛泻要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主要肠道菌群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有益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目均明显上升,而有害菌群(大肠埃希菌)数目明显下降,且治疗组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痛泻要方可有效改善UC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纠正患者肠道菌群的紊乱,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胆汤合左金丸治疗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诊治的74 例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 例。2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金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温胆汤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30%(36/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49%(3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组为5.40%(2/37),优于对照组的18.92%(7/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胆汤合左金丸治疗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疗效明确,可改善其中医证候,减少不良反应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旋代颗粒联合丁艾贴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GERD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予加味旋代颗粒联合丁艾贴丸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反流、烧心、嗳气、胸骨后疼痛等)积分的变化,评定中医证候疗效及胃镜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35/40),对照组为57.5%(23/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5%(33/40),对照组为67.5%(27/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旋代颗粒联合丁艾贴丸治疗GERD肝郁脾虚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娜  刘晶  石莹 《应用海洋学学报》2020,36(4):1900/1/1 0:00:00-4
目的:观察平消康肾方对糖尿病肾病(DN)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 例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合缬沙坦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平消康肾方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胱抑素-C、血糖的变化及不良反应,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0%(46/50),对照组为78.00%(39/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胱抑素-C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1个月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平消康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证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还能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胱抑素-C水平,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胃癌化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化疗后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辨证为寒热错杂证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予术后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疗法配合香砂泻心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4%(50/51),对照组为83.67%(41/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增高,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胃癌患者化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少,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中定眩汤治疗痰湿壅盛型老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辨证为痰湿壅盛证的老年性眩晕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控制基础疾病、营养支持等西医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温中定眩汤治疗,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疗程均为10d。观察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30/32),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仅头晕目眩、汗出异常两个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6.25%(2/32),对照组为6.67% (2/3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中定眩汤治疗痰湿壅盛型老年性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结果:痊愈率治疗组为46.7%,对照组为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肛门排便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葶桑健脾祛饮方联合内生场肿瘤热疗治疗中度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 例中度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 例。对照组给予顺铂胸腔灌注化疗联合内生场肿瘤热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葶桑健脾祛饮方。2组均治疗3周,观察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情况(KPS)评分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29%(25/28),高于对照组的67.86%(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葶桑健脾祛饮方联合内生场肿瘤热疗可有效缓解中度恶性胸水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降糖补肾汤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将115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治疗组(62 例)与对照组(53 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糖补肾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综合疗效、肾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及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9%(57/62),高于对照组的75.5%(40/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肾小球滤过率、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4.8%(3/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10/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糖补肾汤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肾功能及中医证候,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麦粒灸结合莫沙必利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脾胃虚寒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麦粒灸治疗。比较 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动素(MTL)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29/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MTL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麦粒灸结合莫沙必利治疗脾胃虚寒型FD的临床疗效高于口服莫沙必利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MTL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参通脉合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 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 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参通脉合剂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活动耐量、生活质量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活动耐量情况、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和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人参通脉合剂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症状、生活质量。与西药联用,可产生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犀地凉血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 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9 例(脱落3 例)予以内服犀地凉血方治疗,对照组58 例(脱落4 例)予以消银颗粒冲服,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综合疗效、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83%(53/59),高于对照组的75.87%(4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AS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犀地凉血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基于“三辨模式”运用苍附导痰汤加味治疗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 例脾虚痰湿型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苍附导痰汤加味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指标(卵巢体积、子宫内膜厚度)水平、性激素指标水平,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IR、中医证候积分、性激素指标水平均下降,卵巢体积缩小,HOMA-β、子宫内膜厚度值均升高,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苍附导痰汤加味治疗脾虚痰湿型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指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脾消癌方治疗结直肠癌Ⅳ期脾虚瘀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结直肠癌Ⅳ期脾虚瘀毒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mFOLFOX6方案行全身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健脾消癌方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25/30),对照组为60.00%(18/3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提高,CEA和CAl99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扶正消积法拟定的健脾消癌方可有效提高结直肠癌Ⅳ期脾虚瘀毒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并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脾虚痰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PCOS脾虚痰湿证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主要中医证候(月经周经、痤疮、多毛)积分及总积分,以及体质量(BMI)、腰围/臀围值(WHR),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LH/FSH、游离睾酮(T),卵巢体积、卵泡数。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主要中医证候积分与中医证候总积分、BMI、FPG、FINS、HOMA-IR、LH、LH/FSH、T、卵巢体积、卵泡数值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主要中医证候积分与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脾虚痰湿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联合脐针治疗脾虚湿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联合脐针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0 d。观察2组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腹部胀满、腹部隐痛、纳差而饱、大便溏软、泛吐清水、四肢乏力、嗳气不爽)、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28/30),对照组为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SAS评分和SD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23.1%(3/13),低于对照组的66.7%(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联合脐针治疗FD有显著疗效,可以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临床远期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抗癌青黄汤联合羟基脲片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毒热炽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ML慢性期毒热炽盛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羟基脲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癌青黄汤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白细胞计数、骨髓中不成熟粒细胞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细胞计数、骨髓中不成熟粒细胞水平、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3.33%(4/30),低于对照组的20.00%(6/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癌青黄汤联合羟基脲片治疗CML慢性期毒热炽盛证疗效较佳,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造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清幽方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 例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予铋剂四联(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铋钾片+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清幽方治疗。观察2组患者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p根除率、Hp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综合疗效治疗组为95.00%(38/40),对照组为85.00%(34/4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率治疗组为95.00%(38/40),对照组为90.00%(36/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Hp复发率治疗组为2.63%(1/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恶心欲呕3 例,胃脘灼痛1 例,口腔异味1 例。结论:健脾清幽方联合铋剂四联治疗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提高Hp根除率,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