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面部五脏分区对应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根据面部五脏分区理论和痤疮皮损部位选择对应的背俞穴进行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大椎穴刺络拔罐治疗。观察皮损积分,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皮损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痤疮生长部位与对应的五脏背俞穴关系密切,根据面部五脏分区理论选择相应背俞穴刺络拔罐是治疗痤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囊肿型痤疮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火针治疗法,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观察比较2组皮损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4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皮损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囊肿型痤疮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背俞穴拔罐治疗轻中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和背俞穴拔罐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8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MSE、Barthel指数总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背俞穴拔罐法能有效改善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症征、认知能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邓薇 《应用海洋学学报》2018,34(11):100-101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配合云南白药外敷及针对性护理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刺络拔罐治疗,并实施专业的针对性护理,包括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疼痛护理、生活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配合云南白药外敷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7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配合云南白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穴位埋线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穴位埋线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予奇正消痛贴膏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评定症状、体征积分,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与体征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个月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络病”理论的指导,2组的近期疗效相当,但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穴位埋线联合刺络拔罐治疗疗效更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2组患者均予以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背俞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4d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0%,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背俞穴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毫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患者89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4例)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毫火针合刺络拔罐治疗。观察2组结痂、脱痂、止疱、疼痛持续时间,对比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根据中医证候积分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42/45),对照组为75.00%(33/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脱痂、结痂、止疱、疼痛持续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毫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能控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PHN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VA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2组VAS评分及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PHN疗效显著,可缓解疼痛并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0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医刺络拔罐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综合疗效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Fuga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arth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刺络拔罐可提高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感觉能力及生活能力,减轻神经缺损程度,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肝俞穴截根疗法辨治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肝俞穴截根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乳癖消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乳腺疼痛评分、乳腺肿块评分及全身伴随症状评分水平,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0%(P<0.05)。2组乳房疼痛评分、乳腺肿块评分、全身伴随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乳房疼痛改善率、全身伴随症状改善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俞穴截根疗法是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有效方法,且其改善乳房疼痛及全身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叩刺拔罐加围刺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拔罐加围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4%,对照组为74.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烧灼感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叩刺拔罐加围刺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有较好疗效,能迅速减轻疼痛、烧灼感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五俞穴为主配合十宣放血治疗丘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丘脑卒中后肢体麻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五俞穴、阳明经穴联合十宣放血治疗,对照组仅用针刺阳明经穴联合十宣放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感觉障碍、日常生活能力、麻木症状的变化。结果:麻木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26/30),对照组为7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Lindmark感觉运动功能评定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五俞穴、阳明经穴联合十宣放血疗法治疗丘脑卒中后肢体麻木临床疗效肯定,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感觉神经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肢体麻木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血疗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采用自血疗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多西环素片和外用阿达帕林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皮损消退情况,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血疗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痤疮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背俞穴埋线法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月经先后无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背俞穴埋线治疗,对照1组采用常规腹部腧穴埋线治疗,对照组2采用背俞穴针刺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4个月经周期,比较3组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93.33%(14/15)、73.33%(11/15)、66.67%(10/15),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采用背俞穴埋线法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厚度,临床疗效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委中穴不同针刺手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石氏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2组主穴取委中、肾俞、大肠俞、阿是穴,配穴取膈俞。2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1周后复诊。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复诊时腰椎功能评分量表(JOA)评分、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评价安全性和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37/40),对照组为77.5%(3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评分、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VAS评分治疗后、复诊时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时间节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氏针刺法针刺委中穴治疗血瘀型LDH急性发作,相对于常规针刺法,在提高腰椎功能、缓解疼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透刺结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 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透刺结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2组均隔天治疗1次,12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面神经功能(H-B)评分、面神经麻痹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9%(26/31),对照组为61.3%(19/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评分、面神经麻痹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透刺法结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扶阳罐干预背俞功能带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疗效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 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扶阳罐干预背俞功能带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捏脊、拔罐背俞功能带法治疗。2组均治疗15次后比较其临床疗效、疲劳评定量表(FAI)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0%(27/29),对照组为92.86%(26/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A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IgA、IgM、IgG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的IgM、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阳罐干预背俞功能带治疗CFS疗效颇佳,能明显改善患者疲劳状态,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韦杏  邹敏  冯志琼 《应用海洋学学报》2020,36(3):1900/1/1 0:00:00-3
目的:观察壮医龙盘止咳方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龙盘止咳方治疗,对照组予小儿宣肺止咳颗粒治疗,治疗5d后观察2组患儿的疗效、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NF-γ)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66%(26/29),对照组为76.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高于对照组,INF-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龙盘止咳方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为主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穴透刺疗法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并于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5.0%,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oC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组间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透刺联合常规针刺可有效地改善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三黄膏外敷治疗湿热阻络型膝关节急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湿热阻络型膝关节急性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予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三黄膏外敷治疗,对照组31例单予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5%(29/31),对照组为77.42%(24/31),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Lysholm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三黄膏外敷治疗湿热阻络型膝关节急性滑膜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