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伏贴合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虚外感型产后身痛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虚外感型产后身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单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三伏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贴联合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虚外感型产后身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心理护理。结果:观察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脱落1例、3例;成功妊娠率观察组为91.53%,对照组为84.2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AS、SCL、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93.22%,对照组为43.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成功妊娠率,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痰热内扰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 例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中药组、对照组,每组各35例。联合组采用口服加味温胆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中药组单予加味温胆汤治疗,对照组予西药艾司唑仑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治疗期间,联合组脱落3 例,中药组脱落4 例,对照组脱落1 例,最终纳入97 例。总有效率联合组为96.88%(31/32),中药组为83.87%(26/31),对照组为64.71%(22/34),3组比较,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优于中药组和对照组(均P<0.05)。3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和PSQI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而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优于中药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在改善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中医证候和PSQI评分方面,加味温胆汤联合耳穴贴压效果优于单用加味温胆汤及单用西药艾司唑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脱落后,治疗组为121例,对照组为122例。2组在每年的三伏季节应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贴敷,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贴敷。2组患儿均连续贴敷3年,从第1年贴敷完成后开始每3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年。结果:治疗组第2、3年末总有效率分别为71.07%(86/121)、91.74%(111/121),均高于对照组的21.31%(26/122)、54.10%(66/12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2、3年末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29.75%(36/121)、61.98%(75/121),高于对照组的10.66%(13/122)、23.77%(29/12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2、3年末反复呼吸道感染每年发病次数、病程、病种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中药足浴在改善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效果。方法:将70 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耳穴贴压联合中药足浴,观察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围绝经期综合征改良库柏曼法(Kupperman)积分及干预后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积分。结果:对照组脱落2 例,观察组脱落1 例。2组干预后PSQI及Kupperman积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NSNS积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穴贴压联合中药足浴可以有效提高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对膀胱癌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膀胱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术后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依从率观察组为97.5%(39/40),对照组为85.0%(34/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2.5%(37/40),对照组为82.5%(33/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膀胱癌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五仁热奄包推熨外敷对老年便秘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20 例老年便秘患者根据病历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促排便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使用五仁热奄包推熨外敷。施护15 d后,对2组患者综合疗效、便秘症状评分、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评价及比较。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56/60),对照组为81.67%(49/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便秘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总满意度观察组为90.00%(54/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45/60)(P<0.05)。结论:在常规促排便护理基础上使用五仁热奄包推熨外敷对老年便秘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便秘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艾灸对失禁性皮炎(IAD)的护理效果。方法:将46 例IA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 例。对照组予以莫匹罗星软膏外涂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艾灸干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综合疗效、干预前后皮损皮肤情况(包括皮肤红肿面积、皮损面积、疼痛程度、皮损部位温度),干预前与干预后7、14 d的大便次数、形状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30%(21/23),高于对照组的65.22%(15/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皮肤红肿面积、皮损面积均减少,疼痛程度减轻,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7、14 d大便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 100%(23/23),对照组为78.26%(18/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艾灸对IAD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改善皮肤红肿和疼痛,促进皮损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配合情志护理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CNP患者82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 例)和对照组(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艾灸疗法配合情志护理,2组均干预8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理状态、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24%(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量表(NIH-CPSI)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总依从率观察组为90.48%(38/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护理总满意率观察组为97.62%(41/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CNP患者采取艾灸疗法配合情志护理进行干预,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能提高其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贴敷1个三伏(初伏、中伏、末伏)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2组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mMRC评分及CAT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减少COPD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和住院次数,提高COPD患者的活动耐受力,改善其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方法:将100 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与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干预前后舒适度、焦虑、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0%(47/50),对照组为78.0%(39/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舒适度评分、焦虑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49/50),与对照组的80.0%(40/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焦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并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8 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4.87%(37/39),对照组为79.49%(31/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中医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贴干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D)的效果。方法:将86例寒凝血瘀型P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 例。2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贴干预,对照组采用西药干预。观察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35%(41/43),对照组为72.09%(3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干预后、随访3个月后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及干预后、随访3个月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贴干预寒凝血瘀型PD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联合子午流注穴位贴敷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KOA患者120例分为3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1组予子午流注择时普通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联合子午流注穴位贴敷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3组患者综合疗效、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表(WOMAC)评分及膝关节功能影响指数(Lequesne MG)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2组为92.5%(37/40),观察1组为87.5%(35/40),对照组为77.5%(31/4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VAS评分、Lequesne MG评分、WOMAC评分均优于观察1组、对照组(P<0.05);3组VAS评分、Lequesne MG评分、WOMAC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联合子午流注穴位贴敷可以有效缓解KOA疼痛症状,对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度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口腔护理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口腔感染的效果。方法:将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76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 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口腔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口腔感染情况,干预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感染率观察组为13.15%(5/38),低于对照组的34.21%(13/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TNF-α、IL-6、CRP及IL-2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之总满意率观察组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6.32%(2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口腔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腔感染发生率,改善炎症因子及免疫调节因子水平,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治疗及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骨质疏松症患者140 例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医特色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认知水平、跌倒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71%(67/70),高于对照组的82.86%(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的VAS评分、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跌倒发生率观察组为2.85%(2/70),对照组为11.43%(8/70);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2.86%(65/70),对照组为77.14%(54/7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治疗及健康教育可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伏贴治疗不同证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胃脘痛患者179 例分为脾胃虚寒型组(60例)、脾虚湿蕴型组(65例)及脾胃虚弱型组(54例),分别予以健脾温胃暖肠贴、健脾和胃化湿贴和健脾益胃固元贴穴位敷贴治疗,并在初伏、中伏、末伏各予以穴位贴敷1次。比较3组初伏、中伏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脾胃虚寒型组初伏为73.3%(44/60),中伏为76.7%(46/60);脾虚湿蕴型组初伏为52.3%(34/65),中伏为55.4%(36/65);脾胃虚弱型组初伏为50.0%(27/54),中伏为53.7%(29/54),初伏和中伏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脾胃虚寒型组均优于脾虚湿蕴型组、脾胃虚弱型组(P<0.05),脾虚湿蕴型组与脾胃虚弱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伏、中伏治疗后3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贴敷过程中,共15 例患者出现皮肤水泡,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三伏贴治疗不同证型胃脘痛临床疗效确切,其中对于脾胃虚寒型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脾虚湿蕴型、脾胃虚弱型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分期护理方案对面神经炎的影响。方法:将78 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 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分期护理方案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面部活动功能改善情况[Burres-Fisch面神经分级量表评分(B-F评分)]、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87%(37/39),对照组为79.49%(31/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76.92%(30/39),对照组为41.03%(16/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B-F评分均升高(P<0.01),且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HADS评分均降低(P<0.01),但2组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组均能显著改善患者面部活动功能,改善焦虑抑郁状态,中医特色分期护理方案较常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更佳,患者满意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ICU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ICU患者182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1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融入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结束后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ICU综合征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2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ICU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为8.79%(8/91),低于对照组的31.87%(29/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6.70%(88/91),高于对照组的80.22%(73/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应用于ICU患者可有效降低ICU综合征发病率,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效保障ICU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并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干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肠炎的效果。方法:将脾胃虚寒型慢性胃肠炎患者8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及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脘部或腹部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定]、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量表评定]、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定综合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39/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VAS评分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干预前,IBD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9.52%(4/42),对照组为4.76%(2/4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干预慢性胃肠炎脾胃虚寒证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及炎症反应,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