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介绍孙达武教授从湿热、痰瘀、正虚治疗痛风的经验。孙教授认为痛风总属本虚标实之病,正虚为痛风发作之本,里湿不化为发作基础,而痰浊、血瘀则为发作之标,也是贯穿整个发病过程的重要病理产物与因素。孙教授临证时强调局部与整体兼顾,分期与辨证相合,并确立分消湿热、祛痰化瘀、补益脾肾的治疗大法,发作期重以祛邪,缓解期重以扶正,并以自拟宣痹通络方为基础方,因人随症加减施治,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于急性发作期予塞来昔布治疗,缓解期予非布司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急性期加用四妙丸加减治疗,缓冲期予益肾活血汤加减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急性发作期的综合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及C反应蛋白(CRP)改善情况,缓解期的血尿酸(UA)、血肌酐(Scr)、血脂(TC、TG、LDL-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变化情况。结果:(1)急性发作期: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及CR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主要症状、体征及CRP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除外关节功能活动。(2)缓解期:2组治疗后UA、LDL-C、Scr均下降(P<0.05,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UA、LDL-C较对照组降低(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介绍臧力学教授治疗痛风的经验。臧师认为,经脉痹阻为痛风的主要病机,治疗上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分期论治。急性期经络阻塞而致关节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治以清热利湿、宣痹通络为主,自拟痛风I方治疗;缓解期伤及脾肾之阳气,应从脾肾论治,治以健脾祛湿、补肾强筋,自拟痛风Ⅱ方治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4.
既往论治小儿哮喘缓解期多是“治气”而忽视“调血”,刘氏小儿推拿流派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病因多之于“痰瘀互结”,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法则,选用刘氏特色复式手法推胸推背法组成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经典穴对,宽胸理气,祛瘀活血,止咳平喘,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介绍张崇泉教授辨治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证经验。张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为正虚痰瘀,以肺、心、脾、肾等脏亏虚为本,痰浊、水饮、瘀血为标,乃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提出标本同治、正邪兼顾的治则,并创经验方“补肺化痰益心汤”治疗阴虚痰浊或痰瘀证患者,临床随症加减,疗效理想。现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因气血津液生成、运行、输布障碍以及脏腑功能失常而发,病机可概括为气血阻滞,痰瘀为患、气机逆乱,脏腑失和、正气不足,五脏虚弱。笔者根据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共性规律,总结了血道通、气道通、谷道通、水道通及阴阳平衡的“四通一平”健康理论,认为在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下,采取活血化瘀通血道、祛邪辅助通气道、健脾和胃通谷道、宣肺敛肾通水道的综合干预措施,可从根本上纠正慢性病的病理基础,有效预防其发生发展。根据上述理论,笔者拟定了防治慢性病的药食同源处方通脉稳压灵 、通肠糖脂衡、通络尿酸清,分别侧重于稳定血压、平衡代谢功能及防治高尿酸血症、痛风、抗肿瘤,以期对慢性病进行综合、系统的生态防治。  相似文献   

7.
总结吴华堂教授从痰瘀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经验。吴教授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在于肾精不足,髓海亏虚;标实在于痰浊、瘀血蒙蔽脑窍,闭阻脑络,痰瘀贯穿本病始终。故吴教授对于痰瘀互结型痴呆常用加味癫狂梦醒汤治之,以活血化瘀、祛痰开窍为法,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8.
介绍宁为民教授从痰瘀论治眩晕的经验。宁教授认为眩晕以脾肾为本,痰瘀为标,治疗当痰瘀同治,脾肾并补,临床上善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丹参、川芎、牛膝等活血药治疗。还注重调理情志,使药物与精神同治。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
介绍郑爱华教授治疗脾虚痰瘀型心悸的临床经验。心悸之病,涉及多个脏腑,但与脾最为相关。郑教授从心脾入手,抓住心悸“虚”“痰”“瘀”的特点,擅长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虚痰瘀型心悸以益气健脾安神,化痰祛瘀生新。  相似文献   

10.
总结范伏元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经验。范教授认为,肺气虚弱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痰和瘀既是疾病重要的病理产物,也是肺络痹阻发而为病的关键。虚、痰、瘀相互影响,形成正虚邪恋、迁延难愈之顽疾。临床分痰热壅肺证、气阴亏虚证、肺肾两虚证、痰瘀互结证,分别治以桑白皮汤或清金化痰汤加减、生脉散或沙参麦冬汤加减、金水六君子煎加减、身痛逐瘀汤加减。故在治疗上,除补益肺气、扶正祛邪外,适当加用逐瘀化痰之品,往往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介绍肖长江教授运用三参首乌汤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经验。肖教授认为老年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治疗当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为法,多以三参首乌汤为基本方,并根据兼痰、瘀、火等实邪进行加减化裁。兼脉络瘀阻者,合生脉散;兼痰瘀互结者,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兼痰火扰心者,合黄连温胆汤,临床随症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介绍王秀娟主任医师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王师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病因为痰、湿、瘀、毒,病机为湿困大肠,气滞络瘀,郁而化毒,早期治疗以荡积为主,通因通用,强调及早祛除痰、湿、瘀、毒,切勿见下利甚而妄用补涩之剂,以致关门留邪。王师运用调肺通肠、祛痰瘀毒之法,通过补肺、降肺、宣肺以调理肺气,恢复肺主治节之功,达通肠降浊祛邪之效。王师不拘经方时方,采众家之言,合多年临床经验,创补肺通肠汤、降肺通肠汤、宣肺通肠汤,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3.
介绍柏正平教授基于痰瘀理论治疗顽固性咳嗽经验。本病初起多因外感六淫致肺失宣肃,或因肺虚、他脏之病累及于肺,病久则气滞血瘀,痰瘀互结,阻塞肺络,正虚与痰瘀邪实相互为病而呈顽固性发作。柏教授诊治顽固性咳嗽提倡将辨病、辨症与辨证相结合,从表里脏腑辨病辨症,从痰瘀论治,补虚扶正、理气宣肺,着重化痰祛瘀,多能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14.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海带多糖在体外对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抑制作用,以氧嗪酸钾作为诱导剂腹腔注射小鼠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研究了海带多糖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和肝脏中XOD的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实验中海带多糖对XOD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0.88mg/mL,与别嘌呤醇的联合抑制作用类型为协同作用。海带多糖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清尿酸水平,并且对肝脏中XOD活性的抑制作用显著。初步认为,海带多糖可以通过抑制XOD的活性对氧嗪酸钾所致的高尿酸血症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后循环梗死中医证候学调查问卷对388 例后循环梗死患者进行发病初期(3 d之内)、14 d、28 d、90 d 4个时间点的证候学调查,收集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证候要素、证候类型等,以得出其4个时间点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各阶段证候要素及主要证候的构成比较高的是:0 d,风痰瘀阻证;14 d,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28 d,痰浊内阻证、气虚血瘀证;90 d,气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转移概率矩阵得出的证候演变规律为:0~14 d,风痰瘀阻证可转变为风痰瘀阻、痰浊内阻证;14~28 d,风痰瘀阻证可转变为痰浊内阻、气虚血瘀等证,气虚血瘀证可转变为气虚血瘀、肾精不足等证;28~90 d,痰浊内阻证可转变为气血亏虚、痰浊内阻等证,气虚血瘀证可转变为肾精不足、气虚血瘀等证。结论:风痰瘀阻证为发病初期常见证候类型,气虚血瘀证自发病中期起为常见证候类型。即发病时实证多见,随着病情恢复虚实夹杂证、虚证多见。  相似文献   

16.
介绍高晟教授运用祛瘀消痰法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的经验。高教授认为,胸痹是因心脉痹阻而导致的胸闷、心痛,其主要致病因素为痰和瘀。心阴心阳不足、脾阳虚弱、肝气郁结均可导致痰和瘀的产生,因此提出祛瘀消痰法,同时兼顾理气健脾、行气解郁,自拟祛瘀消痰通痹汤加减,随症治之,收效可观。  相似文献   

17.
介绍李国徽教授辨治前庭神经炎(VN)的经验。李教授认为VN眼目旋转之机与风、痰饮、瘀、虚的动摇之象符合,其病位除在脑、肝、脾、肾外,还与耳、目、项关系密切。其采用内、外治法,内治之法以祛“动象”之因为关键,强调分期治疗,早期以风、痰两邪为主,宜散风火、化痰湿;中期以内风兼痰瘀为主,宜息内风、化痰瘀;后期以本虚为主,宜益气血、补肝肾。外治之法则提倡前庭康复训练,其头动、眼动的动态训练方式符合中医学“以动治动”的理念。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介绍卜献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临床经验。卜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主要以气阴两虚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内生火、痰、瘀等毒邪,终致虚实夹杂而发病。故临证以气阴两虚型为主,兼火毒伤络、痰毒滞络、瘀毒阻络三型,分别予以当归六黄汤加减、炙甘草汤合二陈汤加减、经验方滋膵通脉饮治之,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总结卜献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经验。卜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心”“络脉”,累及脾肾,其发病与“虚”和 “瘀”密切相关,“虚”为脾气亏虚、肾阴亏虚、心气亏虚、心阴亏虚、心阳虚衰;“瘀”为心脉瘀阻、痰瘀互结。临床选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滋膵通脉饮为主方,结合心脾两虚、心肾阴虚、心阳不振、心脉瘀阻等证,合方加减,辨证施治,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介绍柏正平教授对肺结节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临证经验。柏教授认为,肺结节发病之内因多为肺气亏虚,肺之抗邪能力降低,外因为外邪隐袭犯肺;病理因素有痰、热、瘀、毒等;其病位在肺脾,基本病机为气机不畅、热毒滞肺、痰瘀互结,以清肺化痰、软坚散结为治疗总原则。柏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清肺散结方,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灵活加减,强调苦寒清热及祛瘀散结之品不宜久用,应中病即止,以防损耗肺气,并主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