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润燥止痒汤联合非索非那定片治疗血热生风型糖尿病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热生风型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非索非那定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润燥止痒汤治疗。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瘙痒程度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2组瘙痒程度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润燥止痒汤联合非索非那定片治疗血热生风型糖尿病皮肤瘙痒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肾毒止痒方外洗联合氯雷他定口服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2组均予规律血液透析和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肾毒止痒方外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瘙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改良Duo’s瘙痒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瘙痒VAS评分、改良Duo’s瘙痒评分及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肾毒止痒方外洗联合氯雷他定口服可有效改善血液透析相关皮肤瘙痒的症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止痒合剂对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4例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加味止痒合剂治疗。分析比较2组止痒效果、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治疗满意度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34%,对照组为86.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表及治疗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止痒合剂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效果显著,能有效止痒且可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糖尿病皮肤瘙痒症虽然病在肌表,但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本文以脏腑辨证理论为基础,从6个证型阐述了辨证用药法则。肺气亏虚、卫外不固用桂枝汤加减;脾胃虚弱、湿热郁阻用二妙丸、四妙散、萆薢渗湿汤;肝气郁结、血虚生风用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肝血亏虚、血虚风燥用百合地黄汤;肝肾阴虚、虚风内扰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或一贯煎;心神不宁用清心止痒汤。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定义、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其认识与临床表现的阐述,分析脾胃在本病发病中的重要性。提出在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时,需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意调补脾胃,具体方法有补气健脾、补气升陷、温阳运脾、健脾养血、运脾除湿、消食和胃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甘草油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名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病变皮肤涂抹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草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评价综合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68%(38/41),对照组为85.37%(35/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油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二药合用可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岳仁宋教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经验。岳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从内外因入手,以麻黄桂枝各半汤调和营卫、祛风散邪,以除内因;以三草抗敏煎清热凉血、解毒止痒,以断外源。在临床治疗过敏性皮炎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介绍郑爱华教授运用疏肝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经验。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 ”范畴。郑教授认为,胸痹之病,涉及多个脏腑,与肝最为相关,心肝失调为病机关键。治疗注重从心肝入手,抓住胸痹“气”“虚”“痰”“瘀”的病机特点,治疗上运用疏肝化瘀法,并结合现代医学疗法,临床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总结朱明芳教授运用滋阴除湿汤治疗阴伤型慢性湿疹的经验。朱教授认为,内有久病阴伤、外有湿热侵袭是慢性湿疹发病的病因,阴亏血虚生风生燥是病机关键。其以滋阴养血、除湿止痒为治疗原则,采用滋阴除湿汤治疗阴伤型慢性湿疹,临床收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
介绍郑爱华教授治疗脾虚痰瘀型心悸的临床经验。心悸之病,涉及多个脏腑,但与脾最为相关。郑教授从心脾入手,抓住心悸“虚”“痰”“瘀”的特点,擅长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虚痰瘀型心悸以益气健脾安神,化痰祛瘀生新。  相似文献   

11.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皮肤病,常以四肢屈侧出现多形皮疹,并且局部皮肤伴有苔藓样变为主要表现,瘙痒剧烈,时轻时重。杨志波教授行医三十余载,以祛风止痒、清热利湿、养血润燥法为主,并配合西医抗组胺药物口服及乳膏外用,联合治疗特应性皮炎,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聚类分析探索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核心处方。方法:以“中药”“中医”“多发性硬化”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搜集中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文献,整理处方药物并建立Excel数据表,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对药物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116篇,包含214个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中药复方;涉及中药298味。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为黄芪,其次是当归、白术、山茱萸、熟地黄等,药物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中药四气多为温、平、寒性,五味以甘、苦居多;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关联规则显示常用药对由黄芪、当归、白术、白芍、川芎、党参等药物组合而成。聚类分析发现6个核心处方,具有补血益气、活血化瘀、健脾利湿、滋补肝肾、清热解毒等功效。结论: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复方药物以补虚、活血化瘀类为主,佐以清热解表、平肝息风、利水渗湿类,可为临床治疗多发性硬化拟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介绍蒋益兰教授运用“杂合以治”学术思想治疗恶性肿瘤的学术观点与临证经验。蒋教授认为,治疗肿瘤不仅要“治”,同时要“注”,即多关注患者。故临床上以“杂合以治”的方式治疗肿瘤,采用中西医并用、药食同治、内外合治、形神并调及病患家属同调等方法。“杂合以治”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延长生存期,实现带瘤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组方用药进行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相关文献中的经验方,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6年12月31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对纳入方剂和相关证型进行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06首方剂,对其中的药物及证型进行分析后,发现核心组合10首,形成新方组合5首。结论:慢性肾衰竭主要病机为脾肾两虚兼以浊毒、血瘀,治疗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瘀、化湿降浊为主。“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于中医传承及发展有重要意义,但仍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祛风养血法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8月31日发表的祛风养血法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分别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数据。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规定方法进行检索,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4篇文献,1996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用祛风养血法治疗的治疗组在提高皮肤瘙痒症的总有效率[OR=3.22,95% CI(2.52,4.11),P<0.00001],降低不良反应[OR=0.27,95% CI(0.16,0.45),P<0.00001]、复发率[OR=0.35,95% CI(0.24,0.51),P<0.00001]、临床症状积分[OR=-2.58,95% CI(-3.02,-2.14),P<0.00001]、瘙痒程度[SMD=-1.47,95%CI(-2.33,-0.62),P=0.0007],改善血浆强啡肽水平[SMD=-0.61,95%CI(-0.85,-0.37),P<0.000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祛风养血法治疗皮肤瘙痒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庞鹤教授治疗雷诺氏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庞教授在临床实践中,辨本病基本病机为阳虚寒凝、血瘀、气郁,治疗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通络、行气解郁为法。其认为治疗本病时应综合认识“痹证”及“脱疽”的病因病机特点,“顾实”不“忘虚”,整体辨证,随症加减,内服外用结合,辨证选用经方进行治疗,灵活选用活血化瘀药,获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探索针灸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取穴规律浅析该病的病因病机。方法:检索2010年1月至2018年7月于中国知网(CNKI)公开发表的文献,筛选关键词为“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针灸”“针刺”“电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耳针”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PSS 17.0软件对取穴数据规律进行评价。结果:共检索出文献61篇,纳入文献10篇,涉及穴位32个。使用的32个穴位主要分布在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及足太阳膀胱经上。按照频次高低排序为:关元、三阴交、足三里、子宫、中极、天枢、肾俞、丰隆、中脘、大横。结论:通过探索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文献中的取穴规律,进一步浅析该病的“痰瘀壅胞”论病机,同时认为“痰瘀壅胞”实为“重阴不阳”。  相似文献   

18.
介绍胡学军主任医师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其认为,肺癌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多与机体正气亏虚,邪毒痰瘀乘虚内侵相关,具体可概括为“虚、毒、痰、瘀”。治疗上根据肺癌的特点,分早、中、晚三期进行多维辨证用药,早、中期分别采用自拟方之肺瘤消散饮、肺瘤康复方治疗,晚期予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肺汤、麦味地黄汤等加减,并注重顾护中州,调达气机,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孙思邈精于针灸,并指出处方是针灸辨证论治的中心环节,但其著作难学难懂,继承存在困难。经研究发现“孔穴主对法”是孙氏针灸处方理论的核心:浅层含义为根据病证选择对应主治的腧穴使用,深层含义为应用共同主治的对穴进行治疗。“主”的含义很广,包括今天所说的体质、疾病、证型、证候、病因等内容。药物处方也有类似的“主对”理论,所以“主对法”可以指导针药并用。同时“经方”不等于“经验方”,而是在理论指导下完成,其中的“对症治疗”可谓中医特色的精确治疗。  相似文献   

20.
介绍杨正望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经验。杨教授基于女性相关特点,认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为气血不足、胞脉瘀阻所致,以冲任气血失调为本,胞脉瘀阻不通为标,治疗应在调和气血的基础上祛瘀通络,以助后期受孕。其以“通”为法,运用益气化瘀方,一方多用(口服、保留灌肠、外敷),同治本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