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击波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优于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步法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 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治疗组采用分步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医正骨外加四合一夹板固定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提携角减少度、肘关节伸屈受限度及肘内翻畸形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优良率达91.67%(55/60),高于对照组的76.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提携角减少度、肘关节伸屈受限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内翻畸形发生率治疗组为3.33%(2/60),低于对照组的16.67%(10/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分步法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显著,能降低肘内翻畸形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后托夹板外固定对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早期肘内翻的影响。方法:将66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单后托夹板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四合一小夹板固定。对比2组在骨折愈合各阶段中Baumann角及提携角的角度变化情况、肘内翻发生率、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复位后3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角度丢失值分别为(5.60±5.42)°、(8.24±6.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提携角角度、肘内翻发生率及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为9.09%(2/33),对照组为51.52%(1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骨折早期维持Baumann角这一安全性控制指标后的单后托夹板固定对于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早期肘内翻畸形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PHN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VA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2组VAS评分及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结合刺络拔罐治疗PHN疗效显著,可缓解疼痛并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激痛点齐刺为主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镇痛效应及功能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7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采用自主功能训练及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激痛点齐刺治疗,对照组加用激痛点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度(ROM)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5%,对照组为88.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PPI、ROM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痛点齐刺治疗为主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能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毫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患者89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4例)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毫火针合刺络拔罐治疗。观察2组结痂、脱痂、止疱、疼痛持续时间,对比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根据中医证候积分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42/45),对照组为75.00%(33/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脱痂、结痂、止疱、疼痛持续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毫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能控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叩刺拔罐加围刺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拔罐加围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4%,对照组为74.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烧灼感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叩刺拔罐加围刺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有较好疗效,能迅速减轻疼痛、烧灼感等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磁圆针激痛点叩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磁圆针激痛点叩刺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ODI)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治疗组为93.75%(30/32),对照组为68.75%(22/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ODI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圆针激痛点叩刺在缓解梨状肌综合征疼痛与改善髋关节功能方面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盆底康复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盆底康复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7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盆腔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盆底康复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有较好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盆腔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毫火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自拟毫火针“头痛方”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普通针灸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疼痛评分、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头痛频率以及头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毫火针“头痛方”治疗颈源性头痛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咽部刺营法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IL-2、TNF-α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咽部刺营法(针刺患处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甘桔冰梅片口服治疗。结果:2组IL-2、TNF-α值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部刺营法治疗慢性咽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健骨化瘀汤联合超肩关节夹板治疗NeerⅠ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 例Neer I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 例。对照组予以超肩关节夹板外固定和常规消肿止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健骨化瘀汤口服治疗,持续4周。观察2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eer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2、4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2、4周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骨化瘀汤联合超肩关节夹板固定治疗NeerⅠ型肱骨近端骨折较单用夹板固定骨折愈合更快,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督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卒中后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运用通督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体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28d,观察2组疼痛评估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并比较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14/15),对照组为80.00%(12/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PRI、PP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丘脑痛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细火针围刺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中细火针围刺法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与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中疼痛、僵硬、日常活动3个方面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与WOMAC项得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各评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细火针围刺法在改善髌骨软化症患者疼痛、僵硬及日常功能方面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虎摇头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 例CSR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 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组(42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白虎摇头针刺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85.37%(35/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NPQ评分、VAS评分治疗第1、3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及治疗第1、3个疗程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白虎摇头针刺手法能有效改善CSR的临床症状,提高近远期疗效,较单纯常规针刺方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外旋复位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外旋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手牵足蹬法治疗,2组患者均配合内服桃红四物液。结果: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旋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较手牵足蹬法简单,治疗过程中的疼痛较轻,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泛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泛昔洛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火针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疼痛消失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结痂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对照组为7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结痂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泛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血瘀寒凝型筋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瘀寒凝型筋骨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内服身痛逐瘀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疼痛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9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筋骨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颈源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治疗组予以针刺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患者血压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并观察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及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3/45),低于对照组的31.11%(14/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11.11%(5/45),低于对照组的31.11%(14/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病疗效确切,且毒副作用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针刺配合化瘀排石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化瘀排石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结石排出时间、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结石排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针刺配合化瘀排石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尿管结石疗效显著,可改善症状体征,缩短结石排出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