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10%,对照组为69.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 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72%(50/57),对照组为71.93%(41/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脑卒中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气虚痰瘀证患者血液黏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痛消丸联合针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脊髓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针灸配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颈痛消丸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综合疗效、影像学结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脊髓功能评分及停药时间,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需手术率。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6例,对照组脱落5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61.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脊髓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停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需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消丸联合针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痹膏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合非布司他治疗,治疗组予清痹膏外敷合非布司他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痹膏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强肾扶正汤合含铂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单用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强肾扶正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比较综合疗效、KP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稳定率治疗组为75.56%,对照组为51.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KP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5.56%,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肾扶正汤合含铂化疗方案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且毒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曲马多治疗腰椎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行腰椎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观察组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曲马多治疗,对照组采用臀大肌注射曲马多治疗,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术后2、6、12、24、28 h 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0.00%(4/40),对照组为25.00%(10/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曲马多在治疗腰椎术后疼痛方面有一定的疗效,并可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击波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优于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五黄液耳浴联合耳内镜清理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侵袭性真菌性外耳道炎82例(120耳)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1例(60耳)。治疗组采用五黄液耳浴联合耳内镜下耳道清理治疗,对照组采用硼酸冰片滴耳液耳浴联合耳内镜下耳道清理治疗,均每2d治疗1次,共治疗7次。疗程结束后1个月,比较2组综合疗效、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耳痛评分、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33%(59/60),对照组为85.00%(51/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NF-α、IL-6、IL-10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15耳出现疼痛,对照组有27耳出现疼痛,2组耳痛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50.00%(30/60),对照组为73.33%(44/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黄液耳浴联合耳内镜清理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外耳道炎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早期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DL、NIH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早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柔肝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阴虚络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急性期(阴虚络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柔肝通络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柔肝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阴虚络瘀证)有较好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阳经痹通膏联合导引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导引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阳经痹通膏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关节活动度(ROM)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25/30),对照组为56.67%(17/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NDI、ROM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出现5 例不良反应(16.67%),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经痹通膏联合导引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颈部疼痛、功能障碍,提高颈椎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蠲痹历节清方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蠲痹历节清方治疗,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红细胞沉降率(ESR)和血尿酸(UA)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3%,对照组为74.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ESR和UA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历节清方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可明显降低患者ESR和UA水平,减轻患处疼痛,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胃溃疡散剂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 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各46 例。治疗组给予自拟胃溃疡散剂治疗,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5%(44/46),对照组为78.26%(36/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胃溃疡散剂治疗胃溃疡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安全有效,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蕴脾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蕴脾型胃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健脾祛湿粥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葶桑健脾祛饮方联合内生场肿瘤热疗治疗中度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 例中度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 例。对照组给予顺铂胸腔灌注化疗联合内生场肿瘤热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葶桑健脾祛饮方。2组均治疗3周,观察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情况(KPS)评分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29%(25/28),高于对照组的67.86%(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葶桑健脾祛饮方联合内生场肿瘤热疗可有效缓解中度恶性胸水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热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施治。观察2组患者的治愈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中医证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100%(43/43),对照组为90.7%(39/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1或P<0.05)。2组胸闷气短、咳嗽咳痰、纳差、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热期疗效确切,故可在早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中医药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开窍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开窍方治疗。2组均治疗14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和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4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BI评分,以及S100β、NSE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轻微腹泻1 例,对照组出现恶心2 例,因患者症状轻微,均未做特殊处理。结论:补肾活血开窍方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S100β、NS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清金化瘀汤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炎症因子、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72例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清金化瘀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检测血浆炎症因子白介素-1α(IL-1α)、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PCT及hs-CRP的含量。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9%、对照组为77.78%,呼吸困难评分改善率治疗组为63.89%、对照组为16.67%,KPS评分提高率治疗组为44.44%、对照组为27.78%,以上3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浆PCT、hs-CRP及炎症因子IL-1α、IL-6、TGF-β水平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PCT、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α、IL-6、TGF-β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金化瘀汤可有效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与促进血浆中炎症因子IL-1α、IL-6、TGF-β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粗火针围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作用机制及其时效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粗火针围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疼痛评分、握力值、肘关节活动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评分、握力值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能使患者肘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但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粗火针围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较单纯毫针针刺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益气强心颗粒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对照组为8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DNN、SDANN、RMSSD、BNP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NN50、LVDd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