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凹山矿田位于宁芜火山岩盆地中段,主要铁硫矿区有凹山、向山、南山、桃村、东山、马山等.侏罗-白垩纪大王山组安山质火山岩系覆盖全区:晚于火山岩系的超浅成相辉长闪长玢岩为成矿母岩.矿床沿尖山-麒麟山断裂作北北东向分布.铁矿化是火山活动一定阶段的产物;黄铁矿化则是铁矿化的延续与发展,二者构成完整的玢岩铁矿类型.铁矿通常产于次火山岩穹窿构造顶部(南山)或隐爆角砾岩筒中心(凹山),硫铁矿则产于铁矿床的外圈(向山)或角砾岩筒周围的安山质爆裂-震碎角砾岩中(马山),构成铁矿床的上带或外带.铁硫矿化蚀变带的垂直分带明显,自下而上可分为:①岩体下部浅色蚀变带(碱质蚀变带),为早期蚀变未经中、晚期叠加改造的部分,由钠长石化带构成;②岩体  相似文献   

2.
向缉熙 《地质论评》1959,19(5):195-199
安徽省马鞍山市,水陆交通极其方便。在市区南部,内生铁矿床分布极广,其中包括著名的凹山铁矿(凹山式铁矿代表)、南山铁矿(南山式铁矿代表)、大小东山铁矿、向山铁矿以及新发现的其他铁矿。本文只准备简单介绍一下凹山式铁矿(以凹山、大东山两铁矿为主)的主要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宁芜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7个矿集区之一,以中生代火山岩和玢岩铁矿的广泛发育为特征。凹山铁矿床位于盆地中部,是宁芜盆地玢岩型铁矿床的重要代表之一。本文首次利用成矿元素Fe的金属矿物对宁芜盆地凹山铁矿床的黄铁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凹山铁矿床的黄铁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27.7±2.6Ma(n=5,MSWD=0.66),直接代表凹山铁矿床的成矿年龄。~(187)Os/~(188)Os初始比值为1.73±0.56,γ_(Os(t))值为527.18~535.93,介于地幔与地壳之间,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认为凹山铁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少量来自地壳。  相似文献   

4.
<正> 一、马山硫铁矿矿床地质简介马山硫铁矿矿床是凹山铁、硫矿区的一部份。其矿床地质与毗邻的向山硫铁矿矿床地质基本一致。矿区主要地层为晚侏罗——早白垩世的大王山组,即由一套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和熔岩组成的火山岩系。与区域性铁、硫矿化有关的次火山岩一辉长闪长玢岩在本区呈岩盆状产出,它们系与火山岩同源、超浅成相为主的侵入体。火山岩及次火山岩的形成,主要与区域性北北东向基底断裂有关。这条主干断裂与另一条区域性的北西西  相似文献   

5.
徐志刚 《地质学报》2014,88(12):2394-2412
本文概略回顾了陈毓川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作为“宁芜玢岩(火山岩型)铁矿”国家项目主要负责人,对该项目的贡献;介绍了作为该项目主要成果之《宁芜玢岩铁矿》专著的内容;回顾自己参与该项目对提高业务能力、扩展地学知识、增长专业兴趣、提出科学问题等方面所受教益,并举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之形成构造环境及火山成因铁矿床(特别是富铁“矿浆”)成因说明之;同时,还提出与“玢岩铁矿”有关的几个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的科学问题,如①如何“定量”地测定宁芜盆地玄武安山质岩浆是在多大的氧逸度条件下发生分离结晶作用的?②为何有些次火山岩(輝长闪长玢岩)形成铁矿,而有些则未形成铁矿?其原始岩浆各自在什么样的氧逸度条件下和构造环境中发生分离结晶作用的?③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系列属性,特别是宁芜盆地玄武安山质岩浆能否归入“橄榄玄粗岩系列(组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略回顾了陈毓川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作为“宁芜玢岩(火山岩型)铁矿”国家项目主要负责人,对该项目的贡献;介绍了作为该项目主要成果之《宁芜玢岩铁矿》专著的内容;回顾笔者参与该项目对提高业务能力、扩展地学知识、增长专业兴趣、提出科学问题等方面所受教益,并举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之形成构造环境及火山成因铁矿床(特别是富铁“矿浆”)成因说明之;同时,还提出与“玢岩铁矿”有关的几个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的科学问题,如①如何“定量”地测定宁芜盆地玄武安山质岩浆是在多大的氧逸度条件下发生分离结晶作用的?②为何有些次火山岩(辉长闪长玢岩)形成铁矿,而有些则未形成铁矿?其原始岩浆各自在什么样的氧逸度条件下和构造环境中发生分离结晶作用的?③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的岩石系列属性,特别是宁芜盆地玄武安山质岩浆能否归入“橄榄玄粗岩(shoshonite)系列”?  相似文献   

7.
<正>新疆北部发育大量赋存于海相火山岩中的铁矿床(如阿尔泰蒙库大型铁矿床、西天山查岗诺尔和智博铁矿床、东天山雅满苏铁锌钴矿床、百灵山铁矿床和沙泉子铁铜矿床等),并且矿体与火山岩产状基本一致,且矿区矽卡岩极为发育。然而,这些矿床的成因尚有矽卡岩型、火山喷流沉积型-热液交代型、火山喷溢-沉积型等多种争议(历小均等,1999;杨富全,2012;蒋宗胜,2012)。百灵山铁矿床是东天山地区赋存于海相火山岩中的铁矿床之一,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  相似文献   

8.
马芳  蒋少涌  薛怀民 《矿床地质》2010,29(2):283-289
文章通过对凹山和东山铁矿床中特征的组合矿物之一伟晶状阳起石进行激光39Ar-40Ar法定年,精确测定了玢岩铁矿的成矿时代。其中东山铁矿中新鲜阳起石(黑绿色)的39Ar-40Ar等时线年龄在126~129Ma之间,与赋矿围岩大王山组火山岩中角闪石的等时线年龄(127Ma)一致,证明成矿与成岩密切相关,成矿与成岩是同时期的产物。而凹山铁矿中蚀变阳起石(灰绿色)的39Ar-40Ar等时线年龄为(114±16)Ma。2种阳起石分别形成于成矿作用的不同阶段,黑绿色新鲜阳起石与磷灰石、磁铁矿同期形成,形成于岩浆向热液演化的高温阶段,在成岩和成矿之后的冷却过程中,矿体和潜火山岩体具有相同的闪石封闭温度(500℃±);而灰绿色蚀变阳起石形成于中期阳起石(透辉石)-钠长石-磷灰石-磁铁矿化矿体围岩蚀变阶段。  相似文献   

9.
<正>新疆黑尖山Fe-Cu(-Au)矿床属于东天山阿奇山-雅满苏岛弧带。该带发育许多铁矿床(红云滩、百灵山、雅满苏)和铁铜矿床(黑尖山、多头山、沙泉子)。其成因认识有海相火山岩型、火山岩型、夕卡岩型等,而黑尖山作为该带一个富铜的铁矿床与该带的其它铁矿床的成因机制是否相同,以及黑尖山矿床中的  相似文献   

10.
在西北太古代古老岩層的上面,有很厚的變質岩層,都叫它南山系。南山系的岩層,最初是洛采(1898)在南山(祁連山)中看到的,主要是砂岩和片岩,所以叫它南山砂岩。後來謝家榮(1925)在西北调查時,看到其中並不祗有砂岩,而且還包含很多千枚岩、石英岩和石灰岩等,因此,他就改名之  相似文献   

11.
<正>沙泉子铁铜矿是东天山地区阿齐山-雅满苏成矿带东段的重要铁矿床之一,位于新疆哈密市南东约180 km处,阿奇克库都克-沙泉子深大断裂(中天山北缘断裂)北侧。近年来,前人对沙泉子铁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含矿地层火山岩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方维萱等,2006;徐晓彤等,2009;李源等,2011;李永军等,2007;黄小文等,2012)。矿区出露的闪长玢岩与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与陆相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金矿、斑岩铜矿和玢岩铁矿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火成岩性质和矿化蚀变特征、成矿流体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三类矿床在成矿地质条件上各具特色,表现在:成矿构造背景上,斑岩铜矿和浅成低温金矿均以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为主,其次是陆内环境;而长江中下游玢岩铁矿的形成环境可能为陆内似裂谷环境.浅成低温金矿、斑岩铜矿及玢岩铁矿的主要围岩分别为中、酸性火山岩系、中酸性次火山岩及中基性次火山岩;围岩蚀变分别以硅化、钾化、钠化为特征.浅成低温金矿床成矿流体以低盐度、低温(200~300℃)为主;而斑岩铜矿中则主要是高温(400~800℃)高盐度的流体;玢岩铁矿成矿温度介于两者之间.从低硫亚类浅成热液矿床、高硫亚类浅成热液矿床到斑岩型矿床,流体中大气水含量逐渐减少,岩浆水含量逐渐增多.成矿物质来源上,Fe主要来源于赋矿的火山-次火山岩或原始岩浆,Cu,Au,S和Na等成矿物质的来源更为复杂,还可能来源于与岩浆无关的围岩,其他的可能还包括Cu,S的岩浆混合来源以及Na的高盐卤水来源.一些特殊的岩石类型,如埃达克岩、橄榄玄粗岩及碱性岩与陆相火山岩矿床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查铁矿是新疆西天山铁矿成矿带矿床之一,然对它的成因向来众说纷纭。1968年发现该矿的新疆地质局综合地质研究队根据铁矿赋存于石榴石矽卡岩中认为是矽卡岩型铁矿1972年新疆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虽不否定系矽卡岩型,但指出铁矿与次火山岩相的“辉石安山岩”相关,矿质来源于次火山岩。近年来,随着火山岩型铁矿成矿说的兴起,凡调查者虽都倾向于查矿系火山岩型铁矿,然对具体成因又各抒己见:有火山喷发说;有次火山岩浆分异说;有火山气液交代说,莫衷一是。笔者在1979—1981年对查矿成因作了专题  相似文献   

14.
陈芳  杜建国  吴礼彬 《地质论评》2016,62(S1):197-198
安徽省陆相火山岩型铁矿主要产于中生代庐枞、宁芜火山岩盆地,盆地中发育一套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潜火山岩-辉长闪长岩、辉长闪长玢岩和辉石粗安玢岩,导致火山盆地内与潜火山岩有密切成因关系的铁矿床(点)星罗棋布,且绝大多数铁矿床的矿体全部或主要产于潜火山岩接触带及其内部,尤其是其顶部往往为成矿有利部位。庐枞和宁芜火山岩盆地是我国重要的铁铜矿产资源的生产基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也是我国“玢岩铁矿”(宁芜研究项目编写小组,1978)的发祥地,在国际成矿理论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庐江泥河铁矿是在玢岩铁矿模式、大型矿集区成矿理论的指导下,利用钻探对磁异常进行验证于2007年发现的。文章对安徽省陆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特征与成矿规律进行总结,对于促进区域火山岩盆地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以及区内深部找矿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忠豪 《地质论评》1960,20(5):215-218
最近关于凤凰山铁矿成因的讨论,有两篇论文先后发表,一是徐熊飞的“关于江苏凤凰山铁矿成因问题的商榷”(刊载于地质论评1959年第5期),一是陈思松的“江苏凤凰山铁矿床成因的初步探讨”(刊载于地质与勘探1958年第23期)。对凤凰山铁矿成因问题,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中低温热液矿床,列为南山式。在徐熊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在宁芜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玢岩型铁矿床。九连山铁矿位于和睦山铁矿与钟山铁矿之间,铁矿体主要产于三叠系黄马青组粉砂岩与闪长岩体的接触带,以及黄马青组的层间破碎带;矿区共有10个铁矿体,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大部分为磁铁矿体,少量的赤铁矿体,矿石多为块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研究认为,九连山深部成矿的闪长岩体与和睦山的成矿岩体为同一岩体,九连山铁矿可作为和睦山式铁矿埋深较大的矿床实例,矿床类型属于玢岩铁矿中的接触交代型+热液充填型铁矿床。文章还对九连山铁矿的找矿标志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7.
太平山铁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宁芜火山岩盆地南段的钟姑矿田北东部。与区域玢岩型铁矿赋矿岩石不同的是,太平山铁矿床赋存在二长岩中。对赋矿二长岩开展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其成岩成矿地质意义。研究显示,太平山铁矿床中二长岩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在129.0±2.0 Ma~132.8±1.8 Ma之间,属于早白垩世,与钟姑矿田内其他铁矿床的赋矿岩石年龄一致,与整个宁芜火山岩盆地内赋矿的闪长质岩浆活动时限也相吻合;二长岩总体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K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Hf轻微亏损,P、Ti明显亏损的特征;微量元素对Nb/La比值1,Nb/U值介于3.05~5.46之间,低于全球MORB和OIB的平均值,也低于地壳的平均值,表明其起源于富集的交代岩石圈地幔并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岩浆起源及演化与钟姑矿田、宁芜火山岩盆地内的赋矿闪长玢岩具有相似的特征。太平山铁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应形成于中国东部整体岩石圈减薄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具有新的铁成矿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宁芜和庐枞火山岩盆地中发育了大量与早白垩世(约130 Ma)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玢岩铁矿。这类矿床的特征为具有磁铁矿-磷灰石-阳起石(透辉石)矿物组合,在国际上一般被称为铁氧化物-磷灰石型(Iron Oxide-Apatite, IOA)或基鲁纳型(Kiruna-type)矿床。玢岩铁矿的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来,其成因就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矿浆、岩浆热液及矿浆-热液过渡的观点。近年来的高精度年代学揭示出宁芜和庐枞盆地内玢岩铁矿在约130 Ma集中爆发成矿。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次火山岩体,且成矿早期流体具有高温(550~780 ℃)和超高盐度(可达90% NaCleq)的特点。这些特点与成矿岩体及周围火山岩在成矿早阶段发育大规模钠质蚀变相吻合;但同时S-Sr等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表明在铁成矿过程中还有外来壳源(如膏盐层物质)流体的加入。一些研究工作还表明玢岩铁矿与夕卡岩型铁矿具有相似的热液蚀变演化过程,暗示两者或许存在某些成因联系,很可能是相似流体与不同性质围岩及在不同温度下水岩交代产物。这些新的证据为探讨玢岩铁矿的成矿作用过程和成因机制提供了新的制约,也带来了新问题。本文从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早期流体性质、玢岩铁矿与夕卡岩铁矿及其外围新发现的金铜矿化的成因联系等角度,对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玢岩铁矿研究的主要新进展进行初步总结。当前IOA型矿床的成因研究成为国际上矿床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除了长期争论的矿浆成因和岩浆热液成因,最近提出多个了岩浆-热液复合成矿模型,如岩浆磁铁矿-气泡悬浮模型及富水铁熔体的上升、脱气和侵位成因模型。将IOA型矿床成因争论的焦点逐渐聚焦在岩浆到岩浆后(岩浆热液)阶段,铁质究竟是以含铁岩浆热液、铁矿浆 (Fe-O或P-Ca-Fe-O),还是岩浆磁铁矿微晶或其他未知的形式来富集成矿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对以上的新模型进行简要介绍和评述,并与长江中下游的矿床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9.
宁芜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最重要的矿集区之一,以产出玢岩型铁矿而著称。盆地内的岩浆活动产物可分为龙王山组,大王山组,姑山组和娘娘山组4个旋回火山岩及相关浅成侵入岩。本文对该盆地中凹山铁矿的成矿母岩——辉长闪长玢岩进行了精确的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测定。3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3±1)Ma,(127±3)Ma和(125±2)Ma。前人已对该盆地中火山岩开展过较多的定年工作,获得大王山组的锆石U-Pb年龄为127~131Ma。因此,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辉长闪长玢岩与第二旋回大王山组火山岩同期,形成年龄相近或略晚于火山岩。辉长闪长玢岩中锆石εHf(t)值为-6.3~-8.6,结合前人的地球化学数据,该岩石的形成可能与软流圈地幔上涌、富集岩石圈地幔熔融并与地壳物质混合有关,这一过程发生于华南约125Ma时岩石圈强烈伸展时期。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与盆地内火山岩相比,宁芜浅成侵入岩形成过程中有更多的地壳物质加入。  相似文献   

20.
膏盐层氧化障在长江中下游玢岩铁矿成矿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著名的铁铜金等多金属成矿带,其中宁芜和庐枞盆地产出一系列与白垩纪中基性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玢岩铁矿床。前人根据玢岩铁矿的地质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火山-次火山岩的关系建立了著名玢岩铁矿成矿模式,发展了成矿理论,有效指导了玢岩铁矿找矿工作。但三叠系膏盐层在成矿中的作用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深部矿化基本没有涉及。最新研究和勘查结果揭示中下三叠统周冲村组顶部膏盐层与矿化关系密切,但膏盐层的控矿机理还不清楚,"膏盐层氧化障"在玢岩铁矿成矿中的作用鲜有报道,宁芜-庐枞盆地深部矿化类型和矿体赋存部位知之甚少。本文研究了长江中下游玢岩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探讨了膏盐层氧化障在玢岩铁矿成矿中的作用。宁芜和庐枞盆地玢岩铁矿、硫铁矿中普遍含有石膏,玢岩铁矿、硫铁矿和石膏矿三者密切共生。玢岩铁矿及伴生硫铁矿中黄铁矿的δ34SV-CDT值异常高,平均值均在5‰以上,石膏的δ34SV-CDT值大部分位于20‰左右,与海相硫酸盐的值相似,指示矿床中硫主要来自三叠纪膏盐层。矿床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与矿床成因类型密切相关。宁芜盆地姑山矿田的δ34SV-CDT值最高,为10.8‰,梅山矿田次之,为7.85‰,凹山矿田最低,为5.01‰;矿床成因类型也发生相应变化,矿浆型→矿浆-热液型→热液型。矿床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变化主要由硫酸盐的还原温度和原始岩浆硫所占比例不同引起,还原温度越高,δ34S值越高;原始岩浆硫所占比例越高,δ34S值越低。计算结果表明矿床中约60%~80%的硫来自膏盐层硫酸盐的还原,还原温度多在450℃以上,但硫化物的沉淀温度相对较低,就位时间稍晚。提出膏盐层(富含碳酸盐、石膏和石盐等)不仅可以为成矿提供大量Na+、Cl-、CO32-等矿化剂,使围岩发生钠长石化、方柱石化(氯化)和矽卡岩化等蚀变,使Fe2+以NaFeCl3等络合物形式搬运,膏盐层还是地壳深处最重要的氧化障,能够将硅酸盐熔体和成矿溶液中的Fe2+氧化成Fe3+,富集形成铁矿床,是玢岩铁矿成矿的关键因素。当炽热的岩浆与膏盐层(CaSO4)发生同化混染时,SO42-将硅酸盐熔体中的Fe2+氧化成Fe3+,Fe3+无法进入硅酸盐矿物晶格之中,而形成铁氧化物Fe3O4/Fe2O3和贫铁的硅酸盐矿物透辉石/阳起石、透闪石等。铁氧化物在磷、水和氯化钠等盐类物质的作用下在岩浆房中与硅酸盐熔体发生液态不混熔,熔离形成铁矿浆。铁矿浆粘滞性强,迁移距离不远,在岩体与膏盐层的接触带附近,沿构造有利部位贯入,形成姑山、梅山等矿浆型铁矿床。以铁的络合物形式搬运的成矿热液流动性强,迁移距离远,可以在远离岩体与膏盐层接触带部位、在上部白垩纪火山岩中富集沉淀。长江中下游玢岩铁矿中矿浆充填型和热液交代-充填型矿体同时存在,二者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具"双层成矿结构"。在盆地深部岩体与膏盐层的接触部位产出"大冶式"矿浆充填-接触交代型富铁矿床,规模可能超过了赋存于浅部火山-次火山中的狭义"玢岩铁矿"。位于宁芜盆地南北两端的姑山和梅山矿田是找寻"大冶式"矿浆充填-接触交代型富铁矿的有利地段。在SO42-氧化Fe2+的同时自身被还原为S2-,S2-与Fe2+结合形成硫铁矿,在铁矿的上部或边部富集形成硫铁矿矿床;这是石膏矿、铁矿和硫铁矿密切共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