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昌贵  赵大贤 《地质论评》1988,34(5):430-438
研究结果表明:赋存于上三叠统大路边组(T_sd)海相碳酸盐岩中的云南勐腊新山菱铁矿属于沉积型礁控矿床。大路边组下段6-8层(T_3d~(1-6)-T_3d~(1-8))为典型的礁滩相沉积,菱铁矿与海绵斑礁互为消长关系,菱铁矿体产于礁滩之间的相对低洼部位。氧、碳同位素资料表明该矿床受大气降水改造强烈,矿床属于经后期地下水改造的礁控沉积型含铜、铅、锌菱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2.
藏东马拉松多铜矿区斑岩岩石学及其与成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拉松多铜矿位于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中段。这个矿带大致沿金沙江和澜沧江的分水岭地带延伸,呈长三百余公里、宽十五至三十公里的狭长带状(图1)。 一、矿区地质 矿区出露地层为下三叠统色尕组(T_(1s))酸性火山岩和上三叠统甲丕拉组(T_(3j))紫红色碎屑岩,两者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矿区位于马拉松多背斜(图1中⑤)南西翼,地层呈单斜产出,褶皱、断裂均不发育。包括本矿区A(昂克弄)、K(卡仁马勇)岩体在内的整个玉龙矿带超浅成斑岩体的同位素年龄为55~25百万年,属始新世—渐新世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崔银亮  杨灿 《云南地质》1998,17(2):207-215
矿区位于兰坪-思茅中生代裂陷槽南端西缘,蚕洞河背斜东翼及倾伏端,西邻澜沧江大断裂带。矿床于50年代发现,先后有不同部属的地质队进行过踏勘,70年代作过菱铁矿普查评价,80年代以来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现除铁达中型之外,铜铅锌也具一定规模,已构成一个小型多金属矿床,且具很大的找矿前景。赋矿地层为三叠系中、上统,且以上统为主,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三叠统大路边组(T3d)中下部的碳酸盐岩中。笔者在总结成矿地质特征基础上,重点分析讨论控矿因素,提出矿床成因是受礁洼控制的典型的海相热水喷流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4.
云南云县果园铜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军 《地质与勘探》2013,49(1):144-153
果园铜矿位于云县-景谷-景洪Cu、Sn多金属成矿带,澜沧江火山弧与兰坪-思茅弧后盆地的过渡地带.矿带内已发现一处大型(思茅大平掌)、多处中小型(景洪三达山、景东文玉、景谷民乐、岔河、云县铜厂沟、查家村等)火山热液型铜矿床.矿区成矿条件优越,含矿地层为上三叠统小定西组(T3xd).含矿岩性为安山岩、玄武岩、安山玄武岩.矿体在空间上受控于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破碎带.本文总结其成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对矿区找矿潜力进行分析,认为本矿区及外围工作程度较低,通过进一步工作,具有找到中-大型铜矿床的远景规模.  相似文献   

5.
马拉松多铜矿位于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中段,矿区出露地层大部分为下三叠统色尕组(T_(1s))酸性火山岩,其西南隅则为上三叠统甲丕拉组(T_3j)紫红色碎屑岩。两者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图1)。A(昂克弄)、K(卡仁马勇)两个小岩株先后侵入于T_(1s)组火山  相似文献   

6.
邹顺坤  张志平 《云南地质》2010,29(3):299-302,244
红牛矿属印支晚期义敦岛弧带南段、中甸弧主弧期远程熔体(岩浆)—溶液改造型矽卡岩矿床,赋存于上三叠统曲嘎寺组第二段地层中。除典型矽卡岩铜矿床特征外,出现成矿温度较高的辉钼矿,推测矿区深部应发育含矿性较好的中酸性侵入体,具有寻找大—超大型矽卡岩—斑岩复合型铜钼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浪都夕卡岩型铜矿床位于滇西北香格里拉县格咱乡,大地构造位置位子西南"三江"义敦岛弧带南端的中甸岛弧.矿体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部位.矿区地层为三叠系上统曲嘎寺组三段(T_3q~3)、三叠系上统图姆沟组一段(T_3t~1).  相似文献   

8.
石灰窑锰矿为黔西南地区近几年新发现的,赋存于中-上三叠统法郎组瓦窑段(T_(2-3)fl~w)碳酸盐岩建造底部中的沉积型锰矿床,其容矿岩性主要为泥灰岩、泥质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体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该矿受层位和岩性控制明显。中-上三叠统法郎组瓦窑段(T_(2-3)fl~w)底部层位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云南鹤庆锰矿含矿岩系的马尔柯夫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鹤庆锰矿的成因为火山(气液)-沉积型,其含矿岩系为上三叠统松桂组(T_3S)。将该组地层,从岩石类型及微量元素组合等两个方面,分别划分为5—6个状态,用马尔柯夫过程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地层的沉积具明显的海侵旋回特点。由此可以判定,在鹤庆矿区的松桂组中的一段厚度大于100m的细—粗粒长石砂岩层,以置于该组底部比较合理。这一结果,对于正确认识矿区基本地质特征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木里煤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含煤盆地发展模式、含煤地层沉积体系的分析,初步总结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的煤层沉积规律。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江仓组下段(J2j1)和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其中,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最发育,是聚乎更矿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从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整个煤田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性的构造运动,对含煤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控制作用。含煤地层形成过程中总的沉积环境或地貌景观为山间盆地型的开放式泄水湖泊环境类型。通过对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井田含煤地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含煤地层划分及各矿区煤层对比关系的统一方案,从而基本解决了木里煤田以往在含煤地层划分与对比中所存在的对比不清、划分不明的现象,为该区煤层对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扎西康矿区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与高喜马拉雅北坡之间,属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块—冈底斯地层大区喜马拉雅地层区康马—隆子地层分区,处于藏南拆离系东段(杨竹森和侯增谦等,2006)。区域上出露地层主要有上三叠统修康群(T3x)、下侏罗统日当组(J1r)、中上侏罗统遮拉组(J2-3z)、下白垩统甲不拉组(K1j)、第四系(Q)。矿区内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修康群和下侏罗统日当组。经过对矿石和围岩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表明扎西康铅锌矿具有多期多阶段的复杂成矿的特征(梁  相似文献   

12.
云南施甸县摆田铅锌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南北向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断裂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含矿岩性为碳酸盐岩类,矿体顶板围岩为中三叠统河湾街组(T_2h)砂质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矿体底板围岩为上三叠统牛喝塘组(T_3nh)凝灰岩、凝灰质泥岩。断层构造、围岩蚀变和PbZn地球化学异常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合作地区位于甘肃省南部,区内三叠系十分发育。殷鸿福等系统研究了区内三叠系地层,确定本区属中秦岭地层分区(图1),并分出南、北两带。南带以扎油沟剖面为典型代表,自老至新的地层单位为下三叠统山尕岭群(T_1s)、中三叠统古浪堤组(T_2g);北带以小河沟—土门关剖面为典型代表,自老至新划分出下三叠统隆务河群(T_1l)、中三叠统古浪堤组(T_2g) 研究该区三叠纪沉积环境对了解秦岭印支期构造发展史以及区内沉积矿产的成因及分布规律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滇西南地区早三叠世沉积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论评》1989,35(3):244-248
本文论述了在滇西南沧源、镇康、永德一带发现的下三叠统。沧源一带含火山碎屑岩、含放射虫硅质岩之碎屑岩,为早三叠世印度期的沉积,镇康、永德一带之碳酸盐岩为早三叠世奥仑尼克期的沉积。沧源一带有古生物依据的上二叠统碳酸盐岩(厚约325.20m),与上覆下三叠统印度阶怕拍组关系不明,但确整合覆于下二叠统之上。镇康、永德一带尚缺乏古生物依据的碳酸盐岩(厚约492.60m),与上覆下三叠统奥仑尼克阶、下伏下二叠统呈整合接触,有包含下三叠统印度阶及上二叠统(长兴阶、乐平阶)的可能。上述早三叠世沉积的发现,及其与下伏二叠系呈整合接触关系的查明,表明区内并无晚华力西期及印支早期构造运动发生。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扎赉特旗德发屯地区下三叠统老龙头组的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扎赉特旗德发屯地区的木化石原定为PhoroxylonmultiforiumZheng&Zhang,现修订为Scalaroxylonmultiforium(Zheng&Zhang)Zhang&Zhengcomb.nov.,Scalaroxylon迄今仅见于德国南部的晚三叠世沉积中。根据区域地层对比,含木化石的地层是一套红杂色陆相沉积,其地层层序、岩性、岩相特征与邻区的下三叠统老龙头组完全可以进行对比,含木化石的地层层位应为下三叠统老龙头组,而不是“上侏罗统”大磨拐河组。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对大兴安岭中部地区的下三叠统老龙头组及哈达陶勒盖组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和对比。  相似文献   

16.
藏北西双湖地区的下三叠统前人曾做过一些地质工作。笔者去年测制了较完整的下三叠统地层剖面,与上覆中三叠统和下伏上二叠统均为连续沉积。其岩性组合及生物面貌均可与华南地区对比,产有丰富的瓣鳃类化石。地层出露于西双湖—热觉茶卡一带,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地层呈北西—南东向展布,露头连续,发育完整。原中科院文世宣等曾做过路线工作,将这套地层划分为硬水泉组和康鲁组(详见地层对比简表)。  相似文献   

17.
矿体产于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与印支期复式中酸性斑(玢)岩体接触带矽卡岩化蚀变带中.岩浆岩、围岩碳酸盐岩地层、热液运移和矿质沉淀的构造空间控制了本矿床的产出.属较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8.
新山矿区为一铁、铜、铅锌多金属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上三叠统桃子树组(T_3tz)中,矿体产状与围岩层产状一致。其中铁铜矿主要产于桃子树组下段之顶部,铅锌矿主要产于桃子树组下段之下部。矿床成因属于火山喷发沉积~改造(层控碳酸盐)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热水地区煤级突变及其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海省木里煤田热水地区(含柴德尔井田、牡丹沟井田、外力哈达矿区、默勒矿区、海德尔矿区)位于中祁连山大通河上游、青海湖西北。含煤地层为下—中侏罗统,下伏上三叠统默勒群,上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和第四系。含煤地层平均厚295m,含煤5层,自上而下编号为 M3、M2上、M2、M1和M0。,以M2、M1、M0为主要可采煤层。勘探过程中,发现M2高出M1及M02-4个煤级,这种上高下低变化现象极为少见,具体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20.
鄂东地区早三叠世中晚期为潮间带上部、潮上带以及萨布哈沉积环境。以前有人认为:(1)燕山期岩浆岩是控制大冶式铁铜(金银钴硫)矿床生成的内因,围岩条件是控制矿床生成的外因;(2)不同时代的地层控制着不同种类矿化的丰度,围岩性质的差异制约着矿化的强度。统计表明,80%以上的铁、铜、钼矿储量与潮间带上部、潮上带及萨布哈相的大冶群第四至第七段(T_1dy~(4-7)碳酸盐岩关系密切;黄石—广济(今武穴市)一带的铅锌矿与泻湖相的第三至第五段(T_1dy~(3-5)碳酸盐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