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生物胺对锯缘青蟹大颚器发育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雌性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于实验的第1天、第5天、第10天,分别注射100μL剂量为1μg/g体质量的5-HT,OA和DA,第15天解剖。结果表明,5-HT对锯缘青蟹大颚器发育具有显的促进作用,OA和DA的作用不明显。经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大颚器内存在5-HT免疫阳性细胞,免疫阳性细胞多数为卵圆形,少数具有很长的胞突,该结果首次为5-HT参与大颚器的生理活动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2.
锯缘青蟹的苗种生产和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锯缘青蟹类在分类上有3种,即锯缘青蟹(Scylla tranquebarica)、网纹锯缘青蟹(S.oceanica)、红螯锯缘青蟹(S.serrata,亦称青蟹),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水域,是蟹类中的主要资源。它个体大,成蟹每只一般体重在200~1 000克。锯缘青蟹也是我国珍贵海鲜品,属传统出口的名贵海产品。其肉质味美,营养价值高,含粗蛋白质19%,脂肪8%,糖质0.2%,灰分1.9%,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可  相似文献   

3.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锯缘青蟹肌肉中可溶性蛋白质进行分离,以过敏患者阳性血清和正常人阴性血清作对照,通过Western blot鉴定出分子量为14.3kDa的蛋白为锯缘青蟹的特异性过敏原.然后用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层析和DEAE-52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出该过敏原,再经MALDI-TOF/TOF-MS检测,利用Blastz在线分析.结果表明,锯缘青蟹特异性过敏原为血蓝蛋白亚基,经Clustal W分析该蛋白的多肽片段序列与可口美青蟹、邓杰内斯蟹、加州龙虾、艾氏真蟹的血蓝蛋白亚基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经Prosite数据库检索后发现肽段1和肽段2有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和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是过敏原参与机体反应的重要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4.
生物胺对雌性锯缘青蟹生殖神经内分泌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活体注射和体外培养方法,进行生物胺调控雌性锯缘青蟹生殖神经内分泌的研究。结果表明,锯缘青蟹于实验的第1天,第5天,第10天,分别注射100μl剂量为1μg/g体重的5羟色胺(5—HT)、章鱼胺(0A)和多巴胺(DA),第15天解剖;其中5—HT对卵巢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0A和DA的作用不明显。离体条件下,将脑、胸神经团、视神经节分别与卵巢小块进行联合培养,每个实验组分别加入PBS与1μg/g体重的5—HT、OA、DA、HA(组胺)和NE(去甲肾上腺素),发现卵巢发育的促进作用与5—HT刺激了脑和胸神经团的分泌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老化虾塘进行斑节对虾与锯缘青蟹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老化虾塘中进行斑节对虾(Penaeus monadom Fabricus)与锯缘青蟹(Scyll serrata)混养试验,结果如下:斑节对虾的产量为1225kg/hm2,养成存活率为65.3%:锯缘青蟹的产量为422.5kg/hm2,存活率为40.2%;纯收入42105元/hm2,投入产出比达到1: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不同种群的杂合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研究了锯缘青蟹 (Scyllaserrata) 6个自然种群杂合体缺乏及过量情况 ;进行了 1 1种等位酶的电泳检测和谱带遗传分析 ,在所研究的锯缘青蟹 2 2个等位酶位点和 30个等位基因中 ,有 7个位点是多态的 ,分别为Est 1、Est 2 (在此位点厦门锯缘青蟹为单态 )、Est 3、Sod 1、Me 2、Mdh 2 (在此位点厦门锯缘青蟹为多态 )、Mdh 3,在这些位点有 2— 3个等位基因。结果表明 ,宁海和三亚种群的Est 1和Est 2位点、厦门种群的Est 1和Mdh 2位点、深圳和北海种群的Est 1位点符合H W平衡标准 (P >0 .0 5 ) ;连江种群的Est 1位点显著偏离H W平衡 (P <0 .0 5 ) ;而宁海、三亚和厦门种群的Est 3、Sod 1、Me 2和Mdh 3位点、连江种群的Est 2、Est 3、Sod 1、Me 2和Mdh 3位点及深圳和北海种群的Est 2、Est 3、Sod 1、Me 2和Mdh 3位点均非常显著偏离H W平衡 (P <0 .0 1 )。另外 ,除连江种群的Est 1位点表现出杂合子缺失 (F >0 )外 ,各种群中每个多态位点均表现为杂合子过量 (F <0 )。总结了各种群中每个多态位点的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 ,认为导致杂合子缺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自然选择、近交、哑等位基因、Wahland效应等。杂合子缺乏会导致某些基因从基因库中消失 ,造成种群遗传多样性的降低 ,从而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几种金属离子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力的影响.其结果表明:Li^+、Na^+和K^+对酶活力没有明显影响,Mg^2+、Ca^2+和Ba^2+对该酶均有激活作用,激活程度依次为Ca^2+〉Ba^2+〉Mg^2+.Al^3+、Fe^3+、Cd^2+、Pb^2+和Hg^2+对该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0μmol/dm^3的Hg^2+可以使酶活力完全丧失.Co^2+对酶的效应是先激活后抑制,Mn^2+对酶仅有轻微的激活作用.Cd^2+和Fe^2+对锯缘青蟹NAGase的抑制作用都呈竞争性-反竞争性混合Ⅱ型效应,Cd^2+的抑制常数Ki和KiS分别为23.9、5.0mmool/dm^3,Fe^3+的抑制常数Ki和KiS分剐为395.5、135.6μmol/dm^3.Ki〉KIS说明酶一底物络合物(ES)与抑制剂的亲和力比游离酶(E)与抑制剂的亲和力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了十足目动物染色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染色体研究的常规技术(包括G带技术、银染技术)进行改进,并应用于锯缘青蟹染色体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染色体核型、银染特征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等.发现锯缘青蟹染色体数目为2n=98,n=49;染色体核型为2N=40M 22SM 36T.NF=168;结果表明银染技术能揭示中期染色体的遗传特征等内容.本文还对经改进的染色体研究技术在锯缘青蟹染色体研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每天从锯缘青蟹育苗池采集幼体,在实验室内依平衡法测定从孵化至大眼幼体各天青蟹幼体的摄食率,并同时测定青蟹幼体每天的干重和比能值,比较研究了饵料密度对青蟹不同发育阶段幼体摄食的影响,以及幼体蜕皮周期内摄食的变化。结果表明,轮虫是青蟹蚤状幼体(Z)Ⅰ期(Z1)和Ⅱ期(Z2)适宜的饵料,卤虫无节幼虫是青蟹幼体生长发育主要的能量来源,占整个幼体发育期摄入能量的96·48%。以干重和能量表示的青蟹幼体摄食率(CDW和CJ)随幼体蜕皮发育呈指数增长[CDW=13·463e0·8283(d 1)(r2=0·927),p<0·01;CJ=0·4018e0·7516(d 1)(r2=0·956),p<0·01];青蟹大眼幼体摄食强度显著上升,摄入能量高达整个幼体发育期摄入能量的77·25%。Z1、Z2期为被动摄食,青蟹幼体主动摄食的能力随幼体发育而逐渐提高,大眼幼体为主动摄食。锯缘青蟹各期幼体蜕皮周期内摄食率的变化是:Z1→Z4期蜕皮后上升,蜕皮前稍微下降;Z5期蜕皮后和蜕皮前较高,蜕皮间较低。Z5期日粮水平最低;青蟹大眼幼体期有2个摄食峰值,变化不规则。  相似文献   

10.
2003~2006年,在锯缘青蟹主要发病季节对浙江省温州市、台州市和宁波市等地13家锯缘青蟹养殖场进行了养殖病害的调查.通过每月定期监测,13个监测点共监测到弧菌病、黄水病、白水病等10种病害及1种不明原因的疾病,病害种类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纤毛虫病、黄水病是浙江省养殖锯缘青蟹最主要的疾病,几乎每个月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发病时间从3月一直延续到10月,其中的5~9月是青蟹的主要发病期.遇到恶劣天气或水质突变时,青蟹发病率会迅速上升.从病蟹体内共分离获得12株细菌,并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到种.所有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数量都相对不多,并没有任何一种菌呈现单一的优势菌落.对病蟹鳃、肌肉等组织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查,除少数病蟹有纤毛虫外,未见有其它寄生虫.对病蟹样品提取DNA后进行PCR扩增和琼脂糖电泳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病蟹各组织的电镜观察,未见有病毒和细菌及原核生物样生物体.对部分发病青蟹及其养殖池水、底泥进行了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及弧菌总数测定,结果三者的数值都较低.选取溶藻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均能够导致试验蟹发病死亡.但由于进行病原菌分离时,并没有任何一种菌呈现单一的优势菌落,且对青蟹及其养殖环境的检测结果表明细菌含量都不高,而人工感染试验采用的菌液浓度远高于自然环境中的菌浓度,因此,只能认为这2种细菌可以导致青蟹发病,而无法确定是否为原发性致病菌.从病原体的检测及致病情况综合分析,环境变化可能是促使病原体侵入蟹体引发疾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对青蟹病害的防治应该着重于控制环境因子.提出了若干防治对策,供养殖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1.
Becaus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or dissolved metal usually are not good predictors of the acute toxicity of metals to aquatic biota (i.e. not all of the metal appears to be bioavailable), it has been tempting for researchers and regulators to attempt to identify a form or combination of forms of a metal that is the bioavailable fraction. But from geochemical, biological, and analytical perspectives, the term 'bioavailable fraction" is context-specific (i.e. not generalizable) and quantitatively elusive. Although the term "bioavailability" conveys a useful, general concept and should be retained in the aquatic-toxicology lexicon, the term "bioavailable fraction" should be avoided.  相似文献   

12.
“黑格比”和“莎莉”两个相似台风暴雨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814"黑格比"和9615"莎莉",这两个路径相似的台风给防城港造成暴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分布等方面讨论了它们的降水条件差异,结果表明,造成"黑格比"台风降水较强的主要原因是:有冷空气侵入台风外围;水汽辐合上升到摩擦层以上;高空辐散有利于台风强度维持。另外还发现螺旋度的变化与台风暴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选取登路北上,在大连地区造成强降水的热带气旋0509"麦莎",对其影响大连地区期间的环境流场、路径特征及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副热带高压及非纬向高空急流与低空急流的耦合,使来自东南洋面的丰沛水汽不断输送到大连地区,且有利于"麦莎"的北上。"麦莎"在北上过程中,没有从中纬度西风槽获得斜压能量,并没有变性加强。同时,借助于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麦莎"暴雨的中小尺度系统,结果表明导致大连地区强降水的主要系统是两个中-β尺度系统,暴雨落区在"麦莎"的东北侧。  相似文献   

14.
郎喜白 《海洋预报》2011,28(3):26-31
以台风的路径、风力、气压、风暴潮、降雨等基本数据为基础,分析了201003号台风"灿都"的特性,得出各种特性之间的相互联系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5.
山谷冰川的存在完全是由气候波动决定的 ,甚至不大的变暖也能导致雪线显著地向上移动。在最近数十年来 ,冰川的缩小越来越强烈。这种情景见于相隔如此遥远的国家 ,像肯尼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新几内亚的山脉中 ,但最强烈的这种现象见于秘鲁的安第斯山脉和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中。在秘鲁 ,库埃尔卡冰川强烈地后退。测量工作表明 ,最近 3年内其主干道的冰舌平均每年缩小 1 55m,这比 1 963— 1 978年间快了 3 2倍。冰川的面积从 1 976年的 56km2 减小至现在的44km2。在这样的融化速度下 ,再过 2 0年 ,这里的冰将不复存在。如果气候的趋势不…  相似文献   

16.
0102号台风"飞燕"移动路径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爱鸣  林毅  李泓浩 《台湾海峡》2003,22(1):102-107
2001年2号台风“飞燕”登陆早、强度大、移速快、突发性强给福建中部沿海地区带来巨大损失。本文利用常规资料及云图等资料对其登陆福建及后期路径北折的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hPa散度、850hPa涡度及低层能量场对台风路径北折有比较好的预示作用,台风未来移向有沿着200hPa其中心附近辐散中心长轴方向、850hPa正涡度长轴方向及低层暖平流区和850hPa θse高能中心轴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18.
《极地研究》是集中反映我国极地多学科综合性考察成果的学报类刊物。《极地研究》分为中文版《极地研究》(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Research)和英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中文版为季刊,每年的3、6、9、12月出版;英文版为半年刊,每年的6、12月出版。中、英文版均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所设栏目有学术论文、研究记录、研究综述、研究简报、会议报道、学术讨论和新书简介等。内容涵盖有关极地的高空大气物理、气象学、地球科学、海洋学、生物和医学等学科的理论探索、科学发现、学术讨论、实验技术方法、极区512程以及极区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主办单位为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编为资深的极地物理海洋学研究员董兆乾先生。中文版定价为每年32.00元;英文版定价为每年60元。  相似文献   

19.
地球上极大的动力现象之一,即所谓全球性的“传送带”,是北大西洋深部水的移动,对两个半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在间冰期这个过程特别显著,而在当前的冰期,它的规模实质性地减弱了。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的这种观点被广泛接受,即世界海洋环流的明显变动主要体现在研究深海有孔虫组织中  相似文献   

20.
利用环境场、卫星云图和海岛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1007号热带气旋"圆规"在三气旋和强副高的天气形势下路径稳定的原因,指出弱小的热带气旋对较强大的台风影响不大;偏心台风的内力与本身结构有关;台风右前方的增暖对台风路径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