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招商、引资、发展是过去20年来巾国长江三角洲城市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策略,尤其是长、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上是一个主要的动力.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平台,呈现经过经济与管理实证的"引资环境"指标,就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方法.文章报告<中国两大外向型经济区域引资发展环境统计指标图示集>的内容及如何进一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区大气CO2浓度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日本GOSAT卫星短波红外CO2的长期观测数据,对2010年-2016年中国大陆上空CO2浓度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利用高精度的地基TCCON站点CO2观测对GOSAT CO2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GOSAT CO2具有较高的精度,相对TCCON CO2的偏差为-1.04±2.10 ppm,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0;利用中国地区7年的GOSAT CO2观测数据分析研究显示,CO2浓度高值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浙江-江苏-安徽地区、京津冀地区和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地区;截至2016年,中国大部地区CO2浓度超过400 ppm;中国大陆CO2平均浓度呈现明显的逐年增长趋势,从2010年的387.76 ppm增长到2016年的402.18 ppm,年增长率约为2.31 ppm/a,略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无锡新区在历经20年改革创新的实践,逐步实现了由工厂林立向公司林立转变、由"制造人群"向"智造人群"转变、由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变的全方位跨越式发展,连续6年蝉联江苏省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评价第二名,自主创新、集约水平等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00亿元,同比增长13%;一般预算收入104.5亿元,同比增长25.6%;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3%;规模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7亿元,  相似文献   

4.
淮安地处苏北平原中部,素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淮扬菜之乡、江苏省文明城市。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0亿元、同比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25180元和10870元、同比分别增长9.5%和10.5%。  相似文献   

5.
利用社会经济数据计算得到各省综合发展指数(IDI),并建立IDI和平均灯光指数(ALI)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再利用回归模型估算1992年、2001年和2013年各省的IDI;然后对3个年份的IDI进行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分析,以研究20多a来中国省域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①Moran’sI指数均大于0.3,说明IDI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IDI热点均集中于东部地区,冷点均集中于西北部地区,说明总体上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较大。②Moran’s I指数呈递减趋势,说明IDI的空间集聚程度降低,热点区向中部推移,冷点区缩小,表明20多a来中国经济发展集聚程度显著降低,贫富差距缩小,省域经济发展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6.
八面来风     
"出境游"有望再增20国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张希钦在最近召开的世界旅游组织第15届全体大会上透露,目前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申请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张希钦表示,目前中国的亚洲地区快速增长的新兴客源输出国。他说,目前还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要求,希望尽快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游目的地"。对此中国政  相似文献   

7.
从1984年7月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首创"庭院经济"的概念并在《人民日报》撰文推介以来,"庭院经济"模式已经在中国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20年来,这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参与体,以居家院落或者说房前屋后土地为种植、养殖、加工等各业发展载体的"零星经济",在一大批先行者的成功示范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全国很多地区得到了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中南美洲是世界能源 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中南美洲近10多年来能源消费增长很快,是世界能源消费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能源消费量从1992年的3.38亿吨油当量增长到2002年的4.48亿吨油当量。其中石油消费量从1992年的1.757亿吨增长到2002年的2.148亿吨,增长22.3%,天然气消费量增长最快,从1992年的609亿立方米增长到2002年的980亿立方米,增长60.9%。煤炭消费量比较稳定,2002年消费量为1780万吨油当量,较10年前的1992年增长90万吨,仅增长5.3%。  相似文献   

9.
为了落实国务院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的整治工作,以A地区为例,摸清A地区乱占耕地建房情况,探究乱占耕地建房的驱动力因素。利用A地区乱占耕地的现状调查与统计数据,结合历年统计年鉴的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A地区2016—2020年乱占耕地建房扩张的过程与特点,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乱占耕地建房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A地区乱占耕地建房面积变化总体呈现迅速增长趋势,乱占耕地建房的现象突出;各类社会经济驱动因素中,第一产业的不断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人均GDP的增长是影响该地区乱占耕地建房扩张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专家指出,今后五年,中国经济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能否经受住这些考验,直接关系到“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既快又好的发展趋势。挑战一:资源成为发展“瓶颈”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国家电网公司 20个省级电网的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 华北、华东、华中电网最大用电负荷分别比去年全年最大用电负荷增长17%、  相似文献   

11.
自1978年邓小平率领中国走上经济改革的道路以来,中国以年平均增长率9%以上的速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并重新制定了中国的经济改革政策,继续保持当前超常的、激动人心的发展速度,加快中国从以农业为主的社会进入现代化市场经济社会的步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于1992年12月30日发布了年终统计数字: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12.8%;建筑与制造业增长20.5%;商品零售指数增长10.8%;外贸出口增长18.2%、进口增长26.4%,进出口总值  相似文献   

12.
一、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能源 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世界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从1973年到2002年,世界能源消费量从60.4亿吨油当量增长到94.05亿吨油当量,增长55.7%,年平均增长率1.86%。近10多年,世界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不是在发达地区,而  相似文献   

13.
一、利用国外铁矿资源的成本急剧增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突出矛盾 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2009年全球粗钢产量12.2亿吨,同比下降8%,其中中国粗钢产量5.68亿吨,同比增长13.5%。中国粗钢产量占世界的份额快速增长,由2000年的16%增长到2009年的47%,我国钢产量在世界粗钢产量中所占比例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新疆为研究区,结合人口密度和1993—2013年的夜间光数据,开展对研究区近20年乡村聚落扩展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空间增长率指数、扩展强度和平均最近邻分析方法,分析新疆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演变。结果表明:①新疆南部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剧烈,北部和东部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较为缓和;②从增长率和扩展强度来看,新疆北部和南部地区乡村聚落平均扩张强度都呈增大趋势,但东部地区乡村聚落扩张强度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③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新疆南部地区的乡村聚落在空间上呈松散分布,而北部和东部地区呈较紧密分布状况。新疆乡村聚落沿着自然资源丰富的绿洲上以集聚分布,而且一直保持递增扩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苏省泰兴市在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中,坚持走内涵挖潜和节约集约用地之路,以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地域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走出了一条“五坚持、五依靠”的节约集约用地新路径。2012年,全市实现GDP560亿元,增长12.5%;完成财政总收入102倾,增长14.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6亿元,增长16.9%,增幅列泰州四市第一。连续12届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被评为2012年中国最具竞争力百强县(市)和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市)。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大气制图扫描成像吸收仪SCIAMACHY(Scanning Imaging Absorption Spectrometer for Atmospheric Chartography)和傅里叶变换光谱仪FTS(Fourier Transformation Spectrometer)卫星遥感传感器反演的CO_(2)产品,结合瓦里关地面站点观测的CO_(2)浓度数据进行验证,并对遥感数据进行校正,最后分析了2003年—2018年中国CO_(2)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区域CO_(2)柱浓度呈近12个月周期变化且持续上升的趋势。2003年CO_(2)柱浓度年均值为374.4 ppm,2018年CO_(2)柱浓度年均值为413.7 ppm,16年间增加了39.3 ppm,约为10.51%,年均增长率为0.59%。中国区域大气CO_(2)柱浓度的月变化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月变化呈现弦曲线变化,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8和4月,2018年月平均大约分别为407.7 ppm和416.3 ppm。CO_(2)柱浓度的高值区主要出现在东部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2018年年平均最大可达417.9 ppm;最低值是在内蒙古北部,2018年平均约为409.5 ppm。从省级行政单元来看,2018年平均CO_(2)柱浓度最高和最低的省份是浙江省和青海省,分别约为417.8 ppm和412.1 ppm。中国2003年—2018年CO_(2)柱浓度在整个区域出现较大的增长,但是增长率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在空间上,2018年比2003年增长的数值在31.0—45.4 ppm之间,增长的百分比范围在8.9%—12.2%之间,增长较大的区域在高值区,最大增长出现在辽宁和吉林的交界处,约为12.2%;增长较小的区域出现在中国中部,最低的增长约为8.9%。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发展,各个地区对沿海地带的开发不断深入,使得海岸线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研究海岸线的变迁过程有利于监测和保护海岸带的资源与环境,为沿海城市对海岸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本文以山东半岛为研究对象,对海岸线的长度,陆域面积和演变过程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通过目视解译和计算机分类对比的方法,对1986、1996、2006和2016年的海岸线数据进行提取,研究发现:(1)1986-2016年30年间山东半岛的海岸线长度总体呈增长趋势,共增长315km,其中2006年到2016年的海岸线增长最快,新增岸线占原海岸线的10%;(2)海岸线变化使陆域面积也不断增加,1986-1996年面积增了309.367km2,1996-2006年面积增加332.082km2,2006-2016年面积增加611.607km2,由面积变化可以看出海岸线的移动趋势是向海移动;(3)海岸线分布以基岩岸线为主,东营地区的黄河口处受侵蚀淤积作用,海岸线变化显著,烟青威地区受蓝色经济区建立的影响,养殖区增加,盐田减少,海岸线由自然岸线逐渐向人工岸线变化,砂质岸线分布地区人工码头和港口等建设较多。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2~2014年的城乡收入比重数据,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空间变异函数、克里格插值等方法,分析了近13 a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2~2006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乡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集聚程度明显,西部和中部地区是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热点地区,东部地区为冷点地区,说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即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高低的相互作用和联动效应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选取河南省、江苏省两省省会城市郑州市和南京市,以及典型县域原阳县和如皋市为例,对上述不同级别行政区不同时期的(1986-1988年、2000-2001年、2004-2006年)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并对各类型土地的面积进行了汇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中国东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地区。进入21世纪,东部地区行政区划等级较高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趋于稳定,而较低等级的县域城市,其城市化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加快。随着国家对中部地区支持力度的增大,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开始加速,其城市化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其中,郑州市的城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从之前的19.38%增加到现在的37.35%,但中、东部的城市化水平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颗粒物质量消光吸湿增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颗粒物吸湿增长特性是卫星遥感反演近地面颗粒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北京地区2007-08—2009-08共两年的地基观测资料,计算了该地区颗粒物平均质量消光效率,结果表明该地区颗粒物平均质量消光效率随相对湿度增加而连续平滑增长。相对湿度从20%增长到85%左右时,质量消光效率增长较为平缓,当相对湿度达85%后,质量消光效率急剧增长。在平均质量消光效率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不同湿度下的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该因子在不同湿度下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在6月达到最大值,1月达到最小值。1月至6月,呈上升趋势,7月至12月,呈波动性缓慢下降趋势,12月值略高于1月。最后,基于平均质量消光效率的吸湿增长因子,针对北京地区常用的3种吸湿增长模型进行拟合,研究表明3种模型在北京地区的适用性都比较好,差别不大,模型3稍优于模型2,模型2稍优于模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