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成继龙 《地理教学》2012,(22):47-50
一、利用乡土资源对教材进行多种方式的“校本化”处理,使地理课程因具有“乡土元素”和“乡土特色”而变得丰满、鲜活。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乡土资源,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理教材的“校本化”处理是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库的有效途径。通过替换、参照、补充、拓展、实践等方式使地理教学具有乡土特色和地方烙印,  相似文献   

2.
高中地理选修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刚 《地理教学》2010,(15):15-16
“让生活走进地理,让地理走向社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指导当前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影响着地理课程改革、地理教学与高考。地理选修课的设置更是这一理念的着力体现。据此并回顾两轮的高中地理教学,高中地理选修课的实施应特别做好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3.
世界地理是我国高校地理科学专业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地理学思维、区域分析和综合分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阐释世界地理学科特征和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当前我国世界地理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同时,随着全球化问题愈发突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世界地理研究机构的“复兴”,世界地理教学和学科发展迎来了良好机遇。最后,文章从5个“走向”提出了世界地理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包括从世界地理知识走向世界地理科学、从世界地理教学走向世界地理研究、从部门地理走向综合地理、从注重地理知识性走向突出地理决策性以及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期为我国高校世界地理教学以及世界地理学科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06,(11):40-41
2006年11月4日至7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与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香港教育研究所、课程与教学学系联合主办的两岸四地“地理课程改革与有效教学”主题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来自祖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的一线中学地理教师、地理教研员,有关高校从事地理教学论研究的专家教授,从事地理教材编辑出版的编辑人员,共100余人,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5.
郑明进 《地理教学》2010,(21):32-33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与体验中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这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谈谈将生活元素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作为国际著名的地理学术团体与研究机构,始终致力于地理科学研究、地理野外考察、地理学科普及推广以及地理课程教学等活动。本文系统引介了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官方网站“学校教学资源”栏目,例析“基于IPCC报告的全球气候变化教学”的内容与特点,探讨其对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论”课程是高师地理院系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它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地理教学论课程对于培养称职、合格和优秀的地理教师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我国师范教育体制、办学模式、教学计划等的影响,高师教育不适应社会和基础教育对人才的需要,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师教育理念显得滞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地理教学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尝试以“黄河滩区高质量发展”为教学情境,开展地理课程思政特色的项目式学习,在课程思政、课程育人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期对接国家战略、凸显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为当代中学生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地理高考复习课以课程标准及“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为实践指南,着力建构“地理课程思政”和“地理思想方法”融通的“两思”课堂,从而有效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和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本文在“百年复兴梦,铁路新征程”高考专题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建构“体验—感悟—测评”为依托的“两思”课堂,通过结构化教学设计来实现“两思”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地理新课程十分重视选择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部分中强调: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也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充分合理地利用这类资源的优势,对教材进行“本土化”处理,才能使地理课程具有“乡土元素”和“地方特色”,变得丰满而鲜活,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地理课程的目标是地理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地理课程设置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这种预期结果产生于地理课程实施之前,表达了设置地理课程的一种期望。地理课程目标可分为各个层次的“目标”,整个地理课程有它宏观的“目标”,每个年级、每章节或每堂地理课都可以有各自具体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乡土地理作为学校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起源于清末,在培养学生爱乡爱国情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百年来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的组成部分,与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教学顺序发生了很大变化,乡土地理教科书的编写主体、教材结构、教材内容也不断演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乡土地理课程和教材的百年演变,以期促进深度挖掘乡土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优化地理课程结构,为乡土地理课程的建设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的地理教学评价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新课程必须研究地理教学评价设计改革。“改革评价首先应该是评价观的转变,没有观念的转变,再好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也会因实施指导思想的错误而偏离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规定“7-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并在区域的分区部分进行了重要的改革尝试,即“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具体区域的划分和选择由教材编写和教师决定”。对区域地理教学的评价,是基于对学习区域地理必备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对教学实效的影响,始终存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教学效果的好坏,诚然与教师的“教”有着重要关系,但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能否发挥学习的内在主动性并通过相关的自主行为形成良好的课程氛围,是地理课堂教学实效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对沿海侨乡乡村中学——福清海口中学的高中2年级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行为的抽样调查,探讨学生学习行为对课程教学实效的影响,并针对性地从教师观念转变、地方教材课程开发和地理学科社会价值与知识价值等方面提出改善学生地理课程学习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晔 《地理教学》2005,(11):14-17
上海中学地理课程起始年级设置在六年级。在以往,六年级的地理人门学习是从有关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开始的,涉及到经纬网、半球的划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时区和日界线、地图比例尺的换算、地图的阅读等。这些地理概念、原理的集中学习,实际并不适合初次接触地理、对地理充满好奇的六年级学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景观”作为课程内容设置在开题篇章中。在“初中阶段内容与要求”中的“内容”栏里规定了“她理景观丰富多样”、“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和“地理景观的发展变化”三部分内容。同时,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景观”不仅作为课程内容被编人到教科书中,还“同步编写《地理景观》光盘教材。……”以此丰富“地理景观”的课程教学内容,并期盼“地理景观”带来地理学习的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各类图表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课程改革也对图表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地理教学中加强图表教学的必要性,并对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发挥“图优效应”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笔认为开发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挖掘乡土地理案例,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2009,(9):F0003-F0003
2009年8月8日至12日,“全国高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2009年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3所高师院校的专家学者、杂志社工作者及研究生近100人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高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和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务处承办,内蒙古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协办。出席会议的领导和来宾有: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院王民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袁书琪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段玉山博士,  相似文献   

20.
曾昭鹏 《地理教学》2011,(24):46-47
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已成为重要的课程理念,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是由课堂教学以及地理问题的开放陛来支撑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有关开放式课程理念的强调,以及近几年高考中对开放性试题的侧重,使得开放性地理问题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推崇开放性地理问题教学的目的。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又使得开放性地理问题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