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发现潮汐交通产生的空间位置是解决潮汐交通问题的前提。以北京市四环内为研究区,基于实时路况数据,根据路段双向交通拥堵度和前后时间片交通拥堵度的数量关系,提出了潮汐交通的判断准则,从而提取潮汐交通路段。研究发现,潮汐交通路段主要分布在二环至三环和三环至四环间的区域,二环内分布较少,且主要在环路之间的连接线上,符合居民出行特征。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车道级道路信息获取方法大多存在数据采集成本高、更新周期长、数据处理难度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浮动车数据(floating car data,FCD)的城市车道数量信息快速获取方法。首先根据浮动车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Delaunay三角网方法对数据进行优选,通过探测优选后浮动车数据覆盖的宽度间接得到道路宽度;然后将一部分已知车道数量及浮动车数据覆盖宽度的路段作为训练样本,分析其车道数量和浮动车数据覆盖宽度之间的关系构建基本分类器;最后按照待测路段的浮动车数据分布宽度查找基本分类器,获取待测路段可能存在的若干个车道数量类型候选值,并利用约束高斯混合模型对最终车道数量类型进行确认。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从低精度浮动车数据中快速获取车道数量信息,提取精度达到了82.3%。  相似文献   

3.
准确地发现城市道路交通状态的时空演化过程是实施有效交通治理的前提.以多源轨迹数据为基础,基于改进的时空关联性度量,重新定义时空相邻对象,从不同时间延迟和多阶空间邻接矩阵两个角度探索城市交通状态的全局和局部时空演化规律.以厦门岛2015-06-13-2015-06-19公交车和出租车两种轨迹数据为数据源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分析在不同时空延迟下城市路网整体的交通状态关联特性,还能从局部分析的角度发现在上下游路段影响下路段交通状态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城市机动车的数量急剧增加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本文提出一种城市热点路段的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结合出租车轨迹数据,依据拓扑邻接的规则建立了空间权重矩阵;然后对各个路段交通量的全局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局部相关统计量提取了城市交通热点路段,对工作日不同时段内的交通热点路段分布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VISSIM软件对已提取的热点路段进行仿真,得到待验证路段的热点路段隶属程度为0.512,从而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城市交通的热点路段。  相似文献   

5.
路网更新的轨迹-地图匹配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涛  向隆刚  龚健雅 《测绘学报》2017,46(4):507-515
全面准确的路网信息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城市规划、交通管理以及大众出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然而,传统的基于测量的路网数据获取方式往往周期较长,不能及时反映最新的道路信息。近几年,随着定位技术在移动设备的广泛运用,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路网信息获取时逐渐将视野转向移动对象的轨迹数据中所蕴含的道路信息。当前,基于移动位置信息的路网生成和更新方法多是直接面向全部轨迹数据施加道路提取算法,在处理大规模轨迹或者大范围道路时,计算量极大。为此,本文基于轨迹地图匹配技术,提出一种采用"检查→分析→提取→更新"过程的螺旋式路网数据更新策略。其主要思想是逐条输入轨迹,借助HMM地图匹配发现已有路网中的问题路段,进而从问题路段周边局部范围内的轨迹数据中提取并更新相关道路信息。该方法仅在局部范围内利用少量轨迹数据来修复路网,避免了对整个轨迹数据集进行计算,从而有效减少了计算量。基于OpenStreetMap的武汉市区路网数据以及武汉市出租车轨迹数据的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路网更新方法不仅可行,而且灵活高效。  相似文献   

6.
以南京市为研究区,利用骑行轨迹数据和街景图像数据,在结合城市路网分析骑行活动空间分布的基础上,从街景视角对骑行热点路段的视觉环境进行了精细化解读,以此深入理解骑行者对沿路街道环境的视觉偏好.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线的热点路段探测方法,用于寻找南京市骑行行为聚集的区域及其内部路段;然后利用图像语义分割技术量化热点路段的街道环境要素,并通过构建场景表达向量进一步分析不同街道的视觉环境特征以及场景类型;最后根据场景环境的相似特征,将南京市骑行热点路段定义为市区林荫道、市区主干道、郊区主干道、郊区小路、商业街区和景区林荫道6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密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探索武汉市体育场馆空间分布的聚集性;利用空间二元相关性定量地分析体育场馆空间分布与经济要素、社会要素以及道路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武汉市体育场馆在中心城区呈聚集并向外围扩散;人口密度、生产总值以及道路网密度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体育场馆的空间布局。武汉市体育场馆的空间分布受经济和交通情况的影响比较大。通过多元回归模型,预测随着武汉城市中心及以外地区经济的发展、道路的完善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乡村郊区的体育场馆数量将不断增多,武汉市体育馆将向着中心城区密集一乡村郊区普及的分布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基于公交GPS轨迹数据和路段在空间关系和时空分布上的分析和处理,开展了公交车辆到站时间预测的研究,提出并实现了基于空间关系的路段平均到站总时间与基于属性数据修正的综合预测方法;以北京市300路内环公交线路为例进行了验证和效果评价,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从出租车轨迹数据中挖掘载客热点路段,能够为城市交通道路的规划和出租车的运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以北京市出租车原始轨迹数据为基础,设计并建立了出租车载客行驶的载客数据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相似的载客轨迹信息进行了挖掘,结合时空信息提取并分析了不同时段的热点路段。通过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验证了该模型和挖掘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利用实时浮动车数据估计路段行程时间时存在的数据稀疏性问题,提出了构建三层神经网络模型,以目标路段与邻接路段间的特征关系为输入、目标路段与邻接路段行程时间比值为输出,利用浮动车历史大数据获取路段之间的交通时空关联关系,继而用于路段行程时间的推断。采用武汉市2014年3~7月的浮动车GPS历史数据进行验证,得到的路段行程时间估计值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小于25%,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符合认知规律的时空轨迹融合与路网生成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唐炉亮  刘章  杨雪  阚子涵  李清泉  董坤 《测绘学报》2015,44(11):1271-1276
以行驶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出租车GPS时空轨迹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符合"感知—认知—经验"认知规律3层次的轨迹融合与路网生成方法,提出了基于Delaunay三角网的时空轨迹融合模型,实现了从GPS时空轨迹中对符合认知规律需求的路网信息的获取,并以武汉市出租车GPS轨迹为试验,实现了对武汉市出租车时空轨迹的融合与武汉市路网数据的生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北京城市交通为例,选取北京城市路网数据,计算城市路网介数中心性,以反映城市各道路路段的通达情况;并利用北京出租车GPS定点数据,计算实际的交通轨迹。传统的路网介数中心性主要依据各路段最短路径的比重评价理论上的道路通达性,而本文以网络介数中心性为基础,提出动态介数的方法,从城市各路段交通量比重的角度评价各道路实际拥堵情况。利用两个介数的对比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交通拥堵状况,提高交通拥堵指数的参考价值,并为城市建设规划决策及道路改建等方案提供依据,有利于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状。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并行地图匹配方法,高效处理海量浮动车流数据。该方法顾及交通网络拓扑,指出网格过滤、距离过滤和方向过滤等策略减少邻近候选节点的数量,利用预先生成的最短路径列表减少最短路径计算量。基于非关系型分布式数据库实现了高效率的浮动车流数据并行地图匹配,利用武汉市的浮动车流数据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正确率为90.6%,计算效率能满足大规模浮动车流数据实时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城市大型商业设施交通影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交通影响分析和交通影响费的有关概念和内容,并结合武汉市大型公建项目交通影响分析,以城市大型商业设施为例加以探讨,对今后的我国城市中中开展此项工作可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交通拥堵检测是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现有的拥堵检测以路段为单位,不利于拥堵时空演变规律信息的提取,且检测内容大多只涉及拥堵程度,缺少对拥堵类型的识别。基于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分类树算法,提出一种以路段点为检测单元的拥堵点分类检测方法,该方法可根据路段平均行驶速度实时检测拥堵点及其类型。首先,将路段等距离划分后映射为路段点,根据时空维路况异常规则和异常模式,以路段点为单元分析了4种拥堵类型的时空演变模式;其次,在路段路况检测的基础上,提取路段点路况时空序列,根据不同类型的拥堵模式对路况时空序列进行分类标记;然后,选取4种速度指标作为样本属性集合,按照属性集合提取各路段点在各时段的速度,以此作为决策树学习的数据集;最后,基于CART分类树算法,采用交叉验证的方式训练出最优模型,使其达到最佳的泛化能力。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分类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分类检测交通拥堵点时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和召回率,且分类检测时效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A new method for the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road geometry from digital vector data is presented. The method is capable of efficiently identifying circular curves with their radii and tangents (straight sections). The average error of identification ranged from 0.01 to 1.30 % for precisely drawn data and 4.81 % in the case of actual road data with noise in the location of vertic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faster and more precise than commonly used techniques. This approach can be used by road administrators to complete their databases with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geometry of roads. It can also be utilized by transport engineers or traffic safety analysts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dependence of traffic accidents on road geometries. The method presented is applicable as well to railroads and rivers or other line features.  相似文献   

17.
刘康  仇培元  刘希亮  张恒才  王少华  陆锋 《测绘学报》2017,46(12):2032-2040
刻画城市道路之间的交通相关性是提高交通插值及预测水平的基础。现有研究及应用通常假设一定空间或拓扑距离内的道路相互之间具有相关性,这种方式忽视了道路之间交通影响的时空异质性。例如,上游道路交通流通常不会均匀扩散到所有下游道路,而是集中在特定方向上。道路之间产生交通影响和交互作用的根本原因是大量机动车辆穿梭其中。为从数据驱动的角度度量道路之间的交通相关性,从而顾及其时空异质性,本文利用词向量模型Word2Vec从大量机动车出行路径中挖掘道路之间的交通交互影响关系。首先把"路段-路径"类比为"词-文档";其次利用Word2Vec模型从大量路径(文档)中为每条路段(词)训练出一个实数向量(词向量);然后以向量之间的余弦相似度度量对应路段之间的交通相关性;最后利用交通状态数据对结果进行验证。以北京市200万条出租车出行路径为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平均水平上,向量相似度越高的邻近路段,其交通状态变化趋势也越相似,证明了本文方法可以正确度量道路之间的交通相关性,并刻画出其空间异质性;(2)工作日早、晚高峰及节假日路段之间的交通相关性大于工作日平峰和周六日,其合理性体现了本文方法可以正确捕捉道路交通相关性的时间异质性。本文方法及分析可为交通规划、诱导等提供方法论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识别城市交通中的频繁路径,本文提出了一种出租车轨迹数据的频繁轨迹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轨迹数据进行轨迹压缩,以降低计算复杂度;然后基于最长公共子序列和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进行轨迹相似性度量计算,利用计算得到的轨迹间相似度生成距离矩阵;最后将生成的距离矩阵结合HDBSCAN算法进行聚类得到频繁轨迹。选取厦门岛内两个区域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识别出轨迹数据集中的频繁轨迹,进而得到城市区域之间通行的频繁路径,对道路规划、路径优化与推荐、交通治理等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基于特征的城市交通网络非平面数据模型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陆锋  周成虎  万庆 《测绘学报》2000,29(4):334-341
本文通过分析交通网络特征,提出了一种适合城市交通网络数据表达与操作、基于完整交交通特征的GIS数据模型,以弥补传统基于弧段-节点的GIS数据模型在城市交通网络建模中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将传统的交通网络平面图表达模式升华到非平面模式,设计了基于特征的交通网络非平面数据模型的概念建模与逻辑建模方法,为相应的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在精细识别道路拥堵时空范围方面研究的不足,提出一种利用GPS轨迹的二次聚类方法,通过快速识别大批量在时间、空间上差异较小且速度相近的轨迹段,反映出道路交通状态及时空变化趋势,并根据速度阈值确定拥堵状态及精细时空范围。首先将轨迹按采样间隔划分成若干条子轨迹,针对子轨迹段提出相似队列的概念,并设计了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的相似队列提取方法,通过初次聚类合并相似子轨迹段,再利用改进的欧氏空间相似度度量函数计算相似队列间的时空距离,最后以相似队列为基本单元,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方法进行二次聚类,根据聚类的结果进行交通流状态的识别和划分。以广州市主干路真实出租车GPS轨迹数据为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二次聚类方法能够较为精细地反映城市道路的拥堵时空范围,便于管理者精准疏散城市道路拥堵,相比直接聚类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大批量轨迹数据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