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八叉树的三维行程编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八树树结构是3D GIS中一种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的栅格数据结构。在对线性八叉树编码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行程编码技术引入八叉树的数据压缩,形成三维行程编码方法。并对三维行程编码的八叉树显示方法进行讨论,利用实验对上述研究内容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
对常规线性四叉树编码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一种在遍历栅格数据过程中直接生成四叉树的快速动态编码方法。该方法用栈代替线性表或数组 ,在提取格网单元后 ,直接检测其属性值 ,生成十进制Morton码。将这些数据压入栈 ,在栈中同步地对已检测过的格网单元或结点向上层结点进行合并。当对整个栅格数据遍历完后 ,栈中剩下的记录就是所需要的线性四叉树编码结果。最后根据测试结果比较了动态编码与常规编码方法的运行效率和内存占用量。结果表明 ,快速动态编码明显优于其他编码方法  相似文献   

3.
矿体信息的八叉树存储和检索技术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近几年来,在计算机绘图、计算机视觉和数字图象处理等方面三维目标的八叉树表示成为热门论题。本文介绍一种八叉树编码,并将它应用于矿体信息的存储和检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针对八叉树的构成较费机时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从三维栅格变换成八叉树的算法,并在VAX3100型工作站上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其时间复杂度与栅格数大体呈线性关系,用八叉树存储矿体信息占用的存储空间一般仅为栅格表示的10-30%。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和比较多种信息编码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二维行程编码方法。该方法在规定的范围内自动选择二维行程,使得行程数尽可能少。行程值可采用不等长码字的熵编码法编码,以求最大限度地压缩数据。自适应二维行程编码扩展了基于线性四叉树的二维Morton行程编码,并具有更大的数据压缩比。初步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数据压缩能力,可用于压缩二值影像和少灰度影像(特别是块状影像和图形文字扫描影像),并可作为PIS(或GIS)的一种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5.
一种三维GIS混合数据结构研究   总被引:122,自引:8,他引:122  
李德仁  李清泉 《测绘学报》1997,26(2):128-133
本文在对三维GIS中多种数据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展了三维行程码方法,完善了有关四面体格网的理论和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八叉树和四面体格网的混合数据结构,以及基于混合数据结构的3D GIS概念,最后通过实验对有关理论成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适合复杂三维建筑物模型高效网络传输的线性几何编码方法.首先对建筑物模型进行体元化,构建原始模型的八叉树索引,然后依据索引结构的层间扩展模式和各模式的经验概率对其几何信息进行线性压缩编码,最后通过构建空间密度场,采用改进的MC算法对线性码流进行解码重构.实验表明,该方法不受原始模型表面拓扑连接关系的约束,能够在保持模型外观的前提下有效减少复杂三维建筑物模型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和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讨论线性四叉树和线性八叉树的自然数编码的基础上,给出了线性2 ̄m叉树的自然数编码的公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十进制Morton码的线性四叉树动态编码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宏  盛业华 《江苏测绘》1999,22(3):11-17
本文提出一种在遍历栅格矩阵的过程中直接生成四叉树的动态编码方法。该方法用栈代替常规线性表,在提取栅格后,直接检测其属笥值,生成Morton码,并同步地对已检测过的栅格进行合并,以动态地建立线性四叉树。本文叙述了这种动态编码方法的思维,并给出了实现该方法的算法,最后根据测试结果比较了动态编码与静态编码的运行效率和内存占用量。  相似文献   

9.
当前,利用空间关系在多源数据间建立空间关联是地理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这一热点,提出一种面向空间关联的基于自适应四叉树编码计算矢量数据空间关系的方法。首先,以经纬度网格划分技术为指导思想,基于自适应四叉树进行空间编码,建立空间数据与对应编码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利用编码计算空间数据的网格拓扑、方向及距离关系,从而建立空间数据间的空间关联;最后,以深圳市OSM矢量地图为实验数据来验证。实验表明,自适应四叉树编码方法能集成地表达3种空间关系,且计算速度较快、效率较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解决修正球体大圆弧八叉树剖分(SGOG)编码与传统坐标系的转换问题,将面矢量三维地层模型转换为以体元为结构的三维地层模型.组成模型的体元结构均对应修正SGOG编码,可将三维地层模型融合到整个地球空间,实现地上、地下和地表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Development of a hybrid model for three-dimensional GIS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 IntroductionThree_dimensional (3_D)GeographicalInforma tionSystems (GISs)areveryimportantfortheap plicationfieldssuchasurbanplanningandmanage ment ,geologicalsubsurfacemodeling ,miningandoilexploration .Ina 3_DGIS ,anobjectcanbede scribedinhorizontal (x ,y)andv…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a hybrid model for three-dimensional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which is an integration of surface- and volume-based models. The 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 (TIN) and octree models are integrated in this hybrid models. The TIN model works as a surface-based model which mainly serves for surface presentation and visualiz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octree encoding supports volumetric analysis. The designed data structure brings a major advantage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selective retrieval. This technique increases the efficiency of three-dimensional data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3.
针对点云配准算法中KD树多维查询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八叉树和KD树多层索引结构的点云配准方法。首先为模型点云数据建立八叉树全局索引,然后在八叉树叶子结点构建局部数据的KD树索引。对传统的ICP点云配准算法进行改进,通过叶子结点的全局索引值快速定位局部点云数据块,利用局部KD树索引加快最近点的搜索,计算最近点时利用欧氏距离阈值、点对距离差值和法向量阈值剔除部分噪声点。实验表明,改进算法提高了点云配准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14.
虚拟加工环境中的工件动态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平面纹理映射的基元立方体构造方法,以之为动态结点建立了动态八叉树结构,实现了支持变精度动态建模的自相似递归算法。该算法确保离正在加工的部位更近的区域有更高的精度,并采用C^ Builder和OpenGL构造了一个集成于虚拟加工环境的可加工工件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一种八叉树和三维R树集成的激光点云数据管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俊  柯胜男  朱庆  钟若飞 《测绘学报》2012,41(4):597-604
车载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已经成为数字城市和危机管理等领域越来越重要的三维空间信息源,针对大规模点云数据高效管理的技术瓶颈,提出一种八叉树和三维R树集成的空间索引方法——3DOR树,充分利用八叉树的良好收敛性创建R树叶节点,避免逐点插入费时过程,同时R树平衡结构保证良好的数据检索效率。并还扩展R树结构生成多细节层次(LOD)点云模型,提出一种支持缓存的多细节层次点云数据组织方法。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空间利用率和空间查询效率,支持多细节层次描述能力和数据缓存机制,可应用于大规模点云数据的后处理与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一组空间离散点三维凸边界的定义,提出了基于八叉树的空间分块索引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种生成三维凸边界的算法,并利用实验对算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全球离散网格是面向空间大数据的模型框架,常用于构建数字地球平台。基于球体的剖分瓦块不仅可以构建真三维的数字地球模型,而且可以实现天地一体化的空间数据集成、融合、表达和应用。本文详细论述了球体大圆弧QTM八叉树网格的剖分原理、网格几何特征分析和编解码方法等理论体系,并利用剖分瓦块实现了球体的任意分割以及地下、地表和空中实体的可视化建模。研究表明,球体QTM网格具有剖分规则简单、体系规整、几何特征明晰,适用性强等特点,尤其是可以推广到椭球。因而,该方案可用于天地一体化的空间数据的组织、管理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3D indoor navigation in multi‐story buildings and under changing environments is still difficult to perform. 3D models of buildings are commonly not available or outdated. 3D point clouds turned out to be a very practical way to capture 3D interior spaces and provide a notion of an empty space. Therefore, pathfinding in point clouds is rapidly emerging. However, processing of raw point clouds can be very expensive, as these are semantically poor and unstructured data.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an innovative octree‐based approach for processing of 3D indoor point clouds for the purpose of multi‐story pathfinding. We semantically identify the construction elements, which are of importance for the indoor navigation of humans (i.e., floors, walls, stairs, and obstacles), and use these to delineate the available navigable space. To illustrate the usability of this approach, we applied it to real‐world data sets and computed paths considering user constraints. The structuring of the point cloud into an octree approximation improves the point cloud processing and provides a structure for the empty space of the point cloud. It is also helpful to compute paths sufficiently accurate in their consideration of the spatial complexity. The entire process is automatic and able to deal with a large number of multi‐story indoor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9.
曹雪峰  万刚  张宗佩 《测绘学报》2016,45(Z1):77-84
网格编码代数是当前全球空间网格研究中的难点,也是推动全球空间网格从数据组织管理框架发展成为新一代空间分析模型的理论基础。Hilbert曲线是设计全球空间网格单元编码的重要工具。本文以Hilbert曲线序列码作为八叉树立体网格单元的唯一编码,由Hilbert曲线数学性质推导得到网格单元Hilbert码的层级演进关系表,进而设计了用于网格编码代数运算的若干操作算子,为构建全球空间网格分析理论与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