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发现宿县矿区太原组灰岩岩溶发育特征,通过对矿区内太原组灰岩厚度、钻孔岩芯岩溶发育形态描述以及井下钻、物探等资料的分析,得出太原组灰岩岩溶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为:宿东向斜内整体上来说岩溶发育较差,位于宿南向斜内的桃园煤矿岩溶发育好,祁南矿、祁东矿岩溶较发育,祁南深部、龙南及龙北矿岩溶发育较差,邹庄矿、钱营孜矿和骑路孙矿岩溶发育差;太原组灰岩岩溶在垂向上的分布特征为:在整个矿区内三、四灰岩溶发育程度和灰岩富水性较一、二灰强。  相似文献   

2.
太原组灰岩岩溶水是A组煤安全开采的主要威胁,为保证矿井安全开采以及科学合理的治理水患,潘北煤矿对地面灰岩水文观测孔进行大量补充勘探,探明了潘北矿A组煤底板灰岩岩性、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富水性,明确了C3Ⅰ组灰岩水是A组煤开采直接充水水源,通过对地面灰岩孔的水位及水压动态观测,并布置井下灰岩水疏放孔,为制定防治水方案及A组煤安全开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家沟灰岩(古)岩溶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华北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岩溶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包括沉积岩溶,暴露岩溶,埋藏岩溶,现代岩溶及陷落柱等,指出了沉积岩溶和暴露岩溶洞穴不能保存或保存甚少,但对后期的岩溶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最后,提出了今后奥陶系灰岩岩溶研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井的充水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指出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是山西组砂岩裂隙水、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水和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充水通道主要是断层破碎带和隐伏陷落构造,其次是采矿形成的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结合历年的突水资料,分析了三河尖煤矿历次发生水害事故的原因。针对煤矿充水特征,提出了在预防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和太原组灰岩岩溶水时,要以超前疏放为主,对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则应以"防"为主。  相似文献   

5.
湘中溶蚀丘陵区示踪试验— — 以湖南新化为例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二叠系茅口组灰岩以亮晶颗粒灰岩、泥晶颗粒灰岩和颗粒泥晶灰岩为骨架,裂隙溶洞为含水空间的介质类型,在以湘中为中心的溶蚀丘陵区普遍存在,湖南新化大树—— 华山一带具有典型代表性。两次示踪试验表明,雨季的岩溶水流速快,滞后时间和延续时间短,而旱季正好相反,这是茅口组灰岩岩溶发育和岩溶水特征的反映。近南北向展布的茅口组灰岩东西两侧完整的隔水边界和谷间地块分水岭的存在,使每个谷地都具有完整的补径排体系,从而形成多个小型岩溶水系统。如果在这些岩溶谷地中修坝建库,只要坝址座落于龙潭组砂岩之上,一般不会发生岩溶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6,(1)
分析区域岩溶发育的形态、分布及特征,总结了洪坪岩溶发育规律,指出岩溶发育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空间分布是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的结果。岩性决定了岩溶发育的强度,本区岩溶主要发育于寒武系清虚洞组的灰岩和高台组的白云岩中,灰岩中的岩溶形态主要为岩溶管道和溶洞,白云岩中的岩溶形态为溶蚀裂隙和溶孔。地形和构造控制了岩溶的走向,如1号地下河,它的空间结构及延伸方向是受凯德场背斜和凯本压性断裂的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1,(1)
天津地区奥陶系岩性主要为一大套厚层灰岩夹白云岩,可进一步划分为冶里组、亮甲山组、北庵庄组、马家沟组和峰峰组,沧县隆起钻孔揭露顶板埋深为882~2 728 m,厚度为29~1 511 m。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本区奥陶系岩溶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岩性、构造、风化淋滤时间和水动力条件等。灰岩比白云岩岩溶发育,且泥质灰岩或泥质白云岩岩溶作用减弱。对同一岩性而言,离断裂越近,岩溶裂隙越发育;岩层倾角越陡,越有利于深部岩溶发育。风化淋滤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岩溶储层发育。本区奥陶系岩溶横向上主要沿大型断裂带和风化壳发育;垂向上主要发育在距不整合面400 m范围内,而且距不整合面越近,岩溶发育越强。奥陶系赋水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间发育的裂隙和岩溶,研究表明本区奥陶系热储赋水规律主要沿断裂和基岩凸起分布。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奥陶系中统一间房组沉积特征及储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沉积地质及层序地层对塔河油田南部奥陶系中统一间房组发育的一套碳酸盐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岩石组合特征上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砂)砾屑灰岩 藻鲕灰岩 鲕粒灰岩,底栖生物丰富;上段为海绵礁灰岩 藻粘结灰岩,生物骨架灰岩及斑状砾屑灰岩.纵向上,构成了一个建滩沉积序列和一个造礁沉积序列,沉积环境为台地浅滩-台内礁.沉积微相为开阔碳酸盐台地,包括海绵礁、浅滩及滩间;储渗空间以溶蚀孔隙、溶蚀孔洞、溶蚀洞穴和裂缝等为主.塔河油田南部一间房组碳酸盐岩经历的海西早期岩溶也叠加了加里东中期第一幕岩溶的影响,(准)同沉积期加里东中期第一幕岩溶,对一间房组酸盐岩储集性改善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部湾大道位于灰岩分布区,灰岩为石炭系天子岭组,岩溶发育,表层被第四系冲积层覆盖,岩土稳定性较差。通过分析工程沿线地质环境条件,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AHP-FUZZY)对岩溶地面塌陷进行综合评判,并依据评判结果进行岩溶地面塌陷发育强弱分区,进而对未来岩溶塌陷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蒙自市草坝东山岩溶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蒙自市草坝东山区三叠系中统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地表出露岩性单一,岩溶现象强烈发育。通过野外岩溶形态、岩石节理裂隙、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的调查,对草坝东山的岩溶形态进行统计;并进一步研究草坝东山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得到了草坝东山岩溶发育的基本特征及规律。岩溶发育与岩性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含灰岩的三叠系永宁镇组岩溶最为发育,含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的三叠系个旧组岩溶发育较弱。岩溶总体发育方向与裂隙发育的优势方向一致,岩溶洞穴成层发育,塌陷的排列、落水洞的展布和倾斜方向、漏斗、洼地的长轴方向均与构造线方向一致。岩溶发育具有强度不均一性,区内岩溶发育大致分为3带即垂直入渗带、季节变动带、水平径流带。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渝东南渝东北碳酸盐岩地区岩溶发育程度以灰岩类最发育,白云岩类次之,泥质灰岩类发育最弱;灰岩中的岩溶大泉、暗河数量多于白云岩类,白云岩中的岩溶大泉和暗河数量远远大于泥质、硅质岩类;而钻井成井率大小为白云岩类>灰岩类>泥质、硅质类。在岩溶找水工作中,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找水方式。  相似文献   

12.
姚桥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萍荣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4):51-53,73
姚桥煤矿开采水文地质资料表明,煤层开采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山西组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与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一般以静储量为主,富水性较弱;第四系松散含水层组、下石盒子组底部分界砂岩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老窑水主要是通过断裂或导水裂隙向矿井充水,故而提出了留设保安煤柱,探放断层水、老窑水等针对性的水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龙潭水电站坝址位于碳酸盐岩地区,岩溶发育受岩性和构造控制:在奥陶系南津关组第一段(O1n1)页岩夹灰岩、第二段第一层(O1n2-1)泥质条带灰岩及寒武系第四段第二层硅质条带灰岩(∈34m-2)中岩溶不发育,其他地层的灰岩中岩溶发育;岩溶发育方向主要沿岩层层面和顺河向的断层发育,形成岩溶通道。因此水库渗漏主要沿岩溶发育的断层产生,防渗帷幕设计以奥陶系底部18.8m页岩为防渗依托,并重点加大断层部位的工程量。后期地下水长期观测分析表明,帷幕防渗效果良好,不存在大的库水渗漏,仅在局部断层构造发育部位渗漏量略大。大龙潭水电站防渗帷幕工程成功的范例为碳酸盐岩地区其他工程的防渗优化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孔集井田A组煤层不仅隐伏于含水砂层组之下,而且处于灰岩含水层之上,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受水害威胁大.为安全开采A组煤层,对底板灰岩岩溶水采取疏水降压,疏干底板移动角以上C3Ⅰ组灰岩水的防治方法,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和祥  董学兰  杨超  刘鹏  薛博强 《中国岩溶》2023,(6):1173-1182
为确保云南北衙矿区的安全开采及岩溶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将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矿区地质勘探资料与生产实际进行对比分析,从岩性、构造、地貌等因素分析和总结矿区岩溶发育及富水特征。结果表明:岩性上,中三叠统北衙组二段细晶灰岩最纯,CaO含量为41.52%~54.77%,岩溶最发育,北衙组一段灰岩夹粉砂岩段限制了岩溶发育深度,侵蚀基准面以下岩溶发育深度大于150 m;岩溶发育主要受构造控制,岩溶发育方向与区内南北向、东西向及北西向构造线一致,且褶皱轴部、翘起端、断裂影响带、岩体接触带岩溶较发育;矿区岩溶水富水模式属于向斜汇流型,北衙向斜对岩溶水的富集起主导作用,断裂影响带和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也有利于地下水的运移和富集。  相似文献   

16.
奥陶系在天津平原区是具有开发前景的基岩热储,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发现,该层岩溶裂隙发育极不均匀,富水性相差较大,给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严重阻碍着地热资源的开发进程。为此,对全市近百眼揭露奥陶系地热井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不同构造单元奥陶系一、二类裂缝发育和原始出水量情况进行统计,总结其岩溶裂隙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岩溶裂隙多分布于灰岩较纯的马家沟组,泥质灰岩较发育的亮甲山组和冶里组次之;在埋深小于2 300 m的地区,奥陶系裂隙发育随地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上覆地层为新近系和中生界的岩溶裂隙发育厚度大于上覆地层为石炭系的;双窑和潘庄凸起岩溶裂隙较发育,富水性较好;张性断裂附近岩溶裂隙最发育。据此可知,岩溶裂隙多分布在张性断裂附近、灰岩较纯的马家沟组,以及埋深较浅、上覆地层为新近系和中生界的凸起区,这些地区富水性较好,可为地热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潞安矿区奥灰岩地层水文地震勘探为实例,研究奥灰岩地震波的特点与岩溶裂隙发育的关系,探讨奥灰岩岩溶地区的勘探方法。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西克尔露头区鹰山组古岩溶特征及其储层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鹰山组上段因主要发育岩溶型储层而成为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的重要含油气层,但因钻井资料的局限储层特征难以精确揭示。塔里木盆地西缘西克尔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了多期不整合之下的表生岩溶作用,出露的鹰山组发育丰富的古岩溶现象,为研究鹰山组岩溶储层特征和揭示岩溶储层成因规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野外剖面和室内薄片观察和描述,识别出了大型溶洞及其充填物、小型溶孔以及构造裂缝和溶蚀缝等。强烈的表生岩溶作用形成的溶洞和角砾岩可直接形成溶洞型储层;小型溶孔广泛发育,常与溶蚀缝伴生形成孔洞型或缝洞型储层;多期构造裂缝叠加在岩溶储层之上,能显著提升储层的渗透性。结合岩相分析表明,颗粒灰岩中溶孔的发育密度要明显高于泥晶灰岩;同时溶蚀缝和构造裂缝也更易发生在颗粒含量高的灰岩中,从而形成裂缝型和孔洞缝复合型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19.
综合利用马坑矿区积累的水位、水温资料,结合前期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查明了矿区岩溶水在疏干条件下的补给的变化特征。矿区岩溶含水层以石炭系船山组至二叠系栖霞组灰岩为主,大气降水为其主要补给来源。矿区开采过程中由于矿山采石场开采灰岩造成的溶洞出露地表、采空塌陷裂隙、第四系扰动及沟谷堵塞等使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增大;断层破碎带使分布于灰岩含水层上部的二叠系文笔山组泥质砂岩地层具有了良好的含水性及导水性,致使其上部加福组砂岩裂隙水通过小娘坑断层及F3断层等破碎带补给岩溶水;溪马河河水沿河床与F1断层交汇段渗漏补给岩溶水;深部花岗岩低温热水也沿F1及F10断层破碎带进入矿坑。   相似文献   

20.
三维地震波形差异属性分析在预测岩溶裂隙发育带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岩层反射波各向异性,提出利用三维地震波形差异属性特征预测岩溶裂隙发育带的思路。以断裂构造极为发育的桃园矿南三采区为例,对该采区太原组灰岩顶界面以下30m范围内的岩溶裂隙发育带进行了分析。通过典型剖面波形差异性分析发现,在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带,其波形差异属性均大于0.16;而沉积环境稳定、岩层保持完整、各向同性的灰岩内,其波形差异属性接近于0。南三采区波形差异属性异常平面图表明,在太灰顶界面下30m内存在3个岩溶裂隙发育带,分别位于采区的西南部和北部。经140个注浆钻孔验证,在岩溶裂隙发育区,62个钻孔与解释吻合,准确率达88.6%;在岩石完整性较好、岩溶裂隙不发育区,有53个探孔与解释吻合,准确率达7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