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道路网是城市街区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最短路分析、最优路分析的关键所在.文中提出了一种根据城市街区形状自动建立城市道路网的方法,并对特殊情况进行了处理.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社交媒体用户的历史签到数据分析用户空间活动偏好实现用户兴趣区域推荐,在城市商业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也为了解人们的城市生活和需求提供帮助。已有方法获得的ROI具有模糊性和多样性,无法给ROI赋予准确的地理描述信息,对用户来说可解释性不强。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城市街区和签到数据的个性化兴趣区域推荐方法(CBCD),引入城市街区概念解决ROI边界模糊问题。首先,通过城市道路网生成城市街区,并将大规模签到数据映射到城市街区转换为区域签到;然后,基于区域签到对用户空间活动偏好和类别偏好分别进行个性化建模;最后,融合空间和类别活动偏好,向用户推荐其可能感兴趣的区域。在真实的数据集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推荐精度,对用户感兴趣城市街区的挖掘和推荐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重叠街区结构是道路网络重要的拓扑特征之一,有助于分析及理解道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通功能的差异。提出一种结合道路网络层次结构,以路网非重叠街区结构为起点,划分路网重叠街区的方法。把路划作为道路基本单元,把对偶图作为路网的网络模型,先采用蚁群游走和局部优化算法挖掘道路网中的非重叠街区结构;再结合道路网络的层次结构进一步对道路网络的重叠街区进行划分。通过4种典型模式的道路网络实验,并根据目视、扩展模块度指标、连通效率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本方法适用于挖掘不同模式下道路网络的重叠街区结构。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路网评价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网的评价没有一套较为系统的城市道路网评价体系,对于不同规划方案需要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以徐州为例,通过道路网技术评价方法建立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价模型,对徐州市道路网进行评价,得出结论:徐州市道路网处于好的水平,但在道路网规模等方面应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街区活力是优质城市空间布局的目的与根本.街区活力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最明显的是人群聚集状态、建筑环境以及设施的分布.提出了一种利用遥感和社会感知数据进行城市冷热点街区分析的方法: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遥感技术构建建筑环境;利用社会感知数据分析人口聚集程度;最后,利用GIS统计方法把街区建筑环境数据与人流密度进行匹配、融合,从而对城市街区是否具有活力进行评价,揭示并分析城市中的热点街区与可能存在的类似"空城"的冷点街区.  相似文献   

6.
获取现势性的交通道路数据是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基于传统测绘的道路网更新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而基于众源数据及行车轨迹数据更新道路网近年来则倍受关注。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道路变化增量更新方法,该方法先对历史道路网建立面拓扑结构,生成由道路网组成的最小闭合面域(道路网眼);然后以道路网眼为基本控制单元,综合利用轨迹点上下文距离信息和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提取失配轨迹点和失配轨迹段;最后采用缓冲区分析和最大密度法对失配轨迹提取骨架线,创建新增道路,增量更新历史道路网。实验结果表明,以道路网眼为控制单元,利用轨迹点上下文距离分析和HMM捕获失配轨迹点,可提高失配轨迹点的提取效率,改善道路网更新效果。该方法可用于大规模路网的增量式更新。  相似文献   

7.
基于最优化建模理论提出一种保持城市道路格网模式的街区合并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首先定义道路格网模式保持的目标函数,集成了紧密性、骨干性、排列一致性和合并方向性四个评价指标;然后构建四个合并约束条件,包括合并尺度、路划删除、联动合并和连通性保持,来保证合并过程正确有效且满足目标尺度需求,;最后利用已识别的主干道和格网模式对道路网进行分区,在保持道路网的骨架和格网结构模式的基础上对每个分区内的道路街区独立建立最优化合并模型。本文采用数学最优化规划程序CPLEX对模型进行求解。。实验使用ATKIS 1:25000数据,将其简化至1:100000并与已有数据作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本方法简化的道路网能够保持道路网中整体和局部的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无级比例尺矢量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流程与方法,研究了城市道路网信息提取的实现方法,概括了无级比例尺信息提取过程中要素选取的“取舍”原则,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城市道路网分类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同级别城市道路进行重要性排序,从而实现了将各级别城市道路的重要性进行总体排序,为城市道路网无级比例尺信息的内容选取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9.
拓扑分析是地理分析与建模的新范式,随着自发地理信息及新网络科学的发展,道路网的拓扑分析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前者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后者为其提供了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本文以世界范围内的100个城市道路网为样本,对其stroke对偶表达进行了拓扑分析。研究发现:1多数路网呈现无标度特性,所有的道路网均呈现小世界特性和层次组织,绝大多数道路网呈现异配或不相关;2拓扑模式不具备区域的差异性。本研究可为道路网演化模型的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无级比例尺矢量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流程与方法,研究了城市道路网信息提取的实现方法,概括了无级比例尺信息提取过程中要素选取的"取舍"原则,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城市道路网分类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同级别城市道路进行重要性排序,从而实现了将各级别城市道路的重要性进行总体排序,为城市道路网无级比例尺信息的内容选取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1.
道路选取是根据比例尺的要求,在道路网中保留相对重要道路、舍弃相对次要道路的地图综合操作。从概念层和操作层对两种不同的道路选取策略进行了比较。一种是删除后更新策略,即删除一条道路后更新其他道路的重要度;另一种是删除后不更新策略,即删除一条道路后不更新其他道路的重要度。以常用的stroke重要度排序法为道路选取方法,运用长度、连通度、接近度和中介度的加权来描述道路的重要度,采用相似性、误删率、漏删率等定量指标以及定性的目视判别评价选取结果。以深圳市1:1万道路网和1:5万道路网作为研究数据进行了实验。理论上删除后更新策略优于删除后不更新策略,然而实证表明删除后不更新策略在常用定量评价指标上优于删除后更新策略,在定性评价方面则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在高精度三维地形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导入道路规划设计快速生成三维道路模型,并进行土石方量计算等量化分析的方法。基于三维道路模型,可以开展各类可视化分析和规划管理工作,为非专业人士理解规划设计意图提供了直观的方式。最后,以典型示范应用为例,说明研究成果可应用的领域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志伟  刘志刚 《测绘科学》2010,35(4):154-156
为了避免由于内插和构网或是局限于局部分析所带来的地形失真,本文根据道路先验知识的获取只需对实验道路进行统计学分析,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仪器设备上都简单、方便、快捷;在各种LIDAR数据滤波与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原始离散点集中提取道路信息的基于既有知识数学形态学分类方法。实验结果显示,为探索LIDAR数据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加快道路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urban and suburban spaces is one of the avenues of research still open for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The research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develops several graph-based metrics whose objective is to characterize some local and global structural properties that reflect the way the overall building layout can be cross-related to the one of the road layout. Such structural properties are modeled as an aggregation of parcels, buildings, and road networks. We introduce several computational measures (Ratio Minimum Distance, Minimum Ratio Minimum Distance, and Metric Compactness) that respectively evaluate the capability for a given road to be connected with the whole road network. These measures reveal emerging sub-network structures and point out differences between less-connective and more-connective parts of the network. Based on these local and global properties derived from the topological and graph-based representation, and on building density metrics,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nalysis of road and building layout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granularity. The metrics developed are applied to a case study in which the derived properties reveal coherent as well as incoherent neighborhoods that illustrate the potential of the approach and the way buildings and roads can be relatively connected in a given urban environment. Overall, and by integrating the parcels and buildings layouts, this approach complements other previous and related works that mainly retain the configur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urban network as well as morphological studies whose focus is generally limited to the analysis of the building layout.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城市交通道路网的特点,根据现实的交通网络,对葫芦岛地区道路网络进行建立及分析。利用ArcGIS中的Geodatabase构建路网数据库,利用节点一弧段数据结构构建空间网络拓扑关系,生成点一弧矢量数据模型表示的道路网络。并实现四种网络分析功能:最佳路径分析、空间查询、追踪分析和缓冲区分析。  相似文献   

16.
Mapillary is a Web 2.0 application which allows users to contribute crowdsourced street level photograph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analysis this article reviews Mapillary data growth for continents and countries as well as the contribution behavior of individual mappers, such as the number of days of active mapping.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analysis the study assesses Mapillary data completeness relative to a reference road network dataset at the country level. In addition, a more detailed completeness analysis is conducted for selected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e US and part of northern Europe for which the completeness of Mapillary data will also be compared with that of Google Street View. Results show that Street View provides generally a better coverage on almost all road categories with some exceptions for pedestrian and cycle paths in selected cities. However, Mapillary data can be conveniently collected from any mobile device that is equipped with a photo camera. This gives Mapillary the potential to reach better coverage along off‐road segments than Google Street View.  相似文献   

17.
道路网是最重要的地理空间要素之一,空间数据融合能够把不同来源道路空间数据或信息加以结合,以获得信息量更丰富或更适于处理、分析、决策的新的数据集。传统的方法受限于道路网数据模型、属性数据类型以及缺少唯一标识的属性信息,道路网融合方法多以各个弧段或道路的位置、形状、方向等几何特征进行匹配,而忽略了道路的语义匹配。本文在数据来源与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工程化应用中可行的语义与几何相结合的道路网匹配方法,并通过FME实现空间数据融合,旨在为两个或多个道路网数据融合、联动更新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分层分块数据组织的双向A*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路网的数据组织方法,采用了C STL实现道路数据的分层分块存储,设计了道路网络分析中的双向A*算法,试验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行人路网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保障步行导航服务的关键。当前的行人路网大多是基于室外道路设施构建的,缺乏室内可步行路径的数据支持,无法在导航应用中提供准确、真实的最优路径规划服务。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众源数据的室内外一体化行人路网构建方法,采用智能手机定位传感器与惯性传感器记录的众源轨迹,首先对缺失或者漂移的室内步行数据进行筛选,然后使用改进的行人航位推算(PDR)方法推算出准确的室内轨迹,进而采用莫尔斯理论生成涵盖室内外行人路径的完整行人路网。试验分析中对搜集到的260条步行轨迹数据进行行人路网构建,并使用高精度测量设备采集真实路网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OSM数据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准确、完整地生成室内外一体化行人路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