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西兰科学与工业研究部海洋研究所格拉斯比(G.P.G1asby)博士应国家海洋局的邀请于1984年5月28日至30日访问了第一海洋研究所.格拉斯比博士是新西兰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在研究海洋矿产资源方面有较深造诣,特别是对锰结核有过专门的研究.另外,诸如在海洋污染、海岸带利用及有关海洋地球化学方面也作过许多工作.来访期间,格拉斯比博士在一所学术厅作了题为"西南太平洋的锰结核"(Manganese nodules in the W.S.Pacific).报告围绕两个问题作了论述:1.关于大洋锰结核的  相似文献   

2.
应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陈则实所长邀请,日本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奈须纪幸教授于1985年10月25日至29日来所进行学术访问.来访期间,我所隆重举行了授予奈须纪幸教授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名誉研究员称号仪式,奈须纪幸教授郑重地接受了证书,并发表了极其友好的讲话.奈须教授是国际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1946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后获得理学博士,曾任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所长,现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广播电视大学  相似文献   

3.
十月廿六日下午山东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山东海洋学院院长文圣常教授在学院会议厅授予日本国奈须纪幸博士以山东海洋学院名誉教授称号。文圣常院长在致词中说:“奈须教授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历任日本东京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日本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所长、东京大学评议员、日本放送大学教授、日本地  相似文献   

4.
应地质矿产部的邀请,以美国地质调查所海洋地质办公室主任特伦斯·埃德加(N.Terence Ed-gar)为首的美国地质调查所海洋地质代表团一行三人,于1982年10月中旬来华访问.该代表团在访问北京之后于10月19日——23日到青岛参观访问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外宾访问期间,该所科研人员向美国朋友介绍了我国东海“冲绳海槽第四纪晚期浊流沉积特征及沉积物中有孔虫介形类的分布特征”和“长江口外及其邻近陆架的沉积作用与沉积环境分区的特征”等研究成果.美国专家们对这些新成果表示了极大的兴趣.21日美国专家在该所举行了学术报告会.特伦斯·埃德加博士作了题为“美国海洋地质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海洋地质/地球化学家詹姆斯·比肖夫(James L.Bisch-off)博士作了题为“太平洋深部锰结核沉积物”与“太平洋扩张中心地带海底热泉及均匀构造的硫化物沉积”;美国地质调查所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海洋地质分所主任戴维·福尔杰(David W.Floger)博士作了题为“墨西哥湾密西西比三角洲的沉积运移”与“大西洋陆架区乔治滩(George Bank)的沉积力学”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5.
应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邀请,美国加州大学斯格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所长尼仁伯格教授偕夫人、周载华博士、贝达教授偕夫人于1979年9月17日至10月10日在海洋所讲学。尼仁伯格所长作了“遥感技术在海洋科学中的应用”和“深海钻探”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6.
中太平洋海盆北部锰结核资源评价PramuanKohpina等洋底锰结核被看作是未来有经济价值金属的潜在资源,尽管对于商业性开采一些技术、经济和环境问题还有待解决。从1974年至1983年,日本地质调查所(GSJ)在进行锰结核矿床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期...  相似文献   

7.
应陈则实所长的邀请,日本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寺本俊彦教授于6月29日至7月2日来一所作短期讲学.寺本教授是日本著名物理海洋学家,现任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研究室主任及国际海洋物理科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他在青期问,连续作了"潮汐及内波"、"深层环流及其模拟"、"黑潮的结构及其时空变化"、"海洋观测方法"四个内容丰富而系统的报告,并进行了学术讨论,基本上把日本近几年来在物理海洋学方面(包括寺本教授本人)研究的主要内容、最新成果以及近年内的打算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其中,传入黄、东海的潮波在太平洋区域的特征、潮波运动与地形效应、潮流与内  相似文献   

8.
国家海洋局海岸港湾工程环境科学技术考察团一行五人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六日至十二月三日对日本有关的科研、教学及生产部门进行了访问考察,先后访问了六个都、府、县、市,走访参观了十五个单位和部门,拜访和接触了四十余名从事海岸环境研究的教授和学者,其中较著名的学者十余名。这六个都、府、县、市是东京都,大阪府、筑波县、京都市、横须贺市、清水市。十五个单位是: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东京大学工学部、东京水产大学、三井造船株式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海洋调查船——“白凤丸”二世,于1990年在日本建成。该船隶属于日本文部省、归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使用,是白凤丸”一世的替代船。“白凤丸”一世是1967年建造的,总吨位为3200。于1988年退役。该船在服役的二十多年期间,共航行了654464海里,承担了99个海洋调查研究课题,为日本和世界的海洋调查研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海洋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海洋调查研究特别是许多国际性共同研究计划,迫切需要更先进的大型综合海洋调查船,在这样情况下“白凤丸”二世诞生了。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海洋局与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共同签订的"中法南海地质、地球物理合作研究方案"的要求,国家海洋局派出六名科技人员(其中第一海洋研究所五名,海洋局外事办公室一名),与法国科学家一起,为探明南海深海盆的形成、扩张机制和古海脊与马尼拉海沟的接合类型,于一九八五年二月十八日至三月六日,用法国"让·夏尔科"海洋调查船,在南海深海盆中部东西向和北东向扩张脊上,分五个阶段开展了海洋重力、  相似文献   

11.
由地质矿产部区域第四纪地质中心筹委会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ESCAP)和亚洲近海矿产资源联合勘测协调委员会(CCOP)共同主办的“第四纪沉积学和实验技术培训班”于1983年5月20日至6月9日在青岛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举办.参加这届培训班的有来自孟加拉、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日本和中国的学员23人.担任培训班讲课的是荷兰著名的沉积学家梁瑞仁博士、荷兰乌德勒支大学比较沉积学家范赫尔德博士和美国地质调查所第四纪沉积学家莱茵哈特博士,还有CCOP的代表、荷兰第四纪地质专家克鲁斯博士.野外实习和实验技术课由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10位工程师讲授和指导.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寻找和开发近海矿产资源、解决沿海城市地面沉降和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第四纪地质问题,这次培训班就是适应上述需要而举办的.培训班的内容包括理论讲授、野外实习和实验技术三个方面.理论课内容主要有现代河流、三角洲、潮坪沉积作用及其沉积相分析,原生沉积构造,第四纪海平面升降等,野外实习主要有胶洲湾大沽河冲积相和潮坪沉积的调查和研究,泻湖一沙堤复合海岸的地质旅行,胶洲湾泥质潮滩的地质旅  相似文献   

12.
应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的邀请,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著名海洋生物学家桑德斯博士(Dr.Howard L.Sanders)和格赖斯博士(Dr.George D.Grice)等一行五人于6月24日至28日在青岛进行讲学和参观访问。 6月26日至27日,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为二位专家举办了学术报告会。桑德斯博士和格赖斯博士应邀分别作了题为“深海生物学及动物的多样性”、“石油污染生物学”和“浮游动物群落中的食物关系和生产过程”、“沿岸桡足类的繁殖”、“污染物对浮游生态系的作用”等学术报告。二位专家的报告受到与会同志的普遍欢迎。参加学术报告会的有来自本市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者共二百余人。桑德斯博士和格赖斯博士等还参观访问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海洋学院和国家水产总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并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毛汉礼;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秘书长刘瑞玉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吴超元等讨论交流了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应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邀请,英国普里茅茨海洋研究所R.Williams博士于1988年11月9日至16日在杭州海洋二所讲学。R.Williams博士是英国著名的海洋生态学专家,论著甚丰,有很高的学术造诣。此次讲学的内容有:连续浮游生物记录仪结构功能;双体LHPR结构功能;波动海洋学记录仪结构功能及调查结果;海洋生物地球化学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推进大幅度学科交叉为主要宗旨的"第二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7月2—4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成功召开。来自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厦门大学等海内外125个研究单位800余位华人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海外(含港台)单位12个。  相似文献   

15.
第三届亚洲海洋地质国际会议在济州岛召开第三届亚洲海洋地质国际会议(3rdICAMG)于1995年10月17-22日在韩国济州岛西归铺市召开,主办单位为韩国海洋研究所(KORDI).大会的主题是:“亚洲海的演化及其动力学”.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  相似文献   

16.
王凡 《海洋与湖沼》2020,51(4):663-663
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8月1日,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是我国海洋科学的发源地。2020年,海洋研究所迎来70周年华诞。70年来,研究所从最初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不断发展壮大,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一代代优秀的人才队伍,成长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性海洋科学研究机构之一。70年来,海洋研究所不断引领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在实验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海洋环流与波动、海洋地质与环境、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以及深海研究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奠基性和开创性的贡献,取得1900余项科研成果,共发表论文140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6400余篇),出版专著近300部;授权专利1100余件;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78项。  相似文献   

17.
海深海锰结核开采活动已提上日程,而深海锰结核开采对环境产生何种影响,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如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目前国际上在深海锰结核开采的环境影响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凝练与总结,从现代沉积环境、海洋地球化学环境、海洋生态环境与气候环境四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目前研究工作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重点与难点。该工作对于深入研究与认识人类活动引起的海洋环境与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与丰富国内深海锰结核开采的环境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海洋地质译丛》2011,(2):58-58
2011年5月26日,记者从中科院海洋所获悉,由该所张鑫博士作为第一完成人,与美国蒙特利湾海洋研究所合作研制的深海甲烷原位探测系统日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月12-1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2012年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43个国内单位,以及美国缅因大学、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6个海外单位,共298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口头和展板报告摘要92份,包括3个大会邀请报告和58个分会场口头报告。会议由"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办公室主办。  相似文献   

20.
俞旭 《海洋科学》1978,2(1):25-25
大洋的底部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而赋存于深海沉积物表层的锰结核,就是其中最有经济价值的一种。早在1872年到1876年之间,深海调查船“挑战者”(Challenger)号在其环球海洋考察过程中,就发现世界各大洋广泛分布着铁锰结核。其后,不少学者从学术的角度,对它进行过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