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颜金彪  吴波  彭馨 《测绘学报》1957,49(11):1485-1496
针对经典Delaunay三角网平面点集形状重构方法存在的经验参数确定和容易出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碎洞问题,提出了一种顾及Gestalt邻近与简化原则的Delaunay三角网平面点集形状重构的算法SRGT。首先根据邻近性原则,采用双极差粗差探测技术来识别和定位Delaunay三角网中的极长边,逐步细化三角网中的内外边界;然后基于简化性原则,将形状重构的碎洞优化转化为粗差探测问题,并利用3σ粗差探测原则来实现碎洞的剔除。采用模拟与真实数据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与4种经典算法(α-shape、χ-shape、边长比约束法以及∂RGG)进行对照试验,表明本文算法的优越性。模拟数据表明SRGT在面状点集为均匀或随机分布时,无须设置先验参数即可有效提取复杂形状的内外边界,并且L2误差范数值明显低于其余4种方法。真实案例的试验结果也表明本文算法在工程实践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中轴矢量逼近构建任意复杂平面中轴的方法。以一种简单、有效、稳定的构建任意平面图形中轴的方法为例,采用不同密度的点逼近原始图形边界,构建这些点集的约束Delaunay三角网,然后构建Delaunay三角网的三角形外接圆圆心,圆心的轨迹即是原始图形的中轴。数值实验表明,约束Delaunay三角网方法可以实现对各种复杂平面图形中轴的良好逼近,并且随着目标图形边界上的点密度增加,得到的中轴越来越逼近精确中轴。  相似文献   

3.
平面散点集Delaunay三角剖分的一种高效方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以平面散点集逐点插入的Delaunay三角化的方法为基础,在三角化过程中采用一定策略,将其改进成为一种简单易行而高效的方法,能够适应包括多岛、多连通域等复杂情况的各种边界,能够生成贴体的三角网,网格能够保证符合Delaunay法则。  相似文献   

4.
毛政元 《测绘学报》2007,36(2):181-186
空间点模式是一个2维离散点集,点集中的每一个元素代表地球表面一个点状目标的空间位置。当2维离散点集具有集聚特征时,称其为集聚型空间点模式,它与空间聚类、制图综合和空间分析的许多具体应用紧密相关。如何提取集聚型空间点模式的结构信息(集聚子群的个数和对应的集聚中心)是其中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作者以几何概率为理论基础,提出测度正方形区域内2维离散点集分布特征的H函数并推导其解析表达式,运用H函数设计和实现了集聚型2维离散点集结构信息提取的通用算法。利用该算法处理一个由居民地坐标数据得到的具有集聚特征的空间点模式,提取出其结构信息并进行可视表达。分别以该空间点模式中的各离散点为顶点和发生元生成Delaunay三角网和Voronoi图,在Delaunay三角网中保留面积最小的前1/10、前1/100三角形的顶点,在Voronoi图中保留面积最小的前1/10、前1/100邻近多边形的发生元,将可视表达的点集结构信息分别与依据Delaunay三角网和Voronoi图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运用H函数能够有效地提取出集聚型空间点模式的全局性结构信息,而Delaunay三角网和Voronoi图虽然能够反映其局部密度,但在提取全局结构信息时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对数字多边形特征点提取的新方法。本方法从基于多边形边界轮廓点构建的Delaunay三角网的规则和性质出发,依据多边形边界轮廓将Delaunay三角网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同时对内外部的Delaunay三角形集合进行分析,实现了对多边形的特征点提取和特征点凹凸性的判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Delaunay三角网的栅格线划矢量化方法。通过运用Delaunay三角网对栅格线划要素进行空间剖分,并根据单个Delaunay三角形的形状特征,提取线划要素骨架线。以栅格地图预处理、线划要素实体识别、线划要素边缘点集生成、线划要素边缘点集Delaunay三角网生成,以及基于Delaunay三角形公共边中点追踪的线划要素骨架线提取为技术路线,详细介绍栅格线划矢量化的具体实现过程,并进行若干实验,以验证方法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相似文献   

7.
Delaunay三角网是构建数字地形模型的主要途径,凸壳是构造Delaunay三角网的基础,一般的凸壳构造方法找到的凸壳为最少点的多边形,但也有多点在一条边界边上的情况。在Delaunay三角网生成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查找凸壳的算法并导出了带有边界条件的Delaunay三角网生成算法。通过实际数据的测试,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切平面投影的散乱数据点快速曲面重建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快速的散乱数据点曲面重建算法(切面投影三角网法),该算法不需要已知数据点的几何、拓扑信息以及是否存在边界等先验知识。算法利用邻近点集反映出的局部几何和拓扑信息,基于切平面投影方式计算每个数据点的邻域,从而完成每个数据点的局部拓扑重构。重构中物体表面数据点的降采样或不均匀采样可能会产生伪洞,因此,在重建后进行洞的检测,进而根据洞的大小来区分物体表面上实际存在的洞和重构过程中生成的伪洞,并对伪洞进行填充。利用多组散乱数据点进行重建的结果表明,切面投影三角网法高效、稳定,可以快速、自动地重构出复杂拓扑结构物体的三角网表面模型。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些GPS数据处理软件搜索异步环不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基于边界结点的GPS控制网异步环自动搜索的算法。这种算法借鉴了Delaunay三角网的思想,通过建立Delaunay三角网,找出三角网上所有具有3条或3条以上边界边的边界结点,并依次搜索有边界结点的边界异步环和无边界结点的边界异步环,针对边界异步环,根据不同的观测时段数给出所有的基线组合,最后计算边界异步环的闭合差;并且根据此算法编写了软件,最后利用某县GPS平面控制网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约束Delaunay三角网从众源轨迹线提取道路边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伟  艾廷华 《测绘学报》2017,46(2):237-245
运用众源车辆轨迹数据提取道路信息需要解决轨迹点采样稀疏、高噪音、密度差异大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运用约束Delaunay三角网从车辆轨迹线集中提取道路边界的方法。首先,通过三角形边长度和Voronoi面积等几何特征表达轨迹点分布的聚集性差异,并将这两种不同几何维数的控制条件集成建立道路边界识别模型,运用"种子点"区域扩展方法实现道路边界的精确提取。最后,运用北京市出租车GPS轨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于车辆分布频率悬殊、时间跨度不同、道路网结构复杂的轨迹线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1.
Lithological boundaries provide information useful for activities such as mineral and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water resource surveys, and natural hazard evaluation. Automated detection of lithological boundaries reduces bias inherent in expert interpretation of boundaries and thus improves the reliability of lithological mapping. The Rotation Variant Template Matching (RTM)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ASTER imagery to detect pre-defined lithological boundaries. Templates incorporating the mineral combinations gypsum–calcite and calcite–illite were designed to detect boundaries between evaporites, marly limestone, and sandstone. The RTM algorithm successfully detected lithological boundaries by rotating the templates over the ASTER imagery. The accuracy of the detected boundaries was spatially assessed using fuzzy set theory. Boundaries from a published geological map and boundaries interpreted from a stereo pair of aerial photos by five experts were used as references for assessing the accuracy. A confidence region unifying spatial errors was defined for the geological map and stereo-pair interpretation to provide boundary zones from these references.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detected boundaries and the boundary zones of the aerial photo was better than between detected boundaries and boundary zones of the geological map.  相似文献   

12.
利用车载LiDAR点云数据提取城市道路边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高精地图产业的兴起,精确提取道路边界点云数据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将车载LiDAR扫描系统获取的城市道路数据根据采集轨迹进行分段,对每一段路段点云进行滤波处理;然后通过分析点云的高程与平面信息,采用点云分割算法分离路面与非路面点云,再对处理后的路面点云进行投影;最后运用边界特征估计提取算法获取道路边界点云。通过对两种典型路段进行试验分析表明,该方法用于提取城市道路边界点云效果较好,精确性与稳健性高,对今后道路边界线的提取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六边形全球离散格网系统是支持多源地球空间信息融合处理的优选解决方案,相关研究已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相较于完整的全球格网,局部不规则区域格网的应用需求更加广泛,相关生成算法是当前六边形全球离散格网系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将二十面体相邻三角面组合为菱形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局部区域多孔径六边形格网系统生成算法。首先,分析格网剖分类型,建立离散整数坐标系,描述多孔径六边形格网单元空间位置;其次,将局部区域分解到球面二十面体的菱形逻辑结构上创建子区域;然后,根据子区域边界设计外接最小菱形遍历算法,剔除与目标区域无关单元;最后,遍历最小菱形,生成多孔径局部格网。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具有灵活性好、效率高等优点,生成的多孔径六边形格网用于栅格数据组织,可显著减少数据量,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基态修正模型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时空数据模型。本文分析了基态修正模型中的时空数据特点,采用shapefile文件作为基态数据文件,自主设计差文件格式来存储和组织变化数据。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快照查询的算法、流程和查询结果的显示方法。为了给用户提供更直观、更充分的时空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双屏幕多视图的时空数据显示模式。采用VC.NET从底层开发了一个时态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并以中南大学主校区的时空数据为实验数据对上述算法和模式进行了检验。实验表明,本文所设计的算法可行,快照显示模式能够提供更直观、更丰富、对比性强的信息内容,是时空信息显示的一种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运用GVF Snake算法提取水域的不规则边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GVF Snake是一种改进型主动轮廓提取算法。本文在详细介绍GVF Snake原理的基础上,重点对GVF Snake的内、外部约束力在边界提取中的作用以及初始边界对提取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了初始边界和内部约束力权值的合理设置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交互式GVF Snake算法,并用于提取遥感影像上水域的不规则边界。该算法采用种子点区域生长法自动给出水域的初始边界,采用人机交互法设置内部约束力权值,然后运用GVF Snake算法搜索水域的实际边界。实验表明:对于形状极不规则的水域,交互式GVF Snake算法也能方便、快速、准确地获取其边界。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内存共享环境下的多子阵合成孔径声纳后向投影快速算法。首先根据后向投影算法的特点设计二维动态数据结构,保存同距离向上的时延和补偿相位信息,省去时延的重复计算;然后在共享内存环境下,将远距离和近距离聚焦运算相结合,实现计算负载平衡;最后通过实测数据的成像试验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7.
王延亮  刘登杰 《测绘科学》2007,32(5):101-102
搜索离散目标群的边界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图学中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算法是基于矢量数据的。本文提出了基于栅格数据搜索离散目标群的边界的新方法,并用两个点群算例介绍了用闭运算搜索边界的方法与流程,为数字高程模型生成、地图学等提供一种新的边界搜索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由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的信息高度细节化,加之噪声的影响,会导致基于像元级纹理特征的林地边界提取方法的效果不理想。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种子纹理基元合并的半自动林地边界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基于图模型的影像分割算法获取初始基元;然后定义了一种针对非规则基元统计基元级灰度共生矩阵(GLCM)纹理特征的方法;最后在人工给定种子基元的基础上合并具有相似纹理的基元,并对基元合并的结果进行边界提取,得到高分影像上的林地边界。利用多源高分影像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及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高分影像上大片典型林地的边界可取得较高的提取精度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9.
The methodology of catchment extraction especially from regular gri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DEMs) is briefly reviewed. Then an efficient algorithm, which combines vector process and traditional neighbourhood raster process, is designed for extracting the catchments and subcatchments from depressionless DEMs. The catchment area of each river in the grid DEM data is identified and delineated, then is divided into subcatchments as required.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processes, this method for identifying catchments focuses on the boundaries instead of the area inside the catchments and avoids the boundary intersection phenomena. Last, the algorithm is tested with a set of DEM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the result proves that the computation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are better than existent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