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工作者在国土资源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执行国家和部科技计划中,获得了新的进展,涌现出一批优秀成果。如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竣工,获得了许多创新  相似文献   

2.
正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把中国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这是党和国家赋予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艰巨任务。作为科技工作者个人或群体,我们必须不忘科技报国初心,牢记科技强国使命,做高品位的科学研究。对待科学问题必须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3.
编者的话     
历经民国、抗战、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中国地质博物馆在2016年7月迎来自己百岁诞辰.日前,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并向全国广大地质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习近平在信中指出,100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恪守建馆宗旨,不断精进学术,在地球科学研究、地学知识传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发展我国地质事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希望你们以建馆百年为新起点,不忘初心、与时俱进,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以真诚服务青少年为重点,更好发挥地学研究基地、科普殿堂的作用,努力把中国地质博物馆办得更好、更有特色,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笔者在报章中遗憾地注意到,领先的测绘科技成果大多是外国人的作品,属于中国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并不很多。因此,我们在感受到测绘高新技术的震撼与冲击的同时,应该以强烈的使命感意识到奋起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责任。毋庸置疑,跻身测绘科技发展的先进行列,成为引领测绘科学前进的排头兵,是中国测绘科学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与远大目标,但是赶超的路在何方?是按照常规循序渐进,还是大胆创新跨越发展?显然,树立跨越发展的思维,采取跨越发  相似文献   

5.
儒家文化对宋代测绘科技的驱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汝辰  朱杰 《测绘科学》2008,33(1):241-244
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闻名于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指出"每当人们研究中国文献中考察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宋代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包括测绘科技在内的辉煌科技成就,其中中国四大发明的三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都出现宋代。笔者认为,推动宋代测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代理学(新儒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1999年数字矿山概念提出迄今,在各级政府部门及有关协会、学会的积极推动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及矿山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数字矿山不仅作为一种现代矿山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且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今,中国数字矿山科教发展与建设实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数字矿山在矿业科技的创新发展与中国矿山的信息化改造中已经发挥和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Conference,CSNC)是一个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加强学术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系统的工程建设;加强理论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理论进步;加强应用创新,促进卫星导航产业的科学发展。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将于2012年5月在中国广州召开,涵盖学术交流、高端论坛、展览展示和科学普及等内容,欢迎国内外广大科技工作者及各界人士积极参加并向会议投稿。  相似文献   

8.
被赋予了要"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期待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首战基本告捷,云南、青海等地靠市场机制打造制度平台,吸引多方投入参与找矿行动,都已提前实现"3年地质找矿要有重大进展"的目标。这其中,机制与科技创新也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除了在青藏高原地质找矿中取得重大突破外,还在深部探测技术与装备、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我国地质科技发展水平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科技创新为推动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科技论文是宣传新观点、新见解、新发现、新经验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科发展、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2014年4月16日,我国著名的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教授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做了题为"科技论文写作与基金申请若干问题"的专题报告。报告会上,杨院士就科技论文写作问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剖析讲解。杨院士提到,科技论文写作是科技工作者的能力之一,也是时代创新的需要。杨院士还就如何写好一篇科技论文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之后《测绘科学》编辑部就测绘科技论文写作相关问题从科技论文与科技进步、科技论文的特点和写作精髓、写好科技论文的基本要素和文章的行文方式等4个方面对杨院士进行了专访。分享杨院士几十年科技论文写作和主编的经验,对广大的测绘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和提升写作技巧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等关键词不断推动着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变革发展。作为上海院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也在工作中体会着科技创新的不易与成果转化的喜悦。世纪之交,我从大学毕业走上了测绘科研岗位,也正在此时,上海院完成了三种大比例尺(1∶500、1∶1000和1∶2000)地形图的数字化转化及其生产体系建设,小笔尖、鸭嘴笔等手工工具不见踪影,计算机屏幕和鼠标代替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针对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盲目推进,不切实际地订指标、赶进度、"人为造市"等情况,在北京出席"科学推动城镇化进程高峰论坛"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向全国的市、县、镇长及相关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地图学是一门经过数千年的演进发展形成的科学,地图(地图集)是地图科学研究的主阵地,是任何时代和社会都不可或缺的,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首先,简要论述了地图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演进发展规律,以及地图集的特点;然后,从哲学角度分析与论述了地图是怎样重构复杂非线性地理世界的(实现由"地理世界"到"地图世界"的转变),人们是怎样利用地图进一步认识复杂非线性地理世界的(实现由"地图世界"到"地理世界"的转变),提出了基于传感器网络的由"感知的地理世界"到"重构的地理世界"再到"认知的地理世界"、指导行动并反馈信息的"双向"转变的认知模式;最后,论述了地图集作为重构复杂非线性地理世界的"百科全书"的作用,举例说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地图集的快速发展和水平的大幅提升,并阐明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地图集成果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兴旺发达,地图集作为人们进一步认知复杂非线性地理世界的"百科全书"的功能作用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  相似文献   

13.
地球科学汇集了地球物理学、气象学、测绘学、地震学、地质学、海洋学和自然地理学等古老而新生的学科,其学科历史源远流长,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又为这些古老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地球科学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地学文献资源的空前繁荣,各学科间互相渗透,互为手段,其学科成果和技术手段为各学科科技工作者相互借鉴和利用,但可资利用的文献各自分散,尚未形成一个可资利用的地学文献资源平台。为了方便地学工作者,特别是测绘科技工作者检索地学领域相关文献,我们将网上地学文献资源进行了汇集和整理,供读者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应对如年初的雪灾、"5·12汶川大地震"这样的大型自然灾害,还是筹备如奥运会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都需要对大量与地理相关的信息进行处理,以及时地做出科学、准确的各项决策。而GIS作为创建、管理、发布和传播地理信息的工具和平台,在这些事务中均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GIS正以其强大的决策辅助功能,成为人类了解和观察现实世界的一种新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创建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已有27年的历史,作为国内首个引文数据库,其在国内科技文献检索及文献计量评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论文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分析2010-2014年国土资源部相关科技机构的科技论文被CSCD收录及引用情况、所属学科领域情况,以及论文人情况,评价了2010-2014年国土资源部相关科技机构的论文生产力、影响力,得出了“国土资源部相关科技机构CSCD发表论文数量及论文人数量稳步增长,论文生产力不断提高、但CSCD论文所属领域不均衡,各领域论文生产力、影响力存在巨大差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牛汝辰  朱杰 《测绘科学》2008,33(2):218-222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法、阴阳诸家均视科学技术为末道,或不屑为之,或持明确的排斥态度。惟独墨家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科学精神,重视对自然科学,包括测绘科技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探讨。在后期墨家的经典著作《墨经》中,保存了这一学派对包括测绘科技在内的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许多研究成果,在中国科技史乃至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墨家思想影响了魏晋时期鲁胜、刘徽,宋代沈括等科学家汲取了墨家的科技思想。李约瑟博士预测:"墨家思想所遵循的路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可能已经产生欧几里得式的几何学体系了"。  相似文献   

17.
<正>"民以食为天",任何时代农业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中国历来都属于农业大国,2012-2018历年一号政策文件都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尤其是在2018年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指出"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实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科技手段正在逐步改变现有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业"看天吃饭"现状。我国科技创新对农业生  相似文献   

18.
正她醉心科学、钟情学术,本科期间便在国际顶级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在该学科领域引起巨大反响,得到国际著名专家积极肯定。她不仅是同学们心中的科研达人,更是学术团队的主心骨和领头羊,她义无反顾地肩负起科技创新的使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用科技改变生活的美好事业中,用智慧、协作与奉献书写着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  相似文献   

19.
科技奖励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对于某一行业或领域引导科技创新发展方向、激励创新主体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从科技奖励角度,通过统计和对比"十一五"以来测绘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数量、分布和完成主体的变化趋势,对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新形势下对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了科技奖励在科技研发重点、推进区域协调的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激励重要创新主体等几个方面引导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发展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测绘科学》2020,(1):1-3
<正>《测绘科学》: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作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在当前形势下,您如何看待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项战略任务?程鹏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会的不二选择,是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