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岩质边坡结构面抗剪强度是分析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参数。反分析法是视滑坡将要滑动而尚未滑动的瞬间为极限平衡状态,求解滑动面抗剪强度的一种方法,相对于室内实验和原位测试具有成本低的特点,但其普适性较差,对反分析法的应用条件进行研究对该方法在边坡工程中的准确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反分析和室内试验两种方法确定西柏坡纪念馆不稳定斜坡结构面抗剪强度,发现对于单滑动面岩质顺层滑坡,直接采用滑坡断面进行反分析获得的结构面抗剪强度与室内试验结果相近,可用于评价同一结构面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水库边坡的稳定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以致其准确评价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为克服传统的正态云模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云模型特征值取值不统一以及使用期望隶属度而非实际隶属度两个问题,提出了改进型正态云模型,并在MATLAB软件平台上开发了便于模型应用的程序。选取影响水库边坡稳定性的12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程序生成各评价指标在各稳定性等级的综合隶属度云模型,接着使用改进的熵权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应权重,最后将平均综合隶属度最高值所在的级别确定为边坡的稳定性等级。将该方法应用于34个水电边坡工程稳定性评价实例,并将结果与现行国家规范推荐的CSMR法及这些边坡的实际状态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度比CSMR法高,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也可供公路、铁路或建筑等其他岩质边坡在进行稳定性评价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谭琳  刘芳 《工程地质学报》2021,29(6):1907-1915
我国南海北陆坡水合物富集区广泛发育古滑坡,若水合物开采不当可能导致古滑坡再次滑动。为了探究水合物开采诱发古滑坡再启滑机制,针对含下卧型水合物藏和伴生型水合物藏的两个典型古滑坡体,在边坡极限平衡分析框架内考虑了水合物开采过程中的瞬态孔压与土体抗剪强度变化,分析了水合物开采过程中不同古滑坡体的稳定性演变与失稳模式。研究表明,水合物分解导致所赋存土体的胶结强度弱化,同时逸出气体可能被阻滞于渗透性较低的古滑坡体下方,从而形成横向扩展的高压区。下卧型储层边坡的潜在滑移面贯穿古滑移面,一般表现为滑动型滑坡;开采初期因孔压积聚而导致边坡稳定性降低,开采中后期因二次水合物生成可能导致边坡稳定性有所回升,在本文计算条件下未触发古滑坡复活。伴生型储层边坡的稳定性受土体强度劣化与孔压积聚的共同影响,水合物开采导致古滑坡重新滑动,表现为滑塌型滑坡。  相似文献   

4.
库区岩质反倾边坡常在蓄水期发生失稳破坏,其存在特定的破坏模式。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改进的Goodman-Bray算法基础上,考虑岩柱间水压力及库水压力对岩柱产生的倾倒力矩以及饱和区岩土体的强度降低,改进该算法对库区反倾边坡蓄水期稳定性进行评价。以Fortran为平台编写岩质反倾边坡稳定性分析程序,通过苗尾水电站工程实例边坡对所提力学模型和分析方法进行验证,并与离散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反倾边坡失稳模式为"滑动—倾倒—稳定"三段式,坡形隆起处倾倒变形程度更加强烈。蓄水后饱和岩土体抗剪性能变弱,导致坡脚处失稳模式由倾倒转变为滑动,锁固段岩体失去阻滑力后引起边坡整体失稳。  相似文献   

5.
降雨是导致边坡失稳的主要诱因之一,如何对建筑边坡稳定性的降雨阈值进行确定尤其重要。首先引入云模型的评价方法建立建筑边坡稳定性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综合考虑边坡岩土体的主要地质特征以及降雨历时、降雨强度和前期降雨量等因素,并采用改进的熵权层次分析法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其次,根据评价体系对不同降雨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评价,得出边坡基本稳定—欠稳定以及欠稳定—不稳定的降雨阈值方程。最后将该降雨阈值方程应用于分析福建省南平市金龙花园小区边坡2010年6月13日至2010年6月18日降雨期间的稳定状态。分析结果中有5天的与边坡实际情况相吻合,仅有6月15日的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物质点强度折减法及其在边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双  李小春  石露  刘召胜 《岩土力学》2016,37(9):2672-2678
物质点法适用于模拟连续介质大变形,如边坡失稳全过程。在物质点法中应用强度折减法,用于边坡稳定性评价。与极限平衡法相比,二者安全系数计算值、滑动面位置结果基本一致;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相比,物质点法失稳评价标准的物理意义明确。利用物质点法大变形计算优势,评价边坡失稳后的破坏后果,通过算例说明其评价不同安全系数下的滑坡堆积形态及滑移距离的能力,尤其是评价滑坡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程度的能力。物质点强度折减法可用于边坡稳定性评价及边坡破坏后果评价。  相似文献   

7.
胡剑 《工程地质学报》2014,22(3):361-365
以雅砻江次摸地古滑坡体为研究对象,经过现场地质调查,从地形地貌,地震记录及物质结构等地质条件对古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宏观地质评价。认为在自然状态下古滑坡处于稳定状态,稳定性主要受控于引起初始滑动的基覆界面和体内潜滑面,同时,经过古滑坡前后形态变化的推演分析,根据能量法,滑坡运动学和谢德格尔假说,确定了4个关键的滑坡运动参数:滑坡半径r,等效坡度,综合动摩擦角和最大滑速Vmax 对应的后缘落差Hm。其中后缘落差Hm的取值分两种方法:(1)认为滑坡出现最大滑速Vmax 时后缘点停止运动,最大滑速Vmax 对应的Hm为滑动前后滑坡后缘点的垂直落距,(2)认为最大滑速Vmax 出现时后缘点和坡体会开始减速运动到静止,因此最大滑速Vmax 对应的Hm小于滑动前后滑坡后缘点的垂直落距,需要通过假设圆弧滑动面和滑坡运动学公式求出。最终本文推算出滑坡属于高速滑坡,最大滑速Vmax 在13.50~21.20ms-1 之间,并对古滑坡高速失稳的地质条件特征进行了分析。这对次摸地古滑坡附近工程地质背景相近的斜坡稳定性评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云模型评价方法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中得到了较深入的应用。但目前评价指标的权重多为某一精确值,没有考虑指标权重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尝试用指标变权重云模型表示各指标的权重,并引入权重范围系数以调整指标的权重变化幅度。参照《水电水利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和《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对评价指标进行选取。参考行业规范、学者们的研究经验以及福建省的实际情况,采用等间距法对各评价指标相应的稳定分级区间进行划分。根据上述方法在MATLAB程序中编写算法,得到了基于指标变权重的复合云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应用程序。通过对福建省连江县黄岐镇边坡的分析,认为该边坡总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仍存在转化为不稳定的可能性。根据勘察报告,该坡段于2016年6月17日曾因强降雨发生崩塌,初步验证了本方法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影响边坡稳定性的诸多因素,建立边坡稳定性评价模型,确定边坡稳定性的分级指标、构成关系矩阵、确定隶属度,然后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因素赋以权重,对工程实例进行稳定性评价,研究表明,评判模型的评价结果与现场情况吻合,模糊评价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小岩头滑坡位于贵州省威宁县二(连浩特)河(口)高速公路K255 010~K255 240里程右侧,属一个大型古滑坡,发育于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组玄武岩(P2β)地层中。在高速公路施工中对路堑进行深挖削坡,可能导致古滑坡中部、线路右侧斜坡失稳破坏,发生滑坡。因此,滑坡稳定性评价是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之一。根据大量勘察试验资料,系统地揭示了滑坡的特征,分析了滑坡形成的控制因素、成因和形成机制,建立了滑坡体稳定性计算模型,利用反演计算法进行稳定性分析与评价,认为两滑体均处于滑动失稳状态。建议对滑坡体进行处理,采用排水、支挡、减压等措施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11.
为克服马氏距离判别模型无法考虑指标权重的不足,引入粗糙集理论,通过分析评判方法对评价对象的支持度和重要性计算得到权重系数。将权重系数嵌入距离判别模型,构建了边坡稳定性预测的加权距离判别模型。根据边坡失稳破坏特点,选取合理的判别因子,以大量工程实例样本作为原始数据和训练样本,建立了边坡稳定性评价预测的粗糙集-距离判别模型。将边坡稳定性评价预测的粗糙集-距离判别模型评价预测结果与马氏距离判别法、支持向量机理论、Bayes判别分析等方法得到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粗糙集-距离判别模型的有效性。将建立的粗糙集-距离判别模型应用于黄河中游地区某大型水利枢纽库区边坡工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研究结果表明,粗糙集-距离判别模型具有权重分析合理、预测准确性高等优点,是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预测的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潜在锁固型滑坡的类型、形成条件和预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研究表明滑动是大型灾难性滑坡最常见的失稳机制类型,且滑动过程中一般都伴随滑动面上锁固段(承受应力集中,提供关键承载作用的部位)的应力集中和脆性破坏,其强度和变形决定着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作者将此类滑坡统称为锁固型滑坡。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我国36个大型典型灾难性滑坡实例,首次归纳总结了锁固性滑坡的类型和形成条件等共性规律,同时提出了任一边坡能否发展成为锁固型滑坡的预判方法。本文研究成果是锁固型滑坡进一步进行失稳破坏类型预分析、稳定性评价及失稳滑动预报等共性规律的认识和实施防灾减灾措施的前提,具有较好的科学意义和防灾减灾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天水市秦安县王家墩滑坡为宝兰客专沿线巨型古滑坡群,秦安隧道穿其而过。笔者以王家墩古滑坡为研究对象,围绕其工程中静、动力抗滑稳定问题,通过室内试验对影响王家墩古滑坡稳定性的地质构造、场地工程条件等内在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动力分析,对王家墩古滑坡在地震载荷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明确王家墩古滑坡稳定的影响因素、地震荷载与滑坡失稳破坏间的关系。采用动力有限元法和强度折减法结合的方法,开展动力抗滑稳定分析方法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作用时的水平推力对古滑坡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表现为上部坡体的整体滑移和隧道入口段黄土堆积层局部失稳滑塌,采用位移突变的方法来确定边坡动力失稳及动力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云模型的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边坡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基于云模型理论,建立了岩质边坡稳定性的云模型评估方法。选取影响边坡稳定性的11项指标,计算各指标隶属于不同岩质边坡稳定性等级的云模型数字特征,结合正向正态云模型和指标权重,计算待评估边坡的综合确定度,最终确定岩质边坡稳定性等级。将方法应用于桂柳高速公路边坡的稳定性评估,结果与可拓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基于Hoek-Brown准则方法以及基于RMR岩体质量评价方法等的评估结果一致,符合边坡野外实际勘察情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朱良峰  李建  潘信  吴信才 《岩土力学》2006,27(Z1):711-714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可用于滑坡稳定性敏感因子的定量分析。将范数灰色理论引入到滑坡稳定性敏感因子分析之中,确定了影响滑坡稳定性系数的因素权重,较为直观地反映了各影响因子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以重庆市綦江县土台镇滑坡为例,进行滑坡稳定性敏感因子的范数灰关联度计算。结果显示,滑动面岩土体强度参数是影响土台镇滑坡稳定性最重要的因素,地震作用和地下水位的变化对该滑体稳定性的影响要稍弱一些。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反倾层状岩石边坡的岩体结构特点,以弯曲-拉裂(倾倒)变形的地质模型为基础,基于突变理论建立反倾层状岩石边坡尖点突变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边坡失稳的突变条件,并提出临界失稳深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反倾层状岩石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对工程实例的分析表明,对于反倾层状岩石边坡,该稳定性评价方法是成功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邱骋  王纯祥  江崎哲郎  谢漠文 《岩土力学》2005,26(11):1731-1736
公路沿线发生的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是造成交通停滞的主要原因。对公路沿线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及滑坡灾害分析对于公路管理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对大范围边坡应用三维力学模型进行稳定性评价,研究中将较大研究区域划分为多个边坡单元(slope unit),并介绍了边坡单元划分方法。对每个边坡单元,采用随机生成许多假想滑动面并通过一个基于GIS的边坡稳定性三维分析模型计算其安全系数的方法,找出具有最小安全系数的危险滑动面,同时求出在试算过程中安全系数小于某临界值(通常设为1.0)的结果出现的比率,作为该边坡单元的滑坡发生概率,以此作为指标对研究区域进行危险度评价。通过对日本49号国道沿线边坡中的应用对该方法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排土场在天气影响下的稳定性,建立排土场温度-渗流-应力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其饱和-非饱和渗流场、应力场以及稳定性响应规律,然后与排土场典型滑坡特征进行对比验证,并提出采用边坡危险滑动带来分析非均质边坡失稳特征。结果表明:考虑天气影响时,雨水入渗深度范围土体孔隙水压力均会不同程度地低于无蒸散和植物截留时的孔隙水压力,稳定性系数极小值比无蒸散和植物截留时更高,出现时间更晚,表明雨后一段时间内滑坡风险仍在不断增加,能更准确地反映出降雨所致边坡失稳的滞后效应。提出在采用极限平衡法分析非均质边坡失稳特征时,通过递增稳定性系数增量来观察最危险滑动带发展趋势的方法,以便更加全面反映出边坡滑坡类型和特征。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针对降雨型滑坡位移量预测参数失稳判据的局限和不足,并根据滑坡全息论的基本原理,提出和确定了滑坡垂直位移方向率预测参数,且指出该参数是边坡稳定性演化分析与评价的一个有效位移动力参数,具有位移量或位移速率不可替代的评价和预测作用。同时,系统分析了降雨型滑坡位移与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对该类边坡稳定性的不同演化阶段的表层垂直位移方向率形成机制与变化规律进行了弹塑性力学分析与评价,分别确定了边坡压缩稳定变形阶段和塑性失稳变形阶段的表层垂直位移方向率与其稳定性演化的定量关系,并依此运用数理统计均方差基本原理,建立了该类滑坡垂直位移方向率的整体失稳监测预警判据。最后运用新滩滑坡A_3、B_3监测点垂直位移方向率对该滑坡稳定性演化过程与失稳规律进行了后验分析与评价,其分析预测结果与边坡实际变形失稳规律基本相吻合,表明该参数在该类滑坡预测预报与监测预警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菊连  沈明荣 《岩土力学》2011,32(12):3623-3629
为能在初期勘察阶段及少量室内和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快速、准确地对高速公路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基于福建省高速公路边坡资料,以现场稳定情况为因变量,影响边坡稳定性的14个因子为自变量,利用Logistic逐步回归遴选显著影响因子,建立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该模型符合拟合优度检验,模型稳定性良好,且预测结果准确。另外,模型影响因子的调查和获取比较容易,模型可处理定性因素,边坡稳定评价过程亦方便、快捷,因而边坡稳定性评价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可在高速公路边坡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