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针对X80腐蚀管道横穿滑坡时所涉及的安全预警问题,提出将极限宽度作为管道安全状态的判别因子,根据具体滑坡工况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管道不同腐蚀尺寸和空间位置对腐蚀管道的力学行为与极限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极限宽度可用于管道安全状态的评判;腐蚀的宽度和深度与管道极限宽度呈负相关,且对于腐蚀深度表现出高敏感性;内腐蚀对于管道安全状态的影响大于外腐蚀;坡度为30°的土质滑坡下,外径10.16 cm的无腐蚀X80管道的临界横穿滑坡宽度为21.2 m,含腐蚀管道横穿滑坡时的临界腐蚀深度为0.25倍的壁厚;腐蚀管道距滑坡区中部的距离大于6 m时对管道的极限宽度影响可忽略;管道应力与极限宽度呈负相关,腐蚀深度为0.2倍壁厚时管道最大应力始终在腐蚀处,其余位置的应力与无腐蚀管道一致。  相似文献   

2.
以管道横穿一滑坡工程实例为背景,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管道横穿滑坡的力学数值模拟模型,采用FLAC3D软件对管道受力变形进行模拟研究,并采用静力学解析计算的方法,对管道变形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研究,获得了管道临界破坏时管道的应变及应力和滑坡位移等特征。两种分析方法结果基本一致,结果均表明:管道横穿滑坡时,管道两端最易发生破坏。滑坡体管道正中部位变形最大,两侧变形变小,挠度变形曲线表现为正态分布;管道两端应力最大,中部正弯两侧负弯,和两端固定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弯矩形态一致。在静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管道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更准确。   相似文献   

3.
普贤乡场滑坡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普贤乡场镇,为了解决该滑坡带来的财产损失及安全威胁,基于该滑坡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及滑坡体的基本特征进行大量研究。本文采用极限平衡法对普贤乡场滑坡,分3种工况进行了稳定性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滑坡在天然工况及地震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并提出采用改沟及弃渣回填工程+抗滑桩+拉裂缝封填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条块划分的原则及条分方法的基础上,以三峡库区新滩滑坡为例,选用20,40,80 m三种不同的条分宽度,以相同的条块编号顺序对滑坡的速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计算滑坡滑动的速度随着条分宽度的增大而变大,但其变幅不大,在5.4%~8.2%间;条分宽度的变化没有改变滑坡岩土体滑动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也没有改变滑动速度出现最大值的条块在滑体中的位置;另外,与四边形条块相比,三角形条块宽度的大小对滑坡速度计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老滑坡稳定性有助于邻近工程建设的安全,尤其是在防治技术手段有限的高海拔大型古滑坡分布区。以和田县大红柳滩509道班西老滑坡对尾矿库坝影响为例,采用地质调查、钻探、现场力学原位测试、数值计算等技术方法对老滑坡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老滑坡后缘中上部局部存在拉张裂缝,该裂缝为滑坡体后缘山体风化剥落坡积物浅表变形张拉所致,坡积变形体厚度较薄,在重力或冻融作用下局部产生溜滑失稳破坏后再次处于平衡状态。目前变形阶段规模小,难以对整个滑体产生影响;(2)在天然条件下,老滑坡稳定系数为2.03,开挖时由于规模不同使老滑坡稳定性产生差异。在开挖垂高10 m且倾角为30°、45°、60°时,稳定系数分别为1.84、1.38、1.78;在开挖垂高20 m时稳定系数分别为1.69、1.09、1.07;在开挖垂高30m时稳定系数分别为1.69、1.09、1.07。当坡体前缘向下开挖30 m、坡度大于45°时稳定系数接近临界值1.0,易发生大规模破坏;(3)在老滑坡开挖过程中应实行信息化施工,在拉张裂缝位置布设GNSS位移监测设备或分段施工、分段回填,减弱老滑坡前缘因开挖卸荷产生的局部垮塌。同时...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白龙江流域舟曲段江顶崖滑坡的变形演化机理及其阈值,设计降雨条件下的大型堆积体滑坡物理模型试验,采用FARO FocusS 350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滑坡数据采集、处理,获取滑坡在不同降雨工况的点云模型数据,对比分析不同降雨工况下滑坡宏观及局部特征点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滑坡模型表面出现持续、快速、变化鲜明的整体变形特征,伴随出现滑坡模型中、前部横向、纵向的张拉裂缝,表明在非饱和渗流影响下,堆积体滑坡模型的基质吸力降低、孔隙水压力以及滑坡体重力荷载增加,导致滑坡模型临近失稳;根据滑坡模型宏观变形情况,其变形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初始变形阶段、等速变形阶段和加速变形阶段,3个不同变形阶段坡体宏观变形各自有其特点。通过对试验阶段的变形特征分析,设立了滑坡变形速率阈值,分别为0.01 m/h、0.02 m/h、0.2 m/h。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坡体监测,结合坡体变形宏观和局部分析的优势,在保证高精度监测、采集、处理的同时,得到坡体的整体变形和位移。  相似文献   

7.
通过3组不同桩间距下双排微型桩加固碎石土滑坡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微型桩受力变形特性和滑坡推力传递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双排微型桩承受的滑坡推力主要集中在滑面以上1/3桩身范围内,桩身最大弯矩位于滑面附近,且桩群均以第一排桩达到其弹性受力极限而失效;桩间距为5d时,微型桩群对桩间土的遮蔽阻挡效果最好,桩群能承受的滑坡推力最大,且桩顶位移最小,滑坡推力在排桩间分布最合理,其传递系数α在(0.5,0.7)间取值。  相似文献   

8.
四川宜宾珙县的某油气井场位于古滑覆堆积体上,因井场作业平台开挖导致古滑堆积体局部复活,在2018年3月时发生滑塌,处于蠕动变形中。据现场调查表明,该井场滑坡平面形态呈舌状,纵长约200 m,横向宽度约150 m,滑坡前后缘高差约35 m,钻探结构滑体厚度约8 m,推测滑坡体积约为27×104 m3。井场滑坡在平面上分为4个变形区域,在井场平台和滑体中后部发育大量张拉裂缝和隆起开裂,裂缝宽度约4~8 cm,隆起高度达21~35 cm。特殊的地形条件和土层结构造成滑坡出现多层滑面。考虑到井场滑坡属于边滑边治的情况,选定治理方案主要为抗滑桩+锚索+桩间网喷+桩顶连系梁+挡墙+截排水沟,并通过后期监测验证方案的合理性。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抗滑桩的桩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逐渐收敛,趋于稳定,锚索应力呈现平缓状态,稳定在14 kN左右。该治理方案应用性较好,可为相关项目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西气东输管道余家坪镇岭湾村一处正在变形的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勘察、InSAR、GNSS监测和深部位移监测等,分析滑坡2017—2022年的变形特征及滑坡成因机制。研究表明:滑坡地下水位已达坡脚,滑坡前缘形成多处“土溜”,滑坡地表垂直潜蚀裂缝发育,后缘可见贯通的裂缝,滑坡内管道周边裂缝发育;InSAR数据显示滑坡一直缓慢变形,年变形量2.0~4.0 cm;GNSS变形及裂缝变形显示,2020年8月至今地表变形速率增大,变形明显,变形量在4~10 cm;深部变形监测数据变化量在0.05~1.36 mm,变化很小;降雨及土体含水率数据分析表明滑坡在暴雨后发生位移变形。综合分析监测数据表明,岭湾村滑坡属于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区域内的自然强降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作为滑坡的诱发因素,对滑坡的发生及发展作用明显。结合管道应变监测数据,目前西气东输管道遭受滑坡灾害的风险可控。  相似文献   

10.
降雨及库水位联合作用下秭归八字门滑坡稳定性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桂荣  程伟 《岩土力学》2011,32(Z1):476-0482
针对三峡库区库水位调控方案和极端降雨情况,对秭归县八字门滑坡稳定性分析设置了10种计算工况,采用SEEP/W软件模拟该滑坡在降雨入渗及库水位联合作用下的暂态渗流场,并利用SLOPE/W软件,将暂态孔隙水压力分布用于该滑坡的极限平衡分析中,确定不同工况下(不同降雨强度)的滑坡稳定性系数,据此采用降雨量对该滑坡进行失稳预测。研究认为:150 mm/d以上的降雨量对该滑坡影响较大,降雨入渗具有滞后性;在相同的降雨量情况下,1 d的降雨强度比5 d的连续降雨对滑坡体的稳定性影响更明显;在水位从175 m降至145 m的过程中,临界雨量为100 mm/d时,滑坡就可能失稳;水位从145 m升至175 m的过程中和175 mm稳定水位时,当临界雨量为200 mm/d时,滑坡才可能失稳,即水位骤降过程中滑坡失稳概率大。不同工况下的滑坡土体含水率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影响的主要是上部土体,下部土体含水率受控于地下水位,即降雨更容易引起浅层滑坡与局部滑坡  相似文献   

11.
强降雨可诱发新近纪软岩质滑坡滑移变形。1955年至今,降雨在陕西宝鸡诱发超过十起大型滑坡灾害。2011年9月19日,宝鸡市区72 h内的降雨量达到332 mm,北坡金鼎寺、簸箕山与高家崖滑坡出现裂缝,威胁市区居民安全。为分析滑坡的变形机制与降雨触发的滑体内地下水位的波动关系,2012—2015年,开展了降雨量、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滑坡应力与位移等物理量的实时监测,统计分析了它们的频率、活动强度及累积变化规律,提出了滑坡的位移扩展模型。研究显示:(1)地下水的活动会影响新近纪软岩质滑坡的变形,但降雨量、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滑坡体应力与位移等物理量变化机制有差异,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呈周期性变化,滑坡体的应力、位移的变化具有累积效应;(2)宝鸡市北坡滑坡运动变形具有蠕变、快速滑移两个阶段。降雨会触发的滑坡体各物理量出现加速变化,地下水位波动幅度为0.27~1m,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幅度为10kPa,滑体浅层的水平应力变化幅度为5.6kPa;(3)在判断降雨能否诱发滑坡快速滑移过程中,既需分析滑体应力、位移变化的累积效应,又需分析新近纪软岩质滑带的摩擦破坏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典型堆积层滑坡变形滞后时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堆积层滑坡是三峡水库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地质灾害,其变形演化往往滞后于库水位的变化,表现出时间滞后效应,给滑坡灾害精准预测和灾害警情准确发布造成极大困扰。采用集对分析法并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滑坡加权位移向量计算模型,在滑坡加权位移演化与库水位波动相互关系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滑坡加权位移与库水位变化速率相关性达到最大时的平移步数,从而计算出滑坡变形滞后于库水位变化的时间。以三峡库区典型堆积层滑坡——树坪滑坡为例,在分析滑坡变形演化规律基础上,分别选取2012年、2013年、2014年汛雨期地表位移与库水位下降速率的监测数据开展滑坡变形滞后时间研究。研究发现:当库水位下降速率小于等于0.43 m·d-1时,树坪滑坡变形滞后时间大于等于5 d;当库水位下降速率在0.43 m·d-1到0.7 m·d-1之间时,树坪滑坡变形滞后时间在2 d到5 d之间;当库水位下降速率大于等于0.7 m·d-1时,树坪滑坡变形滞后时间小于等于2 d;随着库水位下降速率不断增大,树坪滑坡变形滞后时间不断缩短。通过分析滑坡不同空间位置监测点的滞后时间,发现越靠近滑坡体前缘变形滞后时间越短,当库水位下降速率在0.43 m·d-1到0.7 m·d-1之间时,滑坡前缘变形滞后时间在2.4 d到5.4 d之间,滑坡中部的变形滞后时间在3.4 d到5.6 d之间,滑坡前缘和中部的变形滞后时间差在0.2 d到1.4 d之间。研究成果可以为树坪滑坡的监测预警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对重大水利工程涉水滑坡监测预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动网格法在大型滑坡模型试验位移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先启  陈海玉  沈辉  吴剑 《岩土力学》2005,26(2):231-234
应用非接触式光学测量方法中自动网格法原理,研究了大型滑坡模型试验中的位移测试方法及其分布规律。以石榴树包滑坡模型试验为例,针对自动网格法用于大型滑坡模型试验位移测量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并对石榴树包滑坡在不同水位运行工况下的位移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4.
北京戒台寺滑坡是由采矿引发的特大型岩石滑坡,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滑坡进行数值分析及平面应变情况计算,通过改变材料弹性模量、泊桑比、容重、C、Φ值等指标,尽可能模拟滑体、滑带及滑床等地层岩性特征和地表的变形特征。根据过去、现在、将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了八种工况。按各种不同工况依次计算滑坡体内部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的发展变化、结构物内部受力与变形情况。验证了滑坡的变形特征及其发生发展机理,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5.
滑坡灾害是浅埋输油气管道的主要风险源之一,监测预警是管道滑坡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管道滑坡灾害的监测预警需要滑坡体和管道的联合监测,注重管体轴向应变监测。为获得管道轴向应变的准确值,每截面至少需要布置3个应变计。推导了已知截面上3点、9点、12点钟位置应力时,管体监测截面上任意点应力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基于材料强度破坏的管道预警阈值的确定方法。汶川地震期间,在兰成渝成品油管道羊木山滑坡获得了成功应用,为管道滑坡灾害监测预警的推广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某拟建油气管道纵向斜穿勐梅河滑坡,滑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管道的安全运营。通过现场调查和勘探,查明了该滑坡的变形特征、空间形态特征、结构特征、水文地质特征,通过分析该滑坡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和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给滑坡的防治工程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裂口山滑坡的GPS专业监测位移资料,初步判定其变形与降雨入渗存在一定联系,采用离散元程序3DEC 5.0模拟降雨条件下后缘裂缝充水对滑坡变形、应力状态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裂口山滑坡后缘裂缝充水产生的滑体变形主要表现为局部变形,滑体底部水平位移明显大于顶部,且后缘裂缝内水头越高,滑体综合水平位移越大;水头H在25 m附近变化时,对滑体综合水平位移影响最为敏感。裂口山滑坡后缘裂缝内的静水压力所产生的推力不足以使该滑坡启动,后缘裂缝充水前后,底部滑面各点的有效正应力下降幅度较大,即滑面抗剪强度大幅降低,但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裂缝充水前后,并随着水头高度的增加,稳定系数变幅不大,滑体仍能保持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8.
位于近坝库区的茨菇滑坡,在水库正常蓄水后有近1/3坡体浸没于水位面以下,蓄水前后的滑坡稳定性对工程影响很大。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滑坡成因机制为弯曲折断-滑移的地质力学模式。本文进行了对滑坡区扰动样滑带土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剪切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粘聚力与含水量相关性好,而摩擦系数则变化不大。结合极限平衡及有限元数值计算,对茨菇滑坡在蓄水前后天然、暴雨及地震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前滑坡处于稳定状态,水库蓄水以后,天然工况及暴雨工况下滑坡仍然处于稳定状态,地震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在1.0以下,滑坡可能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phase2软件对黄茨滑坡进行数值模拟,分别模拟天然状态和饱水状态下滑坡的情况,通过分析计算模型的应力、位移变化,探究黑方台黄土区灌溉诱发滑坡的形成机理。最后的计算结果比较理想,天然状态和饱水状态下应力和位移在空间上具有相同的分布规律,但在饱水状态下应力和位移均出现较大增幅,说明边坡在饱水时更容易失稳。结合黑方台地区长期使用大水漫灌这一灌溉方式的实际,从而初步得出灌溉是黑方台地区频繁发生滑坡的诱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金鸡岭滑坡在暴雨后发生明显变形,通过现场勘察、钻探、物探、深部位移监测以及水平位移监测得出初步结论。为进一步查明该滑坡成因机制,通过解译现有勘察监测资料,结合Midas-GTS软件分析不同工况下滑坡的渗流场、位移场、稳定性计算,综合评价其成因机制。结果如下:(1)物探解译得出金鸡岭滑坡为岩土混合、含水滑坡,滑动面位于T2b1泥灰岩和T2b2泥岩分界线;(2)深部位移监测揭示该滑坡为浅表层土体在发生滑移,滑动面与物探解译得出的滑动面位置一致;(3)水平位移监测表明浅表分布的后梆滑坡和潘家岭滑坡变形速率较快,变形强烈;(4)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金鸡岭滑坡在现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排干地下水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可能产生整体滑移,其上的潘家岭滑坡及后梆滑坡产生土体次级滑移。(5)金鸡岭滑坡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为滑坡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源和场地条件,暴雨和人类工程活动作为诱发因素,进一步加剧滑坡变形。该研究成果将为三峡库区类似滑坡的成因机制与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对后期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