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庆松光雄     
庆松光雄是历史地震学家。1907年生于日本本乡西片町一个药学家家庭。幼年曾随其父在中国大连生活过。1934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史学科,毕业论文为“汉朝的奴隶制度”。毕业后曾在一中学教日本历史,四年后进入东京大学大学院,开始了他毕生从事中国地震史料的研究。1976年7月3日在登白山时逝世。  相似文献   

2.
由光弹模拟实验所得的上海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反映出,该区潜在着七个地震相对危险点,两条易发震的断裂和两个地震相对危险区。另外,本文从庆力场和应变能的角度,分析了存在于该区的四组不同走向的断裂和活动性。  相似文献   

3.
混合地震模型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西部古地震和历史地震资料建立了特征地震模型并与分档泊松模型结合组成混合地震模型。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重要地震带鲜水河-小江断裂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并与1990年出版的中国地震区划图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在1786年曾经发生过73/4级地震的康定地区(离浙时间为213a,地震复地周期为320a)的地震概率大于后,Ⅷ度区面积同样是前大于后。这说明地震离逝时间与地震复发周期关系对地震危险性计算是有影响的,特征地震与混合地震模型的引入解决了泊松模型无记忆性的缺陷,使计算的结果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顺义地震的序列特征、地震活动与加卸载响应比等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认为顺义的地震为一次非前光性震群;震前存在地震条带、3级以上地震东移、南北向小震条带、响应经异常地震活动异常以及以顺义板桥水位为主要的破年变等前光异常,这些前光异常的时空演化过程表现出与中强地震类似的具有一定力学基础的三阶段特征,这些结果对北京及邻区的中等以上地震的预测研究与短临跟踪工作都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双态泊松模型的基本概念出发,给出了它应用于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简化公式。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地震活动状态参数(包括两态下的平均发生率、相互转移概率和初始状态参数)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文中并讨论了该模型与简单泊松模型和一般非齐次泊松模型的关系以及它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雄安新区地震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危险性评估对确定工程抗震设防等级、制定城市规划与减轻地震灾害等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传统分析方法存在诸多缺陷,用其对特定区域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可靠性差.本文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提出了利用岩石破裂自相似性预测研究区标志性预震的方法,并进而创立了一种以地震物理预测为基础的地震危险性评估新方法.雄安新区位于唐山地震区内,近邻运城地震区.基于唐山和运城地震区地震趋势分析结果及主要断裂展布与雄安新区位置关系,在唐山地震区内划分了保定研究区,在运城地震区内划分了行唐和十渡研究区.采用上述方法,预测了这三个区将发生的较大预震.根据某些学者提出的地震烈度经验公式,评估了唐山地震区发生标志性地震、预震及运城地震区发生预震导致的雄安新区地震烈度.结果表明,未来50年内,雄安新区抗震设防烈度从原7度调整为8度为宜.  相似文献   

7.
在充分考虑现有地震资料的不完备性和震级服从两端截去泊松分布的条件下,建立了用历史地震资料和现代地震资料及考古地震资料计算地震矩年变化率的方法。计算了西南地区几个地震带的地震矩年变化率,并与地质资料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各地震区历史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性较强的双态随机发生模型。由于泊松模型在工程中已广泛应用,本文着重讨论了双态泊松模型,并发展了一种估计双态泊松模型参数的贝叶斯方法。  相似文献   

9.
人工地震目录模拟是改进现有地震目录不完备性、弥补大地震记录稀缺,以及完善地震学相关研究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基于地震活动的泊松分布模型、古登堡-里克特震级-频度关系,利用能较逼真描述具有随机性质事物特点及物理实验过程的蒙特卡洛方法,模拟汾渭地震带未来30、50、100年等不同时长的地震目录,并对其进行统计检验。分析表明,模拟地震目录符合设定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和泊松分布假设特征。依据模拟地震目录,对未来该区域地震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历史地震和仪器测定的地震的活动性资料及新近用地震资料燕结合地震震中分布和震源机制解资料来发的地震构造发区图对意大利未来较大地震的发生作了预测。在58个区域中。,由于地震目录的完整性问题而史允许对其中的20个进行研究。按照每个区域以往发生的地震序列的经验性参变量,可以把每个孕震区域的壳内大震活动模型为周期性的高斯过程或随机性的泊松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于建军  罗兰格 《中国地震》2000,16(3):223-232
在对地震异常光信息量先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描述各种地震异常前光信息量的普适性综合数学表达式,从大量震例资料入手,再次研究了地震异常延续有效性的问题,进而建立了地震异常持续有效的有效时间与有延续有效时间的数学关系式。收储整理了1980~1997年华北地区水化、形主为、地磁、应力、水位、地电等371个观测项目、上百万个前兆观测数据,对每一项观测项目逐一计算了它们的地震异常前光信息量,研究了华北地区近20年的地震异常前光信息场的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建立了华北地区Ms≥地震的中短期综合预报指标体系,经R值评分检验,表明该地震综合预报指标体系在中短期地震预测中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地震危险性分析发展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克森 《华南地震》1998,18(1):27-34
系统阐述了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发展中三种典型概率模型的特点和实质,它们被分别称之谓:简单概率模型、分段泊松模型以及复合概率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概率模型的地震影响场等效地震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它们在一个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震区地震活动特征及其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华北地震区历史和近代地震活动特征,得到该区1800年以来5.5级以上地震活动,在删除余震后接近泊松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估计了该区未来地震活动趋势;结果表明,2005年前该区发生6级和7级地震的概率分别为0.92和0.69;2010年前该区发生6级和7级地震的概率分别为0.99和0.75。  相似文献   

14.
张军  庆梅 《地震学报》1996,18(1):125-127
地震前兆异常证据可信度的应用郑兆,张军,庆梅(中国合肥230031安徽省地震局)主题词专家系统,地震前兆,可信度我们曾就确定地震前兆异常证据可信度(以下简写为CF(E))的原则、思路和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郑兆,1994).根据各学科地震分析预报方法指...  相似文献   

15.
刘祖荫 《中国地震》1996,12(1):75-82
本文根据大地震前包含异常活动时段的地震序列全过程可以看作是非齐次泊松过程的理论,详细研究了1988年11月澜沧-耿马大地震前(1980.1-1988.10)澜沧到腾冲地区地震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调查研究余震对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影响,根据主震目录和原始地震目录用最大似然方法估计了北安纳托利亚断裂带(NAFZ)的地震危险性参数(λm、b和Mmax)。主震目录是使用窗口方法朋原始地震目录中去除余震编制的,原始地震目录是由1900 ̄、992年仪器检测地震和1000 ̄1900年发生的历史地质组成的。对于主震目录的事件而言,泊松过程是适用的,而对于原始地震目录则不适用。本文论证了使用主震目录和原始  相似文献   

17.
地震破裂过程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应用形变破裂和激光全息光弹实验,结合断裂力学的观点研究了地震破裂过程的三个方面:1.地震破裂的力学机制;2.地震破裂的应变特征与运动过程;3.地震破裂过程的应力场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地震破裂过程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以及探讨了它们与地震发生。前兆和余震迁移的密切关系。此项研究为活动断层分段研究和地震预报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地震发生非稳态泊松过程和中长期概率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描述事件非稳态泊松过程的基本统计特征及其与稳态泊松过程差别的基础上 ,将非稳态泊松过程应用在华北地震区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地震带的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中。研究表明 ,假定未来几百年间 ,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带的强震 ( M≥ 7.0 )活动 ,将重现上一次地震轮回的非稳态泊松时间过程 ,那么 ,在 2 0 1 0年前它们发生一次 7级大地震的累计概率分别为 0 .2 6(不确定性范围 :0 .0 6~ 0 .5 0 )和 0 .0 4 (不确定性范围 :0 .0 0~ 0 .1 3)。它们明显地低于按稳态泊松过程得到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9.
地震发生中长期预测中的非稳态泊松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杰  孟桂萍 《地震》1998,18(3):219-225
基于实际地震的发生在一个活动期内具有加速活动的特点 ,作者提出一种非稳态泊松模型。与稳态泊松模型中地震发生率 ν为常数相对应 ,该模型中地震发生率 ν是随时间呈指数性增加。采用对数似然方法 ,通过使其最大化来确定模型的参数。作者以一个假想的时间序列 ,讨论了非稳态与稳态泊松模型之间的差别 ,并将该模型实际应用于华北地区汾渭地震带和华北平原地震带的中长期预测中  相似文献   

20.
常宝琦 《华南地震》1989,9(3):86-88
光耀华同志的论文“论水库要素与水库地震的关系”(以下简称“光文”),对笔者提出的水库综合影响参数E与水库地震最大震级M的关系,用几种经验回归方程和灰色系统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证明E与M的关系比其它表示水库要素的参数(最大库深Hmax、相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