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建国40年来(1950~1990年)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资金投入,主要矿各地质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资金的“投入产出率”和探明储量平均勘查成本两项指标既略地分析了主要矿种地持勘查工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陈兴贤 《地质学刊》1998,22(A12):63-65
回顾了40年来探矿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介绍了钻探技术及其装备的应用和发展,指出探矿探技术为地质找矿,水工环地质,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地质实验测试工作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历程,为我国地质事业和地质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地质实验测试工作六十年之际,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地质矿产实验测试分会与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主持编辑出版了《地质实验工作60周年文集》。该文集由吴淑琪、周金生、罗代洪主编,2013年11月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五十周年时,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地质矿产实验测试分会与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于2003年主持编辑  相似文献   

4.
张春林 《地质学刊》1998,22(A12):51-54
简要回顾了江苏自春秋时代以来的矿产开采,冶炼和地质工作历史,重点叙述了江苏省地矿厅(局)建局40年来,在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反映出江苏地质研究工作程度较高,成果较多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鲍兴南 《地质学刊》1998,22(A12):80-83
概述了40年江苏地矿测绘制印机构,队伍,人员,设备的发展过程,在地质找矿和经济建设中建立的主要业绩及在运用测绘制印新技术和新方法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6.
对建局40年来我省基础性水文地质工作,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区域工程地质,矿区水语文地质、开发区水工环地质,地质灾害、地热与矿泉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上述工作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7.
李锋 《地质学刊》1998,22(A12):95-99
简要回顾了江苏省地矿厅(局)在立40年发展历程中,计算机技术在在地矿工作的应用从无到有,应用领域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地质找矿中的取得的主要成果,展望了未来地球科学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地矿局建局60年来,先后完成了全省中小比例尺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发现并探明了资源储量世界排名第3的金川铜镍矿和白银铜矿、镜铁山铁矿、玛曲大水金矿、敦煌方山口钒矿、肃北塔尔沟钨矿、合作早子沟金矿、西和大桥金矿、肃南卡瓦铁矿、阿克塞余石山铌钽矿等为代表的大中型矿床180余处,发现各类矿产地875余处;完成了全省中小比例尺区域地质、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了主要水源地和地质灾害的勘察;取得了一批地质科研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及省级科技成果奖励;为我国及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文章对甘肃省地矿局承担的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地质勘查、水工环地质、地质科技等方面进行较系统、全面总结,对今后地质工作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质科技情报及科技期刊出版工作是地质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信息工作的核心。40年来,我厅科技情报及科技期刊出版工作始终坚持面向经济建设,坚持为领导决策、为地质科研和生产服务的宗旨,积极开展多种形工的情报活动和全方位的情报咨询服务,出版科技期刊,交流科技信息,努力当好质的“耳目”和“参谋”。  相似文献   

10.
吕金波  丁孝忠 《城市地质》2017,12(4):94-100
北京是中国最早开展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区,1863年秋天庞培莱到达直隶北京调查,1867年出版《中国、蒙古和日本的地质研究》,提出了"震旦抬升系和震旦革命",后来维理氏在回忆文章中强调了"震旦方向"。1869年和1871年,李希霍芬2次到北京调查,1877年出版《中国》,提出了"震旦组"。1920年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出版《北京西山地质志》,建立了西山沉积岩总剖面,划分了5个不整合。1958年至1961年,完成第一轮23个图幅的1∶5万区调,出版《北京的地质》。1964年至2002年,完成第二轮44个图幅的1∶5万区调。1991年出版《北京市区域地质志》,资料截止到1985年,突出了山区以"燕山运动"为特色的中生代地质。即将出版的《中国区域地质志——北京志》,亮点是平原"新构造运动"为代表的新生代地质,以及与城市发展、布局和建设相关的城市地质。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质资源与首都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建局40周年,回想在局工作39个春秋,深深感到北京作为我们国家的首都,虽然地域范围不大,但其漫长的地质历史特征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得天独厚的。这是我们长期战斗在首都的地质工作者的幸运和骄傲,其丰硕的地质成果是全局职工40年来辛勤劳...  相似文献   

12.
《岩矿测试》2011,(1):3
2010年11月25—26日,《岩矿测试》期刊出版与学术发展论坛暨第六/七届编委会换届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分别由第六届编委会主编、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主任尹明研究员和第七届编委会主编、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副主任罗立强研究员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66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科研工作适应于经济建设的需要,我所于1985年10月建立了环境地质开发研究组,1987年扩充成为环境地质开发研究室,专业技术人员由初建时的3人增加到18人。1985-1991年承担环境影响评价、三废治理、综合利用项目以及大型实验合计52项;已完成的有42项,其中有8项获地矿部科技成果3、4等奖。又于1989年获得国家环保局首批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证书,有资格参加国家各种规模建设项目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在,环境地质开发研究专业已成为我所3大特色专业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地质研究的十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廷栋  刘勇  丁孝忠  庞健峰 《地质学报》2022,96(5):1544-1581
今年,欣逢中国地质学会成立100周年,特以此文恭贺中国地质学会百年来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和对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了重编中国区域地质志的科研项目。经过十多年志书的编写获得了诸多创新性的区域地质研究成果,主要成果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① 大幅度地提高了全国地质研究程度和地质科技水平;② 提出发展洋板块地质的学术思想,初步建立了洋板块地质构架; ③ 地层研究取得重要新进展,完成全国显生宙构造- 地层区划和地层格架研究; ④ 开启了蛇绿岩研究新思路,拓宽了蛇绿岩研究范围; ⑤ 前寒武纪地质研究获颠覆性科学成果,阐明了太古宙地壳演化规律,提出中—新元古界新的划分方案; ⑥ 取得多项岩浆岩创新性科研成果,建立了中国及邻区侵入岩时空演化格架;⑦ 中国地质构造研究获突破性进展;⑧ 地球深部探测研究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建立了全方位“深地”探测研究科技支撑体系;⑨ 为资源环境评价开辟了新方向,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调查研究取得长足进展; ⑩ 探索了地质图件研编新模式,总结了地质制图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质》2010,(4):F0003-F0003
5块奇形怪状的岩石标本,在40分钟内任选3块进行描述;空旷的野外,在两公里范围内用3小时完成地质界线标注及地质体区分。近日,北京市地勘局举办第一届地质矿产勘查技能竞赛,来自8个基层单位的48名参赛选手参加了理论笔试、岩石标本描述和野外地质踏勘等3项基本功技能较量。  相似文献   

16.
充分发挥在中国“铀都”相山开展地质找矿和在“铜都”鹰潭发展铜材加工业的优势.牢牢抓住加强地质工作的历史机遇,瞄准“四大目标”,2007年,我队力争完成产值5亿元、利润突破1000万元,实现全队地质经济新跨越。  相似文献   

17.
地质实验测试科技八五进展及九五发展计划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金生 《岩矿测试》1996,15(1):42-52,57
从岩矿测试、岩石矿物学研究、选冶技术、非金属矿开发利用、标准物质与标准方法、分析仪器的研制与技术改造等专业例举了代表性成果,对八五期间地质实验测试领域技术主要进展作了回顾;并依据地质矿业生产与发展的客观实陆,提出了九五期间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发展计划设想,其重点是加强基础研究,发展高新技术、增强经济效益,促进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的矿取得重大突破以及地矿产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阐述铜陵有以金属(集团)公司40多年地质探矿工作的作法与成果;并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矿山地质工作如何适应矿山生产发展的问题作了有益的尝试;论述了地勘成果和矿产资源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依据这一道理。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探矿工程技术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取得了一大批具有突破性、创新性的成果。大量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改变了我国探矿工程的落后状况,对地质找矿工作及部门产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我国探矿工程技术的发展,仅用了40几年...  相似文献   

20.
地质科学100年的发展折射了20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曲折过程,地质学科的演化反映了工业化对矿产资源的依存度和社会进步对地质学科布局的深刻影响。通过对20世纪100年世界地质科学论文的统计、分析和综合,从计量的角度获得了反映地质科学及其各学科发展和演化的轨迹,包括:①见证了地质科学的发展动力从“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的转变;②记录了工业化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对地质科学发展和演变的影响;③反映了过去100年重大历史事件对地质科学发展的影响;④体现了技术进步是地质科学发展的革命性推动力;⑤揭示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地质科学发展的差距。运用学术论文定量分析地质科学长周期发展规律,用数据反映地质学科的百年兴衰,是研究地质科学发展战略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