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秦岭沙河湾环斑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秦岭沙河湾环斑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类型、化学成分及结晶时的温度和压力条件等进行了研究。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富MgO,贫TiO2;结晶时t=750~820℃,p=01GPa,logfO2=-85~-95。这既不同于S型和A型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也有别于Ⅰ型花岗岩中的黑云母。揭示了该岩体是一种特殊构造环境下的过渡成因类型,说明黑云母的研究可为岩体成因类型及构造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黑云母的电子探针方法测试,分析闽西南地区才溪岩体、四方岩体及罗卜岭岩体中黑云母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测试结果表明,才溪二长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高铁黑云母,而四方花岗闪长岩及罗卜岭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黑云母为高镁黑云母,在由黑云母成分确定的物质来源图上,它们均落入壳-幔混合源区域,表明其成因类型都是壳-幔混源型花岗岩,但随着形成时代的逐渐变新,其物质组成成分中幔源组分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3.
用电子探针对福建省上杭地区才溪岩体、四方岩体中黑云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才溪二长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介于高铁黑云母和高镁黑云母之间,而四方花岗闪长岩中的黑云母为高镁黑云母;在由黑云母成分确定的物质来源图上,二者均落入壳幔混源区域,表明两个岩体都是壳-幔混源型花岗岩,但才溪花岗岩中的黑云母的MF值比四方花岗闪长岩中的黑云母的MF值低,显示后者形成过程中有更多幔源物质的加入,正因如此,使其成为紫金山矿床的含矿母岩.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广东潮州市登塘境内发现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矿床产于葫芦田岩体东部边缘相中粒黑云母花岗岩风化壳内。该岩体为燕山晚期第二次侵入体,花岗岩主要由钾长石、石英、斜长石及黑云母等组成。岩体中稀土元素丰度较高。 矿区风化壳颇为发育,其厚度超过15m,含矿层厚达8m以上。稀土主要富集于风化壳中下部全风化层内。矿体的稀土配分研究表明,铈族氧化物占稀土总量的63.83%,属以轻稀土为主的离子吸附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九华山花岗岩岩浆分异特征及岩石成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九华山花岗岩体明显的Rb、Ba、Sr变化特征、强烈亏损的中稀土元素特征以及微量元素比值蛛网图和典型的岩石化学变异特征论证了九华山花岗质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探讨了岩浆结晶分异过程对黑云母成分及锶同位素数值的影响,从而指出了岩浆分异作用可能改变I型花岗岩类的黑云母成分标型以及锶同位素初始值的原有特征。依据九华山花岗岩体相对偏高的氧化度和相对偏低的铝指数,指出九华山岩体属于I型花岗岩成因类型,九华山-青阳复式花岗岩基可以看作相似成因类型的不同时间侵位的两个岩体的复合。  相似文献   

6.
闾井岩体是西秦岭"五朵金花"岩体群的成员之一。岩石类型主要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对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_Pb定年分别获得221±1 Ma(N=20,MSWD=0.11)、221±1 Ma(N=24,MSWD=0.04)和218±1 Ma(N=15,MSWD=0.13)的年龄,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其中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比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略早。该花岗岩的A/CNK=1.02~1.16,Na_2O+K_2O=7.65%~8.84%,K_2O/Na_2O=1.37~1.82,属于过铝质-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为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地球化学上总体富集Rb、Th、K元素,不同程度亏损Sr、Nb、P、Ti元素。锆石饱和温度计算显示,闾井岩体成岩温度为736~818℃。该岩体与"五朵金花"岩体群中的中川岩体具有相似的形成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闾井岩体与中川岩体可能具有相似的成岩机制,其外围可能也具有和中川岩体一样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姚村产铀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及成因孙化民(华东地勘局271大队安徽芜湖241000)姚村岩体产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与长江断陷带的交接部位。侵入于志留系及泥盆系,被上白垩统覆盖。岩体面积120km2左右。经全岩Rb-Sr法、锆石U-Pb法、黑云母K-Ar法...  相似文献   

8.
乌兰德勒岩体为一个由两次岩浆侵入形成的大型复式岩体,主要由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两种岩石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40 ± 2 Ma 和161 ± 1 Ma。黑云母正长花岗岩显示高分异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该类岩石与成矿关系密切。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表现为低Sr 高Yb 的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资料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A 型花岗岩,形成时的构造环境为伸展体制。  相似文献   

9.
云形隆起区钾长球斑片麻状黑去母花岗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汉文  游振文 《地球科学》1994,19(4):427-432,T000
云开隆起区核部广泛出露的钾长球斑片麻黑云母母花岗岩中存在形貌,成分不同的3类锆石。这些锆石的单颗粒U-Pb同位素年龄明显不同,说明此类陆壳改造型花岗岩成因复杂,源岩时代老于1364Ma,岩体形成时代为463~508Ma。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花岗岩成因类型及其与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恒新 《贵金属地质》1995,4(4):283-293
湖南省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分为“Ⅰ”型和“S”型两个成因类型。其中“Ⅰ”型花岗岩主要为角闪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Mf值多小于0.78;“S”型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Mf值多大于0.78。  相似文献   

11.
大望海寨岩体位于营口—宽甸台拱与下辽河断陷连接带的东侧,侵位于燕山旋回晚期,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钙碱性花岗岩十分相似,通过花岗岩类自然矿物岩石化学换算法证明其应归于二长花岗岩类,其主要岩石类型应为斑状含黑云二长花岗岩和淡色二长花岗岩。其成岩物质主要由上地幔衍生出的岩浆与下地壳部分熔融所产生的岩浆同熔而成。成因类型属I型同熔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四子王旗公呼都格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兰英 《地质与资源》2005,14(2):97-102
公呼都格岩体位于中朝陆台北缘,侵入于奥陶系,被晚古生代晚期花岗岩侵入.黑云母K-Ar年龄测定为306.4 Ma,属晚古生代中期的花岗岩.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及英云闪长岩,以发育富铁黑云母、属过铝质岩石为特征.SrI为0.7162,为S型壳源花岗岩.其形成于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后期的超碰撞造陆阶段,产出部位受深断裂控制.  相似文献   

13.
藏东怒江板块结合带郭庆复式花岗岩体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作者在“三江”地区进行1∶20万洛隆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收集的资料,对产出于怒江板块结合带东侧的郭庆复式花岗岩体进行了解体,将岩体划分为燕山早期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燕山晚期的黑云母石英正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三种岩石类型。通过对它们的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这三种侵入岩分属陆壳改造S型花岗岩和壳幔同熔Ⅰ型中酸性岩。燕山早期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造山期,燕山晚期黑云母石英正长岩形成于板块碰撞后的抬升阶段,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形成于造山晚期构造环境,是区内板块构造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郭庆复式岩体的形成与三江地区板块构造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拉热拉新花岗岩体属于唐古拉-东达山花岗岩带西段羌塘花岗岩区的组成部分,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角闪闪长岩、黑云角闪石英闪长岩、黑云角闪石英二长岩、黑云花岗闪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黑云花岗岩。其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富Si,K,贫Ti,Mg,Fe,Ca,铝饱和指数ACNK〈1.1,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式呈右倾斜的“V”字型,LREE富集,HREE相对亏损,铕亏损。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为多期次同碰撞的同熔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5.
辽西台里地区花岗质岩石主要由花岗质片麻岩、斑状花岗质片麻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组成,这些花岗质岩石均曾被视为新太古代花岗岩。根据各类花岗质岩石的产状序次关系确定,块状/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呈岩脉或岩枝状侵入太古宙花岗质片麻岩和斑状花岗质片麻岩中,分别出露于研究区南北两侧。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的I型花岗岩,显示火山弧花岗岩的特点。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组成复杂,大量继承性锆石和新生锆石共存。新生锆石岩浆结晶特征明显,内部发育振荡生长环带,并具较高的Th/U值(0.15~1.70)。两个样品的新生锆石U-Pb定年结果(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53.7±2.0) Ma和(153.7±4.7) Ma。研究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源自下地壳中基性火成岩的晚侏罗世花岗质侵入岩,其构造背景与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下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郭建强 《地质与勘探》2017,53(3):413-424
四川雅江措纳玛杂岩体位于甘孜-理塘断裂带中段东缘,由日勒玛、格希、措纳玛、购隆、下德差、多隆等6个岩体组成,岩性包括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该杂岩体属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通过对措纳玛杂岩体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蚀变矿化等特征的分析,以及与华南南岭含矿花岗岩、江西大湖塘地区燕山期含钨花岗斑岩、新英格兰含锡花岗岩等典型钨锡矿化花岗岩、西藏玉龙斑岩和扬子地台西缘含矿斑岩的对比研究,确定措纳玛杂岩各期岩体的含矿性,尤其钨钼随杂岩体的岩浆演化程度增高而在晚期的斑岩中矿化最佳。由此确定晚期的格希岩体——花岗斑岩为研究区成矿地质体和勘查区的矿化中心,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西藏驱龙斑岩型铜(钼) 矿床矿化特征及远景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驱龙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 成矿条件优越。该矿床为一典型斑岩型矿床, 其铜 (钼) 矿化与喜山期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花岗斑岩时空及成因关系密切, 具典型的细脉浸染型矿化特征, 围岩蚀变发育且具面型分带现象。区域构造演化、成岩成矿时代表明, 冈底斯成矿带内的斑岩型矿化发生于印度与亚洲板块的后碰撞阶段挤压向伸展的转换期。综合地质、化探与遥感等找矿信息, 预测驱龙矿床找矿潜力巨大, 驱龙东段是进一步勘查工作的首选靶区, 矿体剥蚀程度低, 具较大埋深( > 1 000 m) 。强调斑岩型矿化的同时, 应注意岩体接触带附近矽卡岩型以及不同围岩裂隙中的脉型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8.
珲春市地域内花岗岩出露面积约达3000km^2,占地域总面积一半以上,前人均认为以大荒沟花岗闪长岩大岩基为代表折花岗岩类主要为华力西晚期的产物,并成为晚华力西期地槽(褶皱带)存在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八十年代以来,新的地质调查逐步对大荒沟大岩体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确认存在着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晶洞(文象)钾长花岗岩呈套叠式产出的岩石序列,时代为早印支期,成因类型为I-A型花岗岩系,形成于早印支造山运动的过程之中,反映了整个陆缘造山旋回的成岩浆作用的特点,标志兴凯地块西部陆缘活动带过渡型陆壳经历了早印支期的构造岩浆作用。转化为成熟陆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宋秉田 《甘肃地质》2007,(Z1):11-16
小草湖超单元是北山地区最晚一期的花岗侵入岩体,从早到晚依次可划分为花岗闪长岩单元,斑状二长花岗岩单元,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含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单元共4个单元。侵入于石炭纪扫子山组和华力西中晚期四顶黑山序列及印支早期马鞍山北超单元中,形成时代为晚三叠纪,属印支晚期花岗质侵入岩体。各单元间为脉动型侵入接触关系。岩石化学成分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S”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板块同碰撞期到碰撞后期的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南蛤拉河子地区花岗岩分布广泛,岩性主要为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对花岗岩进行了锆石年龄分析测试和岩石地球化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早侏罗世,随着SiO_2含量的增加,Fe_2O_3、FeO、MgO、Al_2O_3、MnO、CaO、TiO_2含量逐渐减少,K_2O含量逐渐增加,且向富钾方向演化;Rb、U、Th、K等逐渐富集,Nb、Ti、P逐渐亏损;轻稀土和重稀土总量逐渐逐渐增加,Eu从无异常或弱的负异常到强烈负异常。早侏罗世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其与太平洋板框向欧亚板块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