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兰州交通大学校园为例,基于ArcGIS Engine设计实现了三维数字校园系统,该系统不仅实现了二维GIS常见的功能(如对地图放大、缩小、分析、查询等功能)。而且也实现了三维GIS的相关功能(如:导航,查询、视频输出、场景输出等功能)。系统通过鹰眼窗口控制三维场景和二维场景,实现了二三维场景互动,更加逼真地展现了兰州交通大学校园三维场景,弥补了传统二维GIS和三维GIS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辽沈大地     
《国土资源》2014,(4):62-63
正沈阳皇姑区低效用地实现"数字化"管理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皇姑分局以年初区域低效用地现地情况调查成果为抓手,结合一调和二调成果,逐个地块进行标绘上图,形成了完整的综合比对数据库,实现了区域范围内低效用地的"数字化"。皇姑区现已完成低效用地范围图、第一次土地调查地类图、第二次土地调查地类图及今年拟实施改造的1.06平方公里范围图与地类图,并将低效用地范围内的235宗地  相似文献   

3.
为增强工程机械虚拟实训沉浸效果,设计一套六自由度座椅平台。该平台以Stewart六自由度机构为基础,包括并联运动机构、液压泵站和PLC控制系统。由工程机械驾驶特点确定运动平台位姿参数,与MATLAB建立的上位机软件进行数据交互;经过运动学反解计算各根液压缸杆长变化值,PLC控制器对指令处理并发送命令来控制电液比例阀流量,驱动6根并联的液压缸伸缩,从而使运动平台呈现不同的位置姿态。基于上述原理,搭建实物平台并依据驾驶特点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可以模拟工程机械的在不同工况下的姿态,提高虚拟实训人员的沉浸感。   相似文献   

4.
首先介绍了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然后以实际生产项目为例,对无控制、稀少控制、密集控制等不同地面控制条件下的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就构架航线对区域网平差精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稀少控制联合GPS进行区域网平差是可行的,构架航线有助于粗差探测,并能进一步减少控制点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某市城区已有测量控制网的分析,提出了该城区测量控制网的改建发展方案,对提出的各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并对该城市区测量控制网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对该市测量控制网的改建发展和开展地籍测量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其他中小城市测量控制网的改建与布设有一定的参改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打破地质灾害中高位隐蔽性隐患发现难的局限,查清复杂地形下突发地质灾害的特点,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精准识别。本研究以广东省连平县上坪镇为研究区域,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建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生成点云、数字高程模型等衍生数据,在真三维环境中结合山体阴影进行隐患点识别,并结合实地调查对典型灾点的特征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识别的隐患点与现地验证情况一致,正确率达100%;共识别出隐患点23处(滑坡14处、崩塌9处),灾害密度约4处/km2。本研究通过集成“空地联动”“点面体协同”“二三维一体”的方法,将立体灾害点搬进数字空间,实现了隐蔽性点位和调查盲区的全覆盖,对灾害预警和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卫星导航系统功能的不断增强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导航技术标准对于卫星导航产业化的意义愈发重要。本文采用综合分析与归纳对比的方法,着重从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文件)、卫星导航接收设备数据格式标准和国际民航、国际海事、3GPP等行业应用标准三个方面对GNSS国际标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国际标准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滑坡监测远程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先进的监测仪器和现代无线通讯技术,开发了一套可以对滑坡灾害进行自动实时监控的监测系统。安置在监测点现场的数据交换仪与各种监测仪器相连接,读取仪器信号、转换信号类型、存储数据;室内设一控制中心,借助覆盖范围广的移动通讯网络,对现场数据交换仪进行控制,实现数据回送、数据删除、监测模式设定、预警信号发送等作业;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供研究人员使用。现场设备可由太阳能供电,适合偏远地区使用。通过室内模拟实验,该系统功能稳定,数据传输及时准确。  相似文献   

9.
系统介绍了广播电视设备控制系统硬件基本结构及基本控制原理和系统管理软件包功能,对系统控制的实用性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说明。该系统在电视台设备管理应用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公众对城市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日趋多样化,综合运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智能技术、GIS技术等多种手段,建立城市地理信息公众查询系统,将很大程度上提升城市地理信息服务水平。本文在分析公众查询系统可行性的基础上,以太原市为例,运用C#语言和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组件实现了太原市地理信息公众查询系统。本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地图的放大、缩小、还原、漫游、点选择、面选择、距离和面积的量算;图层的显示和隐藏、图层控制功能、图例显示功能、鹰眼功能、被选择目标的闪烁功能、标签的显示功能;以及公交车站查询、地名查询、查找最近地物、公交换乘等。本系统重点实现了对山西省太原市地理信息的查询与检索,旨在为公众出行提供及时准确的地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1.
夏季青藏高原低涡结构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两例夏季青藏高原低涡发展过程及其结构演变,揭示出高原低涡结构特征的若干观测事实。在此基础上借鉴研究类热带气旋低涡的方法,将暖性青藏高原低涡视为受加热和摩擦强迫作用,且满足热成风平衡的轴对称涡旋系统,通过求解柱坐标系中的线性化涡旋模式,得出边界层动力作用下低涡的流函数解,重点讨论了地面热源强迫和边界层动力"抽吸泵"对高原低涡流场结构的作用。研究认为,由于边界层加热和摩擦的共同作用,高原低涡的温度场呈暖心结构。热源强迫的边界层低涡的散度场存在一个动力变性高度,该高度的位置与边界层顶高度有关。通过边界层动力抽吸作用,当边界层顶有气旋性涡度时,能引起边界层低涡的水平辐合运动和随高度增强的上升运动,并可加强低涡的切向流场;如果低涡的中心区域为"内冷外热"型加热分布,则热源强迫的低涡中心区域下层为辐散气流和随时间减弱的切向流场,上层为辐合气流和随时间增强的切向流场,并伴有下沉运动,从而有利于形成涡眼(或空心)结构,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低涡中心为少云(或无云)区,即这类高原低涡具有与台风类似的眼结构,因而可视为类热带气旋涡旋的新例证。最后通过高原低涡的简化模型对低涡所含的波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高原低涡中既含有涡旋Rossby波,又含有惯性重力波,即低涡波动呈现涡旋Rossby-惯性重力混合波特征。  相似文献   

12.
Relative roles of Ekman transport and Ekman pumping in driving summer upwelling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re examined using QuikSCAT scatterometer wind data. The major upwelling regions in the SCS are the coastal regions east and southeast of Vietnam (UESEV), east and southeast of Hainan Island (UESEH), and southeast of Guangdong province (USEG). It is shown that the Ekman transport due to alongshore winds and Ekman pumping due to offshore wind stress curl play different roles in the three upwelling systems. In UESEV, Ekman pumping and Ekman transport are equally important in generating upwelling. The Ekman transport increases linearly from 0.49 Sv in May to 1.23 Sv in August, while the Ekman pumping increases from 0.36 to 1.22 Sv during the same period. In UESEH, the mean estimates of Ekman transport and Ekman pumping are 0.14 and 0.07 Sv,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33% of the total wind-driven upwelling is due to Ekman pumping. In USEG, the mean Ekman transport is 0.041 Sv with the peak occurring in July, while Ekman pumping is much smaller (0.003 on average), indicating that the upwelling in this area is primarily driven by Ekman transport. In the summers of 2003 and 2007 following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events, both Ekman transport and Ekman pumping decrease in UESEV due to the abnormally weak southwest monsoon. During the same events, however, Ekman transport is slightly enhanced and Ekman pumping is weakened in UESEH and USEG.  相似文献   

13.
?о???2003??2006???????????Sacks????????????峱??????????????????????????峱??????????????????????仯??????????????????????????????????????????????????0.533??????亯??????????????????????????????????????????????仯????????????????????????????????????????????????????6.28??10-11/Pa??????亯?????????????????????????????????????????????????????????????????????????Ч????£????????????????????????????????????????????????????????????????????????????????????????????????????й??  相似文献   

14.
定降深抽水引起的泰斯承压含水层水平运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Darcy-Gersevanov广义渗流关系式,导出了单井定降深抽水引起的泰斯含水层水平位移和水平应变解析表达式。数值计算分析表明,定降深抽水引起的含水层水平运运方向沿径向向内,水平运动速度随抽水时间增长呈指数衰减,位移量则随抽水时间增加呈指数增长。定降深抽水引起的含水层径向应变在空间上具有近井挤压,远井拉张的分区特征,且近井挤压区随抽水时间增加不断向外扩展;切向应变主要表现为环向挤压,且其应变大小随半径增大迅速衰减,随时间增长呈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15.
????1992??2008????????????????????о?????????????洹??????仯?????????????????????????????????????????????????????????????????y??????????????????α?????????????????????????????????????????????о?????????????????????????????о??????????????α?????????????е????б?????е?????????????????????????????仯??????????д???С?????????????????????????????????0.13??0.48 mm/a??????????0.29 mm/a????  相似文献   

16.
德州市城区地热水人工回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州市城区地热回灌为例,分析了地热回灌对水质、水量、水温的影响,证实了回灌井结构、热储特征、回灌压力、回灌工艺等是影响回灌效果的主要因素,明确了地热回灌量与出水量、回灌压力之间的关系,提出回灌可以有效解决地热开发利用带来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岩溶发育、土层存在和地下水活动 3个方面论述自然因素、抽水因素在岩溶塌陷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认为自然因素是决定岩溶塌陷的因素 ,抽水因素是加速岩溶塌陷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活及春季农田灌溉等所需水源大部分通过抽取地下水解决,而水井抽水直接影响体应变观测。为此,就3种情况下体应变资料受水井抽水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为台站人员排除体应变的干扰因素、获得准确的数据资料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水热型地热资源计算评价中,热储层水文地质参数的选取对地热资源的计算评价起关键性作用。由于地热井的施工成本较高,多数抽水试验没有合适的观测孔,往往采用稳定流抽水试验参数,作为地热资源计算评价的依据,稳定流抽水具有难以避免的局限性,使得人们对热储层水文地质参数不能较为准确的掌握。除试验方法之外,求参方法的选取,以及成井工艺的差别,对热储层水文地质参数均会产生较大影响。该文利用开展地热同层回灌的两眼地热井,分别采用不同抽水试验的方法、求参的方法,和不同的成井工艺类型3种条件,对比分析了热储层水文地质参数的差异及关系,为地热资源计算评价及地热尾水回灌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西安地下热水开采现状与合理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安市的热水井井深较大,投资费用高.延长地热井的使用寿命,对经济合理的开发地下热水则十分重要。根据对西安市多年地下热水动态的监测资料分析.西安市的地热井水头下降速度过大,尤以第三和第四热储层段更大,年均下降10余米,个别甚至达到37m。依据地下热水的埋藏特征和各井的分布及开采量情况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井距较近、开采层段集中和单井开采量过大所致。为使西安市的地下热水能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布井、限量开采及地下热水的回灌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