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要通过对古地图在保存质量、历史属性和数字化过程三方面的特性进行阐述,论述了修复古地图的必要性,提出了"修旧如旧"的基本修复原则,并简要介绍了《重庆历史地图集·第一卷古地图》中对古地图的修复流程,描述了变形矫正、颜色调整、脏面去除、折痕消除和图面补缺等五个具体的操作方法,总结了在古地图修复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和世开  李哲 《测绘》2014,(1):46-48
本文简要介绍了《重庆历史地图集·第一卷古地图》(以下简称"《图集》")的设计思路,详细阐述《图集》的内容结构及编制特点,并论述编制《图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晓菲 《地图》2010,(3):62-69
我们必须十分遗憾地坦承,国内的"地图邮票"几乎是空白。然而倘若有这么个机会,中国邮政发行一套名为"中华古地图"的特型邮票,以下十枚精心挑选所产生的"地图邮票"珍品——可以有。  相似文献   

4.
门军 《地图》2004,(4):84-84
我收藏的这幅原安徽省阜阳市县城地图,绘于清乾隆廿年(1756年)。这幅古地图不仅是百年阜阳历史文化的见证,图中的建筑风格,风土人情,景观布局都为现代修复名胜古迹提供了详细资料,也是地图爱好者收藏的珍品。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图集的基本情况及当前编纂出版历史地图集的不足,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本图集内容选录的特点。重点对《重庆历史地图集·第一卷古地图》中涉及的内容、结构、文字符号化、版式及各元素设计思想作了全面的阐述,并将这些设计思想应用于本图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后,总结了图集设计的创新点,为今后其他省市编制相关的图集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由于地图与国家疆域紧紧连系在一起,历代都注重地图的绘制。但随着时光的流逝王朝的更迭,绝大部分古地图均以散佚。据有关部门初步调查,我国目前现存的古代地图约有二千多幅。现将在学术上和艺术上有重要价值的地图珍品介绍如下:①西汉长沙马王堆汉墓地图:包括“地形图”、  相似文献   

7.
赵希  朱大明  李严 《测绘科学》2012,37(3):150-151,180
古代山水画与古地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宋代在宫廷的推动下,山水画与古地图共同繁盛,可以说宋代的山水画对古地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按山水画绘制技法和人文思想两个方面,对古地图绘制与装饰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研究古地图提出了新的视角;并对现代地图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孙果清 《地图》2000,(2):31-3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发展 ,国内外的文化信息交流日益增强 ,近几年 ,国内外一些拍卖行的拍卖活动中 ,均或多或少地涉及中国古籍类中的古地图这一特殊的藏品。尽管这类拍品数量有限 ,然而由于拍卖活动的公开性、公正性和合理性 ,使古地图的价格信息迅速传播 ,促使古地图这种特藏品的市场价位不断上扬 ,并引起了一些精明的、有眼光的收藏家、投资者的关注和追逐。因此 ,了解出现在拍卖市场上的中国古地图的特色以及发展走势 ,对今后私人或有关单位收藏古地图 ,应该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一、中国古地图现存状况中国自古以…  相似文献   

9.
地图内容是通过地图符号来表达的,随着地图所承载的内容不断丰富以及对地图精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地图符号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基于此,通过研究从战国到清朝的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地图,围绕中国古地图符号象形这一最大的特点,总结了中国古地图符号的山水画法、抽象画法和符号化3种表示方法,阐述了中国古地图符号表达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图学史研究近况与发展设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均 《测绘科学》2000,25(3):56-59
在 2 0世纪 90年代 ,中国地图学史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完成了“中华古地图珍品选集”等科研项目 ,出版了《中国古代地图集》、《舆图综录》等图籍和工具书 ,在古代地图与近代地图研究方面发表了若干著作和高水平研究论文。进入 2 0世纪的信息时代 ,中国地图史研究仍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在社会化信息传播等方面将取得引人瞩目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正地图是人类表达世界认知和反映客观世界的工具,是人类的第三语言。无论西方,还是东亚文化圈,都产生了悠久而且自成体系的地图文化。我们一般将历史时期产生的地图叫做古地图。古地图作为人类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地理信息,也承载了不同文明的世界观,其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逐渐被认识。本文通过对古地图价值的梳理,试图多角度、系统地阐述古地图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部分古地图和文字记载分析了各个时期地图的基本特点,并以图表的形式把古地图的发展过程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3.
古地图与文字史料,均是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史料以书写语言的方式叙述历史事件和描绘历史情景,而古地图则以地图语言的形式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4.
郝敏敏 《地图》2010,(3):56-61
<正>在欣赏了前面那些五花八门的西方古地图邮票之后,很自然会联想到中华古地图。我们从小就通过许多历史故事了解到中国古代地图文化的深厚广博,比如河伯献图、禹制九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认识中国古地图的文化价值及其对中华古文明的贡献,该文对照中华古文化划分的7个历史时期,解读了不同时期代表性古地图的文化特色与成就,初步发现"原始聚落图"与"狩猎路线图"记录了"夏商周"古文化雏形时期人类活动状态;"疆域图"与"墓穴图"表达了"春秋战国"文化奠基时期统治者关注重点;"驻军图""三维地形图"与"商业图"等,象征着"秦汉"中央集权文化时期频繁战事需求;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细腻文化时期,土地管理精准化开创了古地图科学,并完成了"地形方长图"等科学古地图;域外地图(西域与亚洲)与疆域政区图,标志着"隋唐"鼎盛时期中外文化交往成就,以及强化领土与政区管理需求;基于"制图七法"守令图,以及石刻图、印刷图的出现,标志了"宋元"灿烂文化时期古地图创新成就;享誉世界古代航海图、海防图,以及经纬度世界地图与内府舆图等,标志着"明清"多元文化推动的中国古地图走向近代地图之进步。总之,中国古地图属于古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则相互促进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6.
探索编城市综合地图集的十个问题──“北京地图集”编后的思考张大有“北京地图集”经过二年多的努力已编绘完成开始印刷,不久即出版供献给广大的读者。在参与编纂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从搜集资料,制订设计方案,组织编委机构,落实编辑人选,一直到编绘,制版、印刷、...  相似文献   

17.
孙靖国 《地图》2014,(1):128-129
我们常常混淆“古地图”与“历史地图”这两个概念,不能准确把握它们的含义。简而言之,“古地图”是古代人绘制的地图;“历史地图”则是现代人绘制的表现历史时期地理状况的地图,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就属于此类。这两类地图并非截然不同,也有交集。古人绘制的前代地图,相对于今天来说,属于古地图,但对于绘制者的时代而言,也可以划到历史地图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地图画法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春敏 《地图》2004,(6):44-47
2003年10月到12日,应匈牙利国家图书馆的邀请,中国古代雕版印刷珍品展在布达佩斯展出,展览内容包括古藉善本,古地图及金石拓片,几件中国古地图藏品受到了极大的欢迎。的确,中国古代以传统方法绘制的地图与西方地图的画风是迥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择了综合性地图集的选题、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协调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四个指标、分析探讨综合性地图集的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20.
作为知识表征手段和思维工具,古地图反映了人类认知、表征和实践的历史。但目前古地图的知识组织方法尚无法结构化记录其图面的表征信息同背后的概念、实践、物质之间的复杂关系,桎梏了地图学史知识形成、流通和转译方面的深入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入新的本体框架用以描述古代地图知识,为此提出了实践、物质、认知、表征、逻辑5个世界的古地图认知-实践模型,并复用文化遗产通用本体国际文献工作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Documentation,CIDOC)概念参考模型(conceptual reference model,CRM),以此为基础,新的模型可记录“地图载体”“地图信息”“认知概念”“事件”“实物”“数字图像”之间的语义关系。选取清代建筑工程图纸样式雷图档进行案例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描述选取的4张地图载体涉及的各类复杂语义关系。该本体促进了对样式雷图涉及的概念流转和其作为表征性实践的理解,并将有助于古地图的关联管理、标准化共享和知识挖掘,推进古地图的知识史和数字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