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三工河流域冲洪积细土平原灌区土地盐碱化成因及危害发生特征分析,得出灌区土地盐碱化主要与灌区水库供水水源水质以及因灌溉而产生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有关。 地表积盐严重,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制约团场的发展,为了防治碱灾害,促使团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分析探讨灌区土地盐碱化成因、提出治理土地盐碱化的对策措施就显得实际和迫切。  相似文献   

2.
污染场地土壤风险基准值构建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基于对国内外土壤风险基准值和风险评价模型的调查,采用多介质暴露评价模型(MMSOILS),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土壤风险基准值的差异性和污染场地风险评价的关键要素。选择砷和苯作为评价的目标污染物,利用最不利的场地条件,进行风险值的量化评价,分析风险值随地下水使用点到污染场地距离的远近而发生的变化。利用线性回归,建立土壤风险基准值与健康风险值的量化关系,确立土壤浓度值14.74mg/kg和1.00mg/kg作为砷和苯的土壤风险基准值。  相似文献   

3.
防治土壤盐碱化最优灌排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作物临界土壤含盐量和地下水临界埋深等概念应用于防治灌区土壤盐碱化最优规划,提出了非线性规划最优灌排模型.以新疆巩留县团结灌区灌排工程为实例,求解了不同年型(P=20%、50%、75%、95%)的防治土壤盐碱化灌排优化决策,求得的灌排水量、淋洗水量、作物生长季节土壤盐分动态变化及地下水位年内调控过程等结果,与灌区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下岩溶隧道涌水灾害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岩溶隧道岩溶涌水灾害危害极大的现状,为防控岩溶隧道施工涌水灾害,提出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岩溶隧道涌水灾害安全评价方法。选取自然地理、不良地质和工程技术3个方面的27项指标,建立了岩溶隧道涌水灾害风险分级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云模型正向正态云发生器得到综合评价数字特征并生成云滴图,再由最大隶属度计算结果确定评价等级;实际应用表明,评价降低了部分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无需庞大数据库进行反复运算确认,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为岩溶隧道涌水灾害风险评价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可为岩溶隧道涌水防控工程措施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巴东新县城滑坡灾害风险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基于GIS的滑坡灾害风险预测系统流程。并将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与GIS技术先进的图形处理和空间分析功能相结合,建立了巴东县新县城区滑坡灾害风险预测系统。系统由信息管理子系统、危险性预测子系统、易损性预测子系统、风险预测子系统四大子系统构成。系统在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存贮、检索和管理的基础上,结合物元模型、BP模型等专业预测模型,实现了滑坡灾害危险性、易损性评价,最终取得了滑坡灾害风险分布图,为三峡库区内各县的滑坡灾害信息管理和风险预测提供了新途径。预测成果可为研究区的国土规划和移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潼关金矿矿区早期粗放式的矿业活动对矿区周边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影响以及对暴露人群的不良健康效应的评价,采用地质调查工程选取了矿区附近6块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了68个土壤样本中Cd、Hg、As、Pb、Cr、Cu、Ni、Zn等8种土壤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分别评价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该区农田土壤中Cd、Hg、Pb、Cu、Ni、Zn 6种重金属平均值高于潼关县土壤背景值,呈现不同程度的积累;Pb、Hg、Cd的土壤积累含量不仅超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风险的最低限值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还分别以41.2%、72.1%、14.7%的超标率超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风险的最高限值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显示,土壤中Hg、Cd、Pb总体污染程度最重,Cu、Zn总体呈现轻—重污染,Ni、Cr、As总体呈现无污染状态。生态风险评价显示,Hg、Cd、Pb为主要生态危害元素,Hg为极强风险,Cd和Pb为强风险。人体健康风险表明,研究区重金属对儿童的非致癌风险显著,Pb、Hg为主要非致癌因子;致癌风险均在合理范围,Cd致癌风险最大,手-口摄入为最主要的暴露途经,儿童更易受到重金属污染威胁。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第一届世界风险大会关于灾害与风险科学研究的进展,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对策。灾害与风险研究的目标正在趋向一致,都集中在为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灾害研究的区域安全建设正在向基于风险研究的区域风险管理体系转变,由此认为可持续发展模式就是接受一定风险水平条件下的区域发展模式,一定风险水平依赖于由区域经济水平与社会文化体系相关联的区域安全建设水平;加强我国灾害与风险科学研究的学科建设、国家实验室建设、重大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已势在必行;重点开展灾害脆弱性评价体系与评价模型、风险评价体系与风险评价模型、典型区域灾害与风险管理范式、灾害与风险应急控制预案(情景分析)、灾害与风险区划等方面的研究。为此把灾害科学和风险科学,与全球变化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科学统一纳入到地球系统科学体系之中,以加强与完善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综合多学科交叉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的分布特点,而地质灾害风险管控人力和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开展地质灾害风险排序工作,筛选出优先管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确保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对策实施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地质灾害风险排序的实质是运用定量化风险评价计算出每处隐患点的风险值,然后根据风险值开展排序工作。目前定量化风险评价模型多用于单个地质灾害点风险评价,并未应用于大范围地质灾害风险排序工作,且模型较为复杂,推广应用较难。在分析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与其环境因素间的响应关系及规律的基础上,提取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主控环境因子与诱发因子,联合人口、物质、资源等易损性因子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岩石工程系统相互作用矩阵与专家打分法确定各级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因子权重,构建地质灾害风险评分体系;并根据风险评价定义,提出了能够快速定量化的简易地质灾害风险计算模型。以贵州省9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例,开展模型应用验证,风险排序结果与灾害管理机构主观认识的实际风险一致,验证了本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提高了地质灾害风险管控能力与效率。  相似文献   

9.
农业干旱风险评价技术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颖 《水文》2008,28(4)
本文应用风险分析技术对农业干旱风险评价方法作了初步探讨,建立以风险理论为核心的农业干旱风险评价模型。并以湖南邵阳市为研究区,进行农业干旱风险评价研究,得到该地区旱作物干旱灾害风险分布情况,为该地区干旱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区某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对华北地区某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利用污染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d、Hg、Cu、Zn)在三种暴露途径下的健康风险作出评价。结果表明,该蔬菜基地土壤已受到重金属Cd、Hg、Cu不同程度的污染,但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4种重金属在三种暴露途径下的非致癌风险大小顺序均为HgCuZnCd,非致癌风险均小于1,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非致癌健康影响。三种暴露途径下的致癌风险均低于可以接受的水平10-6,表明Cd的致癌风险较低,不会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1.
以地震滑坡作为研究对象,选取"4·20"芦山地震中芦山县为研究区,结合多源数据,在相关分析后选取10个评价因子,分别是地面高程、坡度、坡向、斜坡形态、地层、斜坡结构、断层平均距离、水系平均距离、植被指数和地震峰值加速度,在数字高程模型基础上采用集水区重叠法划分斜坡单元,再对各评价因子重采样,进而利用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算法构建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完成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将基于斜坡单元的危险性区划结果和基于格网单元的区划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滑坡正确率分别为96.6%和92.6%,斜坡单元的正确率较高;同时通过多组数据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本评价模型的不确定性,每组曲线位置及曲线下面积大小相当。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和RS的自贡市长山盐矿区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研究区生态环境特点和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选取土壤湿度、土地利用/覆盖、地形地貌、土壤盐碱化、土地压占与破坏指数为影响要素层,以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主要细节为指标层,建立长山矿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目视解译与计算机自动提取相结合的方式提取评价指标信息,并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级以及标准化,运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建立研究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将长山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划分为优、良、中、差、劣五个等级。  相似文献   

13.
胡秀艳  谢红青  景山 《江苏地质》2023,47(4):412-419
选取扬州邵伯地区作为研究区,根据评价标准(GB 15618—2018)对其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研究区农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均低于农用地污染风险筛选值,除Ni外其余7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超过江苏土壤平均背景值,其中Hg含量均值为江苏土壤平均背景值的2.16倍;通过对比内梅罗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认为综合指数法能更客观准确地反映研究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结果显示研究区农田土壤轻度污染以上样本占总样本的2.35%;研究区农田土壤属中度生态风险,综合潜在风险指数平均值为200.56,主要贡献因子是Hg。  相似文献   

14.
Urban Seismic Risk Evaluation: A Holistic Approach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Risk has been defined, for management purposes, as the potential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hazardous events that may occur in a specified period of time. However, in the past, the concept of risk has been defined in a fragmentary way in many cases, according to each scientific discipline involved in its apprais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is article, risk requires a multidisciplinary evaluation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not only the expected physical damage, the number and type of casualties or economic losses, but also the conditions related to social fragility and lack of resilience conditions, which favour the second order effects (indirect effects) when a hazard event strikes an urban centre. The proposed general method of urban risk evaluation is multi hazard and holistic, that is, an integrated and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guide decision-making. The evaluation of the potential physical damage (hard approach) as the result of the convolution of hazard and physical vulnerability of buildings and infrastructure is the first step of this method. Subsequently, a set of social context conditions that aggravate the physical effects are also considered (soft approach). In the method here proposed, the holistic risk evaluation is based on urban risk indicators. According to this procedure, a physical risk index is obtained, for each unit of analysis, from existing loss scenarios, whereas the total risk index is obtained by factoring the former index by an impact factor or aggravating coefficient, based on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the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of each unit of analysis. Finally,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pplied in its single hazard form to the holistic seismic risk evaluation for the cities of Bogota (Colombia) and Barcelona (Spain).  相似文献   

15.
吴丽  吴飞  陈礼仪 《探矿工程》2011,38(4):69-72
风险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是风险评价模型能否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为建立风险评价模型中的指标体系,提出了一套基于层次分析法结构的指标体系框架,并引入了现代项目管理"三大控制两大管理"的思路,以此建立了五大准则层,并针对各准则层组成专家组,采用两个阶段的研究路线分别研究和建立了各准则层的子准则层和单项指标体系。新体系在锦屏某边坡工程中进行了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6.
危险性评价是滑坡灾害预防与减灾工作首要解决的重要内容.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 以山地灾害频发区——小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 选取坡度、土体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这3个评价指标构建滑坡危险性分级评价指标体系, 将投影寻踪技术运用到滑坡危险性等级评价中, 对评价样本的各指标因素进行线性投影, 以最优投影方向所对应的投影特征值作为评价依据, 建立了滑坡危险性等级综合评价模型, 绘制了滑坡危险性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 研究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等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的面积比例为14.28∶9.41∶69.12∶7.00∶0.19;根据所建立的5级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60个土质滑坡点资料进行了验证, 在占研究区总面积23.69%的高、极高危险区的小范围内, 实际发生土质滑坡数量45个, 占总土质滑坡数量的75.00%;中等危险性级别以上区域拥有的土质滑坡数量占全部土质滑坡的96.67%;不同危险性级别的滑坡体积方量统计结果表明, 滑坡体积方量密度随危险性级别的提高而迅速增加.对比评价结果及实测结果可知, 投影寻踪分级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为滑坡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判的TBM施工风险评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赵延喜  徐卫亚 《岩土力学》2009,30(3):793-798
岩石隧洞建设中面临很大和众多的风险,利用TBM施工的深埋长隧洞受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目前的研究方法难以对其进行准确定量分析。通过深入分析影响TBM施工的风险因素,建立了TBM施工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风险影响因素的层次性,提出了TBM施工风险二级模糊综合评判计算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级因素权重,利用模糊集法确定隶属函数,划分了风险接受等级。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深埋长隧洞TBM施工为例,应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计算模型对该工程TBM施工风险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性实用的。其理论、方法、思路和结论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8.
温森  贺东青  杨圣奇 《岩土力学》2014,35(6):1727-1734
国内采用岩石隧道掘进机(简称TBM)施工的隧洞呈现深埋、超长趋势,变形引起的TBM卡机事故屡见不鲜,为了减少这些事故,可以预先对变形引起的TBM风险事故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在单元风险研究的基础上对综合风险计算及评价准则进行研究。采用概率理论推导了变形引起的TBM风险事故的综合风险概率的计算模型,根据推导的模型可以近似计算出5类后果等级事故发生的概率;采用TBM的卡机时间与纯掘进时间的比值作为分级指标,结合以往TBM施工的统计数据划分工期损失后果等级,再结合风险的概率分级,建立变形综合风险评价准则;采用研究的理论,对工程选取段TBM施工卡机风险进行了两种工况下的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施工时若不采取任何措施TBM施工风险比较大,但采用合理的措施之后风险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刘睿  黄艺  王丽  李祥  赵浩任 《矿物岩石》2019,39(3):111-119
以攀枝花市为研究区域,分别采用富集因子法、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和单因子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有针对性地对土壤和近地表大气尘中As,Cd,Cr,Cu,V,Zn和Ni七种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攀枝花宝鼎煤矿区和攀钢片区土壤及近地表大气尘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均超过四川省土壤背景值。富集因子指数分析表明,研究区重金属污染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污染也较为严重,其中Zn和Cd的富集情况较为显著,Cd,V,Zn,Cu为主要污染因子。潜在生态危害系数结果表明,在各元素中,绝大多数元素处于轻微生态危害,Cd 8个点位处于强生态危害,7个点位处于很强生态危害,处于中等生态危害的占5%,处于强生态危害的占47%,处于很强生态危害的占41%,土壤中Cd元素的潜在生态危险最高,其余元素处于轻微生态危险状态。单因子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Cd,Cr和Ni元素在宝鼎煤矿区和攀钢片区都存在重度污染,Cd(7.70),Cr(3.38),Cu(4.49),V(3.62),Zn(3.68)和Ni(5.80)存在重度污染,As(2.07)存在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