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信息服务系统是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之一,其目的在于集成整合由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网络获取的海洋环境信息以及各种海洋专题应用信息系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海洋信息服务.本文首先介绍了福建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信息服务系统的结构设计,然后讨论了系统的建设与实施,接着介绍了福建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信息服务系统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与功能,最后总结得出结论认为系统的建设为决策者整体把握福建海洋环境监测信息提供了一体化、便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是实现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介绍宁波市近岸海域在线监测系统的构建、运行及应用,讨论了在线监测系统项目的建设意义及社会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宁波市近岸海域在线监测系统为决策者整体把握宁波市海洋环境监测信息提供了高效一体化的手段,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3.
818-01专题区域数据处理中心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上海海洋环境立体监测和信息服务系统中的一级数据处理中心网络系统的设计与集成,并形成了区域性海洋环境立体监测和信息服务网络系统设计模式,为我国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建议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北斗系统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应复杂海洋环境条件的数据通信传输技术是获取海洋监测数据、确保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业务化运行的关键技术.对卫星通信设备通信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基于北斗卫星系统开发适应海洋环境条件的通用通信控制终端.并通过将控制终端安装在浮标上,将浮标采集的监测数据按规定的传输协议传输到地面数据接收站,构建从海上监测设备到地面接收站的数据链路,实现离岸监测数据利用我国自主卫星系统的可靠传输.  相似文献   

5.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和信息服务系统高新技术 ,包括近海环境自动监测技术、高频地波雷达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遥感环境监测应用系统技术、系统集成和信息产品技术 ,并按照模块化、网络化的原则将以上技术成果在上海集成为一个业务化运行的海洋环境立体监测应用示范系统。该系统将对上海和浙江海区实现从空中、水面和水中的多平台实时监测 ,并利用现场获取的水文、气象、污染 /生态等环境要素的监测数据 ,制作出预报、后报、统计分析和专项服务的信息产品 ,进而能有效地向示范区用户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该系统为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6.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九五”和“十五”期间,在国家海洋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分别在上海和台湾海峡及毗邻海域建立了两个区域性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示范系统。在这两个示范系统的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际海洋立体监测系统的设计模型,提出了区域性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包括:系统结构、数据与信息服务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中心、数据流程以及系统功能等方面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中的网络管理问题 ,论述了网络管理方法对于海洋立体环境监测系统网络的管理技术 ,对如何有效地管理网络 ,如何为现有网络规划网络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之信息产品集成与服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我国对海洋环境的观测,预报能力,提高对海洋国土的管理能力,在了解,分析国内外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适用于我国特点的区域性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的信息产品集成方案,设计出一种集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发布于一体的信息服务系统的框架,并在融合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海洋环境立体监测和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信息产品的集中管理,自动更新,产品的网络展示和用户服务。  相似文献   

9.
采用智能水下机器人进行海洋环境的立体监测具有监测范围广,自主性强的特点。本文在探讨世界各国采用智能水下机器人进行海洋环境监测的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自主研发的智能水下机器人海洋大范围环境数据的自主采集系统,其主要优点是:相对于其他机器人,可实现“大范围” 海洋环境数据的采集;相对于固定式浮标,可实现海洋环境数据的“自主”采集。并给出了自主采集流程和软件分层递阶体系结构。在真实海域中,采用智能水下机器人,进行了国内首次大范围环境数据采集实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智能水下机器人进行海洋环境的立体监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海洋站和志愿船观测系统的建成和使用,为继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奠定了基础,使我国海洋监测站和志愿船监测业务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将从技术角度介绍系统的建设情况,论述系统建设产生的效益,并根据作者的理解和多年来从事的相关科研、业务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对系统业务化运行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