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青霞  贺顺福 《地下水》1997,19(1):19-22
榆次市是以纺织、机械制造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对地下水的需求越来越高。由于大量的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个别地区已形成降落漏斗,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为了摸清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本文根据1989年一199  相似文献   

2.
隋永顺  赵永锋 《吉林地质》1994,13(3):76-83,54
通过白城市地下水环境地质调查和多年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对白城市1993年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质量作出评价。并对多年资料作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白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地下水质量濒临恶化,化学组分中Cl ̄-、SO、NO、总硬度、矿化度呈上升趋势。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前.韩国正在考虑把地下水用作空间供热和制冷的热源。本项研究评价了韩国266个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的地下水温度数据。地下水温度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地理纬度、气温和局部地形高程的影响。地下水温度的分布模式与环境空气温度的分布模式非常类似。地下水温度的年变化可以分为4种主要模式:P型(周期变化)代表地下水温度的年周期变化,大多数浅层地下水的温度变化都属于P型(62.5%);F型指地下水的温度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深水井的地下水的温度变化大多数属于F型(47.9%)。从表面上看,地下水水位的深浅似乎与地下水温度的变化模式有关。例如.温度变化属于P型或者WP型的地下水的水位最浅。而温度变化属于F型的地下水的水位最深。76.6%的浅水井地下水温度的年变化范嗣小于8℃,而97.1的深水井地下水温度的年变化范围小于8℃。通常,在最冷的月份(11月-月)地下水的温度最高,而在3—6月份(仅在最热的月份(7月—8月)之前)地下水的温度最低。研究发现.地下水温度和环境气温之间的相位差,与地下水温度的变化范同之间存在单纯的指数关系。这表明,气温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介质传导完成的。鉴于地下水温度的稳定性,为了有效地设计和维护热泵系统。利用温度变化属于F型的基岩含水层地下水是最适宜的。为了更好地利用地下水热泵系统.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潜在的环境变化进行详细勘查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4.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下水领域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IS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在地下水资源领域的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笔者着重阐述了GIS在地下水领域的应用及最新发展,同时对GIS在地下水应用中的优点和局限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浅层地下水系统氟地球化学行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溅辉 《地质学报》1995,69(3):267-276
本文以重要的命必需元素氟为研究对象,选择地方性氟病比较严重,浅层高氟地下水形成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河北邢台山前平原为典型研究区,在大量野外工作和模拟实验研究基础上,应用国外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地下水地球化学定量研究方法-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以及多反应组分系统水动力弥散运移与化学反应耦合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对浅层地下水系统氟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定量研究了大气降水入渗条件,水-非饮和带非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潜力评价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地下水潜力评价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一个主要内容,但传统的开发程度概念不能科学地反映特定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本文本着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利用统一的原则研究了地下水潜力的评价方法,提出了地下水潜力的基本概念、地下水潜力系数的计算公式和地下水潜力评价步骤,并以唐山为例进行了地下水潜力评价。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及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祚顶 《水文》2004,24(1):18-21
分析了我国地下水开采状况,通过对比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实际开采量分析地下水开采情况,论述了由于地下水超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加强地下水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佳木斯市地下水资源及其污染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佳木斯市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资源进行了研究。在对地下水资源量、水质及污染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地下水流和地下水污染的数值模拟和预测。并给出了该区区域下水流的纵、横向弥散系数,对地下水资源开采和污染防治方案进行了模拟和评价,为佳木斯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污染防治和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现状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关系。用可持续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数学规划模型。同时指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根本前提在于节水。  相似文献   

10.
大武水源地是山东省内唯一的大型地下水水源地,由于相邻的堠皋地段地下水被石油污染,大武水源地面临着严重的石油污染威胁。本文通过对地下水环境模拟和地下水环境控制模拟的研究,提出在堠皋地段设置 地下水截流带,控制已污染的地下水向大武水源地径流。为达到保护大武水源地的目的,提出石油污染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苗乃华  王金钟  杨化勇  陈克森 《水文》2003,23(4):52-54,12
依据大量实测、调查资料,分析了潍坊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由地下水资源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揭示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同市地下水污染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污染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问题,为从简单,适用的角度来预测各种人类活动对地下造成的污染影响,本文在水平衡及物料平衡基础下,利用概念性模型,预测在大同市近几十年的地下污染情况。并结合模型结果,讨论了地下水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超采形成降水漏斗,污水灌溉以及有些地区不允许已使用过的地下水出境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地下水管理软件(REMAX)的组成功能与国内广义地下水管理模型的内函,在我国倡导三维流广义地下水管理模型是当今水文地质学界的重大热点问题和迫切任务,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管理软件(REMAX)与国内三维流广义地下水管理模型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4.
论新时期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新使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佩成 《地下水》2001,23(1):2-5
1994年本文作者曾在本刊发表文章 ,论述了地下水研究面临的历史转变。面对新世纪创造新辉煌的期盼 ,时过七年 ,在人类已跨入新世纪 ,面临创造新辉煌的形势下 ,地下水战线也应有新的作为、新的进展。本文论述了新时期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管理领域面临的应有转变和主要任务 :( 1)地下水开发与经营的指导思想要从比较放任 ,转变到高效利用与永续经营 ;( 2 )在三水统观统管联合运用中要把地下水作为珍贵后备水资源和抗旱的救命水加以对待 ;( 3)要把保护水质不受污染作为地下水管理的突出任务 ,要在重点地区建立地下水保护带 ;( 4)要建立和完善包括水位、水质动态观测在内的水环境综合观测网站 ,加强对地下水的全面观测 ;( 5 )要认真总结 5 0年来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及管理工作 ,制定未来 30年的地下水事业发展规划 ;( 6 )要完善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法规 ;( 7)理顺地下水专业人才的培养渠道 ,认真培养地下水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 8)加强信息网建设 ,办好《地下水》刊物 ,在不断提高地下水科技水平的同时 ,重视科普宣传  相似文献   

15.
张静  李瑜  吕红 《水文》2005,25(4):48-50,59
地下水是山东省重要的水资源,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年来,由于水资源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地下水资源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随着对地下水变化规律的进一步认识,评价方法的不断完善,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地下水资源的变化。通过对山东省第一、二次地下水资源评价中主要因素及评价成果的对比分析,对山东省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为山东省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明章 《贵州地质》1998,15(1):93-99
本文就遵义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开采地下水引起的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的分布,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对未来2000年及2010年内地下水开发的趋势和可能产生的地质问题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平原区深层淡水咸化-咸水下移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兰化 《华北地质》2004,27(3):169-176
深层孔隙水的成水下移是滨海地区普遍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目前对其形成和循环运移机理争议较大,是当今水文地质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通过地下水资源的系统调查研究,利用地下水同位素的采样测试成果并结合地下水含水层结构初步分析了深层水的补给运移,并根据地下水的历年开采量的调查和水位、水质的动态变化研究了地下水动力场、化学场的演化特征。作者认为,深层水氚含量较80年代含量高,绝大部分含量在4~10TU。在补给条件好的古河道上游地区,多在10~20TU。这表明深层地下水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开采,水动力条件改变,水平迳流和垂向越流均有所增强,促进了地下水循环,而以近50年来大气降水渗入补给的地下水占优势。由于几十年深层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天津市南部平原区已形成地下水位的常年漏斗区。由于浅、深层地下水巨大的水位差,深层淡水已受到上部成水下移的影响。地下水的主要常量组分TDS、Cl^-、SO4^2-在南部平原区表现为含量总体升高的趋势,在地下水的集中开采区表现的更为突出,已经导致了天津市中南部平原第Ⅱ含水组淡水水质的成化,地下水环境正在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18.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下水模型中应用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地下水模型的研究现状,初步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地下水模型研究中的具体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9.
梁秀英  马子丰 《地下水》1997,19(2):89-91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所引起的一个地区地下水环境的变异。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有些危害是很难逆转的。为了遏制地下水环境的恶化,笔者认为主要对策应是全方位抓节流,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  相似文献   

20.
试论地下水研究面临的历史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佩成 《地下水》1994,16(4):141-144,140
本文是依据作者1993年7月在全国地下水科技交流会议上的讲话提纲整理而成。文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论述了我国地下水科学研究今后应当完成十大转变:强化水质研究、强化深部地下水研究、强化预测研究、及时跟踪人类大型水事活动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研究等。兴利除害,力争完满解决我国在21世纪持续发展中的水问题。文中对每个“转变”都作了必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