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试验用飞行航迹设计完成后通常需要将各航路点和航段标绘在信息丰富的地图中,用于对航迹是否采用或修改与否进行决策并备案留存。手工标绘一条飞行航迹,耗时一般为15~20 min;基于GIS组件的航迹标绘系统,在VC环境下采用DTIS_MAPX组件,数据接口基于XML技术实现,首次将部队手工标绘改进为程序自动读取数据,标绘飞行航迹,并生成配套图例,成功实现了4 s标绘一条航迹,操作简便高效,提升了部队信息化作战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
刘辉  李葛爽  徐青  楼良盛 《测绘学报》2018,47(7):973-985
结合POS真实数据形式,引入传统光学摄影测量的外方位元素,提出了基于倾角误差的MIMO下视阵列SAR误差补偿方法。该方法首先在三维空域补偿与波束无关的相位误差;其次将补偿后的回波数据变换到航迹向-跨航向二维波数域,并沿航迹向和跨航向均匀分为M和N段,获得MN个子块,每个子块补零并扩展到原尺寸后,将回波变换到航迹向-跨航向二维空域、距离向波数域,补偿与波数相关的相位误差;再次转换到三维空域,把每个子块补偿的数据直接相加,得到最终回波;最后使用三维RD成像算法得到聚焦正确的三维成像结果。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基于费波纳奇数列调优的最近等值线迭代匹配算法;针对最近等值线迭代匹配只适用于真实航迹位于惯导航迹附近的局限性,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算法,即先基于相关极值匹配将惯导航迹修正到真实航迹附近,然后再进行最近等值线迭代匹配,以进一步提高修正精度。通过试验区在不同仿真条件下的计算分析表明,惯导导航误差均得到了有效的修正。  相似文献   

4.
在缺少真实下视阵列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而带来数据获取和成像算法研究等困难的当下,下视阵列SAR三维仿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还原载机平台真实的飞行航迹,验证阵列SAR技术在高层建筑物密集城区的地形测绘能力,摒弃传统仿真研究基于匀速直线运动的假设,以高度骤变的城市建筑物为对象,分析构建了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下视阵列SAR非理想航迹运动误差模型,提出了非理想航迹城市建筑群MIMO下视阵列SAR三维距离多谱勒成像算法。利用航空平台的航迹与姿态建模仿真技术,以及快速高效的回波仿真技术对成像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海上作战态势分析时,通常需要剔除目标海域内对态势分析影响较小的非作战目标,只保留参考价值较高、作战相关的目标航迹数据。现有的行为规律挖掘方法大多是基于聚类的思想,作用于非作战目标清洗问题时工作步骤较为复杂、效果较差。结合态势分析需求,基于相似重复记录检测的思想,通过定义多维度记录匹配相似度(multi-dimension record similarity,MDRS),提出了一种海上非作战目标实时清洗方法。通过对多维航迹数据的相似重复检测,实现对非作战目标的实时清洗。在仿真军事场景上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时、有效地检测出海上非作战目标。  相似文献   

6.
行人航迹推算(PDR)是室内定位领域中应用最广泛,最廉价有效的一种定位方法,但其误差会随时间而累积。为了有效减少航迹推算的累计误差,基于航迹推算原理建立了粒子滤波模型,辅以室内地图约束粒子传播方向;同时提出虚拟路标匹配算法克服传统定位方法中由于航向角变化误差模型不准确导致定位失败的缺点。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航迹推算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球椭球模型的符号形式的航迹计算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瑞  李厚朴 《测绘学报》2010,39(2):151-155
分析了传统的航迹计算法存在的缺陷,为提高航迹计算精度,给出基于地球椭球模型的改进的墨卡托航法;从中分纬度的几何定义出发,导出地球椭球体上改进的中分纬度公式,在此基础上给出改进的中分纬度航法。本文所给算法公式均为符号形式,可以解决航海中不同参考椭球下的航迹精确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载机转弯时段,机载预警雷达系统探测航迹偏差较大的问题,建立载机姿态、预警雷达测角与探测航迹数据的坐标转换关系模型,剖析了航迹偏差影响机理.首先对预警雷达系统存在测角误差的情况下,平台姿态变化与探测目标投影位置关系的分析,建立坐标转换矩阵,编写仿真程序,然后利用实际飞行数据进行仿真运算,仿真验证结果与预警雷达实际探测...  相似文献   

9.
针对移动终端中在线电子地图展示不稳定、流量消耗大和离线电子地图更新难、数据无法加密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金字塔模型的在离线一体化电子地图应用框架。通过构建在线离线的无缝切换方法,实现了在线地图的流畅浏览、离线数据的自动更新,并降低了对移动数据流量的消耗。借助SQLCipher技术实现对离线数据的加密,通过实验与Arc GIS等相关地图框架对比,所提出的框架有效降低了移动端的数据流量,提高了数据安全性,同时在网络不稳定条件下保证了地图的稳定浏览及离线数据的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10.
针对TERCOM(terrain contour matching)算法定位精度对航向误差敏感和算法普适性差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航迹线追踪的TERPM(terrain profile matching locating algorithm)定位算法。利用INS(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提供的速度和航向信息对UV(underwater vehicles)的航迹进行追踪,在遍历基准地形时考虑航向误差对数据选取的影响,组合最优匹配的判别方法,提高定位算法的抗噪性。实验结果表明:TERPM定位算法适用于机动UV的精确定位且定位精度对航向误差不敏感;与已有的TERCOM改进算法相比,新算法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和更好的抗噪性能。  相似文献   

11.
基于特征的模糊神经网络遥感图像目标分类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特征是图像处理中用于辨识目标的最基本属性.提出了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针对舰船的几何特征、矩特征和纹理特征进行舰船目标识别处理.首先简单地描述了几何特征、矩特征尤其是Hu矩特征、一阶纹理特征和二阶纹理特征.然后分别对仿真数据、卫星观测数据中的舰船目标,以及自动检测处理获取的舰船目标的几何特征、Hu机特征和纹理特征进行了提取和分析.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可以综合模糊集理论和神经网络方法的优势,有效地实现基于特征的图像目标分类识别处理.文章首先描述了一种主从神经元结构的模糊神经网络分类识别方法,然后利用该方法对大型舰船进行分类识别,包括基于单类舰船特征的分类识别和基于多源(时相)数据融合的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大型舰船的几何特征、矩特征和纹理特征,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可以实现对大型舰船目标的有效分类识别.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处理,可以改善分类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在动态条件下利用双天线测向方法对舰船航向的对准检查,分析了天线架设位置及舰船姿态对航向测量误差影响,提出了数据处理方法,在舰船导航系统试验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高试验精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测量船外测数据对多个目标进行定轨精度较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星载GPS数据、测量船外测数据的融合处理方法。在多目标测控任务中,航天测量船船载设备获取的外测数据仅包含一个主跟踪目标的测角数据和多个跟踪目标的测距数据,且测角数据精度较低,该文采用由星载GPS数据获取的等效测角数据和由测量船外测设备获取的测距数据进行定轨,经过分析试算,该方法有效弥补了船载外测设备测角数据精度较低的问题,提高了初轨确定的能力以及卫星星间距离的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14.
无人航道测量船由于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便捷等优点,在航道测量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避碰过程中,为保证无人航道测量船测量数据的有效性,新规划的避碰路线应尽可能地与原规划测量航线一致。针对传统A*算法所规划的路径在避开障碍物之后无法快速回到预设航线上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A*算法。该算法主要是在原始代价函数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与当前点到预设航线的垂直距离相关的代价值,且该代价值的取值与无人航道测量船所处的位置相关。首先在MATLAB仿真环境下对改进A*算法进行仿真实验,然后利用无人航道测量船实船平台开展航行验证实验并进行围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A*算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改进A*算法能够使无人航道测量船在避开障碍物之后更快地回到预设航线。  相似文献   

15.
便携式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安装和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类误差,包括安装误差、航行中抖动误差、运动传感器安装偏差等。现有的多波束处理商业软件只能在其内置模块上进行有限的分析和校正。文中以某沉船为例,简述多波束测深数据的精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单天线高分辨率机载SAR,研究了运动舰船目标三维形状重构问题。对运动舰船目标回波信号利用KEYSTONE变换和高阶相位拟合法完成距离徙动校正后,利用时频分析方法产生运动舰船目标二维图像序列,尝试着将因子分解法引入到SAR运动目标图像处理领域,通过因子分解法对二维图像序列进行处理,实现运动目标三维形状重构,最后给出了真实SAR数据的运动舰船目标三维重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The results of measurement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in a large hydrological test area are discussed. Data recorded by the AVHRR radiometer, an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surface temperature towed by a scientific research ship, an STD sounder, and two LOBAN-TM drifting buoys are used. Data measurement and processing methods are described. Map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re compared. Accuracy in retrieving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field from satellite data is evaluated.  相似文献   

18.
洪炳隆 《测绘学报》1994,23(4):259-266
某海港码头的钢引桥受外轮碰撞,钢桁梁结构受到严重损伤,为精确描述和确定该引桥的操作程度和变形情况,为经济赔偿和工程修复提供可靠的技术数据,需进行高精度的工程测量和严密的变形分析,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该工程的变形观测及其数据处理与变形分析,包括用极差法和数据探测法进行观测值的质量检验和粗差剔除,采用试验修正法确定不同类型观测值的权以及钢桁架梁的局部和整体变形分析等,上述成果已作为重要技术资料用该工程的  相似文献   

19.
船舶数据的管理和可视化对航道、船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大量快速更新的船舶位置信息和影像数据,对数据存储、检索以及可视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基于非关系型数据库MongoDB和开源地图API设计并开发船舶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将船舶和热点区域数据存储在MongoDB中,可在浏览器中高效同步显示大量空间数据,提供属性查询、空间检索和统计制图等功能,并且可在线编辑数据库中的热点区域数据。本系统主要解决了MongoDB数据库中空间数据高效检索,BSON文档格式和Geo JSON地理要素格式的转换,数据库中空间数据在线编辑等问题,为船舶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20.
船舶可视化和分析在现代航海管理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目前主流的船舶符号栅格表达方式存在失真、不易交互等弊端,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大范围船舶实时动态数据的矢量标绘方法。基于时空GIS技术实时接入船舶数据流,创建一个不断更新的船舶要素服务;在前端通过WebSocket建立与服务间的双向通信,低时延获取最新船舶定位信息;并结合多空间尺度表达规则和标绘算法进行符号重绘,实现对船舶位置、尺寸、航向在不同显示级别下的精确表达。测试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支撑较大地理范围内船舶数据的动态可视化,满足船舶避碰、海事管理和应用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