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翁朝峰 《福建地质》1995,14(1):55-66
本文以紫金山地区金矿预测为例,阐述了微机在地质找矿预测工作中所起的必不可少的选作。首先以紫金山地区的地质观测资料、数据基础、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有选地用趋势、因子、聚类等多种方法对土壤、水系沉积物、岩石金属量和自然重砂测量等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计算结果绘制成相应的等值线、趋势面、剩余异常、谱系等成果图件。利用综合分析法,采用点面结合,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研究这些找矿信息与地层、构造、岩体  相似文献   

2.
紫金山地区存在数条长数百米、宽几十米的金多金属矿化带。近南北向或北北西向构造破碎带为成矿物质的堆积提供空间条件,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碳酸盐岩为成矿流体的沉淀提供岩性条件。紫金山金多金属矿化区及外围具有进一步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云南哀牢山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矿产丰富。1:5万化探分散流圈定的Au异常,因地质体的不同,异常特征各异。以哀牢山地区已知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为依据,划分了3类不同地质体控制的Au异常,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质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全淦 《江西地质》1994,8(3):174-179
会昌红山铜矿床是一个与火山一次火山作用有关的铜矿床,与福建紫金山铜矿床有些相类似。本文初步总结了矿区地质与矿床特征,进一步明确了找矿方向,旨在扩大矿区远景与区域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5.
本通过总结全省已知铜矿床(化)时间、空间分布的特点,结合我省区域地质构造的演化,研究了西式(细碧角斑岩型)、岭后式(热液〈似层状〉交代型)、斑岩型及紫金山式(斑岩-浅成热液型)等几种主要铜矿床类型的成矿地质与地球化学条件及找矿方方,圈定了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6.
紫金山矿集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在福建省1∶20万区域化探数据基础上,利用10km×10km窗口数据,圈定了紫金山矿集区金地球化学异常,依据大型矿床地球化学定量评价模型和方法计算出金的找矿潜力。本文尝试在该块体中通过提高分级值,对紫金山矿集区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圈定并勾绘出内部结构的谱系树图。分析了金地球化学块体各级含量水平所对应的面积、可供金属量、浓集度等参数特征。探索金元素地球化学块体的内部结构,揭示金在地球化学块体中逐步浓集的轨迹,最终指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我队在紫金山铜、金矿区找矿钻探中,应用了冲击回转钻探新技术,已完成钻探工作量42868m。钻探综合台效由1987年的327m提高到1990年的663m。其最深钻孔已超过950m,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一、矿区地质特征及施工条件紫金山矿区上部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主要为构造破碎的氧化带,其特征为“软”、“硬”、“漏”。矿区岩石坚硬致密,如强硅化花岗岩、强硅化隐爆角砾岩,可钻性达10—12级。其次在氧化带中穿插着地开石化蚀变,使一些孔段的地层成为易垮难取心的松  相似文献   

8.
福建上杭紫金山铜金矿床地质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宏观角度介绍紫金山铜金矿床地质背景,论述了火山机构、次火山岩、隐爆角砾岩、围岩及围岩蚀变、矿化带及矿化特征,着重总结该矿床找矿标志,以期在地质找矿中得以借鉴。  相似文献   

9.
于宗延  于琨 《贵州地质》2018,35(3):210-217
本文主要从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巴升河—根多河地区地质特征,归纳总结了区域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根据找矿靶区的圈定依据,在工作区筛选出找矿远景区5处和6个找矿靶区。同时对区域内有代表性的找矿远景区特征进行了论述,总结了成矿规律,并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0.
电吸附找矿方法在王河金矿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吸附法在王河金矿的找矿试验研究中获得了较好的Cu、Pb、Zn、Ag、Au元素组合异常,表明该方法在中国西部黄土高原地区找矿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立区域成矿系列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利用成矿系列来进行成矿预测。成矿系列具有明确找矿方向的作用,在具体找矿靶区预测时,结合区域物、化探和矿化、蚀变等找矿标志可以起到更为有交的预测效果。本文利用已经建立的区域成矿系列,结合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和矿化、蚀变分带,对延边金苍地区进行了金矿成矿预测,提出了新的预测区。通过成矿预测工作,认为以成矿系列为理论基础进行成矿预测时,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区域成矿系列预测体系和预测靶区评价体系,其中分析多种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的时空分布是其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陈荣国 《福建地质》2013,32(1):18-26
何屋一带找矿远景区处于福建省重要的金银铜等多金属Ⅳ级成矿带中,与紫金山金铜矿床处于同一地质构造单元,属紫金山矿田组成部分;与悦洋矿区和三鑫矿区接壤,其成矿地质背景基本相似,地质特征具有明显的“三层结构”.运用矿床成矿理论和老矿区周边与深部“探边摸底”的找矿思路,认为悦洋矿区矿体向南延入该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可望找到一处“悦洋式”矿床类型的矿产地.  相似文献   

13.
库布苏式金矿的发现过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库布苏金矿的地质特征,提出了在西部地区寻找该类矿床的找矿准则。该矿产于陆缘火山岩岩浆孤区,其成矿与强应变构造带及浅成、超浅成脉岩有关,有东准噶尔地区,强应变构造带与不同方向的断裂变汇地段、低绿片岩相带和金的化探异常应是优选找矿靶区的依据,次级脆性断裂破碎带、中性岩脉和蚀变应是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陕西凤太地区铅-锌、金成矿规律及找矿选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勘查实践,在系统分析凤太矿田已有地质资料及近年来铅锌、金成矿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凤太地区铅锌、金的成矿规律进行了剖析。认为同沉积期的热水活动是最主要的铅锌成矿作用,并形成了金的初始富集,后期构造岩浆活动是金成矿的主要地质作用。同时,依据综合研究和新的铅锌、金找矿信息,通过分析对比凤太地区已知矿床的成矿环境和控矿要素,指出了在凤太地区寻找铅锌、金矿床的找矿预测标志,提出了有关铅锌矿床进一步勘查找矿的5个有利找矿区域及3处隐伏矿的主要勘查靶区和有关金矿床勘查找矿的2个有利找矿区域及4处主要勘查靶区,这为在该矿集区进一步开展铅锌、金矿床的勘查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与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甘肃白银矿田找矿新突破,在矿田东侧铜厂沟地区开展了找矿预测工作。区内已发现铜厂沟和小铁山等矿床,在收集总结前人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地质概况、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控矿因素的研究,获得区域找矿标志,在区内发现多处异常,且多数异常的产出位置在已知矿床附近,表明构造原生晕地球化学找矿在铜厂沟地区具有较好的效果。以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为主,结合地质找矿标志对研究区进行找矿预测,圈定和评价了小铁山—铜厂沟靶区及铜沟脑靶区,可望实现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6.
分阶段建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模型的找矿远景区预测方法,是把预测工作看作一个过程,包括4个阶段:(1)建立定性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信息找矿标志和找矿模型;(2)用各种数理统计方法在研究区中选取“模型单元”;(3)用各种数理统计方法对研究区进行找矿远景预测;(4)综合各种数理统计方法的预测结果,得到研究区的找矿远景区预测图。用上述方法成功地预测了新疆XZGR中部地区的找金远景区,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煎茶岭地区金的代探找矿工作是在80年代末开展的1:5万分散流在该区获得了16,17号以Au为主,以As-Hg为组合的异常区。在对该异常进行检查时,首先发现了金矿田的北带,随后化探工作又对该区进行100m×20m的次生晕正规网扫面,在不到30km^2范围内,共获得6个Au异常带。  相似文献   

18.
广西东部金银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伟 《广西地质》1995,8(2):37-47,54
广西东部地区存在两个金、银成矿带,即大瑶山近东西金矿床带和博白-岑溪-贺县北东向Pb、Zn,Au,Ag多金属成矿带,它们无论在地层,构造,岩浆岩,时空分布,矿化类型,蚀变特征,矿石成分及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都有显著不同,本文对两个成矿带地质特征进行了比较性剖析,从而总结出本区金,银成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桃溪环形区是武夷山成矿带南段一个重要的矿集区,目前已探明的主要矿床有紫金山铜金矿、岩背锡矿和红山铜矿等大型矿床,它们是武夷山成矿带、乃至中国东部的典型矿床。本文从几个主要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岩浆与成矿的关系、蚀变、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等方面,总结了桃溪环形区中生代与火山相关的铜多金属矿的区域成矿规律,并在综合分析前人地质找矿工作成果基础上,提出火山坳陷区边部斑岩发育区或火山机构发育区为桃溪环形区铜多金属矿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0.
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紫金山铜金矿区地表岩石测量和矿床钻孔剖面原生晕研究结果,详尽讨论了成晕元素在水平和垂向上的异常分布特征,确定了矿床的主要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计算了矿床元素分带序列,阐明了矿床异常元素的分带规律.以矿上、矿下晕和元素分带关系为基础,运用元素对累乘比值对矿床Cu、Au矿带的剥蚀水平制定了评价准则.结合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建立了紫金山矿区(田)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在矿区外围的勘查地球化学找矿研究中,还发现了具工业意义的矿体及新的矿化类型(斑岩Au、Cu和Mo矿),从而为紫金山地区发展成为大型铜矿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