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小卓  张晓明  董波 《海洋科学》2018,42(3):157-168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特异性结合靶基因,对靶基因转录后表达进行调控。miRNAs参与众多生物学过程并发挥关键调控角色。作者介绍了miRNAs生物合成和作用机制,回顾了近年来海洋动物miRNA研究取得的进展,并阐述了目前已知的miRNA对海洋动物重要生理过程的调控过程和机制,旨在为今后更深入地研究海洋动物miRNA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种类固着基及2种金属离子(K+、Cu2+)对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眼点幼虫固着变态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色聚乙烯膜更有利于香港巨牡蛎眼点幼虫的固着,固着率达到49.85%,其次为黑色塑料板,固着率为19.33%,红色塑料板最低,固着率为5.14%;添加K+对牡蛎眼点幼虫的固着变态有诱导作用,当添加K+浓度为13.42mmol/L作用24h时,与对照组相比幼虫的固着提高率、变态提高率分别为42.39%、25.20%;而添加Cu2+对香港巨牡蛎眼点幼虫的固着变态没有诱导作用,随着Cu2+处理时间及处理浓度的增加,香港巨牡蛎眼点幼虫的死亡率明显提高,推测浓度过高的Cu2+对香港巨牡蛎眼点幼虫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洋贝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具备了复杂和独特的免疫体系,为免疫防御系统的适应性进化研究提供了典型实例。目前海洋贝类天然免疫系统经典分子在后生动物演化历程中的特点尚不明确。为探究模式识别受体Toll样受体(TLR)及其接头分子髓样分化因子(MyD88)基因家族在后生动物中的进化历程,研究了32个后生动物演化代表性物种中TLR及MyD88基因家族的系统发育关系,以长牡蛎为代表物种探讨了长牡蛎TLRs和MyD88s在病原感染、环境胁迫、早期发育和组织分化条件下的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海洋贝类中普遍存在TLR和MyD88基因家族的扩张,在腹足类和双壳类中检测到两个基因家族谱系特异性的基因扩张, 46个长牡蛎特异性扩张的TLR基因能够被病原诱导表达,且在不同类型的病原感染下,其表达模式具有特异性。和病原诱导表达的TLRs相比,参与牡蛎早期发育的TLRs起源相对古老。研究结果表明,海洋贝类天然免疫模式识别受体TLR及其接头分子MyD88通过基因复制和表达分化形成了复杂特异的信号传导通路,这有助于深入了解海洋贝类的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特点,丰富后生动物天然免疫进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4.
为鉴定缢蛏(Siaoraovacula constricta)氨氮胁迫应答相关miRNA靶基因及其表达特征,选择氨氮胁迫下缢蛏肝胰腺组织中表达水平差异显著的miR-8245a-5p进行研究。靶基因验证结果显示,缢蛏GOT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未胁迫组(P0.01),表明GOT是miR-8245a-5p的靶基因。缢蛏GOT基因的ORF长1227bp,编码408个氨基酸;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缢蛏等贝类同源性较高,与其他物种同源性较低。基因时空特征表达分析结果显示,GOT基因在缢蛏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余6个组织(P0.01);140mg/L氨氮胁迫下缢蛏GOT基因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1h内急剧上调,此后上调逐步减弱,60mg/L氨氮水平下第12h上调才达峰值;不同氨氮水平暴露下缢蛏肝胰腺中GOT活力整体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但在较高氨氮浓度水平下同样表现出更快速的应答特征。这些结果为后续深入研究缢蛏miR-8245a-5p及GOT基因调控氨氮解毒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广西茅尾海牡蛎天然种苗种类鉴定和群体组成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了解广西茅尾海牡蛎种质资源现状,有助于提高牡蛎采苗效果。通过在茅尾海采集常见5种牡蛎成体,并在牡蛎不同繁殖高峰期分别采集牡蛎D型幼虫DⅠ、DⅡ,在不同附着期分别采集牡蛎幼苗MⅠ、MⅡ、MⅢ,采用多重PCR技术对牡蛎成体、稚贝及幼虫进行种类鉴定。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在茅尾海牡蛎稚贝和幼虫高峰期均属于优势种;稚贝中香港巨牡蛎、有明巨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和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3个种类的平均比例分别为88.3%、6.7%和5.0%,香港巨牡蛎与熊本牡蛎、有名巨牡蛎相比差异显著(P0.05),熊本牡蛎与有明巨牡蛎差异不显著(P0.05)。香港巨牡蛎是茅尾海牡蛎优势种,7月12日之前投放采苗器可采集到数量多、种类单一的香港巨牡蛎。7月12日之后投放采苗器,附着的稚贝中有明巨牡蛎和熊本牡蛎比例增加,影响采苗效果及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6.
以水解度为指标,比较了6种蛋白酶对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的水解效果。在单因素考察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模型响应面设计,建立香港巨牡蛎蛋白酶解的二次回归模型,确定最佳的水解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海产品专用蛋白酶对香港巨牡蛎蛋白的水解效果优于其他蛋白酶,该酶的最佳水解条件为:酶与底物比为5.93%,酶解时间为4.07 h,酶解温度为54.6℃。在此条件下,海产品专用蛋白酶酶解香港巨牡蛎蛋白的水解度达到25.73%±2.39%。本研究为香港巨牡蛎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香港巨牡蛎对3种浮游植物摄食率和滤清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大、中、小3种规格的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球等鞭藻(Isochrysis galbana)3种浮游植物在同等密度、同等生物量条件下的摄食率和滤清率,探讨了香港巨牡蛎对3种浮游植物的摄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28℃水温条件下,香港巨牡蛎的单位个体滤清率和单位体质量滤清率分别为1.40~8.94 L/(ind·h)和0.86~3.17 L/(g·h),等密度和等生物量浮游植物条件下香港巨牡蛎均表现出单位个体滤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规格、中规格、小规格;不同规格香港巨牡蛎的单位体质量滤清率相近。相同藻类密度条件下,香港巨牡蛎的单位体质量滤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亚心形扁藻、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相同生物量条件下,香港巨牡蛎对3种浮游植物单位体质量滤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球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牟氏角毛藻。香港巨牡蛎对不同浮游植物种类和密度的滤清率、摄食率差异主要是受饵料的大小、营养质量和密度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福建沿海巨蛎属牡蛎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玄  郭希明  钱鲁闽 《台湾海峡》2009,28(3):399-404
本实验采用了多重种类特异性PCR(multiplex species—specific PCR)技术,研究了巨蛎属(Crassostrea)牡蛎主要种类在福建沿海的分布.从沿海11个采样地点共采集了657个野生牡蛎样本,随机抽取了327个牡蛎样本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和线粒体COI基因的鉴定,结果发现200个个体为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101个个体为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20个个体为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6个个体为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此次实验中未发现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结果表明,福建沿海有葡萄牙牡蛎、近江牡蛎、熊本牡蛎和香港巨牡蛎4种巨蛎属牡蛎分布.  相似文献   

9.
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pluvialis)是天然虾青素的最佳来源,它可以在高光胁迫等不利条件下转变成厚壁细胞并积累大量虾青素。然而,目前从微小RNA (microRNA, miRNA)层面来揭示在高光胁迫下雨生红球藻次级细胞壁形成和虾青素合成的机理研究尚未见报道。对高光处理下三个时间点的雨生红球藻样品进行microRNA测序,共鉴定出342个已知miRNA和283个新miRNA。在这625个miRNA中,其中有206个miRNA的表达量受高光影响,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的靶基因参与了淀粉与蔗糖代谢、甘露糖与果糖代谢、糖酵解和萜类骨架生物合成等重要代谢通路。结合转录组结果发现,高光胁迫下有6个miRNA调控了3个和次级细胞壁形成相关靶基因的表达,有5个miRNA调控了5个和虾青素生物合成相关靶基因的表达。以上结果揭示了雨生红球藻在高光下miRNA调控次级细胞壁形成和虾青素生物合成的潜在机制,为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的代谢工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广西茅尾海常见牡蛎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OⅠ条形码技术鉴定广西茅尾海的3种常见牡蛎,其俗名分别是"白眼蚝"、"红眼蚝"和"蚝砺"。研究结果表明,茅尾海3种牡蛎应归属牡蛎科(Ostreidae)、巨蛎属(Crassostrea),其中"白眼蚝"是香港巨牡蛎(C.hongkongensis)、"红眼蚝"是有明巨牡蛎(C.ariakensis)、"蚝砺"是Kumamoto牡蛎(C.sikamea)。研究验证了已开发的多重PCR技术能对3种牡蛎进行快速鉴定,并揭示香港巨牡蛎是茅尾海优势种,基本上澄清了与"近江牡蛎"相关的俗名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盐度胁迫对香港牡蛎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盐度胁迫下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了解盐度适应过程中牡蛎的代谢机制,本研究以盐度0、8、16、32、40为胁迫盐度,以正常海水(盐度24)为对照,开展香港牡蛎对盐度胁迫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各实验盐度组糖原含量在盐度胁迫0~8 h内下降,且盐度胁迫幅度越大糖原含量降幅越大,胁迫8 h后则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腺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组蛋白/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和Na~+/K~+-ATP酶活力的变化规律相似:在0~8 h内,各实验组酶活力均急剧下降(SIRT1上升);8~48 h内,酶活力上升;48~120 h内,酶活力逐渐趋于平稳状态,总体表现为盐度越高,酶活力越强,并与胁迫前有明显差异,且盐度胁迫幅度越高,差异越明显。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体表现出高盐胁迫下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低盐胁迫下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盐度胁迫幅度越大,T-AOC活力的变化幅度越大。实验结果初步表明,香港牡蛎糖原含量与渗透压调节存在一定的关系,AMPK、SIRT1、Na~+/K~+-ATP酶活力及T-AOC均与渗透压调节密切相关,且在高盐胁迫下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低盐胁迫下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地理群体香港牡蛎的杂种优势,于2014年5月开展了广东珠海(Z,生长快)和广西茅尾海(M,抗逆性强)群体间的2×2双列杂交,比较了各实验组早期生长、存活优势,并计算了各阶段的杂种优势,实验由2个杂交组MZ(M♀×Z♂)、ZM(Z♀×M♂)和2个自交组MM(M♀×M♂)、ZZ(Z♀×Z♂)组成。结果表明:浮游期间,正交组(MZ)幼虫在9日龄前未表现出生长优势,但表现出一定的存活优势,幼虫大小存在显著的母本效应;12日龄时正交杂种优势5.34。反交组(ZM)幼虫生长和存活都表现出了正杂种优势,但生长优势值逐渐减小,到了12日龄时壳高与自繁组(ZZ)幼虫间差异不显著(P0.05)。室内苗种培育阶段,杂交稚贝表现出明显的生长、存活优势,正交组(MZ)和反交组(ZM)子代的生长优势分别为7.86±3.12、17.47±13.14;存活优势分别为8.33±1.41、2.86±1.08。以上结果说明两个群体香港牡蛎杂交可以产生杂种优势,可为牡蛎杂种优势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估香港牡蛎二倍体及三倍体幼虫生物学特征,于2013~2015年,在湛江和北海两地比较了二倍体及三倍体幼虫生长、存活及变态差异,计算了三倍体优势率,评估了倍性与环境效应互作对其表型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倍体D形幼虫显著大于二倍体幼虫,之后,伴随着个体增长,生长优势逐渐增大,15日龄时的三倍体优势率为8.9%~9.1%。三倍体幼虫存活力与二倍体相当,未出现大量致死现象。三倍体变态规格显著大于二倍体,其优势率为5.1%~5.3%;三倍体变态时间显著低于二倍体,但其变态率与二倍体相当,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过双因子分析模型的方差分析检测,发现倍性和环境效应都会对香港牡蛎幼虫生长产生显著影响(p<0.001),环境是影响幼虫存活率及变态的主要因子(p<0.05)。  相似文献   

14.
非编码小分子RNA (non-coding small RNAs, microRNAs)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应对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了氮剥夺和高温刺激条件下,浒苔Up-miR-843及其靶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得到184个Up-miR-843靶基因。氮缺乏可以显著增加Up-miR-843的水平,同时降低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A3和Cyclin L的表达,而高温刺激对Up-miR-843的表达不产生影响。同时,Up-miR-843高表达的浒苔与正常条件培养的浒苔比较,生物量和光合作用合成速率显著增加。因此,我们推测氮剥夺和高温应激响应microRNAs可能通过介导其靶基因表达,调节浒苔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大部分无脊椎动物缺乏基于经典抗体和记忆细胞的适应性免疫, 因而天然免疫在无脊椎动物免疫防御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可变剪接正是产生天然免疫多样性和特异性的重要途径。牡蛎(Crassostrea)是全球范围内的大宗养殖贝类和我国产量最高的海水养殖贝类, 理解其天然免疫系统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对牡蛎病害防治和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不同病原诱导以及诱导后不同时间的转录组进行生物信息分析, 系统地研究了长牡蛎天然免疫应激反应的可变剪接事件。发现在弧菌诱导下可变剪接事件的总数显著增加, 表明弧菌的感染会诱导长牡蛎可变剪接事件的产生。对病原诱导后可变剪接体的组成类型及表达量显著变化的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 表明免疫系统相关功能被显著富集, 病原感染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病原感染后可变剪接体的组成类型和表达量均不一致, 表明长牡蛎免疫系统可通过可变剪接产生免疫响应的特异性和多样性。研究结果为长牡蛎等无脊椎动物天然免疫多样性和特异性提供了典型实例, 也为长牡蛎病害防御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试验对象,设计两种饲料:鱼粉组和无鱼粉组,在池塘网箱中投喂70 d,研究其生长性能和肝胰脏转录组表达的差异。同鱼粉组相比,无鱼粉组黄颡鱼特定生长率下降了30.25%(P0.05),饲料系数显著增加了83.94%(P0.05),全鱼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转氨酶活力显著增加(P0.05)。肝胰脏转录组结果显示,总计有12 020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差异表达上调的基因有5 020个、差异表达下调的基因有7 000个。同鱼粉组相比,无鱼粉组分别有1 013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2749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将组间具有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GO Term、KEGG pathway分类,结果显示:无鱼粉组的肝胰脏细胞组成、细胞生物过程、细胞分子功能等绝大多数基因差异表达下调,提示肝胰脏的细胞组织结构和功能受到很大的影响;KEGG通路富集到15个显著差异代谢通路。本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鱼粉可能含有某些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以神经分泌、激素调控、代谢信号通路等为作用靶点,通过对这些代谢信号通路的调节,对鱼的整体生理代谢强度、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理健康状态等产生明显积极促进影响。缺乏这些物质则会造成黄颡鱼生长性能下降、部分器官组织细胞(肝细胞、神经轴突)受到损伤、鱼体抗应激能力和免疫防御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 HATs)在机体发育和环境胁迫响应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海洋贝类中研究极少。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作为典型的滩涂双壳贝类,经常面临多种极端环境和细菌胁迫的挑战,基于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系统分析了缢蛏HAT基因家族(ScHATs)的系统发育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环境因子和细菌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共鉴定出11个ScHATs基因,根据序列同源性分为GNAT、MYST和p300/CBP三类,每个亚家族中几乎所有的HAT都具有特定的保守结构域和保守基序。基因表达谱和qRT-PCR分析显示,ScHATs在幼虫发育前期表达量普遍高于发育后期;在氨氮胁迫下,ScKAT2B、ScKAT8、ScKAT9-2、Scp300在鳃中的表达量显著变化(P<0.05);在高温胁迫下,ScHATs在鳃和肝胰腺中表现出相似的表达模式,而Scp300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在副溶血弧菌胁迫下,ScHATs的表达均出现显著上调(P<0.05)。综上结果提示, Sc...  相似文献   

18.
王彤彤  张留所 《海洋与湖沼》2022,53(6):1558-1572
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影响海洋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过程,探究环境因子调控发育的分子机制,需要深入了解海洋动物早期发育的生理和分子特征。以实验室驯化的潜在模式动物海洋线虫Litoditis marina为研究对象,对其胚胎期和孵化后发育早期2h、4h和6h的L1幼虫样品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2h、4h和6h的L1幼虫间差异较小,而三个L1幼虫样品与胚胎期相比,基因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KEGG富集分析,发现与胚胎期相比,三个L1幼虫样品的多个通路如核糖体、核糖体生物发生、糖酵解/糖原异生、TCA循环和氧化磷酸化通路相关基因发生了显著上调。另外还发现多个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受体基因如dop-和npr-等在L1期转录水平显著上调。与胚胎期相比,L1幼虫的多个DNA复制和修复相关、Notch、Hippo和Hedgehog信号和剪切体等通路相关基因发生了显著下调。发现的L. marina早期发育转录组变化模式与已经发表的陆生模式生物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从胚胎期到L1幼虫的转录组变化特征非常相似,但同一上调或下调通路中具体发生表达变化的基因有些不同。另外,L1幼虫显著上调的核糖体生物发生通路相关基因在秀丽线虫中发生了显著下调。进一步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和方法深入研究发育调控关键基因的功能将为海陆近缘线虫间的发育进化机制、海洋线虫对潮间带环境适应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应答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