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辽西地区中侏罗世海房沟组火山岩的岩石共生组合为粗安岩粗面岩安山岩英安岩 ,属于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火山岩系 ,全岩Rb_Sr等时线年龄为 177.2± 2 8.0Ma。岩石总体上反映出高Al高Na特点 ,SiO2 ≥ 5 6 .99% ,Al2 O3 ≥ 15 .4 5 % ,Na2 O/K2 O≥ 1.35。稀土元素分馏明显 ,(La/Yb) N≥ 14 .80 ,(Ho/Yb) N≥ 1.15 ,贫Yb、Y(Yb≤ 1.4 2× 10 -6,Y≤ 15 .18× 10 -6) ,基本无Eu负异常 (0 .86~ 1.0 3) ,明显亏损Rb、Nb、Zr、Ti,而Sr、Ba、K及LREE富集 ,Rb/Sr值均小于 0 .1,地球化学特征与埃达克岩十分类似 ,属埃达克质岩。Sr、Pb和Nd同位素资料反映出这套火山岩的源岩较深 ,可能为古老的下地壳中基性变质岩部分熔融产物。研究表明 :海房沟组火山岩形成于板内环境 ,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没有直接关系 ;辽西地区中生代构造应力场的重大转换、广泛的岩浆活动和大规模断陷盆地群的形成与岩石圈拆沉作用密切相关。海房沟组埃达克质岩的确认对探讨辽西地区火山岩浆起源、壳幔相互作用及大陆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伍平 《地球科学》2011,36(3):429-439
辽西义县晚白垩世大兴庄组流纹岩具有埃达克质火山岩的特征.这些流纹岩SiO2≥68.62%、Al2O3≥14.40%、MgO < 1.2%(Mg# < 0.45)、Sr>360μg/g、Yb < 1.1μg/g、Y < 12μg/g、La/Yb>40、Sr/Y≥39和Nb/Ta>17.5;轻稀土元素富集, 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Ti)明显亏损, 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馏, 具有弱的负铕异常; Nd、Sr同位素具有较低的143Nd/144Nd(0.511376~0.511441, εNd(t)=-23.45~-22.16)和适中的87Sr/86Sr(0.7073~0.7074, εSr(t)=32.38~32.8)比值, 具有富集地幔端员(EMI)特点.这些特征表明, 大兴庄组流纹质岩浆起源于较厚下地壳榴辉岩部分融熔, 也说明中生代晚期局部仍残留较厚的下地壳, 这为进一步理解燕山造山带中生代到新生代岩石圈减薄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燕山造山带发育着大量的中—晚侏罗世髫髻山期(蓝旗期)中酸性钙碱性火山岩,它们具有类似于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SiO_2(≥55.48%)、Al_2O_3(≥14.25%)和Na_2O(≥3.11%)含量高,而MgO(<3.0%,Mg~#≤0.49)含量低;微量元素Sr(≥554×10~(-6))、Ba(≥819×10~(-6))含量及Sr/Y比值(29~101)较高,而Yb(<1.70×10~(-6))、Y(<21×10~(-6))含量及Rb/Sr比值(0.01~0.19)较低;轻重稀土分馏十分明显((La/Yb)_N>14.5),Eu负-正异常弱(0.79~1.01),高场强元素(如Nb、Ta)相对亏损。火山岩的Nd、Sr、Pb同位素比值变化小,具有富集地幔特征。作者认为其岩浆起源于增厚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中—晚侏罗世髫髻山期(蓝旗期)火山岩是燕山运动的产物,其火山喷发标志着燕山地区从古亚洲洋构造体系转入到古太平洋构造体系,这对探讨燕山造山带中生代岩浆演化和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北羌塘地区分布的新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时代、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通过各种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测试方法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火山岩主要形成时代为古近纪,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显示该区发育一定比例的标准埃达克岩(adakite),代表地区的12件埃达克岩样品,其SiO2含量≥56%(59.05%~67.80%),Al2O3≥15%(15.43%~16.63%),MgO<3%(0.47%~2.98%,1件样品3.21%),Mg#>20(21.2~56.5),Na2O/K2O>1(1.03~1.76),Sr>400×10-6(609.6×10-6~3008.0×10-6),Y≤18×10-6(4.53×10-6~13.76×10-6),Yb≤1.9×10-6(0.44×10-6~1.35×10-6),Sr/Y≥40(44.3~314.68),La/Yb≥20(20.11~69.26),δSr正异常(1.02~7.66,3件样品0.82、0.93、0.97),δEu正异常或微弱的负异常(0.77~1.36),LREE富集,H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Nb、Ta、Ti)明显亏损,87Sr/86Sr>0.704(0.707101~0.707923),143Nd/144Nd<0.5126(0.512382~0.512448),40K-40Ar、40Ar-39Ar测定时代分别为28.2~32.2Ma,38.1~46.8Ma.上述特征除表明该套古近系埃达克岩岩浆源处于加厚的下地壳环境外,可能还代表了在高原演化过程中,北羌塘地区滞留在下地壳和上地幔的"洋壳残片"部分熔融并在地表喷发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5.
辽西中侏罗世高Sr低Y型火山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通过对辽西阜新地区中侏罗世蓝旗组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燕山地区存在着中侏罗世高Sr低Y型火山岩。这些高Sr低Y型火山岩为高铝高钠低镁(Al2O3>15%,Na2O≥3.37%,MgO≤1.33%,Mg#≤0.35)的安山岩-英安岩,高Sr(≥541μg/g)低Y、Yb(Y≤19μg/g,Yb≤1.35μg/g)含量及高Sr/Y(≥40)比值,强烈的稀土元素分馏((La/Yb)N>17,(No/Yb)N>1.2)),Eu异常不明显(0.82~0.96),高场强元素(如Nb、Ta)相对亏损。这些特征与太古代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岩套相似。我们认为这些火山岩起源于古老的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其形成可能与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有关。辽西中侏罗世蓝旗组高Sr低Y型火山岩对探讨燕山造山带岩浆起源及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辽西中侏罗世高Sr低Y型火L山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17  
通过对辽西阜新地区中体罗世蓝旗组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燕山地区存在着中侏罗世高Sr低Y型火山岩.这些高Sr低Y型火山岩为高铝高钠低镁(A12O3>15%,Na2O≥3.37%,MgO≤1.33%,Mg#≤0.35)的安山岩-英安岩,高Sr(≥541μg/g)低Y、Yb(Y≤19μg/g,Yb≤1.35μg/g)含量及高Sr/Y(≥40)比值,强烈的稀土元素分馏((La/Yb)N>17,(Ho/Yb)N>1.2)),Eu异常不明显(0.82~0.96),高场强元素(如Nb、Ta)相对亏损.这些特征与太古代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岩套相似.我们认为这些火山岩起源于古老的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其形成可能与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有关.辽西中侏罗世蓝旗组高Sr低Y型火山岩对探讨燕山造山带岩浆起源及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辽西地区早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辽西地区早中生代火山岩的岩石共生组合为粗安岩-安山岩-英安岩-粗面英安岩,属于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火山岩系.岩石总体上反映出高Al、高Na特点,SiO2≥56.99%,Al2O3≥15.16%,Na2O/K2O≥1.13.其地球化学的显著特点是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14.89,Yb≤1.90×10-6);基本无Eu负异常(0.78~0.97);Y值较低(≤1 7.51×10-6);明显亏损Rb,Th,Nb,P,Zr和Ti,而富集Ba,K,Sr及REE,不同于正常岛弧钙碱性火山岩;火山岩的Rb/Sr≤0.15,Sr/Y≥35.1 6,属于高Sr低Yb、低Y岩石.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早中生代火山岩与埃达克岩十分类似,属埃达克质岩.铅、锶和钕同位素资料反映出火山岩的源岩较深,可能为古老的下地壳中-基性变质岩部分熔融产物.辽西地区早中生代火山岩形成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超碰撞的陆内挤压环境,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没有直接关系,而与加厚地壳导致的下地壳拆沉作用密切相关.辽西地区早中生代埃达克质岩的确认对探讨辽西地区火山岩浆起源、壳幔相互作用及大陆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出露于辽西白塔地区的侏罗纪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组合,主要是由粗安岩、流纹质岩屑晶屑熔结凝灰岩、粗面英安岩和流纹岩组成。通过系统的LA-ICPMS锆石的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研究区火山岩形成年代为165~149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酸性火山岩属于钙碱性火山岩系,中性火山岩分别属于碱性火山岩系和中-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中性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SiO_2≥56.20%、Al_2O_3≥15.09%、MgO≤2.89%、Sr≥561×10~(-6)、Y≤13.15×10~(-6)、Yb≤1.47×10~(-6)和无明显Eu异常。研究区火山岩普遍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Sr、Pb)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Ti、Nb、Ta、P)的特征。其原始岩浆来源于基性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下板内挤压造山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
巴布亚新几内亚新生代两类埃达克岩的构造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新几内亚安山岩的化学分析数据与典型埃达克岩进行对比,讨论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环境意义。对比结果表明:巴布亚新几内亚埃达克岩微量元素特征为高锶(一般>于400×10-6),Sr/Y比值平均>41.7,重稀土元素Y和Yb含量很低(分别为≤20×10-6和1.9×10-6)。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有Sr,Ba正异常峰和明显的Nb,Th负异常。稀土元素表现为LREE富集模式,(La/Yb)N比值平均为2.19~18.69。巴布亚新几内亚埃达克岩的M g#值>0.45,87Sr/86Sr值一般<0.7045与典型埃达克岩一相致。巴布亚新几内亚埃达克岩分别位于弧-陆碰撞带大地构造环境中的大洋岛弧和大陆边缘造山带中。埃达克岩的分布区域与世界级斑岩铜-金矿和浅成热泉金矿的成矿带的分布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对大兴安岭中段突泉盆地中出露的高Mg#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激光全熔40Ar/39Ar测年及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该组火山岩成因、岩石物质来源及其地质意义.突泉盆地高Mg#火山岩为一套中酸性岩石,化学成分显示其主要为安山岩与英安岩.岩石激光全熔40Ar/39Ar测年结果显示火山岩年龄为136.0±2.0 Ma,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总体表现出了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SiO2≥57.50%,A12O3≥16.66%,MgO<3.31%,Mg#>45,贫Y(平均值17.53×10-6),贫Yb(平均值1.84×10-6),高S(r>534×10-6),高Ba(789×10-6925×10-6);Sr/Y=22.71925×10-6);Sr/Y=22.7173.54,Y/Yb=8.9573.54,Y/Yb=8.9511.32;REE分异明显,富集LREE,亏损HREE;无明显Eu异常(平均Eu/Eu*=0.94).该套高Mg#火山岩可能是加厚基性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与底侵的基性岩浆混合的产物.结合大兴安岭中生代盆岭构造演化的特点,突泉盆地早白垩世高Mg#的埃达克质火山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古太平洋)闭合造山阶段碰撞构造背景,岩浆源区性质主要归因于增厚的造山带下地壳部分熔融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埃达克质岩的金属成矿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埃达克质岩”的术语、与成矿有关的埃达克质岩的分布、成矿背景,讨论了埃达克质岩有利于成矿的控制因素。“埃达克质岩”是指那些具有与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类似地球化学特征,如SiO2≥56%,Al2O3≥15%,亏损Y(≤18×10-6)和重稀土元素(如Yb≤1.9×10-6),高Sr(很少样品的Sr含量低于400×10-6),无-正Eu,Sr异常,贫高场强元素等,但可以形成于不同构造背景并可有不同成因的岩浆岩。埃达克质岩具有重要的金属成矿意义,其有利成矿背景主要包括岛弧、大陆板内伸展和大陆活动碰撞造山带环境。世界上许多(包括三个最大的)斑岩铜矿都与埃达克质斑岩密切共生,因此埃达克质岩的成矿潜力巨大。在岛弧和大陆板内伸展环境中,来自俯冲玄武质洋壳或洋壳沉积物或拆沉的大陆地壳产生的熔体或释放的超临界流体与地幔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可能导致熔体被地幔橄榄岩混染,另一方面可能导致高Fe2O3含量的熔体或超临界流体对地幔的交代作用,地幔氧逸度升高,地幔金属硫化物被氧化分解,有利于铜、金等的矿化。  相似文献   

12.
西藏冈底斯带广泛分布晚白垩世埃达克质岩,其岩石成因一直存在争论,并且对于成矿潜力的研究也十分有限.为此对谢通门县斯弄多-加多捕地区具铜矿化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以及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以探明岩石成因及成矿潜力.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位时间为晚白垩世(83.1±1.6 Ma).岩石具有相对高的SiO2含量(60.21%~62.54%)、MgO(2.19%~3.02%)、Mg#(41.25~50.73)值.较低含量的Y(15.9×10-6~17.8×10-6)、Yb(1.46×10-6~1.73×10-6)及较高的Sr/Y(35.0~47.6)、La/Yb(29.6~38.6)比值,表现出高硅型埃达克质岩亲和性.岩石属高钾钙碱性、准铝质系列(A/CNK值为0.84~0.92),富集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等.锆石微量元素具较高的V/Sc、Ce/Ce*、10 000×(Eu/Eu*)和Eu/Eu*比值.通过对比冈底斯带晚白垩世典型的埃达克岩,认为斯弄多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是新特提斯洋俯冲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氧逸度较高,显示出斯弄多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良好的Cu-Au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华南陆缘在湘南、湘东南、赣南及闽西南地区早中生代发育一条呈近EW向展布的火山岩带,闽西南永定堂堡和五湖藩坑组火山岩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利用锆石U-Pb测定其形成年龄分别为(189±6)~(195±2)Ma和184±2 Ma,是早侏罗世火山喷发形成的.为了解闽西南早侏罗世火山岩岩浆来源及形成构造背景等信息,对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学鉴定、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Sr-Nd同位素测试分析.藩坑组火山岩基性和酸性端员戴里间断达20左右,是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基性端员玄武岩(碱玄岩)主量元素高TiO2、高TFe2O3(全铁),(Rb/Sr)N、(La/Nb)N、(Ba/Nb)N和(Rb/Yb)N的比值均高于原始地幔值,具有∑REE较高、轻稀土富集,δEu有微弱异常的特征,Isr值在0.704 4~0.707 5之间,εNd(t)介于-1.19~4.30,说明岩浆源可能为较深的软流圈地幔,同时存在部分来自岩石圈地幔的组分.酸性端员流纹岩(英安岩)(Rb/Sr)N和(Rb/Yb)N比值均高于原始地幔值,(Ba/Nb)N比值全部低于原始地幔值,(La/Nb)N既有高值也有低值.具有∑REE较高、轻稀土富集、δEu存在异常的特征.Isr值在0.701 2~0.705 3之间,εNd(t)介于-5.40~-1.95,说明岩浆物质来源为壳幔混熔型,主要为壳源成因,但有幔源组分参与.闽西南早侏罗世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板内靠近大陆边缘的特殊构造位置,受到古太平洋板块的低角度俯冲-弧后伸展-玄武岩浆底侵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4.
纳茸矿区位于南羌塘南缘东段,是认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理想窗口.以纳茸矿区内出露的石英闪长玢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锆石原位Hf同位素及全岩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纳茸矿区石英闪长玢岩形成于晚侏罗世(158~155 Ma),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高Sr(178×10-6~1 086×10-6)含量以及高Sr/Y(15~82)和(La/Yb)N(17~34)比值,亏损重稀土元素(如Yb=1.05×10-6~1.45×10-6,Y=10.50×10-6~14.78×10-6),整体呈现出与埃达克质岩石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石英闪长玢岩样品低MgO、Cr、Ni,高Th和Th/U,锆石εHf(t)值在-1.7~4.3之间,(87Sr/86Sr)i比值为0.705 93~0.706 81,εNd(t)值在-2.67~-0.49之间.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指示其是俯冲背景下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将本文研究结果与南羌塘中西段的同期岩浆作用相结合,表明班公湖?怒江洋向北俯冲至羌塘地体之下,在晚侏罗世形成了超过1 200 km的近东西向岩浆弧.纳茸矿区与多龙矿集区内成矿岩体具有相似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锆石微量元素具有高Ce/Ce*、Eu/Eu*比值,全岩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Sr/Y、V/Sc比值,显示纳茸矿区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苏扣林  丁兴  郭宇  石晓龙 《中国地质》2021,48(1):161-172
广州市增城地质公园发育有大量的燕山期安山岩和流纹岩,由于缺少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这些火山岩的成因和所代表的大地构造意义一直未明确.文章对上述火山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全岩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安山岩具有安第斯型火山岩特点,显示Nb、Ta、Sr和Ti的亏损,Isr值介于0.70332~0.7144...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苏门答腊岛苏里安斑岩型铜矿至苏利特河矽卡岩型铜矿成矿带中埃达克质侵入岩及矽卡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成因意义。该成矿带是巴东地区辛卡拉克湖以东地球化学异常带的主体部分,其绝大多数侵入岩浆体皆为为Ⅰ-型花岗岩复合体,相当于印支晚期同碰撞火山弧和燕山早期碰撞后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该成矿带内的埃达克质花岗岩和闪长斑岩(早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具有低的Y、Yb含量、高的ΣREE含量和Eu正异常,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上落在活动大陆边缘(ACM)火山弧环境中。埃达克质岩浆来源于俯冲洋壳板片部分熔融。然而,矽卡岩主量元素与岩浆岩侵入体相比,其CaO含量增多,SiO2、Al2O3、K2O以及Na2O含量降,REE普遍表现为Eu负异常。该成矿带内矿化矽卡岩与侵入岩的微量元素模式在蛛网图上显示某些相似性,但是二者的REE配分模式却不尽相同。矽卡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具有低Rb、Ba含量和K、Sr、P、Ti低谷,主要继承了原始岩浆和母岩埃达克质岩的共同特征。矽卡岩化是引起Ti、Yb、Y和REE总量降低的主导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伍平 《地球科学》2012,37(1):47-56
辽西北票晚侏罗世蓝旗组火山岩由下段安山质角砾熔岩夹凝灰岩和上段粗安岩组成.通过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研究,安山质角砾熔岩具有埃达克质火山岩特征,其中,SiO2含量为56.99%~58.22%,含有较高的Al2O3(>15.00%),较高的MgO(≤4.22%,Mg#=0.44~0.49)和较低的K2O(<2.20%)含量,较高的微量元素,如Sr(>500.00 μg/g)、Cr(>125.00 μg/g)和Ni(>47.00 μg/g)及Sr/Y比值(>28.00),和较低的∑REE(<112.00 μg/g)、U(<0.30 μg/g)、Th(<2.00 μg/g)和重稀土(Y<20.00 μg/g,Yb<1.60 μg/g),且轻稀土分馏明显((La/Yb)N=10.49~10.59),具有明显的Sr正异常和弱的Eu负异常(Eu/Eu*=0.62~0.99);粗安岩不具有埃达克质火山岩特征,其中,SiO2含量为52.09%~61.08%,含有较高的Al2O3(>16.60%)和K2O(>2.00%),较低的MgO(≤2.64%,Mg#=0.08~0.38)、Cr(<28.00 μg/g)和Ni(<19.00 μg/g)及Sr/Y比值(≤23.00),和较高的∑REE(>180.00 μg/g)、U(≥0.80 μg/g)、Th(>4.00 μg/g)和Sr(>350.00 μg/g),且轻稀土分馏明显((La/Yb)N=10.22~16.28),具有明显的Sr和Eu负异常(Eu/Eu*=0.74~0.80).这些火山岩普遍具有Ba、Pb富集和Nb、Ta亏损的特征,Nd、Sr同位素具有中等的εSr(t)(20.15~23.34),TDM(1.45~1.50 Ga)和低的εNd(t)(-7.69~-8.62),表明蓝旗组安山质岩浆和粗安质岩浆均起源于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其中,安山质岩浆起源较深,位于壳幔过渡带,并发生明显的壳幔相互作用.蓝旗组火山岩由早期的安山质岩浆到晚期的粗安质岩浆演化可能预示着地壳由厚变薄的过程,这对理解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深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