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开展"八水绕长安"深化研究,旨在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将陕西省西安市建设成绿水青山交相辉映的生态文明城市。首先阐明了景观水资源深度开发的含义,然后参考陕西省西安市汉城湖和昆明池的实践经验研讨如何进行景观水资源的深度开发。深度开发主要包括:确保景观水资源的水安全;水景观的创新性与独特性;深入发掘历史文化,注重水文化因素的导入;实施综合开发;坚持以人为本及人水和谐的思想。深度开发的具体建议有确保水安全、绕城水景点连网、深化景观水资源的功能、景观水资源与历史遗迹的结合以及景观水资源与绿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阳春三月,信步焦作,天蓝水碧,绿意盎然,处处律动着灵动的气息。对一座城市来说,有了水,就有了灵气。水生态建设无疑是生态环境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焦作市以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为契机,着力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全市呈现出“河湖相连泛轻舟,奇山秀水融怀川”的优美景象。  相似文献   

3.
<正>水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关键。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更加注重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育生态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对包括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在内的水治理,更加重视、更加用力,也更加卓有成效。近日,《中国水治理研究》报告在京发布。这项研究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银行联合开展,旨在为中国新时代水治理提供科学实用的咨询意见,同时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治水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为提升全球水治理的水平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利用率的高低对国家社会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和ArcGIS分析了中国1997~201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1997~2010年中国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年际差别较大,与降水量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93;在分析时间段内,中国水资源呈现生态盈余状态,但空间分布不均,西南地区水资源生态盈余较大,华东、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出现生态赤字。此外,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波动下降趋势;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率为11.37%。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锦绣华南、云翔天边、神奇高原、风雪塞外、沃土中原、潮涌海岸,在纪录片《美丽中国》里,中国犹如一幅画卷,山、水、林、田、湖跃然纸上,绿色气韵贯穿其中,充满着生机和希望。然而,水土流失、生态退化,土地、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头顶"灰锅盖",脚踩"大漏斗",大自然向粗放的发展方式亮起红灯,资源环境问题为美丽国土蒙上了一层灰色。  相似文献   

6.
采用国际上前沿的虚拟水理论,运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CLIMWAT 2.0和CROPWAT 8.0软件,对济南市农业作物虚拟水含量进行计算,得出了2009—2014年济南市农业产品虚拟水总量;通过查阅、分析济南市2009—2014年水资源公报,计算出济南市2009—2014年林牧渔畜产品、工业产品、生态环境用水、城镇公共用水及生活用水的虚拟水总量;通过对济南市各产业虚拟水数据研究分析,得出了各产业虚拟水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根据虚拟水理论,并与济南市水资源总量对比计算,得出济南市水资源匮乏指数,经研究得出济南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仍将面临严峻挑战的结论,并针对济南市水资源利用现状的严峻情况,提出了通过减少济南市虚拟水总量、增加水资源总量或节省水资源消耗达到降低水资源需求压力的目的,从而为济南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及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空间分布模型及GIS分析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拓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流域自然水循环过程。因此,在对流域水资源状况进行定量描述时,必须综合考虑自然、人文二元要素的影响。本文选取了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严重的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内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情况,选取了对水资源空间分布有明显影响的因素。其中距河流远近因素体现了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坡度因素代表了土壤的持水能力,对径流和地下水有影响;而土地利用类型因素反映了土壤下垫面的水文特性。通过AHP方法确定上述影响因素的权重,建立水资源空间分布测算模型。根据模型将按流域单元统计的水资源总量数据展布到公里格网上,得到了水资源空间分布结果。最后,通过对空间化水资源数据的分析,剖析了当地的水资源状况,结合"一轴三带"的规划分区思想,对如何进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汾河上游作为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是太原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供水区以及生态屏障.本文采用1990年、1996年、2008年宁武县、静乐县、岚县、娄烦县、古交市五个县城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其土地类型变化特点及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和建设用地在显著增加,未利用地和耕地明显减少;19年来汾河上游的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增加,而水域贡献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大幅度减少,造成生态环境的退化;从汾河上游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变化来看,近几年水分调节和水供应所带来的生态服务功能在大幅度减少,说明汾河上游水资源安全存在隐患.针对汾河上游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应积极修复流域水环境,改变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模式,加强污染控制和监测,调整产业结构,以水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建立人、地、水和谐的流域生态环境健康体系.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生态环境用水的目的和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陆地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区域水文状况与水文环境的好坏,而区域水文情势则对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长期以来,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往往没有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水资源分配问题,致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退化,  相似文献   

10.
《青海国土经略》2014,(3):13-15
正一、项目基本情况湟水流域是青海省的农业集中区,光热条件好,土地资源丰富。但由于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特别是农用地利用效率低,制约了湟水流域现代农业的发展。2001年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批准的"引大济湟"工程,通过蓄水、调水和配水工程建设,将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大通  相似文献   

11.
<正>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河南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优先将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的重要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扎实开展水资源基础调查,着力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等工作,打响了一场场碧水保卫战,  相似文献   

12.
正"一桥河上横,诗画韵无穷。涟漪濯清莲,花开别样红。"走进许昌,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怡人画卷扑面而来。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自古就有"莲城"之美誉。早在唐宋时期,许昌城河中遍植莲花,"一城荷花半城柳"曾经水润莲城千载。近年来,许昌市依托境内北汝河、颍河、双洎河、白沙水库等周边湿地资源,努力营造天蓝、地绿、水净、湖清的生态许昌,打造林水相依,水文共荣,城水互动、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据统计,全市现有各类湿地面积近12.6万亩,成功申报建设4家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  相似文献   

13.
黄河客水是黄河下游沿黄地带重要供水水源,由于受流域内持续干旱、中游来水量减少和下游引黄量增加等因素,自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断流现象日趋严重。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带来了明显的环境负效应:河道萎缩与河口海岸侵蚀使"悬河"不稳定因素增强;大量兴建平原水库和引黄工程增多造成土地减少,土地砂化、盐碱化、沼泽化加重,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不合理开发诱发了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等地质灾害。对此,从环境地学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对黄河水资源开发应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涵养水源、节约用水和进一步加强黄河下游地区地下水勘查开发、建设平原地下水库。  相似文献   

14.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支撑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职责,急需构建我国水资源调查指标体系、技术方法和技术标准。本文在分析形势、需求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近年的探索实践,提出新时期水资源调查监测目标任务,即建立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水资源调查技术标准和指标体系,完善年度调查监测与10年一周期调查评价制度,掌握水资源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年度变化;围绕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区划、数据库与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智慧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7个方面任务,分析调查监测技术方法体系存在的短板,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构建水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制定完善水资源调查生产技术规定和标准体系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煤田矿坑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坑水资源化利用是煤矿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该文分析了山东省煤田矿坑水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可行性,以及矿坑水综合利用区划的设计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矿坑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区划,为山东省矿坑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2018年以来,温州市结合"大花园"、"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西部休闲产业带、乡村振兴跨区域精品带、田园综合体等建设,整合各类政策资源,积极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山东省的水资源短缺是一个不争事实,如何对有限的水资源有效管理是决策者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引入水足迹、虚拟水等概念和水足迹的计算方法,对山东省2004年水足迹进行了计算和评价,2004年山东省水资源足迹为397.61×108m3,人均水足迹为433.93 m3/人.年。结果表明,山东省面临着很大水资源压力,必须推进农业和工业节水技术,改善人类消费结构及消费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虚拟水进口,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中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含水层连续沉积厚度大、分布面积广, 其中储存着丰富的岩溶地下水资源,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国家战略性水资源。结合对北方岩溶水的调查研究经历, 就岩溶水系统及水文地质条件、环境问题发展演化趋势与成因、岩溶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修复以及调查研究的技术方法等方面的进展与不足, 做初步的总结, 致以中国地质大学建校70周年、《地质科技通报》创刊40周年的贺礼, 并为广大北方岩溶水水文地质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溯源白洋淀     
正2017年4月1日,"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成立,以"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一体的生态城市"为新区新貌。区内的白洋淀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古代以水护邦,现代以水兴城,未来水城共融。"当地人称白洋淀为"荷花淀""芦花淀"等;冀教版语文课本上称它为"一个美丽的地方",是"华北明珠"。  相似文献   

20.
渭河流域陕西段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干旱半干旱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立足于陕西省渭河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目标,从分析流域水资源特点、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出发,分析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之间的作用机理.针对存在问题,从4个方面阐明了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