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洪泽湖区春季大风的分析和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增福  杨庆苹 《气象科学》1995,15(3):300-307
本文利用1960-1993年大风的资料,分析春季洪泽湖区大风的气候特征和影响的主要天气系统,运用天气型下找模型,MOS预报等方法,研究建立了春季各月湖区大风的预报工具,并编制具有一定特色的预报业务系统,采用动态调整手段,使预报方程随资料的增加而不断优化。经1994年试报,湖区大风的预报准确率为75%,获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辽宁省沿海自动站资料,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沈阳区域气象中心MM5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解释应用,制作环渤海及邻近海域海面最大风矢量预报的技术方法,对2009年8-12月预报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海上最大风矢量预报结果中风速的预报要明显好于风向的预报,其中风向预报最好的海区为黄海北部,准确率为57.3 %;风速预报最好的海区为渤海中部,准确率为64.6 %;风速误差以正误差为主,说明风速的预报值与实况值相比偏大。该方法对于环渤海及邻近海域海上风的预报效果较好,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海上风演变过程,具有预报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晓君  张楠  陈宏  从靖  徐威 《干旱气象》2019,37(1):146-152
基于2015—2017年常规海洋气象观测资料、天津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TJ-WRF)预报产品、EC数值预报及其集合预报产品,建立了渤海BP神经网络两级海风预报模型,该模型在大量历史样本的拟合训练基础上分别实现小风和大风与相关因子间的非线性映射,其结果有较高的预报准确率。一年的业务试用期间,该模型对各风级、各预报时效的预报能力基本稳定,预报误差较使用该释用技术前数值模式误差有所减小,72 h内风速平均绝对误差为1. 72 m·s-1;对灾害大风的预报准确率仍能保持较高水平,8级风风速平均绝对误差仅为1. 77 m·s-1。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大风短临预报的现状、困难和原因,重点介绍数据挖掘技术在广西大风短临预报预警方法研究中的应用,利用2019年7月11日—9月11日期间的数据,对广西大风短临预报预警系统的预报能力进行TS评估和时效性检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广西89个台站所做的大风蓝色预警、大风黄色预警,以及不分级TS评分检验,预报准确率达到18%以上,具有较好的准确率和提前量。  相似文献   

5.
南四湖湖面大风预警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进山  宋东  邱继玲 《气象科技》2011,39(1):118-122
为弥补采用传统预报方法漏报由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所产生的南四湖湖面大风的缺陷,充分利用南四湖周围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和常规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10 min加密观测资料,采用资料实时提取分析、绘制彩色等值线图、图像发布到网站、满足大风预设条件时声音报警等方法,实现了对南四湖周围大风分布进行实时监控,进一步提高湖面大风精细化预报预警准确率。试用表明,该系统人机界面好,移植性强,运行稳定,漏报率低,可在短时临近大风预警预报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湖面广阔、资源丰富。湖面大风,尤其春季大风是开发利用湖区资源的重要灾害性天气。因此,作好湖面大风预报,成为预报人员一项紧迫的任务。 我们在我市总结的“洪泽湖大风预报方法”的基础上,研制成洪泽湖春季大风预报专家系统。该系统使用BASIC语言,在PC-1500(8K)计算机上通过一些优化措施得以实现。本系统在现有的资料、预报经验和理论水平的条件下,将预报准确率提高一步,达到客观、定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集合预报在渤海极大风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海川  周军 《气象》2019,45(12):1747-1755
利用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地面气象常规观测中逐小时极大风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集合预报中6 h极大风预报数据,选取渤海海域代表站点,对集合预报极大风产品进行预报误差特征分析。分析表明:集合预报极大风产品的离散度明显偏小于均方根误差,各个预报成员的预报结果集中与否并不能反映出预报可信度。受模式预报能力所限,无法简单通过集合预报选取出最为可信的预报结果。集合平均、第75%分位值、最大值在极大风预报中各有优劣,因此基于以上三个统计量及不同量级风速发生的频率建立了渤海极大风预报客观订正方法,试验对比分析表明,该订正方法可以使极大风预报准确率有效的提高,为大风天气过程预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1~2010年阿勒泰地区7个观测站地面大风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阿勒泰地区大风日数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结合2007~2012年35个大风个例的历史天气图、ECMWF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进一步分析了大风天气环流特征,总结归纳出不同天气形势下大风预报指标和预报方法,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年大风日数为30 d,春季最多,冬季最少;各县市大风日数年际变化差异较大,均呈明显减少趋势,就全区而言,其气候倾向率为-8.5 d/10 a;受地形显著影响,西北部为大风多发区,东部最少。根据环流形势特征,该区大风主要分为冷锋型、动量下传型、回流型、中小尺度型4种类型。根据归纳的大风预报指标及预报方法,得出该地区2011~2012年大风预报准确率为77%,效果较好,在预报业务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何风鸣  朱光祚 《气象》1982,8(12):8-10
绵阳地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是冷空气入侵四川的门户,大风是常见的灾害性天气。长期以来,大风预报以经验为主,故常有失败。近两年来,我们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对大风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建立了较为客观的预报模式,从而使大风预报准确率显著提高。本文仅就我区冬半年(10—5月)大风的分析预报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福建中部沿海靠近台湾海峡北部,春季由于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及台湾海峡效应,容易产生东北或西南大风。我们对1971—1974年4—6月福建中部沿海的东北大风进行了普查分析和统计,先按环流特征分类,再按不同类型寻找预报因子,最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分辨法)建立预报方程。 大风标准是采用平潭站东北风平均风速达12米/秒,或虽平均风速不够12米/秒,但阵风超过16米/秒定为大风。经验表明,平潭站的风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4—2019年咸阳地区13个地面气象观测自动站风场数据、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西安探空资料及多普勒雷达产品、陕西智能网格逐小时格点化预报风场产品,对2014—2019年发生在咸阳地区的大风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及分型处理,对比2017—2019年大风过程中陕西智能网格预报风场产品与实况风场差异,提炼出基于陕西智能网格预报风场产品的订正指标,利用2020年大风个例进行检验评估来验证订正指标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发生在咸阳地区的大风分为系统性大风和雷雨大风,其中系统性大风包括高压后部偏东大风和冷锋后部偏北大风,雷雨大风分为高空冷槽型、西风槽型、副高影响型、冷涡后部型以及低涡型;陕西智能网格预报可提前72 h准确预报出2类系统性大风天气过程,提前12 h预报的平均风速最大值与实况最大风速之间差值最小,可参考该预报时次的结果增加4 m/s进行订正,检验得到6级以上风速预报准确率提高约1831%左右;对于雷雨大风,最大小时增幅在2 m/s以上对雷雨大风的发生时段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结合25百分位的实况极大风速阈值、陕西智能网格预报极大风速阈值,与各个环境参量和雷达产品参数进行概率匹配,订正预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此类大风极大风速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徐风霞  陈林祥  张芹  刘艳红 《山东气象》2012,32(1):22-23,29
为了提高更加精细化的温度预报,通过对2009-2010年德国天气在线的数值预报产品中24小时最高、最低气温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士2℃误差范围内,德国天气在线的数值预报产品对高温预报准确率平均达到78%;低温预报准确率平均达49%。分析影响该模式预报高、低温偏差的主要天气原因,找到通过该模式订正高、低温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延伸期干旱、沙尘暴过程低频预报系统的整体框架、子模块构成和功能、预报方法、操作步骤及应用情况进行详细介绍。该系统主要有干旱、沙尘暴过程低频方法预报2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包括低频天气图、关键区低频曲线2种预报方法。目前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已使用该系统对西北地区东部的干旱过程和沙尘暴过程进行预报,就沙尘暴预报效果来说,2012年预报准确率达到75%,2011年和2013年的预报准确率均达到67%,预报时效达到8~31 d。而对干旱过程的预报效果,2012年预报准确率达80%,2011、2013年分别达75%、67%,预报时效达6~30 d。  相似文献   

14.
1986-2006年抚顺大风特征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1986-2006年抚顺地区3个测站地面自记风资料,探讨抚顺地区大风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近20 a抚顺地区大风有多个高值年和低值年,平均7-8年为1个波段,2002年后大风日数明显减少。春季大风最多,冬季最少。根据环流形势特征,将大风分为两高夹低型、东高西低型、西高东低型和中小尺度型4种天气环流类型。建立了偏南大风、偏北大风和中小尺度型大风的预报指标和预报方法,为大风预报提供依据。选取2001-2006年40次大风观测数据进行预报效果检验,预报正确率为62%,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1986-2005年抚顺大风特征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1986-2005年抚顺地区3个测站地面自记风资料,探讨抚顺地区大风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近20a抚顺地区大风有多个高值年和低值年,平均7—8a为1个波段,2002年后大风日数明显减少。春季大风最多,冬季最少。根据环流形势特征,将大风分为两高夹低型、东高西低型、西高东低型和中小尺度型4种天气环流类型。建立了偏南大风、偏北大风和中小尺度型大风的预报指标和预报方法,为大风预报提供依据。选取2001-2005年40次大风观测数据进行预报效果检验.预报正确率为62%,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客观评价不同的数值模式对山东沿海风的预报性能,结合中国气象局降水分级预报评分办法,定义了一种风力预报分级检验办法.对MM5、WRF-RUC和T639模式在山东沿海9个精细化海区代表站的日最大风速预报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各模式普遍存在对于小风天气预报偏大、大风天气预报偏小的特点.T639模式风力预报偏弱,因此,对于4级以下的风预报评分较高,而对于8级以上大风几乎没有预报能力.MM5和WRF-RUC模式对于4级以上的较强风力的预报结果明显好于T639模式,其中WRF-RUC模式预报准确率稍高于MM5模式,但风力越大,各模式均漏报越多.各模式分析场以及24 h风力预报与实况的一致性检验表明:5级以下的风力,MM5和WRF模式预报风力与实况基本为一致,但对于6级以上的大风,MM5模式预报较分散,WRF模式预报更接近实况风力.综合各模式对于风力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WRF-RUC模式预报误差最小,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MM5模式预报准确率稍低于WRF-RUC模式,且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对瑞万思天气预报辅助系统所提供的2007年9—12月锡盟地区(以乌拉盖、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多伦为代表站)24~168h降水、最低(高)气温的集合预报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晴雨预报准确率较高,24~96h在70.1%-89.7%,120~168h在62.8%~87.2%;定性预报准确率24~72h为21.7%~42.4%,96—120h为6.3%~37.5%;最低(高)气温的预报误差较稳定,最低气温平均偏高2.3℃,最高气温平均偏低2.5℃,气温日较差偏小2.9~5.6℃。这对今后更好的使用该系统和制作订正预报.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沿海气旋大风天气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史树森 《气象》1987,13(11):33-38
气旋大风是我国沿海大风预报中较难掌握的天气过程,要提高对气旋大风的预报能力,必须了解其气候特征。本文对1949—1978年30年1835个气旋过程和1959—1978年1246个气旋中出现的633次大风过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我国沿海地区的气旋及其大风朐气候概况和大风天气形势特点。 一、气旋气候特征 我国沿海气旋主要来自黄河气旋、江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形成开封、郑州、新乡地区大风的地形条伴,讨论了气压梯度、低层锋区和乱流交换对风力的影响,以及锋前流场与锋后风速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按照冷空气活动的路径和形势特点将豫北地区春季冷锋大风,分成了W,N,E三主型以及若干副型。然后重点研究了各型大风的特征、形势演变过程和大风的预报方法。本预报方法于1964年3—5月在郑州地区进行了实际验证,其预报准确率为:W型87.5%,N型91.7%,E型40%。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热带气旋中心资料和新会 10分钟平均风速自记资料 ,分析了热带气旋的中心位置和强度与新会风速的关系 ,建立了预报最大风速的回归方程 ,确立大风是否出现的预报指标 ,从而提高对大风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