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鲁西铜石中生代复式岩体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石岩体就位于燕山早期,有五次脉动侵入活动,相应地可建立五个单元,归并为铜石超单元;岩浆末期形成细晶岩,霏细岩,热膨胀形成隐爆角砾岩,侵入角砾岩及沉陷角砾岩等。铜石岩体具有花岗岩类高位深成复式岩体特征。  相似文献   

2.
资料     
近年来,国内外对与浅成侵入岩及次火山岩有关的角砾岩体越来越重视,因为它对于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机制岩理学方面有研究意义,在斑岩矿床找矿方面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由于角砾岩体的形态多样,成因不同、接触关系不一、成分复杂,对角砾岩体的命  相似文献   

3.
聂凤军  张洪涛 《地质论评》1989,35(4):297-306
本文从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研究角度出发,详细论证了哈达庙含金侵入杂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机制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研究认为:侵入杂岩体内的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和隐爆火山角砾岩是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成岩成矿物质来源与含基性岩成分较多的陆壳岩石深熔作用有关。从杂岩体边缘到核部,随着岩体从中基性到酸性方向的演化,碱质组分、成矿元素(Au、Ag)和挥发份的不断聚集,不仅形成了一系列隐爆火山角砾岩脉,同时也促进了金的沉淀富集。对比研究表明:流纹岩脉与侵入杂岩体是异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含矿热液角砾岩类和非含矿角砾岩类的成岩成矿机制、独立填图单元确定和构造岩相学填图等问题,一直是困惑地质学家的难题。有效解决这些难题,对于研究和恢复矿田构造具有重要价值。在热液角砾岩成岩成矿系统中,热液角砾岩类不但是流体–岩石的多期次地球化学耦合与叠加作用、强烈流体交代作用的物理–化学反应库,也是各类叠加地质作用过程和结果的构造岩相学物质记录。因此,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提升成岩成矿系统理论认识水平。在综述以往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组合。在对角砾岩相系分类基础上,针对热液角砾岩相系的复杂性,通过岩相学填图实例解剖,总结专项填图中构造岩相学填图单元建立方法和填图技术,探索采用岩相学填图恢复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的新方法及技术组合。通过专项研究认为热液角砾岩系统主要形成有利的构造地质背景有:(1)复式侵入岩体在多期次岩浆侵入过程中,岩浆结晶分异和不混溶作用、岩浆冷却与围岩–先存构造多重耦合过程、同岩浆侵入期的脆韧性剪切带耦合、侵入岩体在后期构造–流体叠加过程等,对于形成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有利;(2)在火山岩相系中,早期次火山侵入体、晚期次火山岩侵入体和后期岩浆侵入岩体等,对于形成热液角砾岩体构造系统十分有利;(3)在沉积盆地后期叠加改造过程中,先存火山角砾岩、岩溶角砾岩和沉积角砾岩相系等,在后期盆地流体注入和多期次岩浆侵入过程中,有利于形成叠加热液角砾岩体构造系统;(4)在多期次的构造–岩浆–角砾岩杂岩带中,有利于形成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研究认为多期次岩浆侵入体、火山–次火山岩侵入体和盆地中热流体是形成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的主要机制,包括与多期次复式侵入体有关的岩浆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火山–次火山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构造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和复合热液角砾岩系统等,它们均属矿田构造类型,也是多矿种共生矿床的成岩成矿机制。采用构造岩相学专项填图技术,对不同类型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及成岩成矿中心进行重建,有助于寻找和发现深部隐蔽构造和隐伏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5.
夏国礼 《华北地质》2003,26(1):61-64
结合野外实际资料,笔者就花岗岩类谱系单位填图方法能否以岩石结构演化特征为基础建立S型花岗岩的谱系单位,深成岩体间的接触关系类型能否作为划分花岗岩等级体制的标志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不同深成岩体之间的固结作用时间差仅仅是影响岩石结构变化及深成岩体间接触关系类型的因素之一,更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与深成岩体形成时的物理化学环境(温度、压力、挥发组分的多寡)以及围岩介质的湿冷度、岩浆上侵规模的大小等有关。因此,S型花岗岩序列内部从早单元到晚单元岩石结构可以出现由粗粒结构一细粒结构演化的现象,同一起单元内部也可以出现起动型接触关系。另外,文中还对与火山岩关系密切的高位深成岩体能否单独建立谱系单位及混合岩浆成因的花岗岩可否利用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建立谱系单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该方法尚有不妥之处,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6.
能否以岩石结构演化特征为基础建立S型花岗岩的谱系单位,深成岩体间的接触关系类型能否作为划分花岗岩等级体制的标志,与火山岩关系密切的高位深成岩体能否单独建立谱系单位以及混合岩浆成因的花岗岩可否利用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建立谱系单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方法尚有不妥之处,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7.
福建德化上涌地区中生代复式深成杂岩体是由印支期、燕山期两个构造岩浆旋回所形成的不同组合类型的深成岩体组成。岩石类型以钾长花岗岩为主,二长花岗岩次之。共圈定深成岩体3个,独立侵入体2个,共12个单元,归并为3个超单元和1个序列。通过调查认为上涌地区中生代侵入岩浆以同熔型为主,基本查明中三叠世复式岩体为挤压环境下的主动就位,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则主要为拉张环境下的被动就位。并认为寿宁一华安火山基底断隆带中断印支期伸展-滑脱构造、燕山期断隆带的形成均与中生代岩浆上侵就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刘家坪杂岩体出露于扬子准地台西北边缘。该区扬子期岩浆活动,早期为刘家坪组海底喷发的中~酸性火山岩系,晚期先后侵入有角闪辉长岩—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辉绿岩脉。岩浆岩具有幔源岩浆及造山带地区火山岩的特征。据震旦系覆于刘家坪杂岩体之上,其底部砂砾岩的砾石中有杂岩体成分,以及杂岩体侵入于同位素年龄值为6.43亿年的刘家坪组之中,认为刘家坪杂岩体时代为前震旦纪。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耿庄隐爆岩的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岩浆的侵入发生在距地表0.5~1.5公里的深度范围内时,所形成的具有浅成到超浅成侵入体典型特征的火成岩,称为次火山岩。在特定的条件下,由于岩浆侵入速度加快,岩浆柱前锋气体高度聚集和岩浆内压增高,可引起地下爆破作用,而不会发生已经爆破的围岩碎屑、岩浆凝块以及熔浆之外溢。这个过程弥为隐蔽爆破作用(简称隐爆作用)。由隐爆作用所导致的具有不同形成方式和不同特点的各种角砾岩,称之为隐爆角砾岩。次火山岩和与之有关的隐爆角砾岩  相似文献   

10.
金星头杂岩体为燕山晚期侵入的中酸性浅成一超浅成岩类,为同源岩浆多次脉动侵入的产物,其中清明沟辉石角闪闪长玢岩单元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矿(化)体均产于该岩体与白云质灰岩、钙质页岩的接触带上。  相似文献   

11.
西丰一带侵入岩即以前所说的西丰大岩体,是布列亚-张广才岭巨型花岗岩带组成部分.该巨型花岗岩带记录了造山带从古亚洲洋板块开始俯冲、洋盆闭合到增生造山演化过程的基本信息.现在已经将规模宏大的西丰大岩体进行了详细解体,重新归并成4个侵入期次,划分为11个侵入序次,统称辽宁省西丰一带侵入岩.在详细解体、重新归并和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各序次侵入岩形成的温压条件、构造环境、物质来源与成因.早二叠世第一序次、第二序次侵入岩以及中侏罗世第一序次侵入岩为I型花岗岩,晚白垩世第三序次(闪长玢岩)也为I型,主要物质来源是地壳中岩浆岩重熔的成分.其余各序次侵入岩均为S型花岗岩,主要物质来源是地壳中沉积岩重熔的成分.西丰一带,早二叠世第一个序次侵入岩为火山弧型深成岩,早二叠世第二个序次侵入岩为火山弧型与同碰撞型的过渡类型.早二叠世第三序次至中侏罗世第各序次侵入岩和晚白垩世各序次侵入岩为同碰撞型和碰撞后型花岗岩.这些特征与古亚洲洋晚期的消减、闭合和增生造山演化序列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张建芳 《地质与勘探》2022,58(6):1179-1195
在1:5万区域地质填图的基础上,对浙江临安晚中生代天目山火山盆地内的指南山-东坑火山侵入岩进行锆石U-Pb测年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火山喷发-侵入作用过程。指南山侵入岩主要由细中粒石英闪长(斑)岩胶结大量安山岩集块角砾组成,东坑侵入岩主要由外部中细粒石英二长岩和内部细粒正长花岗(斑)岩、中粗粒正长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指南山细中粒石英闪长岩侵入时代为130.5±1.7 Ma,东坑细粒正长花岗(斑)岩和中粗粒正长花岗岩侵入时代为127.6±1.2 Ma和127.9±1.3 Ma,形成时代为华南中生代早白垩世火山活动的高峰期。岩石属准铝质–过铝质橄榄玄粗岩系列,具有中等-较高SiO2、富碱、高K2O/Na2O、低P2O5、TiO2特征,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曲线具有弱右倾和强负铕异常的特征,富集K、Rb 、Th、U,弱亏损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弱亏损Ti、P、Nb、Ta等高场强元素。天目山-莫干山一带火山盆地中花岗质火山岩与侵入岩具有密切成因关系,其母岩浆可能主要是由幔源岩浆底侵导致江南造山带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受到大量富集岩石圈地幔物质混染,并且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分异结晶演化作用,为华南地区早白垩世早期伸展拉张环境大规模喷发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机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地层中广泛发育着以玄武质及粗面质为主的火成岩。这些火成岩既可为油气提供储集空间也可作为油气藏的盖层,形成了一定量与火山岩及潜火山岩相关的油气藏。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火山岩储层型、火山岩盖层型和风化壳型,而与潜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拱张裂缝型、隐爆角砾岩型、原生裂缝型、蚀变破碎型和侧向隔挡型。本文评述了这些火成岩型油气藏的成藏机制,提出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的火成岩油气藏综合成藏模型,以期这类油气藏在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中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4.
张利  王林森  周炼 《地球科学》2001,26(1):18-24
对桐柏北部加里东期桃园岩体和黄岗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桃园岩体形成于与洋壳消减作用有关的弧后盆地环境, 与二郎坪基性火山岩具有相同的岩浆来源.黄岗杂岩岩浆中含有一定比例的陆壳物质, 该物质来自俯冲板片上陆壳沉积物的再循环, 与二郎坪弧后盆地向北的俯冲消减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The Sorkhe‐Dizaj iron oxide–apatite deposit in the Cenozoic Alborz‐Azarbaijan magmatic belt, NW Iran, is hosted mainly by a Late Eocene to Oligocene quartz‐monzonitic body, and subordinately in the Eocene volcanic and volcanoclastic sequences. The Sorkhe‐Dizaj intrusive body is an I‐type granitoid of the calc‐alkaline series. Mineraliz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ctinolization, K‐feldspar, sericitic, propylitic, and tourmaline alteration types. The orebodies are massive, banded, stockwork, and breccia in shape and occur mainly along the fault zones within the quartz‐monzonitic intrusion, volcanic, and volcanoclastic rocks. Ore minerals dominantly comprise magnetite, apatite, and monazite, as well as minor amounts of chalcopyrite, bornite, and pyrite. Four major paragenetic stages are discriminated in the mineralization including early, oxide, sulfide, and late stage. The Sorkhe‐Dizaj deposit is similar in the aspects of host rock lithology, alteration, and mineralogy to the Kiruna‐type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 minor Cu sulfide minerals. Spatial and temporal association of the mineralization with the Late Eocene–Early Oligocene quartz‐monzonite intrusive body suggests that the ore fluid was probably related to magmat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毕力赫大型斑岩型金矿的发现在华北板块北缘尚属首例.为了查明该斑岩型金(铜)矿化发生的时间,作者采集了斑岩体内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铼-锇同位素测试,获得等时线年龄为(272.7±1.6)Ma(MSWD=0.57).毕力赫晚古生代金矿成矿地质事件的厘定,为华北板块北部晚古生代汇聚板块构造体系提供了新证据,促使...  相似文献   

17.
晋东北隐爆岩及其对金银的控矿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隐爆岩地晋东北次火山岩型金银矿具有重要的控制意义,它是在深源花岗岩浆浅成或超浅成入时,由气爆、浆爆和热液注入作用形成的。隐爆角砾岩可分为五种类型,并显示一定的水平和垂直分带性。隐爆岩在相对封闭的系统中形成,因而与火山颈相爆发角砾岩有一系列岩石特征差别,可作为两者区别的标志,。由于隐爆岩在花岗岩类岩浆多期次侵入和火山作用的最后阶段形成,因而是含矿热主最后载体,又由于隐爆岩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形成,且民  相似文献   

18.
杨永恒  杨兴科 《地球学报》2007,28(6):620-626
紫金山岩体是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一个多期次形成的碱性杂岩体,从外到内可分为六个相带,地貌上构成了正向穹窿型热力构造.二长岩、霓辉正长岩、暗霞正长岩和霞石正长岩四个相带构成中浅成侵入型热力构造;响岩、响岩质火山角砾岩和粗面斑岩、粗面质火山角砾岩两个相带构成了表浅层火山喷发型热力构造.三叠纪以来紫金山有三期热力作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一期中浅成侵入型热力作用促进了上古生界煤变质并发生二次生烃作用;促进了上古生界烃源岩(煤系和暗色泥岩)热演化;岩浆上侵形成火山刺穿遮挡圈闭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新疆阿舍勒盆地泥盆纪火成岩与构造-岩浆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舍勒泥盆纪火山盆地是阿尔泰西南缘重要的矿集区,产出我国著名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型(VMS)矿床——阿舍勒铜矿.其内部发育的火山岩和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阿舍勒盆地的构造岩浆演化和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但其形成构造背景和成岩成矿机制一直存在争论.本文报道了阿舍勒矿集区萨尔朔克铜金多金属矿区深部英云闪长岩的LA-MC-I...  相似文献   

20.
西秦岭天水地区分布有新生代陆相酸性火山岩,主要由流纹岩、流纹质角砾凝灰熔岩、流纹质熔结(角砾)凝灰岩及少量角砾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等组成,具有富硅、富碱、低铝、低钙特征,属于非造山偏碱性岩石,类似于大陆裂谷碱性流纹岩。研究表明,新生代陆相酸性火山岩为地壳岩石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形成于陆内拉张构造环境,与新生代早期渭河断裂带的左行走滑剪切构造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