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标准化组织“明渠水流测量技术委员会(ISO/TC113)”第14次会议于1986年4月1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英国、法国、瑞士、荷兰、印度、加拿大、苏联、美国和中国等9个ISO/TC113的正式成员国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排灌委员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封闭管流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2.
1992年5月14~22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了ISO/TC113明渠水流测量技术委员会及其所属的7个分委员会的会议。有10个国家的代表和ISO中央秘书处以及WMO的成员共约36人先后出席各次会议,对大约50余份文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讨论,作出了相应的决议,并作为下次会前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明渠水流测量技术委员会(TC113)及所属7个分委员会,于1982年1月25日至2月5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了第十一次会议。与会的有加拿大、中国、法国、印度、荷兰、瑞士、英国、美国、苏联等9个国家的代表,共约60人。文件约100份。我国派出王锦生、向治安和郑如刚三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对一年多来的工作进行了审议,各分委员会对一批国际标准草案、技术报告草稿进行了讨论,并对下一步的工作做了安排。我国第一次以积极成员(P成员)的身份参加。提交会议6份文件(冰期测流时间选择、湿绳改正、水库水位容积测量、悬杆缆道、含沙量计算误差、黄河下游泥沙测验精度估算),均列入了议程,  相似文献   

4.
李向前  苏一鸣 《地质学刊》2004,28(4):242-242
由中国地质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中国地质学会灾害研究分会和中国感光学会遥感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技术交流会”于2004年10月9日-12日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国土资源系统的11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非开挖技术研讨会暨展览会于2009年4月7日至9日在广州华金盾大酒店胜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300余人参加了会议,近1500余人次参观了展览。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广州市建委、广州非开挖技术协会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6.
《地质论评》1982,28(2):189-189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与湖南省地质学会共同负责筹备的南岭花岗岩类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0月26日—11月1日在郴州湖南省地质局408队召开,11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提出论文53篇。会议分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四年一月六日至十一日,全国矿物X射线晶体学委员暨第一次学术会议在我院北京研究生部召开。亲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生产部门从事矿物X射线分析工作的T32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郭宗山代表中国地质学会矿物专业委员会出席了开幕式,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袁见齐教授出席了闭幕式。会议由我院彭志忠主持,吴雅先致开幕词,彭志忠作了会议总结。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学术报告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水利部水文局于1981年11月4日至24日在武汉召开“水文测验国际标准研习及规范讨论会”。与会的有各省、市、自治区和流域水文部门的测验技术负责人,各方面的专家,有关院校、工厂、科研所的代表,共约80人。会议用了大部分时间学习讨论有关的国际标准。这些国际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明渠水流测量技术委员会(编号TC113)制订的,有23个正式标准,5个标准草案。内容涉及江河水库的水位、流量、泥沙测验的各个方面。研习活动分为仪器设备、名词符号、流速面积法、误差问题、泥沙测验、量水建  相似文献   

9.
黄理兴 《岩土力学》1989,10(1):87-88
<正>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岩石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8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矿务局召开。来自全国水利水电、冶金矿山、煤炭石油、地震地质、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和国防等系统的33个单位71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50篇、交流论文42篇。会议期间,同时召开了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讨论了专业委员会组织机构的建立、科技咨询开发服务部的活动计划与范围,并拟定了今后的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0.
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筹备组,通过一年多的辛勤筹磋,于1991年4月9—12日在广州中山大学正式成立了“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分委员会”并同时召开了第一届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大会由中山大学地学院王将克教授主持开幕式。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2个部门的73位代表,其中正式代表25人,列席代表48人。大会收到质量上乘、内容丰富的论文24篇,除涉及氨基酸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相似文献   

11.
全国海相火山岩学术交流会于1988年3月27日—4月2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浆岩专业委员会以及地矿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联合发起召开的,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地矿部,冶金部、核工业部、黄金部队、中国科学院和高等院校共43个单位81人。会前和会议中征得论文或论文摘要共139篇,会议期间代表们在大会及3个专业组的小会上进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1993,(4)
全国地下水情报网与黑龙江省水利厅共同举办第四届地下水交流会,于1993年7月9日至12日在黑龙江省宁安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国地下水情报网网员单位的代表、情报网技术顾问及特邀专家等共129人。水利部地下水领导小组副组长原水政司司长柯礼丹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13份,内容包括地下水资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自然资源委员会第十届会议于1987年4月6~15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出席本届会议的有45个成员国(共有54个成员国)的代表85人。另有8个国家派.观察员列席了会议.联合国系统有关组织的代表也出席了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是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公使衔参赞方晓同志,团员是水电部和地矿部的3名同志。  相似文献   

14.
1978年国际泥盆系讨论会于9月9日至9月12日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市(Bristol)的布里斯托尔大学地质系召开。出席大会的有来自22个国家的代表200余人。会前,自9月1日至9月8日,在苏格兰及英格兰的北德文州,分别进行为期8天的地质旅行,观看著名的泥盆纪老红砂岩及泥盆纪海陆交互相地层。会后,自9月13日至9月21日又分两组进行地质旅行,分别观察泥盆系命名地区南德文州的海相泥盆系及威尔士的陆相志留—泥盆系。会议期间,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所属泥盆系委员会进行了工作会议;国际古生态地层研究工作小组也进行了学术座谈活动。  相似文献   

15.
我会第六届理事会和有关的专业委员会组建已一年有余,为及时通报学会情况,布置工作,我会2004年9月28-29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了学会工作会议。理事长刘丛强、秘书长胡瑞忠、下属专业(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学会副秘书长.以及广东、四川、贵州等省级对口学会的代表3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TC129 SC2铝土矿化学分析技术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1987年9月7至11日在苏联列宁格勒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澳大利亚、中国、法国、匈牙利、捷克、美国和苏联等七个国家以及中央秘书处代表Guadillere先生共21人。我国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派出三人代表组首次出席该分委员会的会议。  相似文献   

17.
第五届国际金伯利岩会议于1991年6月18日至7月3日在巴西的阿腊沙召开.会议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6月18日至23日为会前地质旅行;第二阶段6月24日至28日为学术讨论会;第三阶段6月29日至7月3日为会后地质旅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21个国家234名代表,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17篇.会议对金伯利石及其它金刚石产出岩体的地质特征、金刚石及其包体,上地幔以及金刚石勘查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  相似文献   

18.
《地质论评》1984,30(4):397-398
中国地质学会1984年工作会议及学会工作积极分子表彰大会于1984年3月5—10日在上海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所属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研究会的秘书长或工作人员,学会工作、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积极分子的代表共129人。这次会议是继三十二届理事会胜利结束、三十三届新理事会成立后召开的。在开幕式上副理事长郭令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0月25~30日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在浙江省乐清市召开了学会工作会议。9个专业委员会的正(副)主任或秘书、5个对口省学会的副秘书长,以及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欧阳自远院士、副理事长赵振华研究员、本会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边章严 《地质科学》2006,41(1):9-9,26,63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全国地层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国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新进展成果交流会”于2005年11月8日-10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煤炭和出版等系统几十个单位的12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